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处理尿素混合装置及后处理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6209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后处理尿素混合装置及后处理系统,后处理尿素混合装置包括内壳以及外壳,内壳设置于外壳中,后处理尿素混合装置的进口设置于外壳,后处理尿素混合装置的出口设置于内壳,内壳的壳壁上设置有多个贯穿内壳的壳壁的通气孔,外壳的内腔与内壳的内腔通过各个通气孔连通,内壳和/或外壳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尿素喷嘴以向内壳的内腔中喷射尿素的喷嘴安装座;上述混合装置由于内壳周向上四面八方均设置有通气孔,气流吹扫作用使液滴不会在内壳内壁面聚集,持续低温风险小,不易结晶,且能够对尿素液滴进行良好的碰撞、破碎、分散作用,提高尾气与尿素液滴的接触面积,使尿素液滴充分吸收尾气热量进行尿素热解水解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后处理尿素混合装置及后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后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后处理尿素混合装置及后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后处理尿素混合装置是SCR催化消声器中促进尿素水溶液液滴蒸发、混合的结构,如图1所示,现有后处理尿素混合装置包括内层管01和外层管02,内层管01以及外层管02上均设置有通气孔,在应用时,尿素沿虚线箭头方向喷入内层管01中,尾气沿实线箭头方向进入内层管01中,尾气与尿素液滴首先在内层管01中混合,尾气气流带动尿素液滴与内层管01管壁碰撞换热,随后经内层管01上的孔扩散至外层管02中。经过碰撞、聚集、分散后在通过外层管02上的孔流出,这种混合器结构在尿素碰壁过程中壁面持续低温容易导致尿素结晶,且简单旋流延长了尿素运动距离以及换热作用时间,在高速气流下对尿素热解、水解的作用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后处理尿素混合装置,以防止尿素结晶,提高对尿素的热解水解作用。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上述后处理尿素混合装置的后处理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后处理尿素混合装置,包括内壳以及外壳,所述内壳设置于所述外壳中,所述后处理尿素混合装置的进口设置于所述外壳,所述后处理尿素混合装置的出口设置于所述内壳,所述内壳的壳壁上设置有多个贯穿所述内壳的壳壁的通气孔,所述外壳的内腔与所述内壳的内腔通过各个所述通气孔连通,所述内壳和/或所述外壳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尿素喷嘴以向所述内壳的内腔中喷射尿素的喷嘴安装座。优选地,各个所述通气孔在所述内壳上沿周向呈矩阵分布。优选地,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壳同轴设置,所述进口设置于所述后处理尿素混合装置一端的所述外壳上,所述出口设置于所述后处理尿素混合装置另一端的所述内壳上。优选地,所述进口的开设方向与所述外壳及内壳的轴线斜交。优选地,所述进口沿所述外壳的切线方向开设。优选地,所述外壳内壁和/或所述内壳外壁设置有用于使远离所述进口的气流加速的气流加速结构。优选地,所述外壳的内壁和/或所述内壳的外壁被构造为锥面结构以使所述外壳的内壁与所述内壳的外壁之间的间距随与所述进口的距离增加而减小。优选地,所述内壳壳壁上的通气孔的孔径随与所述进口的距离增加而减小。优选地,所述外壳的内壁上设置有绕所述外壳轴向设置的螺旋形导流叶片。一种后处理系统,包括尿素系统以及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后处理尿素混合装置,所述尿素系统的尿素喷嘴设置于所述后处理尿素混合装置的喷嘴安装座上。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后处理尿素混合装置,该后处理尿素混合装置包括内壳以及外壳,内壳设置于外壳中,后处理尿素混合装置的进口设置于外壳,后处理尿素混合装置的出口设置于内壳,内壳的壳壁上设置有多个贯穿内壳的壳壁的通气孔,外壳的内腔与内壳的内腔通过各个通气孔连通,内壳和/或外壳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尿素喷嘴以向内壳的内腔中喷射尿素的喷嘴安装座;在应用时,尾气从外壳上的进口进入外壳中,然后经内壳上的通气孔进入内壳,尿素直接喷入内壳中,尾气被内壳通气孔分散后,带动尿素液滴碰撞、换热、混合,由于内壳周向上四面八方均设置有通气孔,气流吹扫作用使液滴不会在内壳内壁面聚集,持续低温风险小,不易结晶,且能够对尿素液滴进行良好的碰撞、破碎、分散作用,提高尾气与尿素液滴的接触面积,使尿素液滴充分吸收尾气热量进行尿素热解水解作用。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后处理系统,该后处理系统包括尿素系统以及如上所述的后处理尿素混合装置,尿素系统的尿素喷嘴设置于后处理尿素混合装置的喷嘴安装座上,由于上述后处理尿素混合装置具有上述有益效果,则采用该后处理尿素混合装置的后处理系统也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后处理系统进气混合装置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后处理尿素混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01为内层管;02为外层管;1为外壳;2为内壳;3为进口;4为出口;5为通气孔。