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流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47591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06
一种微流道装置包括用以相互盖合在一起的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中的至少一者形成微流道,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表面,及连接所述第一表面且凸伸出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形成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二侧壁形成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基板包括面向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及连接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一嵌卡件与第二嵌卡件,所述第一嵌卡件及所述第二嵌卡件能够拆卸地分别卡合于所述第一卡槽及所述第二卡槽。借此,能方便且快速地进行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的组装及拆卸,以节省组装及拆卸的工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流道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微流道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便于组装及拆卸的微流道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用以过滤生物液体中的细胞的微流道装置包括基板及盖合于基板的盖板。在使用时,将生物液体注入微流道装置的微流道内,基板通过多个微结构阻挡生物液体中的细胞使其残留在微流道内。之后,要将盖板拆离基板,以便能够将微流道内的细胞取出以进行后续的检测。欲将盖板组装固定在基板时,需先在基板或盖板涂布黏胶,随后将盖板盖合于基板,使盖板与基板通过黏胶黏固在一起。由于盖板通过黏胶黏固在基板,因此欲拆卸盖板时,操作人员必须利用例如刀具的辅助将黏胶的黏着处切割开,才能把盖板拆离基板。前述组装过程需进行涂布黏胶的步骤,而前述拆卸过程则需利用刀具辅助才能完成,使得整个组装或拆卸过程复杂且不方便并耗费工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克服
技术介绍
的至少一个缺点的微流道装置。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
技术介绍
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技术提出的微流道装置包括用以相互盖合在一起的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中的至少一者形成微流道,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表面及连接所述第一表面且凸伸出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形成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二侧壁形成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基板包括面向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及连接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一嵌卡件与第二嵌卡件,所述第一嵌卡件及所述第二嵌卡件能够拆卸地分别卡合于所述第一卡槽及所述第二卡槽。本技术的微流道装置,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分别位在所述第一表面的两个相反的对角侧且各自呈横卧L型,所述第一嵌卡件与所述第二嵌卡件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表面的两个相反的对角侧且各自呈横卧L型。本技术的微流道装置,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相连接在一起,并且构成呈封闭状并能够被扳开的围绕壁,所述第一卡槽与所述第二卡槽相连通,且共同界定出环形卡槽,所述第一嵌卡件与所述第二嵌卡件相连接在一起,且构成能够脱离地嵌卡于所述环形卡槽的环形卡块。本技术的微流道装置,所述围绕壁具有位于所述环形卡槽上方的环形顶缘,所述环形卡块包括下环形倒角面,及上环形倒角面,所述下环形倒角面设置成用以接触所述环形顶缘以促使所述围绕壁变形进而使所述环形卡块能够嵌卡于所述环形卡槽,所述上环形倒角面设置成用以接触所述围绕壁以促使所述围绕壁变形进而使所述环形卡块能够脱离所述环形卡槽。本技术的微流道装置,所述第一卡槽与所述第二卡槽各自为长形滑槽,所述第一嵌卡件与所述第二嵌卡件各自为能够滑动地嵌卡于所述长形滑槽的长形滑轨。本技术的微流道装置,所述第一卡槽形成有第一侧开口,所述第二卡槽形成有第二侧开口,所述第一嵌卡件能够通过所述第一侧开口穿设于所述第一卡槽内并在所述第一卡槽内滑动,所述第二嵌卡件能够通过所述第二侧开口穿设于所述第二卡槽内并在所述第一卡槽内滑动。本技术的微流道装置,所述第一基板还包括凸设于所述第一表面的定位凸块,所述第二表面凹陷形成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凸块能够脱离地卡掣于所述定位凹槽。本技术的微流道装置,所述第二嵌卡件为弹性卡扣臂,其嵌卡于所述第二卡槽且能够被操作而脱离所述第二卡槽。本技术的微流道装置,所述第二侧壁具有邻近所述第二卡槽顶端的挡块,所述第二嵌卡件为卡扣于所述第二侧壁的弹性卡扣臂,所述弹性卡扣臂形成有被所述挡块挡止的肩面,所述弹性卡扣臂能够被扳动,以使所述肩面移离所述挡块。本技术的微流道装置,所述第二侧壁具有邻近所述第二卡槽顶端的挡块,所述第二嵌卡件具有弯折臂部及连接于所述弯折臂部一端且卡扣于所述第二侧壁的扣臂部,所述弯折臂部形成有位于所述扣臂部一侧且被所述挡块挡止的肩面,所述扣臂部能够被扳动以使所述肩面移离所述挡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借由第一基板的第一卡槽及第二卡槽以及第二基板的第一嵌卡件及第二嵌卡件设计,能够方便且快速地进行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的组装及拆卸,以节省组装及拆卸的工时。