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感。电感包括:基座,其上具有至少两个绕线通孔;磁芯,其具有相互平行设置的至少两个绕线柱,所述磁芯是固定安装于所述基座上,且安装后的所述磁芯的所述至少两个绕线柱是对应于所述至少两个绕线通孔设置;以及至少两个线圈,对应缠绕于所述至少两个绕线柱上并分别形成一线包;其中,每一所述绕线柱的中心轴线至与之对应的所述绕线通孔的边缘之间的最小间距大于该绕线柱上所形成的所述线包的外轮廓的最大间距的二分之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自动化绕线和理线,生产效率高,且散热性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感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感。
技术介绍
随着开关电源日趋向薄型化、高功率密度、自动化方向发展,如何减少人力成本、实现自动化生产、产品效率高、散热好,是磁性元件设计工程师必须考虑的问题。目前现有的一种扁平线立式电感,由于线圈的线头位置与基座之间的空间大,且基座的底部有引线槽,因此可自动绕线及理线(即可实现自动化生产),并且散热性能好。但是此种结构的高度较高,在有限高要求时,无法采用此种结构设计。目前现有的一种扁平线卧式电感100,如图1A~1C所示,其主要包括有基座11、磁芯12以及线圈13,其中基座11上具有两个与所述线圈13适配安装的底座111和112,并具有接线脚113以及理线空间114和115,两个线圈13是分别绕线于该磁芯12的两个绕线柱121、122上。但是,此种结构虽然适合于限高设计机种,但其在绕线时需将磁芯12与基座11分开,并通过将磁芯12放在绕线机上绕好线包(即机器操作),当磁芯12绕线完成后,需用人工将绕好线包的磁芯12通过点胶与基座11组合,并用人工将起始、结尾线绕于接线脚上进行焊锡(即人工操作)。换言之,此种结构目前仍无法自动点胶和自动理线,即无法完全实现自动化生产。并且,由于基座11较大,当带有线圈13的磁芯12与基座11组合时,线圈13的底部会被基座11覆盖,导致散热性能比较差。因此,如何设计一种既可以满足高度要求,又可以自动化生产,散热也比较好的电感,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感,可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一或多个缺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感,其特点在于,包括:基座,其上具有至少两个绕线通孔;磁芯,其具有相互平行设置的至少两个绕线柱,所述磁芯是固定安装于所述基座上,且安装后的所述磁芯的所述至少两个绕线柱是对应于所述至少两个绕线通孔设置;以及至少两个线圈,对应缠绕于所述至少两个绕线柱上并分别形成一线包;其中,每一所述绕线柱的中心轴线至与之对应的所述绕线通孔的边缘之间的最小间距大于该绕线柱上所形成的所述线包的外轮廓的最大间距的二分之一。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绕线通孔之间具有一连接柱。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基座包括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底座和第二支撑底座,所述连接柱是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底座和所述第二支撑底座之间。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底座的两端之间的第一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支撑底座的两端之间的第二距离。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基座还包括有多个接线脚,所述多个接线脚包括至少两个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底座上的第一接线脚和至少两个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底座上的第二接线脚。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线圈的第一接线端是对应安装于所述第一接线脚上,第二接线端是对应安装于所述第二接线脚上;及/或,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接线脚之间的第一节距小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接线脚之间的第二节距。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底座具有第一支撑表面,以及沿所述第一支撑表面的外侧边缘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一突出部;所述第二支撑底座具有第二支撑表面,以及沿所述第二支撑表面的外侧边缘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二突出部。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磁芯还包括第一磁端盖和第二磁端盖,所述第一磁端盖连接于所述至少两个绕线柱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磁端盖连接于所述至少两个绕线柱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磁端盖通过胶或卡接结构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表面,所述第二磁端盖通过胶或卡接结构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撑表面。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线包的外轮廓为圆形,且所述连接柱与所述线包的外轮廓相邻的侧面为斜面。