光学系统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65991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学系统调节装置,包括:工作台;第一光学系统;第二光学系统;X轴调节模组,用于调节第一光学系统和第二光学系统在X轴上的间距,X轴调节模组连接于第一光学系统和第二光学系统之间;以及Y轴调节模组,用于调节第一光学系统和第二光学系统在Y轴上的间距,Y轴调节模组连接于工作台和第二光学系统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光学系统调节装置,采用模组移动的方式调节第一光学系统和第二光学系统在X轴及Y轴上的视野偏差,避免使用螺钉调节等手动旋转调节方式,减小了机械误差,能够更精确地调节两个光学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系统调节装置
本技术属于光学检测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光学系统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消费电子领域的不断发展,电子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相应地,电子产品的零部件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柔性电路板(FlexiblePrintedCircuit,简称FPC),被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领域,传统的人工检测已经无法满足FPC的发展需求。基于机器视觉的检测方法为解决FPC的自动化检测提供了途径。自动光学检测设备需要更快速、更准确和更稳定地找出流水线上的不良品,达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线成品率的目标。目前行业内拍摄柔性电路板的方法是:将柔性电路板通过机械上料装置放置在一真空吸附平台上,通过真空负压将产品吸附固定在平台上。光学拍摄系统在产品的上方,在一定的点位控制下完成对整板产品的拍摄要求。产品有正反两面,正面拍摄完后机械手将产品送至翻转机构完成对整张产品的翻面,接着将翻完面的产品再次放置在之前的吸附平台或是后续工位的吸附平台上,对FPC的反面拍照。待反面拍照完成,下料机械手从真空吸附平台上取料,放置在下料位。至此,一张整板产品的上料、正面拍照、翻转过程、反面拍照和下料过程结束,下一张整板产品重复相同的步骤。传统拍摄的做法是使用单光学系统完成对目标物拍摄。但是单光学系统拍摄效率较低,为了提高拍摄效率,部分检测机构采用双光学系统拍摄。当拍摄对象极其细微,对拍摄精度的要求达到每像素尺寸约为8至20微米的要求时,两套光学系统的视野偏差对图像的后续处理就有严重的影响。为了补偿两套光学系统的视野偏差,目前使用的方式为以其中一套光学系统为基础,采用螺钉调节等方式移动另一套光学系统。但是在螺钉锁紧时,会产生较大的机械误差,无法精确地调节光学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系统调节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双光学系统的视野偏差难以精确调节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光学系统调节装置,包括:工作台;第一光学系统,设于所述工作台;第二光学系统,设于所述工作台且与所述第一光学系统在X方向上间隔设置;X轴调节模组,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光学系统和所述第二光学系统在X轴上的间距,所述X轴调节模组连接于所述第一光学系统和所述第二光学系统之间;以及Y轴调节模组,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光学系统和所述第二光学系统在Y轴上的间距,所述Y轴调节模组连接于所述工作台和所述第二光学系统之间。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X轴调节模组包括第一驱动件、由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旋转的第一丝杠以及与所述第一丝杠连接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驱动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光学系统,所述第一滑块连接于所述第二光学系统。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Y轴调节模组包括第二驱动件、由所述第二驱动件驱动旋转的第二丝杠以及与所述第二丝杠连接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驱动件连接于所述工作台,所述第二滑块连接于所述第二光学系统。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系统调节装置还包括用于一同驱动所述第一光学系统和所述第二光学系统在X轴上移动的移动机构。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工作台的第三驱动件、由所述第三驱动件驱动旋转的第三丝杠以及与所述第三丝杠连接的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与所述第一光学系统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工作台上沿X轴方向设有与所述第三滑块滑动配合的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与所述第一滑块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块上还设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滑轨滑动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件和所述第二滑轨均固定于所述第一滑块背向所述第一滑轨一侧。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学系统包括主固定块、主相机以及连接所述主固定块和所述主相机的第一Z轴调节模组,所述主固定块固定于所述第三滑块。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Z轴调节模组包括与所述主固定块滑动连接的第四滑块、固定于所述第四滑块一侧的调节板以及用于调节所述第四滑块的位置的插销,所述调节板延伸至所述主固定块的侧面,且所述调节板与所述主固定块正对处开设有腰形孔,所述主固定块开设有至少两个调节孔,所述插销用于插入所述腰形孔及所述调节孔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光学系统包括从固定块、从相机以及连接所述从固定块和所述从相机的第二Z轴调节模组,所述从固定块固定于所述第一滑块,所述第一Z轴调节模组和所述第二Z轴调节模组的结构相同。本技术提供的光学系统调节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光学系统调节装置包括工作台、设于工作台的第一光学系统和第二光学系统、X轴调节模组和Y轴调节模组。X轴调节模组用于调节第一光学系统和第二光学系统在X轴上的间距,使第二光学系统相对第一光学系统在X轴移动,消除两个光学系统在X方向的偏差。Y轴调节模组用于调节第一光学系统和第二光学系统在Y轴上的间距,使第二光学系统相对工作台在Y轴移动,即带动第二光学系统相对第一光学系统在Y方向移动。采用模组移动的方式调节第一光学系统和第二光学系统在X轴及Y轴上的视野偏差,避免使用螺钉调节等手动旋转调节方式,减小了机械误差,能够更精确地调节两个光学系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学系统调节装置的立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学系统调节装置的调节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学调节装置于第一光学系统处的立体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学调节装置于第二光学系统处的立体结构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光学系统的爆炸结构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工作台;2-第一光学系统;21-主固定块;210-调节孔;22-主相机;23-第一Z轴调节模组;231-第四滑块;232-调节板;2320-腰形孔;233-插销;3-第二光学系统;31-从固定块;32-从相机;33-第二Z轴调节模组;4-X轴调节模组;41-第一驱动件;42-第一丝杠;43-第一滑块;431-第二滑轨;5-Y轴调节模组;51-第二驱动件;52-第二丝杠;53-第二滑块;6-移动机构;61-第三驱动件;62-第三丝杠;63-第三滑块;64-第一滑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光学系统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工作台;/n第一光学系统,设于所述工作台;/n第二光学系统,设于所述工作台且与所述第一光学系统在X方向上间隔设置;/nX轴调节模组,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光学系统和所述第二光学系统在X轴上的间距,所述X轴调节模组连接于所述第一光学系统和所述第二光学系统之间;以及/nY轴调节模组,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光学系统和所述第二光学系统在Y轴上的间距,所述Y轴调节模组连接于所述工作台和所述第二光学系统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光学系统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工作台;
第一光学系统,设于所述工作台;
第二光学系统,设于所述工作台且与所述第一光学系统在X方向上间隔设置;
X轴调节模组,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光学系统和所述第二光学系统在X轴上的间距,所述X轴调节模组连接于所述第一光学系统和所述第二光学系统之间;以及
Y轴调节模组,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光学系统和所述第二光学系统在Y轴上的间距,所述Y轴调节模组连接于所述工作台和所述第二光学系统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X轴调节模组包括第一驱动件、由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旋转的第一丝杠以及与所述第一丝杠连接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驱动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光学系统,所述第一滑块连接于所述第二光学系统。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系统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Y轴调节模组包括第二驱动件、由所述第二驱动件驱动旋转的第二丝杠以及与所述第二丝杠连接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驱动件连接于所述工作台,所述第二滑块连接于所述第二光学系统。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系统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调节装置还包括用于一同驱动所述第一光学系统和所述第二光学系统在X轴上移动的移动机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系统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工作台的第三驱动件、由所述第三驱动件驱动旋转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彪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派科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