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手窝碳纤维鱼竿把手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5519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碳纤维鱼竿制作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带手窝碳纤维鱼竿把手成型模具,其设有上模板、下模板,上模板的下端面设有定位槽,下模板的上端面设有定位块,上模板和下模板之间通过定位块和定位槽实现定位对接,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板的下板面和下模板的上板面对应的设有两端粗中间细的条形槽,上模板和下模板上的条形槽相互对接形成模腔,所述的模腔内设有外径小于模腔内径的左模芯和右模芯,所述的左模芯或右模芯的下方设有沿着轴线方向并排的手窝槽,所述的手窝槽对应下方的条形槽的槽底上设有手窝凸起,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型效果好、成型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手窝碳纤维鱼竿把手成型模具
本技术涉及碳纤维鱼竿制作
,具体地说是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型效果好、成型效率高、成本低的带手窝碳纤维鱼竿把手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现有的鱼竿把手一般都是采用EVA、软木等材料制成,由于鱼竿生产越来越注重轻量化和轻度要求,因此,利用碳纤维制作鱼竿把手外圈可以达到鱼竿使用过程中的强度和重量的要求,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碳纤维成型比较困难,一些鱼竿制造厂家为了提高产品的档次和性能,只能采取缠碳纤维布的方式加工成型,然后传统的缠布工艺效率地下,只能在特定的管状结构外壁进行缠绕,形成产品的形状单一,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而且现有的鱼竿把手为中间细两短粗的管状结构,只能通过成型的管状把手外壁缠绕碳纤维进行制作,无法实现完成碳纤维的管状结构的制作,而且特别是现有的鱼竿把手带有手窝,带手窝的鱼竿把手在制作过程中更难以制作成碳纤维管状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型效果好、成型效率高、成本低的带手窝碳纤维鱼竿把手成型模具。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手窝碳纤维鱼竿把手成型模具,设有上模板、下模板,上模板的下端面设有定位槽,下模板的上端面设有定位块,上模板和下模板之间通过定位块和定位槽实现定位对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板的下板面和下模板的上板面对应的设有两端粗中间细的条形槽,上模板和下模板上的条形槽相互对接形成模腔,所述的模腔内设有外径小于模腔内径的左模芯和右模芯,所述的左模芯或右模芯的下方设有沿着轴线方向并排的手窝槽,所述的手窝槽对应下方的条形槽的槽底上设有与手窝槽配合的手窝凸起,左模芯和右模芯对接连接,左模芯和右模芯对接后缠绕碳纤维布置于模腔内,左模芯或右模芯手窝槽与条形槽中的手窝凸起配合进行压制成型,成型后左模芯和右模芯分别抽出形成带手窝的鱼竿把手。本技术所述的左模芯和右模芯设为弹性抗高温橡胶棒,在脱模过程中带手窝的模芯易卸出也不会改变手窝的成型形状。本技术所述的左模芯和右模芯总长度大于鱼竿把手总长度,使左模芯和右模芯的两端分别伸出鱼竿把手的两端,方便脱模。本技术所述的上模板和下模板上的条形槽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条形槽相连通的模芯支撑槽,所述的模芯支撑槽深度小于条形槽深度,模芯支撑台支撑左模芯和右模芯的两端,使条形槽与左模芯和右模芯之间形成把手成型间隙,防止左模芯与右模芯的轴线与条形槽的轴线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影响成型效果。本技术所述的模芯支撑槽上设有模芯限位槽,所述的左模芯和右模芯的下方设有与模芯限位槽向对应的限位凸起,模芯限位槽与限位凸起配合连接使左模芯和右模芯不会发生转动,进而使手窝槽与手窝凸起位置对应,保证手窝的成型效果。本技术所述的左模芯的右端面设有定位凹槽,右模芯的左端面设有定位凸台,左模芯和右模芯之间通过定位凸台和定位凹槽实现定位连接。本技术所述的条形槽的两端部设有裁剪凹槽或裁剪凸起,使成型后的鱼竿把手上设有裁剪凸起或裁剪凹槽,方便后期修剪。本技术所述的左模芯和右模芯的两端分别与模芯支撑槽侧面之前设有翘起间隙,方便左模芯和右模芯从模芯支撑槽和条形槽内脱模。本技术由于所述的上模板的下板面和下模板的上板面对应的设有两端粗中间细的条形槽,上模板和下模板上的条形槽相互对接形成模腔,所述的模腔内设有外径小于模腔内径的左模芯和右模芯,所述的左模芯或右模芯的下方设有沿着轴线方向并排的手窝槽,所述的手窝槽对应下方的条形槽的槽底上设有与手窝槽配合的手窝凸起,左模芯和右模芯对接连接,左模芯和右模芯对接后缠绕碳纤维布置于模腔内,左模芯或右模芯手窝槽与条形槽中的手窝凸起配合进行压制成型,成型后左模芯和右模芯分别抽出形成带手窝的鱼竿把手,所述的左模芯和右模芯设为弹性抗高温橡胶棒,在脱模过程中带手窝的模芯易卸出也不会改变手窝的成型形状,所述的左模芯和右模芯总长度大于鱼竿把手总长度,使左模芯和右模芯的两端分别伸出鱼竿把手的两端,方便脱模,所述的上模板和下模板上的条形槽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条形槽相连通的模芯支撑槽,所述的模芯支撑槽深度小于条形槽深度,模芯支撑台支撑左模芯和右模芯的两端,使条形槽与左模芯和右模芯之间形成把手成型间隙,防止左模芯与右模芯的轴线与条形槽的