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俞晶专利>正文

腔镜手术切口保护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40991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6: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腔镜手术切口保护套,包括两个固定环以及连接两个所述固定环的柔性管道,在其中一个固定环上设置有柔性带,柔性带的两端连接在固定环的同一半侧,柔性带形成半环圈并且可绕其两个端部的连接点摆动,当柔性带转向柔性管道轴线方向时,柔性带的中部形成通过内窥镜的定位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辅助固定内窥镜,方便内窥镜进退和调整角度,柔性带所构成的半环圈大小可调节,能解决内窥镜与手术操作器械的相互干扰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腔镜手术切口保护套
本技术属于腔镜手术用器具,特别是涉及一种腔镜手术切口保护套。
技术介绍
腔镜手术使得通过小切口来实施手术成为可能,它对组织的破坏比传统的外科手术小,通过切口,插入细小的光源、摄像头和外科器械,外科医师通过传输到监视器中的图像,引导操作外科手术器械,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康复快的特点。在手术过程中,需要使用一种切口保护套,定位在切口处并将切口撑开,使得手术相关操作器械能够通过切口保护套进入人体腔室内进行操作,减少手术器械对人体组织的伤害。但是,目前的单孔胸腔镜手术中,所有操作器械从一个切口即切口保护套的操作孔中进出,内窥镜容易与其它手术器械干扰,影响手术操作,而且内窥镜无法平稳支撑,需要用手一直扶着,容易产生扶镜疲劳,镜头晃动的问题。针对此问题,公告号为CN208598452U的中国技术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内窥镜的切口牵开固定器”,包括外环、置入环和柔性通道,在柔性通道内腔设有与内壁固定连接的内窥镜通道管。这种切口牵开固定器,虽然通过内置的内窥镜通道管能使内窥镜通过,用来辅助固定内窥镜,一是降低扶镜疲劳,二是避免与手术操作器械直接接触,但是由于内窥镜通道管位于柔性通道内,不能过大,因而内窥镜通道管直径较小,并且内窥镜通道管具有一定长度,这种狭长通道使内窥镜与内窥镜通道管摩擦力大,不方便内窥镜伸入和退出,而且也不方便内窥镜向四周侧方倾斜来调整角度,因而内窥镜无论是向内外的进退,还是水平方向的角度调整都受到限制;此外,由于腔镜手术的切口都比较小,这种内置的内窥镜通道管占用了操作孔通道的有限空间,使得本就较小的操作通道更加狭小,并没有彻底解决内窥镜与手术操作器械发生干扰的问题,影响了手术操作器械的操作,手术操作不便,难度加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腔镜手术切口保护套,它能辅助固定内窥镜,方便内窥镜进退和调整角度,并能解决内窥镜与手术操作器械的相互干扰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腔镜手术切口保护套,包括两个固定环以及连接两个所述固定环的柔性管道,在其中一个固定环上设置有柔性带,柔性带的两端连接在固定环的同一半侧,柔性带形成半环圈并且可绕其两个端部的连接点摆动,当柔性带转向柔性管道轴线方向时,柔性带的中部形成通过内窥镜的定位环。本技术在切口保护套的固定环上连接一根柔性带,柔性带的两端连接在固定环的同一半侧,柔性带形成半环圈并且可绕其两个端部的连接点摆动,这样柔性带就构成一个半环圈,由位于柔性管道外侧的半环圈来将内窥镜相对固定地环套,起到辅助固定的作用,减少扶镜疲劳;因为半环圈位于柔性通道外,可以设置得较大,加上柔性带较窄与内窥镜的接触面积小,使得内窥镜不论是朝里朝外的伸缩,还是前后左右的摆动,都能方便自如,活动范围大;并且也不需要在柔性通道内设置具有壁厚的内窥镜通道,而减少了内窥镜与手术器械的干扰,方便手术操作。本技术方案中,柔性带形成半环圈可以摆动,不使用时可将柔性带转至远离柔性管道的外侧,使用时再将其转至朝向柔性管道的内侧,使用方便。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环为圆形或椭圆形。椭圆形的固定环更适应人体的肋间结构,与肋间的切口更适配贴合。进一步地,为优化结构,所述柔性管道包括喇叭形管与通道管,两个固定环通过喇叭形管与通道管连接,所述柔性带的两端连接在靠近固定环边缘的位置。喇叭形管方便手术器械伸入,并且可将柔性通道做得较小,而柔性带的两端靠近固定环的边缘,提高生产的工艺性。进一步地,所述两个固定环的大小相同或者是大小不等;当固定环大小不等时,柔性带连接在大的固定环上。采用大小环时,小的固定环位于胸腔内侧,大的固定环位于胸腔外侧。进一步地,所述柔性带与固定环、柔性管道的材质相同。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环、柔性管道和柔性带的材质为聚氨酯或硅胶。