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藏式锥体节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4680 阅读:3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流量仪表,特别是一种可以测量各种液体和气体流量的内藏式锥体节流装置,其特征是:传感装置(2)包括管体(1),管体(1)内的导流锥体,其中导流锥体分为前锥体、直管、后锥体和尾翼构成一体;导流锥体通过尾翼与管体连接;所述的管体(1)外层有前汇压管(5),和从前汇压管(5)向传感装置管体(1)内沿伸至前锥体的前测压管(6),前汇压管(5)上有前取压嘴(7),前取压嘴(7)与测量装置(3)的高压端连接;在前测压管(6)上有与流体平行的前测压头(8);前测压头(8)端部有开孔(12);它直管段要求低,可测量动态范围大、精度高的流量计适应各种流体测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流量仪表,特别是一种可以测量各种液体和气体流量的内藏式锥体节流装置
技术介绍
国内外已有的差压式流量计包括GB/T2624-93传统的孔板、喷嘴、文丘里管及进口插入式威力巴流量计在超过DN1200以上无实验数据和相关的计算公式,存在有如下几个问题1)ISO 5167试验数据的陈旧性ISO 5167中采用的数据大多是30年代的试验结果,今天无论节流装置制造技术,流量试验设备及实验技术都有巨大的进步,重新进行系统地试验以获得更高精确度及更可靠的数据是必要的。进入80年代美国和欧洲都进行大规模的试验,为修订ISO 5167打下基础。2)ISO 5167中关于直管段长度规定的问题在ISO投票通过ISO5167时,美国投了反对票,其主要原因是对直管段长度的规定有不同意见,这个问题应是ISO 5167修订的主要问题之一。3)ISO 5167中各项规定的科学性问题影响节流装置流出系数的因素特别多,主要有孔径与管径的比值β、取压装置、雷诺数、节流件安装偏心度、前后阻流件类型及直管段长度、孔板入口边缘尖锐度、管壁粗糙度、流体流动湍流度等,众多因素影响错综复杂,有的参数难以直接测量,因此标准中有些规定并非科学地确定,而是为了取得一致,不得不人为地确定。著名流量专家斯宾塞(E.A.Spencer)提出一系列应重新检讨的问题,如孔板平直度、同心度、直角边缘尖锐度、管道粗糙度、上游流速分布及流动调整器的作用等。4)关于节流式差压流量计测量精确度提高的问题鉴于节流式节流式差压流量计在流量计中占有重要地位,提高其测量精确度意义重大。美国McCROMETER,日本TOKYO KEISO研制的V型锥流量计在测点上,结构上和实验数据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局限性。历次国际学术会议认为必须使流量测量工作者、流体力学与计算机技术工作者紧密合作共同攻关才能解决此问题。创造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可靠,大管径流量仪表。此外,国内外已有的差压式流量计包括GB/T2624-93传统的孔板、喷嘴、文丘里管及进口插入式威力巴流量计由于动态测量范围小,在高速流体流动时,存在测量流量的稳定性差的问题,直接影响了使用精度。此外,现有的流量由于直管段要求至少要达到前2.5D以上,压力损失大,在测量脏污介质时易堵塞,使维修强度加大等,因此需要对测量流体有所要求,限制了其流量测量的使用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内藏式锥体节流装置,它直管段要求低,可测量动态范围大、精度高的流量计适应各种流体测量。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内藏式锥体节流装置,它包括用于测量流量的传感装置,和与传感装置电连接的测量装置,其特征是传感装置2包括管体1,管体1内的导流锥体,其中导流锥体分为前锥体、直管、后锥体和尾翼构成一体;导流锥体通过尾翼与管体连接;所述的管体1外层有前汇压管5,和从前汇压管5向传感装置管体1内沿伸至前锥体的前测压管6,前汇压管5上有前取压嘴7,前取压嘴7与测量装置3的高压端连接;在前测压管6上有与流体平行的前测压头8;前测压头8端部有开孔12;包括绕管体1外层一周的后汇压管9,和从后汇压管9向管体1内沿伸至直管的后测压管10;后测压管10上有与流体方向成垂直的开孔12;后汇压管9上有后取压嘴11,后取压嘴11与测量装置3低压端连接;管体1内的前测压头8和后测压管10相互错位。所述的沿伸到传感装置本体1内的前测压管6在2-8根之间,相互之间成一角度均匀分布。所述的前测压管有前测压头8,前测压头8在2-6个之间,相互平行排列。所述的后测压管10的开孔12轴线与流体方向垂直。所述的后测压管10管径上的开孔12孔径在Φ3mm~Φ8mm之间,开孔数量在3-5之间。所述的弯管式后测压头开孔12在弯角处前10mm。所述的管体1两边有法兰4接头。