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抗震结构模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3218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抗震结构模拟装置,包括均连接在外部振动台与体验台之间的隔震支座和固定支座以及用于切换隔震支座和固定支座的切换装置,所述固定支座包括若干根固定杆,若干根固定杆可升降的设置在外部振动台的台面上,其上端与外部体验台可拆卸连接,所述切换装置包括切换电机和用于拆卸安装隔震支座与台面的拆装装置,所述拆装装置包括设置在台面上的拆装底座和可旋转的套设在拆装底座上的旋转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建筑抗震结构模拟装置,通过将切换装置设置成切换电机且与拆装装置联动的方式,便可有效的实现在固定连接的时候,能够将隔震支座完全脱离,如此能够更好的进行体验实验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抗震结构模拟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隔震体验台,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建筑抗震结构模拟装置。
技术介绍
隔震建筑与传统抗震建筑在地震发生时,会产生不同的效果.隔震建筑因有隔震系统而上部结构缓慢平移,而传统的抗震建筑上部结构左右摇摆非常厉害。怎么样让人们了解隔震结构的优势一直是我们宣传的目的,真实地震时不利于人们的观察,只能震后通过灾害调查客观的反应;大型振动台试验可以比较真实的模拟地震来了解隔震结构的优势,但只能在有大型振动台的实验室内进行,且具有不可重复性而且费用高昂。因此现有技术中都会设置一个抗震建筑模拟装置来模拟现有技术中常见的两种抗震结构,一种便是通过隔震支座进行抗震,另一种则是通过加强连接结构进行抗震,并通过一个切换装置在两者结构之中进行切换,以使得人能够有效的体验到两种结构的差别,然而现有的切换装置的切换原理便是通过设置一个可改变的刚性连接结构来进行切换,现有技术中分别提供了采用液压缸的活塞杆伸缩以及电磁线圈与硅晶片的磁力连接来实现切换作用,但是这两种切换结构,在切换成刚性连接以后,隔震支座还是存在与振动座和体验座之间的连接关系,并且在连接以后还是会具有一定的可活动空间,因此会出现无法更为全面的模拟现有传动固定连接方式,使得体验人无法更好的体验出传统建筑结构与增加了隔震支座的建筑结构的差别。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得体验人能够更好的体验传统建筑结构与增加了隔震支座的建筑结构差别的建筑抗震结构模拟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抗震结构模拟装置,包括均连接在外部振动台与体验台之间的隔震支座和固定支座以及用于切换隔震支座和固定支座的切换装置,所述固定支座包括若干根固定杆,若干根固定杆可升降的设置在外部振动台的台面上,其上端与外部体验台可拆卸连接,所述切换装置包括切换电机和用于拆卸安装隔震支座与台面的拆装装置,所述切换电机嵌设在外部振动台内,转轴与若干根固定杆联动,驱动固定杆在台面上升降,所述隔震支座的上端与体验台固定连接,下端与台面可拆卸连接,所述切换电机的转轴与拆装装置联动,当切换至隔震支座时,切换电机驱动固定杆下降,固定杆上端与体验台拆开,当切换至固定支座时,切换电机驱动固定杆上升,固定杆的上端与体验台连接,并将体验台顶起,拆装装置将隔震支座下端与台面拆开,并随着体验台升起,所述拆装装置包括设置在台面上的拆装底座和可旋转的套设在拆装底座上的旋转套,所述拆装底座呈圆环状,下端固定在台面上,其内环壁上设有用于夹住隔震支座下端的夹持片,所述夹持片与旋转套联动,受旋转套驱动夹住隔震支座的下端或是放开隔震支座的下端,所述旋转套与切换电机的转轴联动,受切换电机驱动而动作。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夹持片均呈弧形且设有多个,相互之间通过一弹性膜连接,所述拆装底座的内环壁上同轴设有弹性的收缩环,多个夹持片均匀的固定在收缩环的内环壁上,所述收缩环部分通过轴承可旋转的嵌入到拆装底座内,并穿出拆装底座后与旋转套连接,所述拆装底座相对于收缩环上端的位置上开设有收缩滑槽,所述收缩滑槽呈涡状,所述收缩环的环壁上端的位置上设有若干个收缩滑块,所述收缩滑块可滑移的设置在收缩滑槽内。