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涵洞可快速排水防淹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4245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6:58
本发明专利技术装置的一种涵洞可快速排水防淹的装置,包括两个左右设置的墙面和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墙面之间的地面壳体,两个所述墙面之间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地面壳体上侧的上顶板,所述上顶板、所述墙面和所述地面壳体组成一个前后开口的行车通道,装置能够自动检测涵洞的水位,当水位到达最高限制水位时,装置通过动力装置启动排水装置,加快涵洞中水的排出,对行车通道进行封闭,防止车辆再次进入,造成熄火,同时可以对行车通道里进行是否有车辆的自动检测,防止车辆被困,当水位到达安全水位,将行车通道再次打开,装置能够防止涵洞在水位过高时造成车辆被困,加快排水,同时避免车辆再次进入造成故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涵洞可快速排水防淹的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排水
,具体地说是一种涵洞可快速排水防淹的装置。
技术介绍
由强降雨引起的城市下穿隧道及立交桥下低洼处存在大量积水的现象时有发生,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可能会造成车辆被困,交通堵塞,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严重时甚至会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涵洞可快速排水防淹的装置,能够克服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装置的一种涵洞可快速排水防淹的装置,包括两个左右设置的墙面和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墙面之间的地面壳体,两个所述墙面之间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地面壳体上侧的上顶板,所述上顶板、所述墙面和所述地面壳体组成一个前后开口的行车通道,所述墙面内设有水位检测装置,所述水位检测装置包括开口朝向所述行车通道的悬浮槽,所述悬浮槽远离所述行车通道的一侧端壁上设有顶压块滑槽,所述地面壳体内设有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包括传动腔和位于所述传动腔前侧的动力腔,所述动力腔的前侧设有升降腔,所述传动腔的上侧设有连通所述墙面上端面和所述墙面左端面的出水管道,所述泄洪通道的上侧设有位于所述传动腔内开口上且开口向左的正常排水口,所述正常排水口和所述泄洪通道关于所述传动腔的中心对称设有同样的所述泄洪通道和所述下水道盖板,所述传动腔的上端壁和所述地面壳体的上端面之间连通设有升降槽,所述升降槽滑动连接有升降壳体,所述升降壳体内设有排水装置,所述排水装置包括开口向上的弹力槽,所述升降壳体的下侧设有开口向下的六个阵列分布的转动槽,所述同一垂直面设有两个左右对称的转动槽,所述弹力槽的左右端壁设有设有弹簧槽。优选地,所述悬浮槽的前后端壁上转动连接有上转销以及位于所述上转销下侧的下转动销,且所述下转动销位于所述顶压块滑槽的右侧,所述上转销上固设有延伸至所述行车通道内的上转动杆,所述上转动杆的另一侧末端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行车通道内的悬浮球,所述上转动杆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升降壳体内的下导电块,所述悬浮槽的前后端壁之间固设有位于所述下导电块上侧的上导电块,所述悬浮球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拉绳的一端,所述下转动销上固设有转盘以及延伸至所述行车通道内的下转动杆,且所述转盘圆周上的各点的间距不同,所述下转动杆的另一端面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行车通道内的悬浮配重块,所述顶压块滑槽的上下端壁之间滑动连接有延伸至所述悬浮槽内的顶压块,所述顶压块和所述顶压块滑槽远离所述行车通道一侧端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顶压块远离所述行车通道一侧端面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一拉绳的另一端。优选地,所述行车通道和所述升降腔之间连通设有通槽,所述升降腔的前端壁上滑动连接有位于所述通槽下侧的齿条挡板,所述升降腔和所述动力腔之间转动连接有前后延伸的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前侧端面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升降腔内的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上啮和有位于所述第一锥齿轮前侧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左右的延伸且和所述地面壳体转动连接的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上固设有两个关于所述第二锥齿轮左右对称的齿轮,且所述齿轮和所述齿条挡板的后端面齿合,所述升降腔的左右端壁之间转动连接有位于所述第二转动轴上侧的第三转动轴,所述第三转动轴固定连接有棘轮以及位于所述棘轮右侧的第一卷绳轮,且所述棘轮和所述齿条挡板的后端面啮合,所述第一卷绳轮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拉绳的一端。优选地,所述动力腔和所述传动腔之间转动连接有左右延伸的第四转动轴,所述第四转动轴上固设有三个位于所述传动腔内的第一斜齿轮,所述第四转动轴的前侧末端花键连接有位于所述第一转动轴后侧的花键套,所述花键套转动连接在滑板上,所述滑板和所述动力腔的后端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滑板的后端面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二拉绳的另一端,所述花键套上花键连接有位于所述滑板前侧的第三锥齿轮,所述滑板的前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三拉绳的一端,所述第三锥齿轮的前端面设有开口向前的T型槽,所述T型槽内滑动连接有和所述升降腔的前端面固定连接的T型固定杆,所述第三锥齿轮上啮合连接有第四锥齿轮,所述第四锥齿轮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向下延伸的第五转动轴,所述第五转动轴的底部末端和固定连接在所述动力腔下端壁的电机上侧动力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斜齿轮的上侧啮合连接有第二斜齿轮,所述第二斜齿轮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左右延伸的第六转动轴,所述第六转动轴上螺纹连接有两个关于所述传动腔左右对称设置的螺纹块和绳索固定块,所述螺纹块和所述转动槽的前后端壁铰接有连杆,所述绳索固定块上固定连接有第四拉绳的一端,所述弹力槽的左右端壁之间转动连接有位于所述弹簧槽下侧的第七转动轴,所述第七转动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卷绳轮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卷绳轮右侧的磁块,所述第七转动轴和所述弹力槽的右端壁之间固定连接有扭簧,所述弹簧槽的左右端壁之间滑动连接有弹力板,所述弹力板和所述弹簧槽的下端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所述弹力板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三拉绳的另一端。