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河道点源的水质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5878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河道点源的水质净化装置,属于河道点源污染的水质净化领域。所述用于河道点源的水质净化装置包括感应光源机构,所述感应光源机构包括感应灯和透明有机玻璃罩,维持了该系统的温度;该系统还包括曝气装置、固化光合细菌填料层和感温隔水层,所述固化光合细菌填料层通过感应光源机构和曝气装置的作用,利用光合细菌降解污水中的氨态氮,提高了总氮的净化效率,所述感温隔水层通过阻隔作用,改变进入系统内的污水流径,使污水与基质充分接触,提高了该系统的净化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河道点源的水质净化装置
本技术涉及河道点源污染的水质净化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河道点源的水质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雨污混排是河道水质污染的重要来源,在河道生态修复过程中,主要采用截污纳管和排水口预处理的方式进行处理,而江南地区河网密布,河道排水口众多,截污纳管成本高,程序较为复杂,排水口预处理通常在河道中设置净化屏障,净化效果有限。生物净化在污水处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其作用效率受温度影响较大,在《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中提到了人工湿地的需要保温,在低温运行时水温不低于4℃。河道点源水质净化也遇到同样的问题,尤其在寒冷的冬季,位于河道中的排水口处理装置由于水力停留时间和水温影响效果较差。一般在污水处理中,总氮去除需要先将氨氮转化为硝态氮,再通过反硝化作用将其去除,这需要较长的净化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河道点源的水质净化装置,以解决该系统中保温效果差而导致污水净化效率低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河道点源的水质净化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固化光合细菌填料层、细砂层、人工混合基质层和砾石层,还包括感应光源机构,设置在所述固化光合细菌填料层的顶端,用于维持该装置内的温度。曝气装置,包括曝气主管和曝气支管,所述曝气支管设置在所述细砂层和所述砾石层中。可选的,所述感应光源机构包括功率为25w的白炽灯和高度为5~15cm的透明有机玻璃罩。可选的,所述固化光合细菌填料层、所述细砂层和所述人工混合基质层的底部分别设置有感温隔水层。可选的,所述用于河道点源的水质净化装置还包括布水系统,所述布水系统包括进水管和布水支管,所述进水管穿过隔水板进入所述固化光合细菌填料层,所述布水支管分布在所述固化光合细菌填料层中。可选的,所述砾石层的底部还设有保温水层。可选的,所述曝气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细砂层的底端和距所述砾石层底端10cm处。可选的,所述用于河道点源的水质净化装置底端一侧还设有出水管。可选的,该系统的两侧设有隔水板,所述隔水板由保温透水砖组成。可选的,所述进水管、布水支管、曝气总管和曝气支管均为镀锌钢管。可选的,所述固化光合细菌填料层由固化光合细菌和透明填料组合而成,体积比为3:1,厚度为10~20cm;所述细砂层的粒径为3~7mm,高度为20~25cm;所述人工混合基质层由火山岩和新型固体反硝化缓释碳源组成,体积比为5:1,高度为20~35cm;所述砾石层由下往上砾石粒径依次变小,最底层砾石粒径为3~4cm,最上层砾石粒径为1~1.5cm,所述砾石层的高度为30~35cm。在本技术提供的用于河道点源的水质净化装置中,所述用于河道点源的水质净化装置包括感应光源机构,所述感应光源机构包括感应灯和透明有机玻璃罩,维持了该系统的温度;该系统还包括曝气装置、固化光合细菌填料层和感温隔水层,所述固化光合细菌填料层通过感应光源机构和曝气装置的作用,利用光合细菌降解污水中的氨态氮,提高了总氮的净化效率,所述感温隔水层通过阻隔作用,改变进入系统内的污水流径,使污水与基质充分接触,提高了该系统的净化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河道点源的水质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感应光源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布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曝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光控电路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河道点源的水质净化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实施例一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河道点源的水质净化装置,其结构如图1所示,所述用于河道点源的水质净化装置包括感应光源机构1、布水系统2、固化光合细菌填料层3、细砂层4、曝气装置5、人工混合基质层6、感温隔水层7、砾石层8、保温水层8a、出水口9和隔水板10。