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鲈鱼肉质的饲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5335789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6: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提高鲈鱼肉质的饲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鲈鱼养殖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饲料的原料包括溶血磷脂、橄榄油、发酵豆粕、蚯蚓粉、鱼粉、鱼油、海藻粉、虾壳粉和叶黄素,各原料间相互配合互补,既提高了鲈鱼的活性和免疫力,同时还能提高鲈鱼的品质,保证鲈鱼品的食用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鲈鱼肉质的饲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鲈鱼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提高鲈鱼肉质的饲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近年来,水产养殖行业发展迅速,水产品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重要的食物组成部分,对水产品的需求越来越旺盛。鲈鱼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病害少、效益好等特点,适于多种形式的养殖,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滋补强身,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随着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生产健康、优质、无公害的鲈鱼,为人们提供安全放心的水产品,将成为鲈鱼养殖的发展方向。随着集约化、网箱化养殖的迅猛发展和配合饲料的普及使用,鲈鱼产量大幅提高,但是其肉质风味却呈现下降趋势,严重影响了鲈鱼的品质和产业发展。鲈鱼人工养殖中,普遍存在饲料营养不平衡、蛋白含量低、脂肪含量高、大量投喂等现象,从而造成鱼体营养价值降低、氨基酸不平衡、体脂肪含量过高、口感变差、腹脂率升高、诱发脂肪肝、严重时引发病害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品的品质要求也在不断增强,因此,改善养殖水产品的肉质和风味成为当务之急。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鲈鱼肉质的饲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降低了鱼粉和鱼油用量,降低成本,还可以改善鲈鱼的体形、肉质及风味,降低脂肪肝的发生,为提供安全放心且优质的水产品提供了保障。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提高鲈鱼肉质的饲料,所述饲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溶血磷脂0.05~0.15份、橄榄油4~10份、发酵豆粕20~40份、蚯蚓粉10~18份、鱼粉15~30份、鱼油0.7~1.5份、海藻粉7~16份、虾壳粉16~30份和叶黄素1~3份。优选的,所述饲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溶血磷脂0.08~0.12份、橄榄油6~8份、发酵豆粕26~35份、蚯蚓粉13~16份、鱼粉18~25份、鱼油0.9~1.2份、海藻粉10~14份、虾壳粉18~24份和叶黄素1.5~2.5份。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所述饲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发酵豆粕粉碎后,与蚯蚓粉、鱼粉、海藻粉和虾壳粉混合,得粉料;(2)将粉料与溶血磷脂、橄榄油、鱼油、叶黄素和水混合后制粒,得饲料胚;所述水的添加量为所述粉料质量的7~16%;(3)将所述饲料胚膨化后晾干,得所述饲料。优选的,步骤(1)和步骤(2)所述混合均为利用V型立式混合机进行。优选的,步骤(3)所述晾干为在18~25℃环境中自然晾干,晾干后所述饲料的含水量为5~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所述饲料在养殖高品质海鲈鱼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养殖高品质海鲈鱼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向鱼塘中投放100~200g的海鲈鱼鱼苗,投放量为1500~1800尾/亩;(b)每天向鱼塘中投喂所述饲料,所述饲料的投喂量包括:海鲈鱼鱼苗投放的1~3个月内,每天投喂1次所述饲料,每次200~300g/条;4~10个月,每天投喂2次所述饲料,每次400~500g/条;10个月后,每天投喂3次所述饲料,每次500~600g/条;(c)向鱼塘中投放所述鱼苗后,每隔3~7天向所述鱼塘中施加一次水质清理剂;所述水质清理剂中包括独立包装的降解菌和絮凝剂,所述降解菌的菌种包括枯草芽孢杆菌、地页芽孢杆菌、光合细菌、淡紫拟青霉和EM菌;所述絮凝剂包括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铝、聚合氯化铁和聚合硫酸铁。优选的,向鱼塘中投放所述鱼苗后,还包括向水中充氧,使溶解氧含量为6~8mg/L。优选的,步骤(c)中所述水质清理剂中降解菌和絮凝剂的质量比为1∶5~10。优选的,步骤(c)中所述降解菌的活菌量不低于10亿cfu/g。