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亮度的车载背光模组及车载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3105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3:10
一种提高亮度的车载背光模组包括背框、光学部件及胶框,光学部件设置于背框,胶框设置于背框并围绕光学部件,光学部件包括光源、光源反射膜和导光板,光源反射膜包覆光源并将光源的发出的光线反射回导光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车载背光模组通过光源反射膜包住光源,防止光源进入导光板四周光能量损失,可以把周围的光线反射到导光板中,在LED光源和膜材配置及导光板都固定的情况下,提高整个车载背光模组的亮度,且结构简单,有效地提高产品的质量及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提高亮度的车载背光模组及车载显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提高亮度的车载背光模组及具有该提高亮度的车载背光模组的车载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全球汽车销量稳步增长,车载面板已经成为中小尺寸面板市场中仅次于手机面板的第二大应用。车载显示屏包含仪表显示屏、抬头显示屏、中控显示屏和后座娱乐显示屏,汽车显示屏的“多屏发展”为面板企业的发展带来新机遇。但现有的车载显示屏的亮度偏低也是目前的普遍现象,其中车载显示屏亮度偏低有以下几个原因引起:1、LED(Light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光源亮度比较低;2、膜材的配置;3、导光板的网点蚀刻方式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提高亮度的车载背光模组,在车载显示装置的LED光源和膜材配置及导光板都固定的情况下,且结构简单,有效地提高产品的质量及生产效率。本技术提供的提高亮度的车载背光模组包括背框、光学部件及胶框,光学部件设置于背框,胶框设置于背框并围绕光学部件,光学部件包括光源、光源反射膜和导光板,光源反射膜包覆光源并将光源的发出的光线反射回导光板。进一步地,光源反射膜包括第一反射膜和第二反射膜,第一反射膜与第二反射膜的横截面为“L”字型。进一步地,第一反射膜与第二反射膜之间具有骑缝线。进一步地,背框包括底板和沿底板边缘向一侧延伸的侧板,侧板具有侧板内表面,第一反射膜固定在侧板的侧板内表面,第二反射膜位于光源的上方并延伸至导光板的上表面。进一步地,第一反射膜与侧板的侧板内表面之间设有粘接层。进一步地,粘接层预先设置在第一反射膜上。进一步地,光学部件还包括反射膜和光学膜片组,反射膜设置在导光板的下方,光学膜片组设置在导光板的上方,光学膜片组包括依次设置在导光板上方的扩散膜、下增光膜、上增光膜和反射式偏光增亮膜。进一步地,上增光膜和反射式偏光增亮膜将第二反射膜压紧在导光板上。进一步地,提高亮度的车载背光模组还包括泡棉胶,泡棉胶位于胶框上。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载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前框以及上述的提高亮度的车载背光模组,显示面板设置于胶框上方,前框围绕显示面板并与背框固定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提高亮度的车载背光模组包括背框、光学部件及胶框,光学部件设置于背框,胶框设置于背框并围绕光学部件,光学部件包括光源、光源反射膜和导光板,光源反射膜包覆光源并将光源的发出的光线反射回导光板。车载背光模组通过光源反射膜包住光源,防止光源进入导光板四周光能量损失,可以把周围的光线反射到导光板中,在LED光源和膜材配置及导光板都固定的情况下,提高整个车载背光模组的亮度,且结构简单,有效地提高产品的质量及生产效率。为使本技术的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提高亮度的车载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提高亮度的车载背光模组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提高亮度的车载背光模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提高亮度的车载背光模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提高亮度的车载背光模组的另一个局部结构示意图。图6是沿图2中A-A线的剖视图。图7是图6中B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提高亮度的车载背光模组的光源反射膜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定位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有关本技术的前述及其它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当可对本技术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以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的提高亮度的车载背光模组包括背框10、光学部件20及胶框30,光学部件20设置于背框10,胶框30设置于背框10并围绕光学部件20,光学部件20包括光源21、光源反射膜22和导光板23,光源反射膜22包覆光源21并将光源21的发出的光线反射回导光板23。