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类使用的人工鱼巢及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335536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6: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鱼类使用的人工鱼巢及制作方法,包括鱼巢顶架、鱼巢底架、支撑杆、隔栏杆、安装孔、固定槽、挡板、底板、顶杆、半圆夹板、海绵垫、橡胶垫、防滑垫、第一转动杆、第二转动杆、螺纹杆、螺纹孔、移动杆、固定杆、挂绳和棕榈片,所述鱼巢顶架底部设置有鱼巢底架,所述鱼巢顶架与鱼巢底架中心处设置有若干个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外侧套接有若干个隔栏杆,所述鱼巢顶架与鱼巢底架开设有若干个固定槽,且固定槽套接在支撑杆顶部外侧,该鱼类使用的人工鱼巢及制作方法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摒弃传统一体化结构,可以自由安装与拆卸该鱼类使用的人工鱼巢,能充分利用所处水域,同时实现产卵、觅食、栖息和庇护等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鱼类使用的人工鱼巢及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鱼类栖息地修复
,具体为一种鱼类使用的人工鱼巢及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鱼类栖息地的丧失或减少,产卵场所遭到破坏,导致渔业资源减少。一方面,栖息地的变化导致天然水体中水生植物的减少或缺失,造成鱼类原产卵场的丧失;另一方面,江河生境片段化、湖泊化降低了水体的流速,使鱼卵没有足够的孵化时间,同时,生境多样性的降低使得仔稚鱼缺少必要的栖息环境,增加了被捕食风险,造成鱼类种群数量减少,群落结构改变,生物多样性降低,为修复天然水生生物资源,保护水域生态环境,通过资源增殖和环境管理,改善了水生态环境,但由于繁殖放流管理难度大,存在种质污染的潜在危害,必须依靠成熟的人工鱼繁殖技术,这限制了鱼类的繁殖放流。因此,人工鱼巢增殖效果好,高增殖效益、无潜在种质污染等特性,将成为继增殖放流后资源增殖的另一重要途径,在我国北方寒冷地区,一些鱼类的产卵期与春季农田灌溉期重叠,河道水量的减少,进而导致的产卵场面积和仔稚鱼的保护地大大减少。然而,目前这些人工鱼巢结构制作不便或不能充分利用所处水域,不能同时实现产卵、觅食、栖息和庇护等功能;针对这些缺陷,设计一种鱼类使用的人工鱼巢及制作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鱼类使用的人工鱼巢及制作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鱼类使用的人工鱼巢,包括鱼巢顶架、鱼巢底架、支撑杆、隔栏杆、安装孔、固定槽、挡板、底板、顶杆、半圆夹板、海绵垫、橡胶垫、防滑垫、第一转动杆、第二转动杆、第一转动螺栓、第二转动螺栓、滑轨、滑块、螺纹杆、第一自锁螺母、第二自锁螺母、螺纹孔、加强板、滑道、移动杆、固定杆、防腐垫、挂绳和棕榈片,所述鱼巢顶架底部设置有鱼巢底架,所述鱼巢顶架与鱼巢底架中心处设置有若干个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外侧套接有若干个隔栏杆,所述鱼巢顶架与鱼巢底架开设有若干个固定槽,且固定槽套接在支撑杆顶部外侧,所述鱼巢顶架底部与鱼巢底架顶部位于固定槽两侧均焊接有挡板,所述挡板底部一侧焊接有底板,所述底板中心处套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底部焊接有加强板,所述螺纹杆中心处两侧均套接有第一自锁螺母与第二自锁螺母,且第一自锁螺母与第二自锁螺母位于底板两侧,所述螺纹杆顶部焊接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一端焊接有滑块,所述滑块外侧套接有滑轨,且滑轨一端与挡板内壁连接,所述挡板内壁一侧顶部焊接有固定杆,所述移动杆一端设置有第一转动杆,所述固定杆一端设置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移动杆与固定杆一端均套接有第一转动螺栓,且第一转动螺栓分别与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与第二转动杆一端设置有顶杆,所述第一转动杆与第二转动杆一端套接有第二转动螺栓,且第二转动螺栓与顶杆连接,所述顶杆一端焊接有半圆夹板,所述半圆夹板内壁一侧粘接有海绵垫,所述海绵垫一端粘接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一侧粘接有防腐垫。