其中,所述感应光源机构1包括功率为25w的白炽灯1a和高度为5~15cm的透明有机玻璃罩1b,其结构如图2所示;所述布水系统2包括进水管2a和布水支管2b,其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述固化光合细菌填料层3由固化光合细菌和透明填料组合而成,体积比为3:1,厚度为10~20cm;所述细砂层4的粒径为3~7mm,高度为20~25cm;所述曝气装置5包括曝气主管5a和曝气支管5b,其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所述曝气装置5分别设置在所述细砂层4的底端和距所述砾石层8底端10cm处;所述固化光合细菌填料层3、所述细砂层4和所述人工混合基质层6的底部分别设置有感温隔水层7,所述感温隔水层7通过阻隔作用,提高该系统的净化效率;所述人工混合基质层6由火山岩和新型固体反硝化缓释碳源(PHBV)组成,体积比为5:1,高度为20~35cm;所述砾石层8由下往上砾石粒径依次变小,最底层砾石粒径为3~4cm,最上层砾石粒径为1~1.5cm,高度为30~35cm,所述砾石层8底端还设有保温水层8a;所述出水管9距离该系统最底端20cm;所述进水管2a、布水支管2b、曝气总管5a和曝气支管5b的材质均为镀锌钢管,所述隔水板10由保温透水砖组成。具体的,当该系统处于白天状态时,光控电路中的光感元件感光而断开,即所有串联的所述白炽灯1a不工作,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5所示,由于太阳光的作用使温度能够达到该系统的温度要求。污水由所述进水管2a进入该系统,经过所述布水系统的处理后依次进入所述固化光合细菌填料层3、细砂层4、人工混合基质层6和砾石层8,所述固化光合细菌填料层3中的光合细菌在光照和所述曝气装置5的协助下,降解污水中的氨态氮,提高了总氮的净化效率,所述细砂层4和所述砾石层8对污水进行过滤,所述感温隔水层7通过阻隔作用,改变进入系统内的污水流径,使污水与所述人工混合基质层6充分接触,提高了净化效率,所述保温水层8a对整个系统中的温度起到保温作用。经过这一系列的处理,最后处理过的污水通过所述出水管9排出。当该系统处于黑夜状态时,请继续参照图5,光控电路中的光感元件无光而闭合,人工操作控制开关也闭合,这样使得所有串联的所述白炽灯1a代替太阳光开始工作产生光,并且能够达到该系统所需要的温度,其余过程参照上述白天处理的流程。上述描述仅是对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技术范围的任何限定,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河道点源的水质净化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固化光合细菌填料层(3)、细砂层(4)、人工混合基质层(6)和砾石层(8),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河道点源的水质净化装置还包括:/n感应光源机构(1),设置在所述固化光合细菌填料层(3)的顶端,用于维持该装置内的温度,/n曝气装置(5),包括曝气主管(5a)和曝气支管(5b),所述曝气支管(5b)设置在所述细砂层(4)和所述砾石层(8)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河道点源的水质净化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固化光合细菌填料层(3)、细砂层(4)、人工混合基质层(6)和砾石层(8),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河道点源的水质净化装置还包括:
感应光源机构(1),设置在所述固化光合细菌填料层(3)的顶端,用于维持该装置内的温度,
曝气装置(5),包括曝气主管(5a)和曝气支管(5b),所述曝气支管(5b)设置在所述细砂层(4)和所述砾石层(8)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河道点源的水质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光源机构(1)包括功率为25w的白炽灯(1a)和高度为5~15cm的透明有机玻璃罩(1b)。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河道点源的水质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化光合细菌填料层(3)、所述细砂层(4)和所述人工混合基质层(6)的底部分别设置有感温隔水层(7)。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河道点源的水质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河道点源的水质净化装置还包括布水系统(2),所述布水系统(2)包括进水管(2a)和布水支管(2b),所述进水管(2a)穿过隔水板进入所述固化光合细菌填料层(3),所述布水支管(2b)分布在所述固化光合细菌填料层(3)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河道点源的水质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敏蒋伟杨帆占洁杨剑飞陈科杰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恒诚水利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