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冷等静压机的接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5528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用于冷等静压机的接油装置,包括接油斗、接油箱体、蓄电池、控制按钮、报警器、第一导电片、绝缘橡胶座、导向板、导向柱、浮力板以及第二导电片,接油箱体上端面安装有接油斗,接油箱体上端面安装有报警器,接油箱体右端面安装有蓄电池,蓄电池下侧安装有控制按钮,接油箱体内部上侧安装有绝缘橡胶座,绝缘橡胶座内部安装有导向板,导向板下端面安装有导向柱,导向柱下端面安装有浮力板,导向板上端面安装有第二导电片,接油箱体内部安装有第一导电片,该设计解决了原有冷等静压机的接油装置使用效果不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便于组合安装,辅助接油效果好,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冷等静压机的接油装置
本技术是用于冷等静压机的接油装置,属于冷等静压机

技术介绍
冷等静压机是将装入密封、弹性模具中的物料,置于盛装液体或气体的容器中,用液体或气体对其施加以一定的压力,将物料压制成实体,得到原始形状的坯体。压力释放后,将模具从容器内取出,脱模后,根据需要将坯体作进一步的整形处理,在使用冷等静压机需要用到冷等静压机的接油装置。现有技术中,现有的冷等静压机的接油装置在使用时,接油效果不好,油液容易出现溢出现象,不能够及时发现,影响使用者使用,现在急需用于冷等静压机的接油装置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用于冷等静压机的接油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结构合理,便于组合安装,辅助接油效果好,实用性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用于冷等静压机的接油装置,包括接油斗、接油箱体、辅助接油机构以及出油管,所述接油箱体上端面安装有接油斗,所述接油箱体右端面安装有出油管,所述接油箱体内部设置有辅助接油机构,所述接油箱体右端面设置有辅助接油机构,所述辅助接油机构包括蓄电池、控制按钮、报警器、第一导电片、绝缘橡胶座、导向板、导向柱、浮力板以及第二导电片,所述接油箱体上端面安装有报警器,所述接油箱体右端面安装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下侧安装有控制按钮,所述接油箱体内部上侧安装有绝缘橡胶座,所述绝缘橡胶座内部安装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下端面安装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下端面安装有浮力板,所述导向板上端面安装有第二导电片,所述接油箱体内部安装有第一导电片。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橡胶座内部安装有弹簧,所述绝缘橡胶座上端面开设有缓冲孔,所述弹簧直径与缓冲孔内径相匹配,所述导向板直径与缓冲孔内径相匹配。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橡胶座下端面开设有通孔,所述导向柱直径与通孔内径相匹配。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规格相同,所述第一导电片与接油箱体连接处安装有硅胶垫。进一步地,所述蓄电池通过导线与第一导电片相连接,所述第二导电片通过导线与控制按钮相连接,所述控制按钮通过导线与报警器相连接,所述报警器通过导线与蓄电池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板下端面开设有柱形孔,所述浮力板上端面开设有柱形孔,且柱形孔内部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导向柱环形侧面上下两侧均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导向柱与浮力板和导向板通过螺纹相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用于冷等静压机的接油装置,因本技术添加了蓄电池、控制按钮、报警器、第一导电片、绝缘橡胶座、导向板、导向柱、浮力板以及第二导电片,该设计辅助接油效果好,解决了原有冷等静压机的接油装置使用效果不佳的问题,提高了本技术的实用性。绝缘橡胶座内部安装有弹簧,绝缘橡胶座上端面开设有缓冲孔,弹簧直径与缓冲孔内径相匹配,导向板直径与缓冲孔内径相匹配,该设计便于弹簧和导向板在缓冲孔内部进行上下移动,绝缘橡胶座下端面开设有通孔,导向柱直径与通孔内径相匹配,该设计便于导向柱在通孔内部进行上下移动,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规格相同,第一导电片与接油箱体连接处安装有硅胶垫,提高了该设计的合理性,本技术结构合理,便于组合安装,辅助接油效果好,实用性强。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用于冷等静压机的接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用于冷等静压机的接油装置中辅助接油机构的正视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用于冷等静压机的接油装置中A的放大图;图中:1-接油斗、2-接油箱体、3-辅助接油机构、4-出油管、31-蓄电池、32-控制按钮、33-报警器、34-第一导电片、35-绝缘橡胶座、36-导向板、37-导向柱、38-浮力板、39-第二导电片、351-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用于冷等静压机的接油装置,包括接油斗1、接油箱体2、辅助接油机构3以及出油管4,接油箱体2上端面安装有接油斗1,接油箱体2右端面安装有出油管4,接油箱体2内部设置有辅助接油机构3,接油箱体2右端面设置有辅助接油机构3。