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碳材料的远红外干燥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6462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碳材料的远红外干燥设备,所述干燥设备包括传送单元和加热单元,所述传送单元包括传动装置和传送带,所述传动装置带动所述传送带转动;所述加热单元的碳基发热元件设置在所述传送带上,构成所述传送带的发热层,使所述传送带成为可发热的传送带,用于在传送物料过程中干燥所述物料;所述加热单元还包括电触装置,所述发热层通过所述电触装置连接电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传送单元和加热装置相结合,简化了设备结构,还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碳材料的远红外干燥设备
本技术涉及一种干燥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碳材料的远红外干燥设备,属于机械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干燥是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工序之一,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陶瓷、木材、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等诸多领域的单元操作,同时干燥作业是耗能最大的单元操作。据统计我国每年用于干燥作业的能耗约占工业总能耗的10%-15%,但干燥作业平均能耗利用率只有10-20%,能源浪费严重。干燥方法和干燥温湿度的不同对被干燥物料的质量有很大影响,一些传统的干燥方式(阴干、晒干和普通烘干)无法对物料的含水率、温度等进行自动监控,耗时耗力并且能源利用率低。现有市面上的物料干燥设备(家用或工业用),种类繁多,烘干原理各不相同,其中电热烘干设备以结构简单,使用操作方便,经济实用等特点,深受用户欢迎。大多数电热烘干设备是以金属电热丝作为电热转换元件,其电热转换效率较低(40-60%),耗能大,物料烘干质量参差不齐。此外,设备不具备自动化控制的功能,体积与烘干量成正比,生产效率低,结构形式单一,运行过程中的电磁辐射还会对人体产生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碳材料的远红外干燥设备,该干燥设备将加热单元与传送单元相结合,在传送过程中干燥物料,加热单元的发热元件为电热转换率高达99%的柔性碳材料,通电后以远红外辐射的模式向外提供热量,具有干燥速度快,能源利用率高,安全性高等优势,可以为工业用烘干设备或者家用小型烘干设备,满足各领域对谷物、果品、中草药、食品和农副产品等等物料干燥加工的使用要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碳材料的远红外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设备包括传送单元和加热单元,所述传送单元包括传动装置和传送带,所述传动装置带动所述传送带转动;所述加热单元的碳基发热元件设置在所述传送带上,构成所述传送带的发热层,使所述传送带成为可发热的传送带,用于在传送物料过程中干燥所述物料;所述加热单元还包括电触装置,所述发热层通过所述电触装置连接电源。进一步地,所述传送带还包括传送带基层、传送带保护层、导电金属条,所述发热层设置在所述传送带基层和所述传送带保护层之间,所述发热层两侧端分别设有电极条,两个所述导电金属条分别沿所述电极条设置,所述发热层通过所述导电金属条与所述电触装置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电触装置包括导电滚珠,所述导电滚珠通过电线与所述电源连接;所述传送带还包括滚道边条,一对所述滚道边条分别设置在所述导电金属条上端两侧,并向内弯曲形成U型滚道;所述导电滚珠与所述U型滚道内的所述导电金属条电连接,形成电触通路。进一步地,所述传动装置包括联动轴、转动滚筒、联动带和电动机;所述转动滚筒套设在所述联动轴上,所述转动滚筒能够围绕所述联动轴转动;所述传送带两端分别套在所述转动滚筒上并保持一定的张力,所述转动滚筒通过所述联动带与所述电动机相连,所述电动机驱动所述转动滚筒,带动传送带运动。进一步地,所述传送单元包括多层水平设置的上、下错位分布的所述传送带,所述联动带与相邻所述传送带同端的所述转动滚筒依次交叉相接,以使相邻层的所述传送带传送方向相反。进一步地,多层所述传送带分别通过托架支撑,多个所述托架分别通过固定装置安装在可滑动支撑装置上,所述托架能够在所述可滑动支撑装置上上下滑动调节安装高度。进一步地,在上、下层所述传送带的接收端分别设有挡料板,以防所述物料在传送过程中洒落。进一步地,所述干燥设备还包括箱体和排湿系统;所述箱体包括排湿进风口、排湿出风口、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排湿进风口和所述排湿出风口分别设置在所述箱体底部和所述箱体的侧上部;所述进料口设置在所述箱体顶部;所述出料口设置在所述箱体一侧下部;所述排湿系统包括循环风机,所述循环风机设置在所述箱体上位于所述排湿出风口内侧。进一步地,所述干燥设备还包括真空装置,所述传送带在所述真空装置制造的真空环境内干燥并传送物料。进一步地,所述干燥设备还包括微波装置,所述微波装置通过发射微波与所述发热层共同对所述物料进行干燥处理。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将加热单元与传送单元结合,不但简化了设备结构,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安全性能。加热单元所用的柔性碳材料制成的碳基发热元件则具备电热转换率高,满足宽电压的使用条件(36-380V)、温度和功率可控,能量利用率高,安全性能高等特点。此外,远红外辐射的传热形式不会破坏有机物分子结构,能够提高干燥质量,还具有明显的杀菌效果,适用于工业和家庭中各类物料的干燥工序。