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包覆型多元正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领域,涉及一种包覆型多元正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及用途,尤其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包覆型三元正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技术介绍
随着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多元正极材料因其具有良好的性能成为目前正极材料关注的焦点。其中,高镍系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由于具有高比容量、价格低廉和较好的环境友好性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但是其循环稳定性、热稳定性和高温储存性能较差,此外其对空气水分敏感,造成加工要求高也极大地限制了其应用。这些缺点大多是高镍系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的本质属性,为克服它们带来了较大的挑战,近年来,研究者们尝试了多种方法,试图兼得高比容量和高稳定性,且易加工的优点。目前高镍系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的研发投入大大加强,其中以NCM811或者NCA最具有代表性,此外还包括NC二组分等其他材料,该系列材料的共同特点包括:1)高Ni含量,一般大于0.6;2)高容量,一般在180mAh/g以上;3)对空气水分敏感,烧成品表面有较高的锂残余,且在遇水和二氧化碳后,表面残碱持续升高。4)副反应严重,安全性较差。5)充放电过程中材料结构变化大,循环性能差,尤其是高温循环稳定性较差,产气较严重。对于高镍系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的应用,首要的是解决其表面残碱高的问题,因为这一问题不仅造成材料加工困难,而且大大影响材料的性能发挥,对后续应用具有基础性意义。目前对于该问题的解决一般采用水洗的方法,即对烧成的基体材料水洗,使得材料表面的残碱通过溶解,冲刷作用而脱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包覆型多元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型多元正极材料包括多元正极材料以及包覆于所述多元正极材料表面的包覆层,所述包覆层的化学组成为元素掺杂的I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包覆型多元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型多元正极材料包括多元正极材料以及包覆于所述多元正极材料表面的包覆层,所述包覆层的化学组成为元素掺杂的In2O3和/或元素掺杂的CeO2;
所述元素掺杂的In2O3为:Sr和/或Te元素掺杂的In2O3,所述元素掺杂的CeO2为:Te和/或Ge元素掺杂的CeO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覆型多元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元素掺杂的In2O3中,以掺杂元素和In的总摩尔量为100mol%计,掺杂元素的摩尔百分含量为10mol%~25mol%;
优选地,元素掺杂的CeO2中,以掺杂元素和Ce的总摩尔量为100mol%计,掺杂元素的摩尔百分含量为10mol%~25mol%;
优选地,所述包覆层的化学组成为:Sr或Te元素掺杂的In2O3,且掺杂元素的摩尔百分含量为10mol%~25mol%。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包覆型多元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元正极材料的化学组成为LiaNixCoyM1-x-yO2,其中,M为Mn、Al、V、Mg、Mo、Nb和Ti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0.90<a<1.10,0.30≤x<1.0,0<y≤0.3;
优选地,M为Al或Mn;
优选地,0.6≤x≤1.0,0≤y≤0.4;
优选地,0.80≤x<0.95,0.05<y≤0.2;
优选地,所述多元正极材料为三元正极材料,所述三元正极材料为六方晶系层状结构,R3m空间群。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包覆型多元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层的厚度在50nm~500nm;
优选地,以所述多元正极材料的质量为100%计,所述包覆层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1%~0.5%。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包覆型多元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包覆物对多元正极材料进行包覆,或者在合成多元正极材料的制备原料组分中引入包覆物,制备得到包覆型多元正极材料;
所述包覆物为元素掺杂的In2O3和/或元素掺杂的CeO2,其中,所述元素掺杂的In2O3为:Sr和/或Te元素掺杂的In2O3,所述元素掺杂的CeO2为:Te和/或Ge元素掺杂的CeO2;
优选地,所述包覆物的粒径为50nm~500nm,优选为50nm~200nm,进一步优选为50nm~100n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元正极材料的化学组成为LiaNixCoyM1-x-yO2,其中,M为Mn、Al、V、Mg、Mo、Nb和Ti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0.90<a<1.10,0.30≤x<1.0,0<y≤0.3;
优选地,M为Al或Mn;
优选地,0.6≤x≤1.0,0≤y≤0.4;
优选地,0.80≤x<0.95,0.05<y≤0.2;
优选地,所述多元正极材料为:经过后处理的多元正极材料,或者未经过后处理的多元正极材料;
优选地,所述后处理优选为水洗并烘干。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元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将多元正极材料前驱体和锂源混合,煅烧,得到多元正极材料;
优选地,所述多元正极材料前驱体的化学组成为NixCoyM1-x-y(OH)2,M为Mn、Al、V、Mg、Mo、Nb和Ti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0.30≤x<1.0,0<y≤0.3;
优选地,所述多元正极材料前驱体为:经过后处理的多元正极材料前驱体,所述后处理优选为洗涤、烘干或热处理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8.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r和/或Te元素掺杂的In2O3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将Sr源和/或Te源与铟的化合物混合,于700℃~1000℃煅烧,研磨,得到Sr和/或Te元素掺杂的In2O3;
优选地,所述Sr源和/或Te源包括对应元素的单质、氧化物或盐类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优选为氧化锶、碳酸锶、氧化碲或硝酸碲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铟的化合物包括氧化铟、硝酸铟、碳酸铟或氯化铟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优选为氧化铟;
优选地,所述Sr和/或Te元素掺杂的I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超,严武渭,杨顺毅,吴小珍,黄友元,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贝特瑞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