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两用可微调气管套管封堵器,包括连接头、气流控制机构与封堵器主体,所述连接头与所述气流控制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封堵器主体的两端,所述封堵器主体为空心圆柱体,所述气流控制机构包括转动调节件与通气孔,所述转动调节件与所述封堵器主体连接,所述通气孔包括内孔与外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方便的调节患者口鼻的通气量,从而进行堵管训练咳嗽及发声,同时可以连接吸氧孔和湿化孔,起到吸氧和湿化作用;并采用塑料材质的转接头,可同时适合与塑料套管或金属套管进行连接,连接较为紧密,无需手工医用胶布缠绕;体积较小,使该封堵器更加轻巧,更方便临床操作,值得被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两用可微调气管套管封堵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两用可微调气管套管封堵器。
技术介绍
气管切开后改变了气流通过方式,使气流通过气管套管而非口鼻,此种呼吸方式造成以下不良后果:不能发声;气道温化、湿化及气道纤毛防御能力消失;呼吸道长度缩短,呼吸阻力下降,长期不利于呼吸肌恢复;气道连续性中断,原本咳嗽时通过声门关门、呼吸肌收缩导致肺内高压,可形成有效咳嗽的生理基础因为气管切开而不能形成咳嗽时的肺内压力。目前较前沿的产品吞咽说话瓣膜,这是一种单向通气阀门,使用前其瓣膜处于密闭状态,当吸气时开放,吸气末自动关闭,没有气体再从瓣膜排出,呼气时气流经气管套管外与气管壁之间的间隙,通过声带,自口鼻排出。这种装置可以解决部分气管切开患者说话的需求,但吸入气体不通过口鼻,无法起到气体的湿化温化作用及上呼吸道防御能力,患者若出现憋闷只有拔掉装置,特别是存在气道阻塞性疾病的患者,有痰液堵塞的患者,呼吸时气体只能从套管与气管间隙流出,因间隙较窄,很多患者表现为憋闷不能耐受,故该装置在痰液多的患者使用时是需要密切监护的。而且这种装置目前只有塑料套管可以与之配套使用,且价格较贵,不利于推广。专利号为CN201620114627.4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气管切开封堵器,包括连接接头、通气管、吸氧湿化机构、气流控制机构;所述连接接头的一端与连接在气管上的套管相连,另一端依次连接吸氧湿化机构和通气管,所述气流控制机构设置于所述通气管上。但是上述专利中封堵器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缺陷,整体长度偏长,加上调节阀后整体较笨重,不利于临床操作,为此,提出一种两用可微调气管套管封堵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使封堵器变得更加轻巧,有利于临床操作,提供了一种两用可微调气管套管封堵器。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本技术包括连接头、气流控制机构与封堵器主体,所述连接头与所述气流控制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封堵器主体的两端,所述封堵器主体为空心圆柱体,所述气流控制机构包括转动调节件与通气孔,所述转动调节件与所述封堵器主体连接,所述通气孔包括内孔与外孔,所述内孔贯穿所述封堵器主体设置,所述外孔贯穿所述转动调节件设置,转动所述转动调节件可调整所述内孔与所述外孔之间所形成的进气通道的大小。更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头为塑料连接头。更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头的口径自外向内依次增大,口径自外向内依次增大可以使连接头更方便地适用于不同尺寸的气管套管。更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头的截面自外向内依次为多个梯形由小至大叠加而成,所述梯形的上底边比下底边长,阶梯式结构能够使封堵器与气管套管连接得更加紧密,无需手工医用胶布缠绕便可实现紧密连接。更进一步的,所述内孔贯穿所述封堵器主体的侧壁设置,所述外孔贯穿所述转动调节件的侧壁设置,所述外孔与所述内孔高度一致,转动调节件转动,外孔的位置跟随着转动调节件变换,从而调整气流通道的大小以改变口鼻通气量。更进一步的,所述转动调节件为镂空圆柱体,所述转动调节件的直径与所述封堵器主体的直径相同,这样可以提高整个封堵器的一体性。更进一步的,所述封堵器的总长度为3cm,直径为2.5cm,体积较小,使该封堵器更加轻巧,更方便临床操作。更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头与气管套管连接。更进一步的,所述封堵器主体上设置有吸氧孔和湿化孔,所述吸氧孔与外部吸氧管连接,所述湿化孔与外部湿化管连接,若患者的痰液浓稠,则需接入外接的湿化气管,若痰液少则无需湿化,吸氧管用于通过气管向肺部供氧。更进一步的,所述转动调节件以自身截面圆心所在直线为轴转动。