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盘结构及电炊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39417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6:54
本申请涉及一种发热盘结构及电炊具,包括底座;发热盘,配接于底座上;以及导热件,覆盖设置于发热盘上且具有背向发热盘的导热面;发热盘包括中心区域与围设于中心区域的外围区域,导热件包括导热包,导热包包括软材质的包裹层及可流动地填充于包裹层内的导热物质;中心区域受热相对外围区域鼓出并形成一定高度差,导热物质在高度差的驱使下于包裹层内自由流动至使导热面不产生形变。本申请中,发热盘的中心区域在受热鼓起来后,导热包内的导热物质(例如导热油)会向四周自由流动至达到平衡状态,使导热面仍然能与功能盘的底部紧紧贴合,而且发热盘的热量是经过导热件传递,导热物质能使热量分布的更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热盘结构及电炊具
本技术属于炊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热盘结构及电炊具。
技术介绍
电炊具是利用电能转变为内能来进行烹饪的炊具,因其使用方便而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其中,烤盘、六圆盘、丸子盘等功能盘在加热使用过程时,由于发热盘的中间区域在自身发热膨胀变形时会相对外围区域鼓起来,以至把功能盘顶起;此时功能盘的中心区域与发热盘鼓起的中心区域直接接触,温度较高,而功能盘的外围区域相对发热盘呈悬空状,温度较低,导致功能盘出现受热不均匀的现象,最终导致烹饪时锅体中间的食物会先焦糊,而两侧的食物内部还没熟透。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加热均匀的发热盘结构。还有必要提供一种带有该发热盘结构的电炊具。一种发热盘结构,包括:底座;发热盘,配接于所述底座上;以及导热件,覆盖设置于所述发热盘上且具有背向所述发热盘的导热面;其中,所述发热盘包括中心区域与围设于所述中心区域的外围区域,所述导热件包括导热包,所述导热包包括软材质的包裹层及可流动地填充于所述包裹层内的导热物质;所述中心区域受热相对所述外围区域鼓出并形成一定高度差,所述导热物质在所述高度差的驱使下于所述包裹层内自由流动至使所述导热面不产生形变。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包裹层由耐高温橡胶材料制成。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物质为填充于所述包裹层内的导热流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物质为填充于所述包裹层内的导热油。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件还包括具有导热性能的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贴合于所述导热包的表面并与所述发热盘之间界定形成用于容置所述导热包的容置空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热盘具有放置所述导热包的发热面,所述发热面的外缘凸出形成有限位墙;所述导热包容置于所述限位墙围成的空间内,所述保护层贴合于所述导热包的表面并与所述限位墙及所述发热面共同界定形成所述容置空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层为钢丝编织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热盘与所述底座中一者上形成有固定柱,另一者上形成有与所述固定柱配合的固定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热盘面向所述底座的表面的四周凸出形成有固定柱,所述底座面向所述发热盘的表面形成有与所述固定柱配合的固定孔。一种电炊具,包括功能盘及上述所述的发热盘结构,所述功能盘放置于所述发热盘结构的所述发热面上,且所述功能盘的底部始终与所述导热面紧密贴合。本申请中,发热盘的中心区域在受热鼓起来后,导热包内的导热物质(例如导热油)会向四周自由流动至达到平衡状态,使导热面仍然能与功能盘的底部紧紧贴合,而且发热盘的热量是经过导热件传递,导热物质能使热量分布的更均匀。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电炊具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电炊具中发热盘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电炊具中A部分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两者之间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两者之间的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看图1及图2,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电炊具100包括发热盘结构10及放置于发热盘结构10上的功能盘30。发热盘结构10用于在与外部电源接通时,产生热量并将热量传递至功能盘30,以加热功能盘30内的食材。