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教学用空调制冷系统实验操作台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33218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船舶教学用具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教学用空调制冷系统实验操作台。包括双层试验台以及设置在双层试验台一侧的阀工作台,以及设置于双层试验台和阀工作台上的高压管路和低压管路;双层试验台的上层设置有制冷元件,制冷元件包括气液分离器、压缩机、油分离器、冷凝器、储液器、干燥过滤器;下层设置有冷库、工具柜;冷库内设有蒸发器;阀工作台包括一个竖直设置在操作台侧面的阀板,阀板的下方设置有水平向操作台外侧伸出的置物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再考虑到舰船实体设备上空调制冷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本地化的简化和追加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不停机隔离该侧,进而实现连续教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教学用空调制冷系统实验操作台
本技术属于船舶教学用具或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教学用空调制冷系统实验操作台。
技术介绍
船舶空调制冷系统是船舶动力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主要用于保证驱动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其内部设置有包括气液分离器1a、压缩机1b、油分离器1c、冷凝器1d、蒸发器等各种元器件,以及连接在各元器件之间的传输管路和控制线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空间限制等各种原因,在一个船舶空调制冷系统中各类元件间隔不会太远,管道线路相互交错覆盖难以分辨,由于其整体体积较大,同时附属的各类结构系统较多,在理论教学以及现场教学过程中,学院很难有机会能够在设备安装处以外的地方接触到结构和功能较为完整的船舶空调制冷系统,即使能够有机会登船实地考察观摩,但一方面设备不允许随意操作,现场复杂的环境以及其他配套系统相互交错布置背景也极大的影响了教学教育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教学目的,结构简单,系统功能完备,且能够用于模拟再现船舶空调制冷系统的实际运行状态以及实现各类常见的船舶空调制冷系统故障的模拟修复等内容的教学用空调制冷系统实验操作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的一种教学用空调制冷系统实验操作台,包括双层试验台1以及设置在双层试验台1一侧的阀工作台2,以及设置于双层试验台1和阀工作台2上的高压管路和低压管路;双层试验台1的上层设置有制冷元件,制冷元件包括气液分离器1a、压缩机1b、油分离器1c、冷凝器1d、储液器1e、干燥过滤器1f;下层设置有冷库、工具柜;冷库内设有蒸发器;高压管路包括:①由压缩机1b出口管伸出并依次经过油分离器1c、冷凝器1d、储液器1e、截止阀K1、观液镜J1、电磁阀D1、控制阀T1后接入三通热力膨胀阀入口管,再由三通热力膨胀阀第一出口C1经控制阀T2接入蒸发器入口管的高压回路;②从观液镜J1与电磁阀D1中间管路分支并通过截止阀K2接入接入蒸发器入口管的高压旁路,电磁阀D1与温度继电器W1电连接,温度继电器W1设于冷库中;低压管路包括:①由蒸发器出口管伸出并依次通过第四截止阀K4、气液分离器1a后接入压缩机1b入口管的低压回路;②由三通热力膨胀阀第二出口伸出并经过控制阀T3接入气液分离器1a入口管的低压旁路;阀工作台2包括一个竖直设置在操作台侧面的阀板,阀板的下方设置有水平向操作台外侧伸出的置物台;所述三通热力膨胀阀、高压旁路、低压旁路设置于阀板背离操作台的面板上,所述三通热力膨胀阀的感温包设置于蒸发器的盘管附近。对前述教学用空调制冷系统实验操作台的进一步改进优化还包括,还设置有干燥过滤回路,干燥过滤回路包括:设置在储液器1e与截止阀K1之间的截止阀Q1,跨接在截止阀Q1两侧由截止阀Q2、干燥过滤器1f、截止阀Q3依次连接构成的干燥回路,从截止阀Q1与干燥过滤器1f之间串出经截止阀Q3连接外部的泄流支路。对前述教学用空调制冷系统实验操作台的进一步改进优化还包括,还包括设置于压缩机1b出口和入口处的高低压继电器以及压力表。对前述教学用空调制冷系统实验操作台的进一步改进优化还包括,所述控制阀T2、控制阀T3是指调压阀。对前述教学用空调制冷系统实验操作台的进一步改进优化还包括,还包括由油分离器1c出油管经过观液镜J2连接至压缩机1b的回油支路。其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再考虑到船舶实体设备上空调制冷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本地化的简化和追加设计,一方面在便于学院观察操作的试验台上构建了空调制冷系统的核心元器件及其主要管路及控制线路,学员在实验室或者教室教学过程中可以一目了然的观察空调制冷系统的核心结构及其连接关系,也可以直接在操作台上操作或者进行其他的实操项目,在与实际工作内容相吻合的同时,相对于实地操作和学习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与操作的简便性,另一方面将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是通过远程自动控制等非可视化操控系统来管理和控制的管阀系统等结构以实体化直观化的方式将其突出并将其中管阀控制过程最复杂,故障率最高的近蒸发器一侧结构设置在一个独立的阀板上,一方面更便于学院通过阀板对该侧较为复杂的控制线路进行理解,还可以方便的在阀板上进行本地化操作,来了解实际空调制冷系统远程控制的原理及其动作过程,使学员能够直观的了解背后控制原理,特别的,针对该侧故障率高,而且一般该侧可能独立设置的特点,将阀板背对试验台桌面,模拟实际情形,使学员能够在正面通过试验台了解系统结构原理之后,在阀板上模拟远程控制,锻炼根据系统的声音振动等各类非直观因素来分析系统状态的能力,提高其理解以及临场分析能力,同时为便于学院在不停机状态下,也能够完成该侧的故障模拟,更换维修等教学内容,在该侧设置有额外的高压旁路,以使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不停机隔离该侧(指与三通阀连接的旁路支路),进而实现连续教学,提高安全性以及节省动力资源。