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病害混凝土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3004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病害混凝土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装置,具体涉及桥梁工程技术领域,包括基台,所述基台的顶端表面设有传输带,且基台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撑座,所述传输带的上表面设置有测试混凝土件,所述第一支撑座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支撑座,所述第二支撑座的一侧设置有第三支撑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了传输带、显示屏以及第一气缸,取代了人工运输的方式,可保证升降压板在运动时的稳定性,由显示屏显示测试混凝土件的承载力数值,便于得到测试混凝土件的承载力范围,解决了测试混凝土件承载能力测试不准确的问题,设置了第二气缸、第二滑槽以及套块,由第一支撑座与第二支撑座以及第三支撑座的顶部支撑着测试混凝土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病害混凝土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桥梁工程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病害混凝土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我国公路桥梁正处在高速建设时期,截至2013年底,全国公路桥梁共有73.53万座,其中混凝土桥梁约占总数的90%,且每年以2万余座速度兴建。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5427018A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病害混凝土桥梁承载能力评定方法,该专利技术应用montecarlo随机仿真计算和模糊综合评定原理,得到待评估病害混凝土桥梁承载能力近似的概率分布特征,进而得出具有一定概率保证的承载能力评定结果;该一种病害混凝土桥梁承载能力评定方法克服了现有公路桥梁承载能力评估规范中因忽略诸多因素的随机性和评估等级划分的模糊性给评估结果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从而使评估结果更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但是其在实际使用时,仍旧存在较多缺点,如测试混凝土件承载能力测试不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病害混凝土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装置,通过设置了显示屏以及第一气缸,升降压板向下运动,滑块在第一滑槽的内部滑动,可保证升降压板在运动时的稳定性,压力传感器与测试混凝土件接触,由单片机将此信号进行处理,并传输到显示屏上,由显示屏显示测试混凝土件的承载力数值,便于得到测试混凝土件的承载力范围,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病害混凝土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装置,包括基台,所述基台的顶端表面设有传输带,且基台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撑座,所述传输带的上表面设置有测试混凝土件,所述第一支撑座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支撑座,所述第二支撑座的一侧设置有第三支撑座,且第二支撑座的前后两侧设置有测试架,所述第二支撑座、第三支撑座以及第一支撑座之间等距水平设置。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测试架的顶端表面中部位置设置有第一气缸,且测试架的前侧设置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的底部设置有控制按钮,所述测试架的内侧侧壁设有第一滑槽。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测试架的顶端底部设置有升降压板,所述升降压板的顶端表面与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端部固定连接,且升降压板的底部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升降压板的一侧设置有滑块,且升降压板与滑块设置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滑块位于第一滑槽的内部,且滑块与第一滑槽之间滑动连接。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座与第二支撑座以及第三支撑座之间设置有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支撑柱,且第一支撑柱与第二支撑柱之间设置有支撑转杆。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内部设置有空腔,且第一支撑柱的一侧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与空腔相通,所述支撑转杆穿过第二滑槽的内部。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转杆的周向侧外壁设置有防滑套,且支撑转杆的周向侧外壁远离防滑套的一侧设置有套块,所述套块的轴截面形状设置为环形。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腔的顶端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端部与套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本技术通过设置了传输带、显示屏以及第一气缸,取代了人工运输的方式,升降压板向下运动,滑块在第一滑槽的内部滑动,可保证升降压板在运动时的稳定性,压力传感器与测试混凝土件接触,由单片机将此信号进行处理,并传输到显示屏上,由显示屏显示测试混凝土件的承载力数值,便于得到测试混凝土件的承载力范围,与现有技术相比,解决了测试混凝土件承载能力测试不准确的问题;2、本技术通过设置了第二气缸、第二滑槽以及套块,测试混凝土件可顺利到达第一支撑座与第二支撑座以及第三支撑座的顶部,对第二气缸通电,第二气缸上的活塞杆推动着套块向下运动,此时支撑转杆位于第一支撑座与第二支撑座以及第三支撑座的底部,由第一支撑座与第二支撑座以及第三支撑座的顶部支撑着测试混凝土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压力传感器安装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A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支撑转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第一支撑柱剖视图。