一种鱼类使用的人工鱼巢的制作方法,包括步骤一,材料选择;步骤二,鱼巢装配;步骤三,鱼巢装饰;步骤四,鱼巢放置;其中上述步骤一中,材料选择包括以下步骤:1)人工调查需要养殖鱼类的繁殖生物学与生态学习性,模拟鱼类生态环境,并寻找替代材料;2)人工采摘自然的棕榈液,制作成标本,即可制成棕榈片;其中上述步骤二中,鱼巢装配包括以下步骤:1)人工通过压铸机将替代材料制成圆形栏杆状,形成隔栏杆与支撑杆,使用开孔机在隔栏杆两侧打孔安装孔,随后将隔栏杆相互交叉套接在支撑杆外侧;2)人工通过压铸机将替代材料制成正方形固定架,形成鱼巢顶架与鱼巢底架,分别将鱼巢顶架与鱼巢底架套接在支撑杆顶部与底部,完成装配;其中上述步骤三中,将棕榈片通过缠绕固定在挂绳底部,再将挂绳缠绕在隔栏杆;其中上述步骤四中,人工根据步骤一1)中调查鱼类的生态环境选择合适的水域,清理水域底部石头,随后将装配完成的人工鱼巢放置在该水域中,即可进行喂养鱼类。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隔栏杆设置有若干个挂绳,且挂绳底部粘接有棕榈片。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隔栏杆两端均开设有安装孔,且安装孔套接在支撑杆外侧。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转动杆与第二转动杆两端均开设有转动孔,且转动孔套接在第一转动螺栓与第二转动螺栓外侧。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底板中心处开设有螺纹孔,且螺纹孔套接在螺纹杆外侧。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滑轨中心处开设有滑道,且滑道套接在滑块外侧。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三中也可通过粘接方式将棕榈片固定在挂绳底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1.该鱼类使用的人工鱼巢及制作方法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采用半圆夹板卡紧支撑杆,完成固定,摒弃传统一体化结构,可以自由安装与拆卸该鱼类使用的人工鱼巢,同时能自由拆卸隔栏杆,方便用户维修与清洗,有利于用户使用,该鱼类使用的人工鱼巢及制作方法结构制作方便,能充分利用所处水域,同时实现产卵、觅食、栖息和庇护等功能;2.该鱼类使用的人工鱼巢及制作方法使用时,当外界撞击或是鱼类撞击隔栏杆时,隔栏杆晃动挤压海绵垫与橡胶垫,海绵垫与橡胶垫提供弹力缓冲撞击力,保护该鱼类使用的人工鱼巢,避免该鱼类使用的人工鱼巢受到撞击损坏,延长该鱼类使用的人工鱼巢使用寿命。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的正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隔栏杆的俯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鱼巢顶架的零件放大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鱼巢顶架的剖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底板的零件放大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滑轨结构的剖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流程图;图中:1、鱼巢顶架;2、鱼巢底架;3、支撑杆;4、隔栏杆;5、安装孔;6、固定槽;7、挡板;8、底板;9、顶杆;10、半圆夹板;11、海绵垫;12、橡胶垫;13、防滑垫;14、第一转动杆;15、第二转动杆;16、第一转动螺栓;17、第二转动螺栓;18、滑轨;19、滑块;20、螺纹杆;21、第一自锁螺母;22、第二自锁螺母;23、螺纹孔;24、加强板;25、滑道;26、移动杆;27、固定杆;28、防腐垫;29、挂绳;30、棕榈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鱼类使用的人工鱼巢,包括鱼巢顶架1、鱼巢底架2、支撑杆3、隔栏杆4、安装孔5、固定槽6、挡板7、底板8、顶杆9、半圆夹板10、海绵垫11、橡胶垫12、防滑垫13、第一转动杆14、第二转动杆15、第一转动螺栓16、第二转动螺栓17、滑轨1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鱼类使用的人工鱼巢,包括鱼巢顶架(1)、鱼巢底架(2)、支撑杆(3)、隔