附图说明图1是教学用空调制冷系统实验操作台的前视图;图2是教学用空调制冷系统实验操作台的侧视图;图3是教学用空调制冷系统实验操作台的俯视图;图4是教学用空调制冷系统实验操作台的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如图1~图4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教学用空调制冷系统实验操作台,包括双层试验台1以及设置在双层试验台1一侧的阀工作台2,以及设置于双层试验台1和阀工作台2上的高压管路和低压管路;双层试验台1的上层设置有制冷元件,制冷元件包括气液分离器1a、压缩机1b、油分离器1c、冷凝器1d、储液器1e、干燥过滤器1f;下层设置有冷库、工具柜;冷库内设有蒸发器;高压管路包括:①由压缩机1b出口管伸出并依次经过油分离器1c、冷凝器1d、储液器1e、截止阀K1、观液镜J1、电磁阀D1、控制阀T1后接入三通热力膨胀阀入口管,再由三通热力膨胀阀第一出口C1经控制阀T2接入蒸发器入口管的高压回路;②从观液镜J1与电磁阀D1中间管路分支并通过截止阀K2接入接入蒸发器入口管的高压旁路,电磁阀D1与温度继电器W1电连接,温度继电器W1设于冷库中;低压管路包括:①由蒸发器出口管伸出并依次通过第四截止阀K4、气液分离器1a后接入压缩机1b入口管的低压回路;②由三通热力膨胀阀第二出口伸出并经过控制阀T3接入气液分离器1a入口管的低压旁路;阀工作台2包括一个竖直设置在操作台侧面的阀板,阀板的下方设置有水平向操作台外侧伸出的置物台;所述三通热力膨胀阀、高压旁路、低压旁路设置于阀板背离操作台的面板上,所述三通热力膨胀阀的感温包设置于蒸发器的盘管附近。对前述教学用空调制冷系统实验操作台的进一步改进优化还包括,还设置有干燥过滤回路,干燥过滤回路包括:设置在储液器1e与截止阀K1之间的截止阀Q1,跨接在截止阀Q1两侧由截止阀Q2、干燥过滤器1f、截止阀Q3依次连接构成的干燥回路,从截止阀Q1与干燥过滤器1f之间串出经截止阀Q3连接外部的泄流支路。还包括设置于压缩机1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教学用空调制冷系统实验操作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双层试验台(1)以及设置在双层试验台(1)一侧的阀工作台(2),以及设置于双层试验台(1)和阀工作台(2)上的高压管路和低压管路;/n双层试验台(1)的上层设置有制冷元件,制冷元件包括气液分离器(1a)、压缩机(1b)、油分离器(1c)、冷凝器(1d)、储液器(1e)、干燥过滤器(1f);下层设置有冷库、工具柜;冷库内设有蒸发器;/n高压管路包括:①由压缩机(1b)出口管伸出并依次经过油分离器(1c)、冷凝器(1d)、储液器(1e)、截止阀K1、观液镜J1、电磁阀D1、控制阀T1后接入三通热力膨胀阀入口管,再由三通热力膨胀阀第一出口C1经控制阀T2接入蒸发器入口管的高压回路;②从观液镜J1与电磁阀D1中间管路分支并通过截止阀K2接入接入蒸发器入口管的高压旁路,电磁阀D1与温度继电器W1电连接,温度继电器W1设于冷库中;/n低压管路包括:①由蒸发器出口管伸出并依次通过第四截止阀K4、气液分离器(1a)后接入压缩机(1b)入口管的低压回路;②由三通热力膨胀阀第二出口伸出并经过控制阀T3接入气液分离器(1a)入口管的低压旁路;/n阀工作台(2)包括一个竖直设置在操作台侧面的阀板,阀板的下方设置有水平向操作台外侧伸出的置物台;所述三通热力膨胀阀、高压旁路、低压旁路设置于阀板背离操作台的面板上,所述三通热力膨胀阀的感温包设置于蒸发器的盘管附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教学用空调制冷系统实验操作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双层试验台(1)以及设置在双层试验台(1)一侧的阀工作台(2),以及设置于双层试验台(1)和阀工作台(2)上的高压管路和低压管路;
双层试验台(1)的上层设置有制冷元件,制冷元件包括气液分离器(1a)、压缩机(1b)、油分离器(1c)、冷凝器(1d)、储液器(1e)、干燥过滤器(1f);下层设置有冷库、工具柜;冷库内设有蒸发器;
高压管路包括:①由压缩机(1b)出口管伸出并依次经过油分离器(1c)、冷凝器(1d)、储液器(1e)、截止阀K1、观液镜J1、电磁阀D1、控制阀T1后接入三通热力膨胀阀入口管,再由三通热力膨胀阀第一出口C1经控制阀T2接入蒸发器入口管的高压回路;②从观液镜J1与电磁阀D1中间管路分支并通过截止阀K2接入接入蒸发器入口管的高压旁路,电磁阀D1与温度继电器W1电连接,温度继电器W1设于冷库中;
低压管路包括:①由蒸发器出口管伸出并依次通过第四截止阀K4、气液分离器(1a)后接入压缩机(1b)入口管的低压回路;②由三通热力膨胀阀第二出口伸出并经过控制阀T3接入气液分离器(1a)入口管的低压旁路;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雁飞冯巧莲苏永生汤智胤沈惠杰孟峰杨春雨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