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微流道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说明环形卡块嵌卡于环形卡槽内;图3是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微流道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所述第二实施方式的剖视图,说明第一嵌卡件及第二嵌卡件分别嵌卡于第一卡槽及第二卡槽;图6是本技术提供的微流道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图;图7是所述第三实施方式的局部剖视侧视图;图8是所述第三实施方式的不完整剖视图;图9是所述第三实施方式的局部剖视侧视图,说明所述第一嵌卡件及所述第二嵌卡件分别嵌卡于所述第一卡槽及所述第二卡槽;及图10是所述第三实施方式的不完整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参阅图1,是本技术微流道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微流道装置用以过滤生物液体中的细胞,前述生物液体例如为人体的血液,而前述细胞例如为循环肿瘤细胞(CTCs)。微流道装置包括第一基板1,及第二基板2,第二基板2位于第一基板1上方用以盖合于第一基板1。参阅图1及图2,第一基板1包括板体11、第一侧壁12及第二侧壁13。板体11呈方形块状并具有位于顶端的第一表面111,第一表面111向下凹陷形成微流道112,微流道112内设有多个彼此相间隔用以阻挡细胞的微凸柱结构(图未示)。第一侧壁12及第二侧壁13一体地形成于板体11且连接第一表面111并凸伸出第一表面111。第一侧壁12形成有第一卡槽121,第二侧壁13形成有第二卡槽131。第二基板2包括板体21、第一嵌卡件22,及第二嵌卡件23。板体21呈方形块状并具有面向第一表面111用以接触第一表面111的第二表面211及位于第二表面211外周围的外周面212。第一嵌卡件22及第二嵌卡件23一体地形成于板体11的外周面212,且连接第二表面211。第一嵌卡件22及第二嵌卡件23能够拆卸地分别卡合于第一卡槽121及第二卡槽131,使得第二基板2可拆卸地与第一基板1组装在一起。具体而言,第一侧壁12及第二侧壁13是分别形成在板体11的两个相反的对角侧,每一个对角侧是由两个垂直地连接在一起的侧面所构成。也就是说,第一侧壁12及第二侧壁13是分别位在第一表面111的两个相反的对角侧。第一基板1的第一侧壁12与第二侧壁13各自呈横卧L壁型,第一侧壁12的两相反端与第二侧壁13的两相反端相连接在一起且构成呈封闭状并能被扳开的围绕壁14。第一卡槽121的两相反端与第二卡槽131的两相反端相连通且共同界定出环形卡槽141。第一嵌卡件22及第二嵌卡件23是分别形成在板体21的两个相反的对角侧,每一个对角侧是由两个垂直地连接在一起的侧面所构成。也就是说,第一嵌卡件22及第二嵌卡件23是分别位在第二表面211的两个相反的对角侧。第一嵌卡件22与第二嵌卡件23各自呈横卧L型,第一嵌卡件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流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道装置包括用以相互盖合在一起的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中的至少一者形成微流道,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表面及连接所述第一表面且凸伸出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形成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二侧壁形成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基板包括面向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及连接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一嵌卡件与第二嵌卡件,所述第一嵌卡件及所述第二嵌卡件能够拆卸地分别卡合于所述第一卡槽及所述第二卡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流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道装置包括用以相互盖合在一起的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中的至少一者形成微流道,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表面及连接所述第一表面且凸伸出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形成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二侧壁形成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基板包括面向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及连接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一嵌卡件与第二嵌卡件,所述第一嵌卡件及所述第二嵌卡件能够拆卸地分别卡合于所述第一卡槽及所述第二卡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表面的两个相反的对角侧且各自呈横卧L型,所述第一嵌卡件与所述第二嵌卡件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表面的两个相反的对角侧且各自呈横卧L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相连接在一起并且构成呈封闭状并能够被扳开的围绕壁,所述第一卡槽与所述第二卡槽相连通且共同界定出环形卡槽,所述第一嵌卡件与所述第二嵌卡件相连接在一起且构成能够脱离地嵌卡于所述环形卡槽的环形卡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流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围绕壁具有位于所述环形卡槽上方的环形顶缘,所述环形卡块包括下环形倒角面及上环形倒角面,所述下环形倒角面设置成用以接触所述环形顶缘以促使所述围绕壁变形进而使所述环形卡块能够嵌卡于所述环形卡槽,所述上环形倒角面设置成用以接触所述围绕壁以促使所述围绕壁变形进而使所述环形卡块能够脱离所述环形卡槽。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易成杨士贤
申请(专利权)人:捷普电子新加坡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加坡;SG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