表1给出了本专利技术与其它型号的流量仪表对比。从中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主要特点是1.在相同条件下其流体阻力很小,压损约100Pa以下使系统运行 的经济效率大大提高,比传统流量计节能30%以上。2.量程范围宽分辨率高,可适用于各种液体或气体。3.测量精度高,性能稳定,总压、静压测点全部在16个点以上远远高于其它形式的流量计,外环室使取压稳定性更进一步提高。4.前后直管段要求短几乎无需直管段,由于多点测量所以对直管段要求相对降低。5.可以通过吹扫口H,L端现场标定(以柏努利方程基本原理依据以实验数据为基础)。6.流量计长度短≤500mm(无论管道大小)。7.本专利技术取压管采用全不锈钢结构并且表面镀有不粘涂层使产品使用寿命大大提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图1是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图中1、管体;2、传感装置;3、测量装置;4、法兰;5、前汇压管;6、前测压管;7、前取压嘴;8、前测压头;9、后汇压管;10、后测压管;11、后取压嘴;12、开孔;13、轴线;14、流体方向;15、吹扫口;16、前锥体;17、直管;18、后锥体;19、尾翼。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所示,给出了一种传感装置2的结构,传感装置2包括管体1,管体1内的导流锥体,其中导流锥体分为前锥体16、直管17、后锥体18和尾翼19构成一体;导流锥体通过尾翼19与管体1连接;管体1为圆形管状体,前后通过法兰4与流体管道连接。管体1绕外层一周有空芯前汇压管5,和从前汇压管5向管体1内沿伸至前锥体16的前测压管6,前测压管6在2-8根之间,相互间成一角度均匀分布。每根前测压管6上有1-4根前测压头8,前测压头8相互间平行排列与流体方向14流向反方向,前测压头8端部有开孔12,开孔12的轴线13与流体方向14平行。前汇压管5上有前取压嘴7,前取压嘴7与图中的测量装置3的高压端连接。与前汇压管5相隔一定距离平行固定有后汇压管9,从后汇压管9向管体1内沿伸至直管17是后测压管10;后测压管10有开孔12,开孔12的轴线13与流体方向14垂直。开孔12孔径在Φ3mm~Φ8mm之间,开孔数量在3-5个之间。后汇压管9上也有后取压嘴11,后取压嘴11与图1中的测量装置3低压端连接;管体1内的前测压头8和后测压头10相互错位。本专利技术中的测量装置采用差压变送器,如1151。与前后汇压管相连接取压嘴有着相同结构有一吹扫口15,它通过风管与吹风机接口相通可清除管内的杂物,方便传感装置2的维护。本专利技术采用在前取压管上设计多个开孔作为取压孔,分别测量到同一横截面上不同点的总压,在后取压管上有开孔,测量到流体的同一截面上的静压。当不同的流速经过流量计本体时,总压与静压之间产生相应差压值,运用流体连续柏努利方程基本原理及风洞实验室的实验数据,计算出通过管道的流量与差压之间的对应关系,经过温压修正最终得出相应的数学模型。由于外部有相应的取压环室及多点取压法,使所取压力值更稳定、精确。比传统的流量仪表大大提高了计量的可靠性和精度。本专利技术传感装置本体的长是管径的0.5D。本专利技术在工艺管道1内设有导流锥体,导流锥体最大横截面处形成喉部。当气流经此处,速度最大,静压最低,在锥体前支承处测流体截面上的总压,ΔP是管道内的平均总压和喉部平均静压之差,其值随喉部大小而变化,在设计上可根据流速大小具体确定喉部的尺寸。它的主要特点是可以用来测量各种比较脏的气体流量。另外,该节流装置的流动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内藏式锥体节流装置,它包括用于测量流量的传感装置,和与传感装置电连接的测量装置,其特征是:传感装置(2)包括管体(1),管体(1)内的导流锥体,其中导流锥体分为前锥体、直管、后锥体和尾翼构成一体;导流锥体通过尾翼与管体连接;所述的管体(1)外层有前汇压管(5),和从前汇压管(5)向传感装置管体(1)内沿伸至前锥体的前测压管(6),前汇压管(5)上有前取压嘴(7),前取压嘴(7)与测量装置(3)的高压端连接;在前测压管(6)上有与流体平行的前测压头(8);前测压头(8)端部有开孔(12);包括绕管体(1)外层一周的后汇压管(9),和从后汇压管(9)向管体(1)内沿伸至直管的后测压管(10);后测压管(10)上有与流体方向成垂直的开孔(12);后汇压管(9)上有后取压嘴(11),后取压嘴(11)与测量装置(3)低压端连接;管体(1)内的前测压头(8)和后测压管(10)相互错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玉顺郇新空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中望流量仪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