本技术的优选实现方式中,提供了上下错位设置的多层传送带,该设计不仅可有效延长物料的传送距离,还节省设备占用的空间。本技术还通过托架和可滑动支撑装置提高传送带的层数调节的便捷性,以适用于不同物料的烘干,扩大了该干燥设备的通用性;通过排湿系统可加快干燥设备内的空气流动;与真空装置、微波装置的联合干燥技术,则进一步提高了干燥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基于碳材料的远红外干燥设备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基于碳材料的远红外干燥设备的外观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基于碳材料的远红外干燥设备的俯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传送带与电触装置电连接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电触装置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电触连接结构放大图;图7为本技术中传送带局部结构放大图。其中:1、箱体,11、第一清洁口,12、第二清洁口,13、排湿进风口,14、排湿出风口,15、底脚滑轮,16、进料口,17、箱门,18、出料口,2、传动装置,21、联动轴,22、转动滚筒,23、联动带,24、电动机,3、电触装置,31、导电滚珠,32、滚珠固定装置,33、藏线盒,4、挡料板,41、清洁排刷,42、出风口,5、循环风机,6、传送带,61、传送带基层,62、传送带保护层,63、发热层,631、电极条,64、导电金属条,65、滚道边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本申请文件中的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方位或位置关系用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而建立的。附图不同,则相应的位置关系也有可能随之发生变化,故不能以此理解为对保护范围的限定。本技术中,术语“安装”、“相连”、“相接”、“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也可以是一体地连接,也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信,也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器件内部的联通,也可以是两个元器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一本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碳材料的远红外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设备包括传送单元和加热单元,所述传送单元包括传动装置(2)和传送带(6),所述传动装置(2)带动所述传送带(6)转动;所述加热单元的碳基发热元件设置在所述传送带(6)上,构成所述传送带(6)的发热层(63),使所述传送带(6)成为可发热的传送带,用于在传送物料过程中干燥所述物料;/n所述加热单元还包括电触装置(3),所述发热层(63)通过所述电触装置(3)连接电源。/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920 CN 20192156729361.一种基于碳材料的远红外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设备包括传送单元和加热单元,所述传送单元包括传动装置(2)和传送带(6),所述传动装置(2)带动所述传送带(6)转动;所述加热单元的碳基发热元件设置在所述传送带(6)上,构成所述传送带(6)的发热层(63),使所述传送带(6)成为可发热的传送带,用于在传送物料过程中干燥所述物料;
所述加热单元还包括电触装置(3),所述发热层(63)通过所述电触装置(3)连接电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碳材料的远红外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6)还包括传送带基层(61)、传送带保护层(62)、导电金属条(64),所述发热层(63)设置在所述传送带基层(61)和所述传送带保护层(62)之间,所述发热层(63)两侧端分别设有电极条(631),两个所述导电金属条(64)分别沿所述电极条(631)设置,所述发热层(63)通过所述导电金属条(64)与所述电触装置(3)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碳材料的远红外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触装置(3)包括导电滚珠(31),所述导电滚珠(31)通过电线与所述电源连接;所述传送带(6)还包括滚道边条(65),一对所述滚道边条(65)分别设置在所述导电金属条(64)上端两侧,并向内弯曲形成U型滚道;所述导电滚珠(31)与所述U型滚道内的所述导电金属条(64)电连接,形成电触通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碳材料的远红外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2)包括联动轴(21)、转动滚筒(22)、联动带(23)和电动机(24);所述转动滚筒(22)套设在所述联动轴(21)上,所述转动滚筒(22)能够围绕所述联动轴(21)转动;所述传送带(6)两端分别套在所述转动滚筒(22)上并保持一定的张力,所述转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辰宇王慧慧杨惠恋李筝王志朋靳纪宁
申请(专利权)人:碳翁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