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提高鲈鱼肉质的饲料,所述饲料的原料包括溶血磷脂、橄榄油、发酵豆粕、蚯蚓粉、鱼粉、鱼油、海藻粉、虾壳粉和叶黄素,溶血磷脂具有良好的乳化性能,而且在高温、低温、高离子浓度和不同pH的环境下均具有优良的乳化稳定性,可以有效帮助油脂乳化,弥补鱼类对脂类物质消化、吸收能力的不足,同时减少蛋白质作为能量的消耗,更好的满足机体蛋白质沉积,提高饲料营养效率,特别是脂肪的消化、吸收,改善脂溶性维生素、类胡萝卜素及微量元素的利用效率,优化配方空间;发酵豆粕和蚯蚓粉中含有大量活性蛋白质及短肽氨基酸,可促进鲈鱼的消化吸收,同时利用发酵豆粕和蚯蚓粉代替部分鱼粉,可降低饲料成本,且还有助于其他营养物质的吸收,显著提高呈味氨基酸的积累,并降低鲈鱼脂肪肝的发生率;利用橄榄油代替部分鱼油,橄榄油富含多种不饱和脂肪酸,更有利于鲈鱼对于脂肪的吸收和利用;虾壳粉和叶黄素可提高鲈鱼的免疫力,减少病情发生。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基于所述饲料的养殖高品质海鲈鱼的方法,在高密度饲养鲈鱼的鱼塘内,投喂饲料后残渣可被微生物分解,难分解物质还可被絮凝剂絮凝沉淀,保持了水体洁净,减少了病原菌的滋生和侵扰,显著提高鲈鱼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提高鲈鱼品质和食用安全。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提高鲈鱼肉质的饲料,所述饲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溶血磷脂0.05~0.15份、橄榄油4~10份、发酵豆粕20~40份、蚯蚓粉10~18份、鱼粉15~30份、鱼油0.7~1.5份、海藻粉7~16份、虾壳粉16~30份和叶黄素1~3份。本专利技术所述饲料中优选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溶血磷脂0.08~0.12份、橄榄油6~8份、发酵豆粕26~35份、蚯蚓粉13~16份、鱼粉18~25份、鱼油0.9~1.2份、海藻粉10~14份、虾壳粉18~24份和叶黄素1.5~2.5份,更优选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溶血磷脂0.1份、橄榄油7份、发酵豆粕30份、蚯蚓粉15份、鱼粉20份、鱼油1份、海藻粉12份、虾壳粉22份和叶黄素2份。本专利技术对所述饲料中溶血磷脂的来源并没有特殊限定,优选利用脂肪酶酶解法制备得到,更优选以磷脂酰胆碱为基础,在C2脂肪酶的作用下去掉一个亲油基(脂肪酸链)形成。本专利技术所述溶血磷脂可替代常规鲈鱼饲料中的卵磷脂,同时降低鱼油的添加量,且可作为稳定乳化剂,可以有效帮助油脂乳化,弥补鱼类对脂类物质消化、吸收能力的不足,同时减少蛋白质作为能量的消耗,更好的满足机体蛋白质沉积,提高饲料营养效率,特别是脂肪的消化、吸收,改善脂溶性维生素、类胡萝卜素及微量元素的利用效率,优化配方空间。本专利技术所述橄榄油和鱼油作为油脂成分,同时橄榄油可替代部分鱼油,减少鱼油的用量,节约成本。本专利技术所述发酵豆粕、蚯蚓粉和鱼粉可作为蛋白质源,同时减少了鱼粉的用量,节约成本,且发酵豆粕和蚯蚓粉中蛋白质包含大量的活性氨基酸及游离多肽,更有利于吸收,促进了鲈鱼呈味物质的积累,提高鲈鱼的肉质。本专利技术所述海藻粉在有效增加饲料粘结性的同时,不会增加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并且海藻粉富含海藻多糖、甘露醇、维生素和钾、铁、磷等微量元素,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鲈鱼的健康。本专利技术所述虾壳粉含有丰富甲壳素(几丁质)、蛋白质、胆碱、磷脂、胆固醇、虾青素及磷、钙、铁、锰、锌、铜等多种有益元素;同时虾壳粉可提高饲料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高鲈鱼肉质的饲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饲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溶血磷脂0.05~0.15份、橄榄油4~10份、发酵豆粕20~40份、蚯蚓粉10~18份、鱼粉15~30份、鱼油0.7~1.5份、海藻粉7~16份、虾壳粉16~30份和叶黄素1~3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鲈鱼肉质的饲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饲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溶血磷脂0.05~0.15份、橄榄油4~10份、发酵豆粕20~40份、蚯蚓粉10~18份、鱼粉15~30份、鱼油0.7~1.5份、海藻粉7~16份、虾壳粉16~30份和叶黄素1~3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饲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饲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溶血磷脂0.08~0.12份、橄榄油6~8份、发酵豆粕26~35份、蚯蚓粉13~16份、鱼粉18~25份、鱼油0.9~1.2份、海藻粉10~14份、虾壳粉18~24份和叶黄素1.5~2.5份。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饲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发酵豆粕粉碎后,与蚯蚓粉、鱼粉、海藻粉和虾壳粉混合,得粉料;
(2)将粉料与溶血磷脂、橄榄油、鱼油、叶黄素和水混合后制粒,得饲料胚;所述水的添加量为所述粉料质量的7~16%;
(3)将所述饲料胚膨化后晾干,得所述饲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和步骤(2)所述混合均为利用V型立式混合机进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晾干为在18~25℃环境中自然晾干,晾干后所述饲料的含水量为5~8%。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小龙徐志进李伟业陈爽马雪彬章霞邱豪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舟山市水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