具体地,背框10包括底板11和沿底板11边缘向一侧延伸的侧板12,底板11与侧板12形成容置空间用于容纳光学部件20等。底板11具有底板内表面11a,侧板12具有侧板内表面12a。光源21设置在背框10的底板11的底板内表面11a上。具体地,光源21例如是设置FPCA(FlexiblePrintedCircuitAssembly,柔性电路板组装件)上的灯条。本实施例中,FPCA通过双面胶211固定在底板11的底板内表面11a上。如图4、图6至图9所示,光源反射膜22包括第一反射膜221和第二反射膜222。其中,第一反射膜221与第二反射膜222的横截面为“L”字型。光源21具在如图7中的左侧、上侧、右侧三个出光面,第一反射膜221与第二反射膜222包覆住光源21的上侧和右侧两个出光面,导光板23位于光源21的左侧,第一反射膜221与第二反射膜222将光源21射向上侧和右侧(也即是射向第一反射膜221与第二反射膜222)的光线反射后再射向导光板23方向。通过设置光源反射膜22,有效地提升的进入导光板23的光线量。进一步地,第一反射膜221与第二反射膜222之间具有骑缝线223。骑缝线223用于将第一反射膜221与第二反射膜222互折形成“L”字型。进一步地,第一反射膜221竖向设置,第一反射膜221固定在侧板12的侧板内表面12a。第二反射膜222水平设置,第二反射膜222位于光源21上方并延伸至导光板23的上表面23a。第一反射膜222与底板11的侧板内表面12a之间设有粘接层224,粘接层224例如是双面胶。具体地,如图8和图9所示,粘接层224预先设置在第一反射膜222上。光源反射膜22未安装时,还可在粘接层224上设置一层离型层225,在安装时,撕去该离型层225即可。进一步地,光学部件20还包括反射膜24和光学膜片组25,反射膜24设置在导光板23的下方,光学膜片组25设置在导光板23的上方,光学膜片组25包括依次设置在导光板上方的扩散膜251、下增光膜252、上增光膜253和反射式偏光增亮膜(DBEF)254。上增光膜253和反射式偏光增亮膜254压紧在第二反射膜222上具体地,扩散膜251靠近光源21的一侧设有第一避让缺口251a,下增光膜252靠近光源21的一侧设有与第一避让缺口251a具有相同图案的第二避让缺口252a。第一避让缺口251a和第二避让缺口252a用于将第二反射膜222露出。上增光膜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高亮度的车载背光模组,包括背框(10)、光学部件(20)及胶框(30),所述光学部件(20)设置于所述背框(10),所述胶框(30)设置于所述背框(10)并围绕所述光学部件(20),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部件(20)包括光源(21)、光源反射膜(22)和导光板(23),所述光源反射膜(22)包覆所述光源(21)并将所述光源(21)的发出的光线反射回所述导光板(2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亮度的车载背光模组,包括背框(10)、光学部件(20)及胶框(30),所述光学部件(20)设置于所述背框(10),所述胶框(30)设置于所述背框(10)并围绕所述光学部件(20),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部件(20)包括光源(21)、光源反射膜(22)和导光板(23),所述光源反射膜(22)包覆所述光源(21)并将所述光源(21)的发出的光线反射回所述导光板(2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亮度的车载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反射膜(22)包括第一反射膜(221)和第二反射膜(222),所述第一反射膜(221)与所述第二反射膜(222)的横截面为“L”字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高亮度的车载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膜(221)与所述第二反射膜(222)之间具有骑缝线(223)。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高亮度的车载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框(10)包括底板(11)和沿所述底板(11)边缘向一侧延伸的侧板(12),所述侧板(12)具有侧板内表面(12a),所述第一反射膜(221)固定在所述侧板(12)的侧板内表面(12a),所述第二反射膜(222)位于所述光源(21)的上方并延伸至所述导光板(23)的上表面(23a)。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提高亮度的车载背光模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景阳曹俊威冯超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瀚达美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