轴线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影响成型效果,所述的模芯支撑槽上设有模芯限位槽,所述的左模芯和右模芯的下方设有与模芯限位槽向对应的限位凸起,模芯限位槽与限位凸起配合连接使左模芯和右模芯不会发生转动,进而使手窝槽与手窝凸起位置对应,保证手窝的成型效果,所述的左模芯的右端面设有定位凹槽,右模芯的左端面设有定位凸台,左模芯和右模芯之间通过定位凸台和定位凹槽实现定位连接,所述的条形槽的两端部设有裁剪凹槽或裁剪凸起,使成型后的鱼竿把手上设有裁剪凸起或裁剪凹槽,方便后期修剪,所述的左模芯和右模芯的两端分别与模芯支撑槽侧面之前设有翘起间隙,方便左模芯和右模芯从模芯支撑槽和条形槽内脱模,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型效果好、成型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下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上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左模芯和右模芯与下模板位置关系图。图4是本技术中左模芯和右模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附图所示,一种带手窝碳纤维鱼竿把手成型模具,设有上模板1、下模板2,上模板1的下端面设有定位槽3,下模板2的上端面设有定位块4,上模板1和下模板2之间通过定位块4和定位槽3实现定位对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板1的下板面和下模板2的上板面对应的设有两端粗中间细的条形槽5,上模板1和下模板2上的条形槽5相互对接形成模腔,所述的模腔内设有外径小于模腔内径的左模芯6和右模芯7,所述的左模芯6或右模芯7的下方设有沿着轴线方向并排的手窝槽8,所述的手窝槽8对应下方的条形槽5的槽底上设有与手窝槽8配合的手窝凸起9,左模芯6和右模芯7对接连接,左模芯6和右模芯7对接后缠绕碳纤维布置于模腔内,左模芯6或右模芯7手窝槽8与条形槽5中的手窝凸起9配合进行压制成型,成型后左模芯6和右模芯7分别抽出形成带手窝的鱼竿把手,所述的左模芯6和右模芯7设为弹性抗高温橡胶棒,在脱模过程中带手窝的模芯易卸出也不会改变手窝的成型形状,所述的左模芯6和右模芯7总长度大于鱼竿把手总长度,使左模芯6和右模芯7的两端分别伸出鱼竿把手的两端,方便脱模,所述的上模板1和下模板2上的条形槽5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条形槽5相连通的模芯支撑槽10,所述的模芯支撑槽10深度小于条形槽5深度,模芯支撑台支撑左模芯6和右模芯7的两端,使条形槽5与左模芯6和右模芯7之间形成把手成型间隙11,防止左模芯6与右模芯7的轴线与条形槽5的轴线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影响成型效果,所述的模芯支撑槽10上设有模芯限位槽12,所述的左模芯6和右模芯7的下方设有与模芯限位槽12向对应的限位凸起13,模芯限位槽12与限位凸起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手窝碳纤维鱼竿把手成型模具,设有上模板、下模板,上模板的下端面设有定位槽,下模板的上端面设有定位块,上模板和下模板之间通过定位块和定位槽实现定位对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板的下板面和下模板的上板面对应的设有两端粗中间细的条形槽,上模板和下模板上的条形槽相互对接形成模腔,所述的模腔内设有外径小于模腔内径的左模芯和右模芯,所述的左模芯或右模芯的下方设有沿着轴线方向并排的手窝槽,所述的手窝槽对应下方的条形槽的槽底上设有与手窝槽配合的手窝凸起,左模芯和右模芯对接连接,左模芯和右模芯对接后缠绕碳纤维布置于模腔内,左模芯或右模芯手窝槽与条形槽中的手窝凸起配合再通过上模板和下模板进行压制成型,成型后左模芯和右模芯分别抽出形成带手窝的鱼竿把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手窝碳纤维鱼竿把手成型模具,设有上模板、下模板,上模板的下端面设有定位槽,下模板的上端面设有定位块,上模板和下模板之间通过定位块和定位槽实现定位对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板的下板面和下模板的上板面对应的设有两端粗中间细的条形槽,上模板和下模板上的条形槽相互对接形成模腔,所述的模腔内设有外径小于模腔内径的左模芯和右模芯,所述的左模芯或右模芯的下方设有沿着轴线方向并排的手窝槽,所述的手窝槽对应下方的条形槽的槽底上设有与手窝槽配合的手窝凸起,左模芯和右模芯对接连接,左模芯和右模芯对接后缠绕碳纤维布置于模腔内,左模芯或右模芯手窝槽与条形槽中的手窝凸起配合再通过上模板和下模板进行压制成型,成型后左模芯和右模芯分别抽出形成带手窝的鱼竿把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手窝碳纤维鱼竿把手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模芯和右模芯设为弹性抗高温橡胶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手窝碳纤维鱼竿把手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模芯和右模芯总长度大于鱼竿把手总长度,使左模芯和右模芯的两端分别伸出鱼竿把手的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手窝碳纤维鱼竿把手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志青
申请(专利权)人:威海和利源碳纤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