辅助接油机构3包括蓄电池31、控制按钮32、报警器33、第一导电片34、绝缘橡胶座35、导向板36、导向柱37、浮力板38以及第二导电片39,接油箱体2上端面安装有报警器33,接油箱体2右端面安装有蓄电池31,蓄电池31下侧安装有控制按钮32,接油箱体2内部上侧安装有绝缘橡胶座35,绝缘橡胶座35内部安装有导向板36,导向板36下端面安装有导向柱37,导向柱37下端面安装有浮力板38,导向板36上端面安装有第二导电片39,接油箱体2内部安装有第一导电片34,该设计解决了原有冷等静压机的接油装置使用效果不佳的问题。绝缘橡胶座35内部安装有弹簧351,绝缘橡胶座35上端面开设有缓冲孔,弹簧351直径与缓冲孔内径相匹配,导向板36直径与缓冲孔内径相匹配,该设计便于弹簧351和导向板36在缓冲孔内部进行上下移动,绝缘橡胶座35下端面开设有通孔,导向柱37直径与通孔内径相匹配,该设计便于导向柱37在通孔内部进行上下移动,第一导电片34和第二导电片39规格相同,第一导电片34与接油箱体2连接处安装有硅胶垫,提高了该设计的合理性。蓄电池31通过导线与第一导电片34相连接,第二导电片39通过导线与控制按钮32相连接,控制按钮32通过导线与报警器33相连接,报警器33通过导线与蓄电池31相连接,该设计便于第一导电片34和第二导电片39接触时接通电路,导向板36下端面开设有柱形孔,浮力板38上端面开设有柱形孔,且柱形孔内部设置有内螺纹,导向柱37环形侧面上下两侧均设置有外螺纹,导向柱37与浮力板38和导向板36通过螺纹相连接,该设计通过使用螺纹连接加强了连接处的牢靠性。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当需要对冷等静压机进行接油操作时,工作人员通过将接油箱体2放在合适位置,然后油液从接油斗1进入到接油箱体2内部,油液在接油箱体2内部储存,当油液上端面与浮力板38下端面接触时,油液继续储存从而使浮力板38产生浮力,浮力板38向上运动从而带动导向柱37向上运动,导向柱37向上运动从而带动导向板36向上运动,导向板36向上运动从而带动第二导电片39向上运动,此时弹簧351收缩,当第二导电片39上端面和第一导电片34下端面接触时,电路接通蓄电池31给报警器33提供电能,报警器33工作发出警示作用,工作人员听到后观察油液储存情况,然后停止接油操作,关闭控制按钮32报警器33停止工作,当油液放出时弹簧351回弹,浮力板38回到初始位置,实现了辅助接油的目的,提高了本技术的实用性。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冷等静压机的接油装置,包括接油斗、接油箱体、辅助接油机构以及出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油箱体上端面安装有接油斗,所述接油箱体右端面安装有出油管,所述接油箱体内部设置有辅助接油机构,所述接油箱体右端面设置有辅助接油机构;/n所述辅助接油机构包括蓄电池、控制按钮、报警器、第一导电片、绝缘橡胶座、导向板、导向柱、浮力板以及第二导电片,所述接油箱体上端面安装有报警器,所述接油箱体右端面安装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下侧安装有控制按钮,所述接油箱体内部上侧安装有绝缘橡胶座,所述绝缘橡胶座内部安装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下端面安装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下端面安装有浮力板,所述导向板上端面安装有第二导电片,所述接油箱体内部安装有第一导电片。/n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冷等静压机的接油装置,包括接油斗、接油箱体、辅助接油机构以及出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油箱体上端面安装有接油斗,所述接油箱体右端面安装有出油管,所述接油箱体内部设置有辅助接油机构,所述接油箱体右端面设置有辅助接油机构;
所述辅助接油机构包括蓄电池、控制按钮、报警器、第一导电片、绝缘橡胶座、导向板、导向柱、浮力板以及第二导电片,所述接油箱体上端面安装有报警器,所述接油箱体右端面安装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下侧安装有控制按钮,所述接油箱体内部上侧安装有绝缘橡胶座,所述绝缘橡胶座内部安装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下端面安装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下端面安装有浮力板,所述导向板上端面安装有第二导电片,所述接油箱体内部安装有第一导电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冷等静压机的接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橡胶座内部安装有弹簧,所述绝缘橡胶座上端面开设有缓冲孔,所述弹簧直径与缓冲孔内径相匹配,所述导向板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德金王守绍袁显绍姜旭峰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融海青耐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