栏杆(4)、安装孔(5)、固定槽(6)、挡板(7)、底板(8)、顶杆(9)、半圆夹板(10)、海绵垫(11)、橡胶垫(12)、防滑垫(13)、第一转动杆(14)、第二转动杆(15)、第一转动螺栓(16)、第二转动螺栓(17)、滑轨(18)、滑块(19)、螺纹杆(20)、第一自锁螺母(21)、第二自锁螺母(22)、螺纹孔(23)、加强板(24)、滑道(25)、移动杆(26)、固定杆(27)、防腐垫(28)、挂绳(29)和棕榈片(30),其特征在于:所述鱼巢顶架(1)底部设置有鱼巢底架(2),所述鱼巢顶架(1)与鱼巢底架(2)中心处设置有若干个支撑杆(3),所述支撑杆(3)外侧套接有若干个隔栏杆(4),所述鱼巢顶架(1)与鱼巢底架(2)开设有若干个固定槽(6),且固定槽(6)套接在支撑杆(3)顶部外侧,所述鱼巢顶架(1)底部与鱼巢底架(2)顶部位于固定槽(6)两侧均焊接有挡板(7),所述挡板(7)底部一侧焊接有底板(8),所述底板(8)中心处套接有螺纹杆(20),所述螺纹杆(20)底部焊接有加强板(24),所述螺纹杆(20)中心处两侧均套接有第一自锁螺母(21)与第二自锁螺母(22),且第一自锁螺母(21)与第二自锁螺母(22)位于底板(8)两侧,所述螺纹杆(20)顶部焊接有移动杆(26),所述移动杆(26)一端焊接有滑块(19),所述滑块(19)外侧套接有滑轨(18),且滑轨(18)一端与挡板(7)内壁连接,所述挡板(7)内壁一侧顶部焊接有固定杆(27),所述移动杆(26)一端设置有第一转动杆(14),所述固定杆(27)一端设置有第二转动杆(15),所述移动杆(26)与固定杆(27)一端均套接有第一转动螺栓(16),且第一转动螺栓(16)分别与第一转动杆(14)和第二转动杆(15)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14)与第二转动杆(15)一端设置有顶杆(9),所述第一转动杆(14)与第二转动杆(15)一端套接有第二转动螺栓(17),且第二转动螺栓(17)与顶杆(9)连接,所述顶杆(9)一端焊接有半圆夹板(10),所述半圆夹板(10)内壁一侧粘接有海绵垫(11),所述海绵垫(11)一端粘接有橡胶垫(12),所述橡胶垫(12)一侧粘接有防腐垫(2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鱼类使用的人工鱼巢,包括鱼巢顶架(1)、鱼巢底架(2)、支撑杆(3)、隔栏杆(4)、安装孔(5)、固定槽(6)、挡板(7)、底板(8)、顶杆(9)、半圆夹板(10)、海绵垫(11)、橡胶垫(12)、防滑垫(13)、第一转动杆(14)、第二转动杆(15)、第一转动螺栓(16)、第二转动螺栓(17)、滑轨(18)、滑块(19)、螺纹杆(20)、第一自锁螺母(21)、第二自锁螺母(22)、螺纹孔(23)、加强板(24)、滑道(25)、移动杆(26)、固定杆(27)、防腐垫(28)、挂绳(29)和棕榈片(30),其特征在于:所述鱼巢顶架(1)底部设置有鱼巢底架(2),所述鱼巢顶架(1)与鱼巢底架(2)中心处设置有若干个支撑杆(3),所述支撑杆(3)外侧套接有若干个隔栏杆(4),所述鱼巢顶架(1)与鱼巢底架(2)开设有若干个固定槽(6),且固定槽(6)套接在支撑杆(3)顶部外侧,所述鱼巢顶架(1)底部与鱼巢底架(2)顶部位于固定槽(6)两侧均焊接有挡板(7),所述挡板(7)底部一侧焊接有底板(8),所述底板(8)中心处套接有螺纹杆(20),所述螺纹杆(20)底部焊接有加强板(24),所述螺纹杆(20)中心处两侧均套接有第一自锁螺母(21)与第二自锁螺母(22),且第一自锁螺母(21)与第二自锁螺母(22)位于底板(8)两侧,所述螺纹杆(20)顶部焊接有移动杆(26),所述移动杆(26)一端焊接有滑块(19),所述滑块(19)外侧套接有滑轨(18),且滑轨(18)一端与挡板(7)内壁连接,所述挡板(7)内壁一侧顶部焊接有固定杆(27),所述移动杆(26)一端设置有第一转动杆(14),所述固定杆(27)一端设置有第二转动杆(15),所述移动杆(26)与固定杆(27)一端均套接有第一转动螺栓(16),且第一转动螺栓(16)分别与第一转动杆(14)和第二转动杆(15)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14)与第二转动杆(15)一端设置有顶杆(9),所述第一转动杆(14)与第二转动杆(15)一端套接有第二转动螺栓(17),且第二转动螺栓(17)与顶杆(9)连接,所述顶杆(9)一端焊接有半圆夹板(10),所述半圆夹板(10)内壁一侧粘接有海绵垫(11),所述海绵垫(11)一端粘接有橡胶垫(12),所述橡胶垫(12)一侧粘接有防腐垫(28)。


2.一种鱼类使用的人工鱼巢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常安霍堂斌刘红柏都雪宋聃黄晓丽王乐王慧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