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磁芯是卧式固定于所述基座上,且每一所述绕线柱的相对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为平面,每一所述绕线柱的相对的上侧面和下侧面为与所述线包的内轮廓相匹配的弧面。本技术的电感在基座与磁芯组合后,基座与磁芯之间有足够的绕线空间,当磁芯绕完线后,线圈的线头与基座有足够的理线空间,所以可实现自动化绕线及理线。因此,本技术的电感可自动组合、生产效率高、材料成本低、产品单价低。并且,本技术的电感散热面积大,散热性能好。本技术的额外方面和优点将部分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并且部分地将从描述中变得显然,或者可以通过本技术的实践而习得。附图说明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图1A为现有的一种卧式电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B为图1A中的卧式电感的基座的结构示意图;图1C为图1A中的卧式电感的磁芯及其上的线圈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图2A为本技术的电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B为图2A中的电感的基座的结构示意图;图2C为图2A中的电感的纵向截面的剖视图,其中示出了在自动绕线时,绕线线包与基座之间的距离关系;图2D示出了图2C中的电感在完成绕线后,线包两侧线头通过理线机将线头绕于接线脚上的结构;图3A示出了本技术的电感的制作方法的多个步骤之一的结构,其中是提供一基座;图3B示出了本技术的电感的制作方法的多个步骤之一的结构,其中是提供一磁芯,并利用一点胶固定装置自动化地将所述磁芯胶合固定安装于所述基座上;图3C示出了本技术的电感的制作方法的多个步骤之一的结构,其中是提供两个线圈,并利用一绕线装置自动化地将所述线圈对应缠绕于所述磁芯的两个绕线柱上;图4示出了本技术的电感的制作方法。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技术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在介绍这里所描述和/或图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时,用语“一个”、“一”、“该”、“所述”和“至少一个”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术语“包含”、“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实施方式中可能使用相对性的用语,例如“上”或“下”以描述图标的一个组件对于另一组件的相对关系。能理解的是,如果将图标的装置翻转使其上下颠倒,则所叙述在“上”侧的组件将会成为在“下”侧的组件。此外,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字限制。如图2A~2D所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电感200主要包括基座21、磁芯22以及至少两个线圈23。所述基座21,如图2A和图2B所示,例如可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底座211和第二支撑底座212、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底座211和所述第二支撑底座212之间连接柱213。所述基座21上具有至少两个绕线通孔,例如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感,其特征在于,包括:/n基座,其上具有至少两个绕线通孔;/n磁芯,其具有相互平行设置的至少两个绕线柱,所述磁芯是固定安装于所述基座上,且安装后的所述磁芯的所述至少两个绕线柱是对应于所述至少两个绕线通孔设置;以及/n至少两个线圈,对应缠绕于所述至少两个绕线柱上并分别形成一线包;/n其中,每一所述绕线柱的中心轴线至与之对应的所述绕线通孔的边缘之间的最小间距大于该绕线柱上所形成的所述线包的外轮廓的最大间距的二分之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感,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其上具有至少两个绕线通孔;
磁芯,其具有相互平行设置的至少两个绕线柱,所述磁芯是固定安装于所述基座上,且安装后的所述磁芯的所述至少两个绕线柱是对应于所述至少两个绕线通孔设置;以及
至少两个线圈,对应缠绕于所述至少两个绕线柱上并分别形成一线包;
其中,每一所述绕线柱的中心轴线至与之对应的所述绕线通孔的边缘之间的最小间距大于该绕线柱上所形成的所述线包的外轮廓的最大间距的二分之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绕线通孔之间具有一连接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底座和第二支撑底座,所述连接柱是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底座和所述第二支撑底座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底座的两端之间的第一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支撑底座的两端之间的第二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还包括有多个接线脚,所述多个接线脚包括至少两个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底座上的第一接线脚和至少两个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底座上的第二接线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益吉,张国权,魏彭垚,
申请(专利权)人:台达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