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后处理尿素混合装置,该后处理尿素混合装置的结构设计有助于防止尿素结晶,提高对尿素的热解水解作用。本技术的另一核心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上述后处理尿素混合装置的后处理系统。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后处理尿素混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后处理尿素混合装置,该后处理尿素混合装置包括内壳2以及外壳1。其中,内壳2设置于外壳1中,后处理尿素混合装置的进口3设置于外壳1,后处理尿素混合装置的出口4设置于内壳2,内壳2的壳壁上设置有多个贯穿内壳2的壳壁的通气孔5,外壳1的内腔与内壳2的内腔通过各个通气孔5连通,内壳2和/或外壳1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尿素喷嘴以向内壳2的内腔中喷射尿素的喷嘴安装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后处理尿素混合装置在应用时,尾气从外壳1上的进口3进入外壳1中,然后经内壳2上的通气孔5进入内壳2,尿素直接喷入内壳2中,尾气被内壳2通气孔5分散后,带动尿素液滴碰撞、换热、混合,由于内壳2周向上四面八方均设置有通气孔5,气流吹扫作用使液滴不会在内壳2内壁面聚集,持续低温风险小,不易结晶,且能够对尿素液滴进行良好的碰撞、破碎、分散作用,提高尾气与尿素液滴的接触面积,使尿素液滴充分吸收尾气热量进行尿素热解水解作用。较优地,如图2所示,各个通气孔5在内壳2上沿周向呈矩阵分布,且通气孔5基本遍布内壳2的整个壳壁,当然,各个通气孔5也可以按照其他的方式开设,在此不做限定。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外壳1与内壳2同轴设置,内壳2与外壳1之间形成环形的进气腔,进口3设置于后处理尿素混合装置一端的外壳1上,出口4设置于后处理尿素混合装置另一端的内壳2上,上述的喷嘴安装座与进口3设置于后处理尿素混合装置的同一端,即尾气与尿素从后处理尿素混合装置的同一端进入,然后混合物从后处理尿素混合装置的另一端流出。进口3可以沿多种方向开设,如沿壳体的轴向、径向等等,在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进口3的开设方向与外壳1及内壳2的轴线斜交,或者,进口3沿外壳1的切线方向开设。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外壳1内壁和/或内壳2外壁设置有用于使远离进口3的气流加速的气流加速结构,来调节气流方向与流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后处理尿素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壳以及外壳,所述内壳设置于所述外壳中,所述后处理尿素混合装置的进口设置于所述外壳,所述后处理尿素混合装置的出口设置于所述内壳,所述内壳的壳壁上设置有多个贯穿所述内壳的壳壁的通气孔,所述外壳的内腔与所述内壳的内腔通过各个所述通气孔连通,所述内壳和/或所述外壳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尿素喷嘴以向所述内壳的内腔中喷射尿素的喷嘴安装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处理尿素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壳以及外壳,所述内壳设置于所述外壳中,所述后处理尿素混合装置的进口设置于所述外壳,所述后处理尿素混合装置的出口设置于所述内壳,所述内壳的壳壁上设置有多个贯穿所述内壳的壳壁的通气孔,所述外壳的内腔与所述内壳的内腔通过各个所述通气孔连通,所述内壳和/或所述外壳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尿素喷嘴以向所述内壳的内腔中喷射尿素的喷嘴安装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处理尿素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通气孔在所述内壳上沿周向呈矩阵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处理尿素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壳同轴设置,所述进口设置于所述后处理尿素混合装置一端的所述外壳上,所述出口设置于所述后处理尿素混合装置另一端的所述内壳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处理尿素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的开设方向与所述外壳及内壳的轴线斜交。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处理尿素混合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正锐卞增涛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潍柴动力空气净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