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头枕杆表面毛刺去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5276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头枕杆表面毛刺去除装置,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生产设备,包括工作台,工作台顶部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输出端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盘,转盘下方固定连接有刷毛,所述工作台内侧固定连接有位于刷毛下方的置放架,所述工作台内侧左右对称固定连接有位于置放架上方的支撑架,支撑架内侧通过扭簧转转动连接有转动轮,转动轮上方固定连接有传动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时通过电动伸缩杆驱动实现转盘的上下运动,转盘转动时进行打磨,在上下运动过程中能够带动胶轮压紧头枕杆,配合第二电机驱动可实现对多个头枕杆的同步旋转驱动,极大的增加了打磨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头枕杆表面毛刺去除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生产设备,具体是一种汽车头枕杆表面毛刺去除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头枕是一种驾驶舒适性配置用品和安全防护用品。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不可调式,另一种是可调式。汽车头枕属于国家汽车整车强制认证检测项目中的一项,从材质、强度、吸能性、位置和大小等都有严格的规定。目前的国家标准中,只是对轿车前排座椅配置汽车头枕进行了规定,而后排座是否配置汽车头枕并没有强制规定。连接汽车头枕的头枕杆对汽车头枕的安全防护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调式的头枕在其表面均会开设有槽,通过与不同槽位的卡接实现对头枕的调节,而头枕杆在开槽后会产生毛刺,需要进一步去除毛刺。现有头枕杆的去毛刺装置加工效率相对较低,难以同时对多个头枕杆进行去毛刺的处理。为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出了一种汽车头枕杆表面毛刺去除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头枕杆表面毛刺去除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头枕杆表面毛刺去除装置,包括工作台,工作台顶部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输出端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盘,转盘下方固定连接有刷毛,所述工作台内侧固定连接有位于刷毛下方的置放架,所述工作台内侧左右对称固定连接有位于置放架上方的支撑架,支撑架内侧通过扭簧转转动连接有转动轮,转动轮上方固定连接有传动杆,传动轮下方固定连接有导套,导套内侧通过弹簧连接有伸缩杆,伸缩杆末端前后对称转动连接有胶轮,电动伸缩杆底部左右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驱动水平杆,驱动水平杆与传动杆相配合;工作台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轴承架,轴承架上转动连接有两个转杆,两个转杆平行等长,转杆末端之间转动连接有平动杆,所述平动杆上方固定连接有驱动胶条,其中一个转杆转动中心与第二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与电动伸缩杆通过开关与电源电性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胶条与置放于置放架上的头枕杆相配合。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轴承架呈前后方布置。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刷毛为金属材质。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扭簧在无外力的作用下带动传动杆向内侧倾斜,并与水平面呈30°夹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用时通过电动伸缩杆驱动实现转盘的上下运动,转盘转动时进行打磨,在上下运动过程中能够带动胶轮压紧头枕杆,配合第二电机驱动可实现对多个头枕杆的同步旋转驱动,同时在放置头枕杆的时候无需将槽位对准,极大的增加了打磨效率,值得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汽车头枕杆表面毛刺去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汽车头枕杆表面毛刺去除装置中导套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汽车头枕杆表面毛刺去除装置的A向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种汽车头枕杆表面毛刺去除装置中工作台与置放架的连接示意图;图中:1-工作台、2-电动伸缩杆、3-第一电机、4-转盘、5-刷毛、6-置放架、7-支撑架、8-扭簧、9-转动轮、10-传动杆、11-导套、12-弹簧、13-伸缩杆、14-胶轮、15-驱动水平杆、16-轴承架、17-转杆、18-平动杆、19-驱动胶条、20-第二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4,一种汽车头枕杆表面毛刺去除装置,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顶部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2,电动伸缩杆2输出端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3,第一电机3