优选地,所述升降壳体的左右端面靠近上侧位置固定连接有封板,且所述封板位于所述泄洪通道上侧开口的上方,所述正常排水口的左右端壁之间固定连接有下水道盖板,所述墙面内设有连通所述正常排水口和所述泄洪通道两侧开口且向下连通的出水管道,所述出水管道的下侧连通设有前后延伸的运水管道。有益效果为:本装置能够自动检测涵洞的水位,当水位到达最高限制水位时,装置通过动力装置启动排水装置,加快涵洞中水的排出,对行车通道进行封闭,防止车辆再次进入,造成熄火,同时可以对行车通道里进行是否有车辆的自动检测,防止车辆被困,当水位到达安全水位,将行车通道再次打开,装置能够防止涵洞在水位过高时造成车辆被困,加快排水,同时避免车辆再次进入造成故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涵洞可快速排水防淹的装置;图2为图1中A-A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B处的结构放大图;图4为图1中C处的结构放大图;图5为图2中D-D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2中E处的结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下面结合图1-6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为叙述方便,现对下文所说的方位规定如下:下文所说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与图1本身投影关系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一致。本专利技术装置的一种涵洞可快速排水防淹的装置,包括两个左右设置的墙面10和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墙面10之间的地面壳体15,两个所述墙面10之间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地面壳体15上侧的上顶板64,所述上顶板64、所述墙面10和所述地面壳体15组成一个前后开口的行车通道75,所述墙面10内设有水位检测装置901,所述水位检测装置901包括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涵洞可快速排水防淹的装置,包括两个左右设置的墙面和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墙面之间的地面壳体,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墙面之间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地面壳体上侧的上顶板,所述上顶板、所述墙面和所述地面壳体组成一个前后开口的行车通道,所述墙面内设有水位检测装置,所述水位检测装置包括开口朝向所述行车通道的悬浮槽,所述悬浮槽远离所述行车通道的一侧端壁上设有顶压块滑槽,所述地面壳体内设有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包括传动腔和位于所述传动腔前侧的动力腔,所述动力腔的前侧设有升降腔,所述传动腔的上侧设有连通所述墙面上端面和所述墙面左端面的出水管道,所述泄洪通道的上侧设有位于所述传动腔内开口上且开口向左的正常排水口,所述正常排水口和所述泄洪通道关于所述传动腔的中心对称设有同样的所述泄洪通道和所述下水道盖板,所述传动腔的上端壁和所述地面壳体的上端面之间连通设有升降槽,所述升降槽滑动连接有升降壳体,所述升降壳体内设有排水装置,所述排水装置包括开口向上的弹力槽,所述升降壳体的下侧设有开口向下的六个阵列分布的转动槽,所述同一垂直面设有两个左右对称的转动槽,所述弹力槽的左右端壁设有设有弹簧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涵洞可快速排水防淹的装置,包括两个左右设置的墙面和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墙面之间的地面壳体,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墙面之间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地面壳体上侧的上顶板,所述上顶板、所述墙面和所述地面壳体组成一个前后开口的行车通道,所述墙面内设有水位检测装置,所述水位检测装置包括开口朝向所述行车通道的悬浮槽,所述悬浮槽远离所述行车通道的一侧端壁上设有顶压块滑槽,所述地面壳体内设有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包括传动腔和位于所述传动腔前侧的动力腔,所述动力腔的前侧设有升降腔,所述传动腔的上侧设有连通所述墙面上端面和所述墙面左端面的出水管道,所述泄洪通道的上侧设有位于所述传动腔内开口上且开口向左的正常排水口,所述正常排水口和所述泄洪通道关于所述传动腔的中心对称设有同样的所述泄洪通道和所述下水道盖板,所述传动腔的上端壁和所述地面壳体的上端面之间连通设有升降槽,所述升降槽滑动连接有升降壳体,所述升降壳体内设有排水装置,所述排水装置包括开口向上的弹力槽,所述升降壳体的下侧设有开口向下的六个阵列分布的转动槽,所述同一垂直面设有两个左右对称的转动槽,所述弹力槽的左右端壁设有设有弹簧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涵洞可快速排水防淹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槽的前后端壁上转动连接有上转销以及位于所述上转销下侧的下转动销,且所述下转动销位于所述顶压块滑槽的右侧,所述上转销上固设有延伸至所述行车通道内的上转动杆,所述上转动杆的另一侧末端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行车通道内的悬浮球,所述上转动杆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升降壳体内的下导电块,所述悬浮槽的前后端壁之间固设有位于所述下导电块上侧的上导电块,所述悬浮球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拉绳的一端,所述下转动销上固设有转盘以及延伸至所述行车通道内的下转动杆,且所述转盘圆周上的各点的间距不同,所述下转动杆的另一端面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行车通道内的悬浮配重块,所述顶压块滑槽的上下端壁之间滑动连接有延伸至所述悬浮槽内的顶压块,所述顶压块和所述顶压块滑槽远离所述行车通道一侧端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顶压块远离所述行车通道一侧端面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一拉绳的另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涵洞可快速排水防淹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车通道和所述升降腔之间连通设有通槽,所述升降腔的前端壁上滑动连接有位于所述通槽下侧的齿条挡板,所述升降腔和所述动力腔之间转动连接有前后延伸的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前侧端面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升降腔内的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上啮和有位于所述第一锥齿轮前侧的第二锥齿轮,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文文
申请(专利权)人:丽水莲都晶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