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干式油底壳的冷却润滑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34321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6: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冷却润滑系统(1),所述冷却润滑系统具有干式油底壳(3)和油箱(6),其中,泵系统(2)驱动油回路,在所述油回路中油泵将油从所述干式油底壳(3)输送到所述油箱(6)中,并且所述泵系统(2)在轴(5)上具有叶片泵(P1)和两个摆线转子泵(P2、P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干式油底壳的冷却润滑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冷却润滑系统,所述冷却润滑系统具有干式油底壳和油箱,其中所述泵系统驱动油回路,在所述油回路中油泵将油从干式油底壳输送到油箱中。
技术介绍
对于四轮车辆而言,干式油底壳润滑仅设计用于运动型车或赛车以及在极端地形下的汽车,这目前正在改变。在干式油底壳润滑中,润滑油在油箱中被携带并且通过压力泵输送到润滑部位处。与压力油底壳润滑相反,从润滑部位滴下的、部分起泡沫的润滑油借助于另外的抽吸泵从油底壳和各种不同的收集部位抽走。此后,空气被分离并且油被输送回油箱。干式油底壳润滑泵的普遍优点是降低了安装高度。因此,由于机油盘的较低的结构类型,在车辆中能够更深地安装发动机。由此,车辆的重心降低并且行驶稳定性提高。此外,发动机更好地被冷却,因为更大的油量处于循环中。对于干式油底壳润滑需要至少一个第二油泵和用于加压循环润滑的容器。因此,为了能够实现具有干式油底壳的冷却润滑系统,需要最佳的利用泵。从DE10247518A1中已知一种叶片泵,所述叶片泵具有通过驱动轴驱动的转子,所述转子可转动地设置在两个侧板之间的冲程环内,并且在其环周面上安置有基本上径向伸展的狭缝,叶片可径向移动地支承在所述狭缝中,以便将流体从吸入区域输送到压力区域中,其中所述吸入区域与至少一个吸入肾形部连接,并且所述压力区域与至少一个压力肾形部连接,所述吸入肾形部和压力肾形部构成在侧板之一中,在其中在吸入肾形部和压力肾形部之间的区域内径向地构成有下部叶片槽,所述下部叶片槽与下部叶片室连接,所述下部叶片室设置在狭缝中,其中设置在压力肾形部的区域中的下部叶片槽与压力肾形部连接。在传统的叶片泵中,所有下部叶片槽都加载有高压,以便确保叶片的外伸运动并且使叶片头部保持贴靠在冲程环的内面上。根据DE10247518A1,仅还有设置在压力区域中的下部叶片槽与压力肾形部连接进而加载有高压。设置在吸入区域中的下部叶片槽与附加的输送装置的压力腔连接,而不与压力肾形部连接。附加的输送装置设计为,使得所述输送装置在所连接的下部叶片槽中保持足够的压力,然而所述压力明显小于在叶片机械的压力区域中的压力。这种集成的输送装置是摆线转子泵,所述摆线转子泵将油从油箱输送到压力接口通道中并且最终输送到下部叶片槽中。此外,例如从DE112011104423A5中已知双流式叶片泵,其流道彼此分开地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冷却润滑系统,其具有带有优化的泵的干油底壳。所述目的借助具有干式油底壳和油箱的冷却润滑系统来实现,其中泵系统驱动油回路,在所述油回路中油泵将油从干式油底壳输送到油箱中,其中所述泵系统在轴上具有叶片泵和两个摆线转子泵。通过借助电机在共同的轴上一起驱动,所述泵系统能够在结构上设计成非常小。在此有利的是,叶片泵双流式地构成并且在干式油底壳中具有两个彼此独立的吸入部位。因此借助一个泵解决了下述问题:干式油底壳必须在多个部位处被泵吸,并且避免使用更多个油泵。有利地,双流式叶片泵具有共同的压力出口,借助所述压力出口,油作为体积流被输送到油箱中。有利的是,两个摆线转子泵之一在压力出口侧与在叶片泵中的下部叶片槽连接,进而消除了叶片泵的启动问题。有利地,摆线转子泵在压力侧提供用于电机的冷却和传动供应。附图说明图1示出具有干式油底壳的冷却润滑系统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式;图2示出针对两个泵的实施方案。具体实施方式图1示出冷却润滑系统1,所述冷却润滑系统配备有干式油底壳3和油箱6,其中泵系统2确保润滑剂的循环。所述泵系统2由三个泵4构成,所述泵在共同的轴5上由共同的电机EM驱动。泵P1在此具有两个吸入接口10P1和11P1。所述泵P1在两个部位处从干式油底壳3中抽吸油,并且经由压力出口12P1和油箱入口6a将油输送到油箱6中。在干式油底壳3中的两个吸入部位S彼此独立地从干式油底壳中吸油,使得两个吸入部位S之一仍输送油,即使另一吸入部位已经抽吸空气或空气-油混合物。泵P1是双流式构造的叶片泵,其中两个流道设计为彼此分开。由此产生两个独立的输送回路,所述输送回路分别与在干式油底壳3中的吸入部位S连接。但是,这两个输送回路在压力侧相互连接,并且对压力出口12P1进行供给。与在同一轴5上的叶片泵P1相邻地设置有第一摆线转子泵P2。所述摆线转子泵P2经由端口6b和泵入口14P2将油从油箱6输送例如用于传动供应装置7。与摆线转子泵P2相邻地设置有第二摆线转子泵P3。所述摆线转子泵P3经由端口6c和泵入口16P3和压力出口17P3将油从油箱6例如输送至电机的冷却装置8。对消耗器、传动装置和电机的供给在此是示例性的,因为也能够设想另外的其它消耗器。在泵系统2中,第一摆线转子泵P2除了其输送功能以外还用于对传动装置进行供给,以便在压力方面对叶片泵P1预加应力。在叶片泵中存在如下问题:在启动时,所述叶片泵的叶片最初不置于冲程环上,从而损害了泵的效率。为了防止这种情况,使用具有至少一个下部叶片槽的叶片泵,油以特定的压力被馈入所述下部叶片槽中,进而使叶片接近冲程环。摆线转子泵P2因此在其泵出口处具有分支15P2,借助所述分支将油在压力下施加到叶片泵P1的下部叶片槽的入口13P1上。因此避免了如现有技术中所提出的在叶片泵中的复杂的、集成的摆线转子泵。针对传动供应设计的泵用于两种功能。所述泵系统2允许小的结构类型进而降低了成本。在图2中示意性地示出两个泵P1和P2如何相互连接。在出口侧摆线转子泵P2经由分支15P2与通向叶片泵P1的下部叶片区域的入口连接。摆线转子泵P2从分支15P2开始将油馈入至传动供应装置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却润滑系统(1),所述冷却润滑系统具有干式油底壳(3)和油箱(6),其中泵系统(2)驱动油回路,在所述油回路中油泵将油从所述干式油底壳(3)输送到所述油箱(6)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系统(2)在轴(5)上具有叶片泵(P1)和两个摆线转子泵(P2、P3)。/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213 DE 102019201864.51.一种冷却润滑系统(1),所述冷却润滑系统具有干式油底壳(3)和油箱(6),其中泵系统(2)驱动油回路,在所述油回路中油泵将油从所述干式油底壳(3)输送到所述油箱(6)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系统(2)在轴(5)上具有叶片泵(P1)和两个摆线转子泵(P2、P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润滑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泵(P1)双流式地构成,并且在所述干式油底壳(3)中具有两个彼此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瓦尔·阿布穆斯塔法
申请(专利权)人:翰昂汽车零部件德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