附图标记为:1基台、2传输带、3测试混凝土件、4第一支撑座、5第二支撑座、6第三支撑座、7测试架、8显示屏、9控制按钮、10第一气缸、11升降压板、12滑块、13第一滑槽、14套块、15凹槽、16压力传感器、17第一支撑柱、18第二支撑柱、19支撑转杆、20防滑套、21第二滑槽、22空腔、23第二气缸。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病害混凝土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装置,包括基台1,所述基台1的顶端表面设有传输带2,且基台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撑座4,所述传输带2的上表面设置有测试混凝土件3,所述第一支撑座4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支撑座5,所述第二支撑座5的一侧设置有第三支撑座6,且第二支撑座5的前后两侧设置有测试架7,所述第二支撑座5、第三支撑座6以及第一支撑座4之间等距水平设置。参照说明书附图1-3,该实施例的病害混凝土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气缸10,所述测试架7的顶端表面中部位置设置有第一气缸10,且测试架7的前侧设置有显示屏8,所述显示屏8的底部设置有控制按钮9,所述测试架7的内侧侧壁设有第一滑槽13。进一步的,所述测试架7的顶端底部设置有升降压板11,所述升降压板11的顶端表面与第一气缸10的活塞杆端部固定连接,且升降压板11的底部设有凹槽15,所述凹槽15的内部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6。进一步的,所述升降压板11的一侧设置有滑块12,且升降压板11与滑块12设置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滑块12位于第一滑槽13的内部,且滑块12与第一滑槽13之间滑动连接。实施场景具体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需要对测试混凝土件3进行承载能力测试时,可将测试混凝土件3放入到传输带2上,通过传输带2的水平传送,取代了人工运输的方式,测试混凝土件3可到达第一支撑座4、第二支撑座5以及第三支撑座6的顶端表面,可支撑着测试混凝土件3的稳定性,随后对第一气缸10通电,第一气缸10的活塞杆处于伸长状态,可带动着升降压板11向下运动,此时滑块12在第一滑槽13的内部滑动,可保证升降压板11在运动时的稳定性,当升降压板11的底端表面与测试混凝土件3的顶端表面接触时,即压力传感器16与测试混凝土件3接触,在控制按钮9的内部嵌入设置有单片机,单片机的型号为MT32,当压力传感器16上的测量探头感受到升降压板11向下的冲压压力时,可通过导线传递到单片机上,由单片机将此信号进行处理,并传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病害混凝土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装置,包括基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台(1)的顶端表面设有传输带(2),且基台(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撑座(4),所述传输带(2)的上表面设置有测试混凝土件(3),所述第一支撑座(4)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支撑座(5),所述第二支撑座(5)的一侧设置有第三支撑座(6),且第二支撑座(5)的前后两侧设置有测试架(7),所述第二支撑座(5)、第三支撑座(6)以及第一支撑座(4)之间等距水平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病害混凝土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装置,包括基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台(1)的顶端表面设有传输带(2),且基台(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撑座(4),所述传输带(2)的上表面设置有测试混凝土件(3),所述第一支撑座(4)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支撑座(5),所述第二支撑座(5)的一侧设置有第三支撑座(6),且第二支撑座(5)的前后两侧设置有测试架(7),所述第二支撑座(5)、第三支撑座(6)以及第一支撑座(4)之间等距水平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病害混凝土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架(7)的顶端表面中部位置设置有第一气缸(10),且测试架(7)的前侧设置有显示屏(8),所述显示屏(8)的底部设置有控制按钮(9),所述测试架(7)的内侧侧壁设有第一滑槽(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病害混凝土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架(7)的顶端底部设置有升降压板(11),所述升降压板(11)的顶端表面与第一气缸(10)的活塞杆端部固定连接,且升降压板(11)的底部设有凹槽(15),所述凹槽(15)的内部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病害混凝土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压板(11)的一侧设置有滑块(12),且升降压板(11)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忠政成凤杰张俊欣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市交通科技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