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杆上同轴可旋转的螺纹连接有驱动齿轮,所述切换电机的转轴同轴套接有驱动齿盘,所述驱动齿盘与驱动齿轮相啮合,当固定杆升起时,固定杆的上端嵌入到外部体验台内,以与体验台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杆包括杆芯和膨胀套,所述杆芯的中部同轴可上下滑移的穿设有动力杆,所述膨胀套同轴可收缩的套设在杆芯上,所述动力杆上端穿出固定杆的上端的端部,并与膨胀套联动,当固定杆上升上端嵌入到固定槽内时,动力杆的上端与体验台相抵缩回到杆芯内,下端从杆芯的下端穿出,膨胀套膨胀与体验台相抵固定,当固定杆下降上端与体验台分离时,动力杆的上端从杆芯上端穿出,膨胀套收缩贴附在杆芯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膨胀套包括若干个弧形套和与弧形套一一对应的膨胀杆,若干个弧形套以杆芯的圆心为圆心呈圆周分布构成膨胀套,所述膨胀杆的一端与弧形套铰接,另一端穿过杆芯后与动力杆的侧壁铰接,其中杆芯相对于膨胀杆的位置上开设有供膨胀杆穿过的长孔,并且膨胀杆的中部与长孔的孔壁铰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齿盘的上端设有若干根滑杆,所述滑杆的下端与驱动齿盘的端面固定连接,上端与旋转套固定连接,以在驱动齿盘旋转时带动旋转套旋转。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隔震支座、固定支座和切换装置的设置,便可有效的构成体验台中模拟现有的建筑抗震结构,以使得人能够有效的体验到两种抗震结构的区别,而通过将切换装置设置成切换电机,将固定支座设置成若干根固定杆的方式,便可通过固定杆的连接固定作用,实现将振动台的台面与体验台的固定连接,如此在振动台振动的时候,其上的振动就会通过固定杆直接传递到体验台上,以模拟在传统抗震结构的时候,出现地震时的振动情况,而通过切换电机的设置,便可通过切换电机的转轴旋转驱动固定杆下降的方式,使得固定杆与体验台之间相互分离,同时拆装装置会将隔震支座的下端与振动台的台面连接,如此实现了在固定杆下降以后,体验台通过隔震支座与振动台连接,以模拟在隔震支座的时候,出现地震时的震动情况,如此便可有效的实现供人体验出在地震来的时候,有无隔震支座的体验情况,并且在固定杆上升的时候会与拆装装置配合将隔震支座整个抬起,使其与振动台完全分离,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切换结构,在切换以后可以使得隔震支座与振动台完全分离,如此避免现有技术中因为在固定支座连接的时候,隔震支座还有连接导致的人无法有效的体验差别不太明显的问题,同时利用了拆装底座和旋转套构成拆装装置的方式,便可利用旋转套与切换电机转轴联动的方式实现在切换电机动作的时候,拆装装置能够同步化动作,进而实现在切换电机驱动固定杆上升的过程中,拆装装置能够及时的将隔震支座从拆装底座上拆卸下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建筑抗震结构模拟装置的整体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所给出的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述。参照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建筑抗震结构模拟装置,包括均连接在外部振动台与体验台之间的隔震支座2和固定支座4以及用于切换隔震支座2和固定支座4的切换装置5,所述固定支座4包括若干根固定杆41,若干根固定杆41可升降的设置在外部振动台的台面上,其上端与外部体验台可拆卸连接,所述切换装置5包括切换电机51和用于拆卸安装隔震支座2与台面的拆装装置6,所述切换电机51嵌设在外部振动台内,转轴与若干根固定杆41联动,驱动固定杆41在台面上升降,所述隔震支座2的上端与体验台固定连接,下端与台面可拆卸连接,所述切换电机51的转轴与拆装装置6联动,当切换至隔震支座2时,切换电机51驱动固定杆41下降,固定杆41上端与体验台拆开,当切换至固定支座4时,切换电机51驱动固定杆41上升,固定杆41的上端与体验台连接,并将体验台顶起,拆装装置6将隔