进一步地,为使柔性带能灵活转动,其中一个所述固定环上设有两个销,柔性带的两端分别与固定环上的所述销可转动地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柔性带的两个端部设置有2-3个孔,各孔的两端有剖口。通过选择不同位置的孔与销相连接,使柔性带所构成的半环圈大小可调节。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具体的连接方式,所述销上设置有环槽,所述柔性带上设置有与环槽相适配的孔。进一步地,作为另一种具体的连接方式,所述销的端头为半圆形头,所述柔性带上设置有与销的杆部直径相适配的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它能辅助固定内窥镜,方便内窥镜进退和调整角度,柔性带所构成的半环圈大小可调节,能解决内窥镜与手术操作器械的相互干扰问题。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3是实施例1中柔性带与固定环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2中柔性带与固定环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实施例1:参见图1和图2,一种腔镜手术切口保护套,包括两个固定环1以及连接两个所述固定环1的柔性管道2,所述柔性管道2包括喇叭形管21与通道管22,两个固定环1通过喇叭形管21与通道管22连接,通道管22的直径小于两个固定环1的直径,本实施例中,两个固定环1均为椭圆形环,椭圆形的固定环1更适应人体的肋间结构,与肋间的切口更适配贴合。两个固定环1的大小不等,使用时小的固定环1位于胸腔内侧,大的固定环1位于胸腔外侧。两个固定环1中,其中较大一个固定环1上设置有柔性带3,柔性带3的两端连接在固定环1的同一半侧,柔性带3的两端靠近固定环1的边缘,固定环1上设有两个销4,柔性带3的两端分别与固定环1上的所述销4可转动地连接。柔性带3形成半环圈并且可绕其两个端部的连接点摆动,当柔性带3转向柔性管道2的轴线方向时,柔性带3的中部形成通过内窥镜的定位环。这样柔性带3就构成一个半环圈,由位于柔性管道2外侧的半环圈来将内窥镜相对固定地环套,起到辅助固定的作用,减少扶镜疲劳;因为半环圈位于柔性管道2外,可以设置得较大,加上柔性带3较窄,与内窥镜的接触面积小,使得内窥镜不论是朝里朝外的伸缩,还是前后左右的摆动,都能方便自如,活动范围大;并且也不需要在柔性管道2内设置具有壁厚的内窥镜通道,而减少了内窥镜与手术器械的干扰,方便手术操作。所述固定环1、柔性管道2和柔性带3的材质为聚氨酯或硅胶。如图2所示,本技术方案中,柔性带3形成半环圈可以摆动,不使用时可将柔性带3转至远离柔性管道2的外侧,如图1所示,使用时再将其转至朝向柔性管道2的内侧,使用方便。如图3所示,所述柔性带3的两个端部设置有2-3个孔31,各孔31的两端有剖口32。通过选择不同位置的孔31与销4相连接,使柔性带3所构成的半环圈大小可调节,所述销4上设置有环槽,所述柔性带3上设置有与环槽相适配的孔31。柔性带3的孔31置于环槽中,柔性带3不会从销4上脱出,而孔31两端的剖口32用于柔性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腔镜手术切口保护套,包括两个固定环以及连接两个所述固定环的柔性管道,其特征在于:在其中一个固定环上设置有柔性带,柔性带的两端连接在固定环的同一半侧,柔性带形成半环圈并且可绕其两个端部的连接点摆动,当柔性带转向柔性管道轴线方向时,柔性带的中部形成通过内窥镜的定位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腔镜手术切口保护套,包括两个固定环以及连接两个所述固定环的柔性管道,其特征在于:在其中一个固定环上设置有柔性带,柔性带的两端连接在固定环的同一半侧,柔性带形成半环圈并且可绕其两个端部的连接点摆动,当柔性带转向柔性管道轴线方向时,柔性带的中部形成通过内窥镜的定位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镜手术切口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为圆形或椭圆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腔镜手术切口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管道包括喇叭形管与通道管,两个固定环通过喇叭形管与通道管连接,所述柔性带的两端连接在靠近固定环边缘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腔镜手术切口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固定环的大小相同或者是大小不等;当固定环大小不等时,柔性带连接在大的固定环上;采用大小环时,小的固定环位于胸腔内侧,大的固定环位于胸腔外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旭东俞晶陈苏庄莉李高峰李恒郭刚马千里陈楠
申请(专利权)人:俞晶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