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电炊具100为电火锅,功能盘30用于对食材进行烹煮。可以理解地,在其它一些实例中,电炊具100亦可为电烤锅等,对应地功能盘30用于对食材进行煎、炸等。发热盘结构10包括底座11、发热盘13以及导热件15。底座11用于为电炊具100提供支撑,发热盘13配接于底座11上,用于与外部电源连接并产生热量。导热件15覆盖设置于发热盘13上,且具有背向发热盘13的导热面150,功能盘30放置于导热面150上,以利用发热盘13产生的热量及导热件15传递的热量对放置于其内的食材进行烹饪。请具体参看图1,发热盘13与底座11中一者上形成有固定柱130,另一者上形成有与固定柱130配合的固定孔110。外部固定件(例如螺钉等)穿过固定孔110并锁固定于固定柱130内,以将发热盘13固定于底座11上。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发热盘13面向底座11的表面凸出形成有固定柱130,底座11面向发热盘13的表面形成有与固定柱130配合的固定孔110。更具体地,固定柱130凸出形成于发热盘13面向底座11表面的四周,即固定柱130形成于发热盘13的外缘。可以理解地,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固定柱130的设置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而定,在此不作限定。请参看图2及图3,发热盘13包括中心区域132与围设于中心区域132的外围区域134。导热件15包括导热包151a,导热包151a包括软材质的包裹层152及可流动地填充于包裹层152内的导热物质154。由于发热盘13通常采用发热较快的材料制成(例如铝合金等),且发热盘13工作时中间区域132温度上升快,外围区域134升温慢,因此中心区域132受热后会相对外围区域134鼓出且两者之间形成一定高度差。此时,导热物质154在高度差的驱使下于包裹层152内自由流动,即至少部分导热物质154由发热盘13的中心区域132的上方流动至外围区域134的上方,至使导热面150不产生形变,即导热面150始终保持如冷态时的状态,从而使得导热面150在冷态与热态时均与功能盘30的底部紧密贴合。同时,发热盘13的热量由导热件15传递功能盘30,其中流动性的导热物质能使整个导热面150的热量分布的更均匀,亦实现对功能盘30的均匀加热,避免出现功能盘30的中心区域被焦糊,而外围区域的食物内部还没熟透的情况。优选地,包裹层152由耐高温橡胶材料制成,且导热物质154为填充于包裹层152内的导热流体。其中,导热物质154可为冷态与热态下均为液态的导热流体,亦可为在冷态下为固态而在热态下可被融化为液态的导热流体,在此不作限定。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导热物质154为填充于包裹层152内的导热油。可以理解地,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导热物质154亦可为烷基苯型、烷基萘型、烷基联苯型、矿物型等等,具体根据发热盘13的最高温度去匹配性选择。发热盘结构10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热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盘结构包括:/n底座;/n发热盘,配接于所述底座上;以及/n导热件,覆盖设置于所述发热盘上且具有背向所述发热盘的导热面;/n其中,所述发热盘包括中心区域与围设于所述中心区域的外围区域,所述导热件包括导热包,所述导热包包括软材质的包裹层及可流动地填充于所述包裹层内的导热物质;/n所述中心区域受热相对所述外围区域鼓出并形成一定高度差,所述导热物质在所述高度差的驱使下于所述包裹层内自由流动至使所述导热面不产生形变。/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热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盘结构包括:
底座;
发热盘,配接于所述底座上;以及
导热件,覆盖设置于所述发热盘上且具有背向所述发热盘的导热面;
其中,所述发热盘包括中心区域与围设于所述中心区域的外围区域,所述导热件包括导热包,所述导热包包括软材质的包裹层及可流动地填充于所述包裹层内的导热物质;
所述中心区域受热相对所述外围区域鼓出并形成一定高度差,所述导热物质在所述高度差的驱使下于所述包裹层内自由流动至使所述导热面不产生形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裹层由耐高温橡胶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意一项所述的发热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物质为填充于所述包裹层内的导热流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物质为填充于所述包裹层内的导热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件还包括具有导热性能的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贴合于所述导热包的表面并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塬贵黄水波乡志祥李学珍程建建刘松陈冬冬李秋雨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