震支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抗震结构模拟装置,包括均连接在外部振动台与体验台之间的隔震支座(2)和固定支座(4)以及用于切换隔震支座(2)和固定支座(4)的切换装置(5),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座(4)包括若干根固定杆(41),若干根固定杆(41)可升降的设置在外部振动台的台面上,其上端与外部体验台可拆卸连接,所述切换装置(5)包括切换电机(51)和用于拆卸安装隔震支座(2)与台面的拆装装置(6),所述切换电机(51)嵌设在外部振动台内,转轴与若干根固定杆(41)联动,驱动固定杆(41)在台面上升降,所述隔震支座(2)的上端与体验台固定连接,下端与台面可拆卸连接,所述切换电机(51)的转轴与拆装装置(6)联动,当切换至隔震支座(2)时,切换电机(51)驱动固定杆(41)下降,固定杆(41)上端与体验台拆开,当切换至固定支座(4)时,切换电机(51)驱动固定杆(41)上升,固定杆(41)的上端与体验台连接,并将体验台顶起,拆装装置(6)将隔震支座(2)下端与台面拆开,并随着体验台升起,所述拆装装置(6)包括设置在台面上的拆装底座(61)和可旋转的套设在拆装底座(61)上的旋转套(62),所述拆装底座(61)呈圆环状,下端固定在台面上,其内环壁上设有用于夹住隔震支座(2)下端的夹持片(63),所述夹持片(63)与旋转套(62)联动,受旋转套(62)驱动夹住隔震支座(2)的下端或是放开隔震支座(2)的下端,所述旋转套(62)与切换电机(51)的转轴联动,受切换电机(51)驱动而动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抗震结构模拟装置,包括均连接在外部振动台与体验台之间的隔震支座(2)和固定支座(4)以及用于切换隔震支座(2)和固定支座(4)的切换装置(5),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座(4)包括若干根固定杆(41),若干根固定杆(41)可升降的设置在外部振动台的台面上,其上端与外部体验台可拆卸连接,所述切换装置(5)包括切换电机(51)和用于拆卸安装隔震支座(2)与台面的拆装装置(6),所述切换电机(51)嵌设在外部振动台内,转轴与若干根固定杆(41)联动,驱动固定杆(41)在台面上升降,所述隔震支座(2)的上端与体验台固定连接,下端与台面可拆卸连接,所述切换电机(51)的转轴与拆装装置(6)联动,当切换至隔震支座(2)时,切换电机(51)驱动固定杆(41)下降,固定杆(41)上端与体验台拆开,当切换至固定支座(4)时,切换电机(51)驱动固定杆(41)上升,固定杆(41)的上端与体验台连接,并将体验台顶起,拆装装置(6)将隔震支座(2)下端与台面拆开,并随着体验台升起,所述拆装装置(6)包括设置在台面上的拆装底座(61)和可旋转的套设在拆装底座(61)上的旋转套(62),所述拆装底座(61)呈圆环状,下端固定在台面上,其内环壁上设有用于夹住隔震支座(2)下端的夹持片(63),所述夹持片(63)与旋转套(62)联动,受旋转套(62)驱动夹住隔震支座(2)的下端或是放开隔震支座(2)的下端,所述旋转套(62)与切换电机(51)的转轴联动,受切换电机(51)驱动而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抗震结构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片(63)均呈弧形且设有多个,相互之间通过一弹性膜连接,所述拆装底座(61)的内环壁上同轴设有弹性的收缩环(612),多个夹持片(63)均匀的固定在收缩环(612)的内环壁上,所述收缩环(612)部分通过轴承可旋转的嵌入到拆装底座(61)内,并穿出拆装底座(61)后与旋转套(62)连接,所述拆装底座(61)相对于收缩环(612)上端的位置上开设有收缩滑槽(613),所述收缩滑槽(613)呈涡状,所述收缩环(612)的环壁上端的位置上设有若干个收缩滑块(6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廷苏肖华宁黄剑涛王林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防灾减灾技术研究院深圳市同泰华创减震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