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盘4,转盘4下方固定连接有刷毛5,所述工作台1内侧固定连接有位于刷毛5下方的置放架6;使用时开启第一电机3,第一电机3转动即可带动转盘4转动,转盘4转动即可带动刷毛5转动对头枕杆进行打磨,去除表面毛刺;所述工作台1内侧左右对称固定连接有位于置放架6上方的支撑架7,支撑架7内侧通过扭簧8转转动连接有转动轮9,转动轮9上方固定连接有传动杆10,传动轮下方固定连接有导套11,导套11内侧通过弹簧12连接有伸缩杆13,伸缩杆13末端前后对称转动连接有胶轮14,电动伸缩杆2底部左右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驱动水平杆15,驱动水平杆15与传动杆10相配合;在一面打磨完成后,向上收缩电动伸缩杆2,驱动水平杆15向上运动,继而带动驱动杆10摆动,并带动伸缩杆13底部的胶轮14转动,将头枕杆进行固定;工作台1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轴承架16,轴承架16上转动连接有两个转杆17,两个转杆17平行等长,转杆17末端之间转动连接有平动杆18,所述平动杆18上方固定连接有驱动胶条19,其中一个转杆17转动中心与第二电机20输出端固定连接;第二电机20启动,带动转杆17及平动杆18运动,该运动机构为平行四边形运动机构,在运动时平动杆平移,其顶部连接的驱动胶条19就会与头枕杆接触,并驱动头枕杆转动,使得未经过打磨的部位向上翻转,实现全方位打磨。所述第一电机3、第二电机20与电动伸缩杆2通过开关与电源电性连接。所述驱动胶条19与置放于置放架6上的头枕杆相配合。所述轴承架16呈前后方布置。所述刷毛5为金属材质。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作为上一实施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扭簧8在无外力的作用下带动传动杆10向内侧倾斜,并与水平面呈30°夹角。在电动伸缩杆2下行,第一电机3进行打磨时,避免脚轮14与转盘4产生干涉,使得打磨过程顺利进行。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开启第一电机3,第一电机3转动即可带动转盘4转动,转盘4转动即可带动刷毛5转动对头枕杆进行打磨,去除表面毛刺,在一面打磨完成后,向上收缩电动伸缩杆2,驱动水平杆15向上运动,继而带动驱动杆10摆动,并带动伸缩杆13底部的胶轮14转动,将头枕杆进行固定,之后第二电机20启动,带动转杆17及平动杆18运动,该运动机构为平行四边形运动机构,在运动时平动杆平移,其顶部连接的驱动胶条19就会与头枕杆接触,并驱动头枕杆转动,使得未经过打磨的部位向上翻转,实现全方位打磨。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头枕杆表面毛刺去除装置,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顶部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2),电动伸缩杆(2)输出端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3),第一电机(3)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盘(4),转盘(4)下方固定连接有刷毛(5),所述工作台(1)内侧固定连接有位于刷毛(5)下方的置放架(6),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内侧左右对称固定连接有位于置放架(6)上方的支撑架(7),支撑架(7)内侧通过扭簧(8)转转动连接有转动轮(9),转动轮(9)上方固定连接有传动杆(10),传动轮下方固定连接有导套(11),导套(11)内侧通过弹簧(12)连接有伸缩杆(13),伸缩杆(13)末端前后对称转动连接有胶轮(14),电动伸缩杆(2)底部左右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驱动水平杆(15),驱动水平杆(15)与传动杆(10)相配合;工作台(1)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轴承架(16),轴承架(16)上转动连接有两个转杆(17),两个转杆(17)平行等长,转杆(17)末端之间转动连接有平动杆(18),所述平动杆(18)上方固定连接有驱动胶条(19),其中一个转杆(17)转动中心与第二电机(20)输出端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头枕杆表面毛刺去除装置,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顶部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2),电动伸缩杆(2)输出端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3),第一电机(3)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盘(4),转盘(4)下方固定连接有刷毛(5),所述工作台(1)内侧固定连接有位于刷毛(5)下方的置放架(6),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内侧左右对称固定连接有位于置放架(6)上方的支撑架(7),支撑架(7)内侧通过扭簧(8)转转动连接有转动轮(9),转动轮(9)上方固定连接有传动杆(10),传动轮下方固定连接有导套(11),导套(11)内侧通过弹簧(12)连接有伸缩杆(13),伸缩杆(13)末端前后对称转动连接有胶轮(14),电动伸缩杆(2)底部左右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驱动水平杆(15),驱动水平杆(15)与传动杆(10)相配合;工作台(1)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轴承架(16),轴承架(16)上转动连接有两个转杆(17),两个转杆(17)平行等长,转杆(17)末端之间转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昌金
申请(专利权)人:太仓市凯格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