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可以进行堵管训练咳嗽及发声,同时可以连接吸氧孔和湿化孔,起到吸氧和湿化作用;旋转转动调节件,将进气通道调小时,口鼻通气量会增加,口鼻通气量足够大时可以震动声带时就可以发声,当进气通道完全关闭,患者有憋闷的感觉时可以调节转动调节件,直到调节到既可说话又不感憋闷的通气量;并且当患者有痰时,患者咳嗽时痰液可部分从外孔与内孔之间所形成的进气通道排出,使出现因痰液堵塞的几率下降;采用塑料材质的转接头及阶梯式结构,可同时适合与塑料套管或金属套管进行连接,连接较为紧密,无需手工医用胶布缠绕;体积较小,使该封堵器更加轻巧,更方便临床操作,值得被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转动调节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封堵器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连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封堵器主体;2、吸氧孔;3、湿化孔;4、连接头;5、转动调节件;6、内孔;7、外孔;8、转动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两用可微调气管套管封堵器,包括连接头4、气流控制机构与封堵器主体1,所述连接头4与所述气流控制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封堵器主体1的两端,所述封堵器主体1为空心圆柱体,所述气流控制机构包括转动调节件5与通气孔,所述转动调节件5与所述封堵器主体1连接,所述转动调节件5与所述封堵器主体1之间设置有转动轴8,其通过转动轴8连接,所述通气孔包括内孔6与外孔7,所述内孔6贯穿所述封堵器主体1设置,所述外孔7贯穿所述转动调节件5设置,转动所述转动调节件5可调整所述内孔6与所述外孔7之间所形成的进气通道的大小。具体的,所述连接头4为塑料连接头4。具体的,所述连接头4的口径自外向内依次增大,口径自外向内依次增大可以使连接头4更方便地适用于不同尺寸的气管套管。具体的,所述连接头4的截面自外向内依次为多个梯形由小至大叠加而成,所述梯形的上底边比下底边长,阶梯式结构能够使封堵器与气管套管连接得更加紧密,无需手工医用胶布缠绕便可实现紧密连接。具体的,所述内孔6贯穿所述封堵器主体1的侧壁上端设置,所述外孔7贯穿所述转动调节件5的侧壁上端设置,所述外孔7与所述内孔6高度一致,转动调节件5转动,外孔7的位置跟随着转动调节件5变换,从而调整气流通道的大小以改变口鼻通气量。具体的,所述转动调节件5为镂空圆柱体,所述转动调节件5的直径与所述封堵器主体1的直径相同,这样可以提高整个封堵器的一体性。具体的,所述封堵器的总长度为3cm,直径为2.5cm,体积较小,使该封堵器更加轻巧,更方便临床操作。具体的,所述连接头4与气管套管连接。具体的,所述封堵器主体1上设置有吸氧孔2和湿化孔3,所述吸氧孔2与外部吸氧管连接,所述湿化孔3与外部湿化管连接,若患者的痰液浓稠,则需接入外接的湿化气管,若痰液少则无需湿化,吸氧管用于通过气管向肺部供氧。具体的,所述转动调节件5以自身截面圆心所在直线为轴转动。工作原理:该两用可微调气管套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两用可微调气管套管封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头、气流控制机构与封堵器主体,所述连接头与所述气流控制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封堵器主体的两端,所述封堵器主体为空心圆柱体,所述气流控制机构包括转动调节件与通气孔,所述转动调节件与所述封堵器主体连接,所述通气孔包括内孔与外孔,所述内孔贯穿所述封堵器主体设置,所述外孔贯穿所述转动调节件设置,转动所述转动调节件可调整所述内孔与所述外孔之间进气通道的大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两用可微调气管套管封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头、气流控制机构与封堵器主体,所述连接头与所述气流控制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封堵器主体的两端,所述封堵器主体为空心圆柱体,所述气流控制机构包括转动调节件与通气孔,所述转动调节件与所述封堵器主体连接,所述通气孔包括内孔与外孔,所述内孔贯穿所述封堵器主体设置,所述外孔贯穿所述转动调节件设置,转动所述转动调节件可调整所述内孔与所述外孔之间进气通道的大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用可微调气管套管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为塑料连接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用可微调气管套管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的口径自外向内依次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两用可微调气管套管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的截面自外向内依次为多个梯形由小至大叠加而成,所述梯形的上底边比下底边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用可微调气管套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林芳,吴鸣,倪朝民,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立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