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脂肪乳出料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2843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脂肪乳生产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脂肪乳出料冷却装置,包括出料管、散热环片和隔离套管,所述出料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五根纵向导流筋,所述出料管的外壁交替贯穿有所述散热环片和所述隔离套管,所述散热环片的中部为碟形容纳腔,所述碟形容纳腔中填充有相变导热材料,所述出料管的两端固定连接有对接法兰,所述对接法兰的边侧设置有轴向连接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串联套接于出料管上的散热环片通过自身的外壁面积将热能散发出去,如果在自然状态下散热效果不理想,则开启安装于顶板上的散热风扇风冷以及通过四根冷却水管导入冷却液,冷却液通过冷却喷头喷射至散热环片上实现强制冷却,通过多种散热模式达到所需冷却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脂肪乳出料冷却装置
本技术涉及脂肪乳生产
,具体为一种脂肪乳出料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脂肪乳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构成的化合物,通常所说的中长链脂肪酸是指碳链中含碳原子数在8-10个的脂肪酸,目前发现,使用中长链脂肪酸的油脂有降低血脂、降低胆固醇、降低体脂的作用,脂肪乳的中链及长链复合剂所含中链三酰甘油比长链三酰甘油从血中清除、氧化供能更快,因此适合为机体提供能量,多不饱和脂肪酸由长链三酰甘油提供,防止因必需脂肪酸缺乏所致的生物学紊乱;卵磷脂中含有磷,保证膜的流动性和生物学功能;甘油参与体内能量代谢或合成糖原和脂肪,脂肪乳中链及长链复合剂为肠外营养剂,提供营养所需的热量和必需脂肪酸,且无氨基酸和糖类溶液高渗压的缺点,进入血液后与血中载脂蛋白C结合,在脂蛋白酶的作用下,三酰甘油分解成非酯化脂肪酸,提供机体能量和必需脂肪酸,非酯化脂肪酸亦可与血浆中白蛋白结合,或经肝脏氧化,转化为极低密度脂蛋白,再进入血流,其粒径大小与天然乳糜微粒相似,均通过相同的代谢途径进行代谢。脂肪乳在生产过程结束后,需要将其从高温高压状态下输出,此时需要专业的出料和降温装置。目前的脂肪乳出料冷却装置存在下列问题:1、目前的脂肪乳出料冷却装置只能通过一种模式进行冷却,不能根据所需的温度灵活的调节。2、目前的脂肪乳出料冷却装置只能通过外界的导热工质将热能逐层传导,不能应对脂肪乳出料时需要的极速降温。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脂肪乳出料冷却装置,解决了目前的脂肪乳出料冷却装置只能通过一种模式进行冷却,不能根据所需的温度灵活的调节,以及只能通过外界的导热工质将热能逐层传导,不能应对脂肪乳出料时需要的极速降温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脂肪乳出料冷却装置,包括出料管、散热环片和隔离套管,所述出料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五根纵向导流筋,所述出料管的外壁交替贯穿有所述散热环片和所述隔离套管,所述散热环片的中部为碟形容纳腔,所述碟形容纳腔中填充有相变导热材料,所述出料管的两端固定连接有对接法兰,所述对接法兰的边侧设置有轴向连接孔,所述出料管的顶端通过支撑杆固定安装有顶板,所述顶板上设有安装通孔,所述安装通孔中嵌合连接有散热风扇,两块所述对接法兰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架板,两对所述支架板中均贯穿固定有两根冷却水管,四根所述冷却水管相对于所述出料管的一侧均布设置有冷却喷头。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出料管的一端凸出与其相连接的所述对接法兰的表面,所述出料管的另一端凹入与其相连接的所述对接法兰的表面。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五根纵向导流筋和所述出料管的内壁表面喷涂有纳米涂层。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对接法兰的表面套接有密封垫圈。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四根所述冷却水管的一端为快接公头,四根所述冷却水管的另一端为快接母头。(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脂肪乳出料冷却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脂肪乳出料冷却装置,通过串联套接于出料管上的散热环片通过自身的外壁面积将热能散发出去,如果在自然状态下散热效果不理想,则开启安装于顶板上的散热风扇风冷以及通过四根冷却水管导入冷却液,冷却液通过冷却喷头喷射至散热环片上实现强制冷却,通过多种散热模式达到所需冷却效果。2、该脂肪乳出料冷却装置,在散热环片中填充有相变导热材料,相变导热材料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会吸收大量的潜热,因此能够快速的吸收出料管中的脂肪乳的热量,实现迅速降温。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观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侧剖结构示意图。图中:1、出料管;2、纵向导流筋;3、散热环片;4、隔离套管;5、碟形容纳腔;6、相变导热材料;7、对接法兰;8、轴向连接孔;9、支撑杆;10、顶板;11、安装通孔;12、散热风扇;13、支架板;14、冷却水管;15、冷却喷头;16、密封垫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脂肪乳出料冷却装置,包括出料管1、散热环片3和隔离套管4,出料管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五根纵向导流筋2,出料管1的外壁交替贯穿有散热环片3和隔离套管4,散热环片3的中部为碟形容纳腔5,碟形容纳腔5中填充有相变导热材料6,出料管1的两端固定连接有对接法兰7,对接法兰7的边侧设置有轴向连接孔8,出料管1的顶端通过支撑杆9固定安装有顶板10,顶板10上设有安装通孔11,安装通孔11中嵌合连接有散热风扇12,两块对接法兰7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架板13,两对支架板13中均贯穿固定有两根冷却水管14,四根冷却水管14相对于出料管1的一侧均布设置有冷却喷头15。本实施例中,出料管1用于传导脂肪乳,当脂肪乳流体进入出料管1后与纵向导流筋2接触,纵向导流筋2一方面对脂肪乳的流向进行引导,另一方面将脂肪乳流体内部的热量传导至出料管1上,此时串联套接于出料管1上的散热环片3就能够通过自身的外壁面积将热能散发出去,如果在自然状态下散热效果不理想,则开启安装于顶板10上的散热风扇12风冷,促进散热,如果风冷散热仍然达不到所需的效果,则通过四根冷却水管14导入冷却液,冷却液通过冷却喷头15喷射至散热环片3上实现强制冷却,当一个本技术冷却装置的冷切效果仍然不能达到脂肪乳出料冷却的需求时,可以将两个或多个本技术出料冷却装置进行收尾串联,此时通过对接法兰7和轴向连接孔8对两个或多个本技术出料冷却装置进行连接,直至达到所需的冷却效果,并且在散热环片3中填充有相变导热材料6,相变导热材料6是指随温度变化而改变形态并能提供潜热的物质,相变导热材料6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相变过程,这时相变导热材料6会吸收大量的潜热,因此能够快速的吸收出料管1中的脂肪乳的热量。具体的,出料管1的一端凸出与其相连接的对接法兰7的表面,出料管1的另一端凹入与其相连接的对接法兰7的表面。本实施例中,当两个本技术冷却装置进行串联对接时,凸出于对接法兰7的表面出料管1的一端嵌入凹入对接法兰7的一端,如此就能令两个两个本技术冷却装置快速、准确的进行同轴对接。具体的,五根纵向导流筋2和出料管1的内壁表面喷涂有纳米涂层。本实施例中,纳米涂层能够很好地对出料管1内壁中的脂肪乳进行导流,避免脂肪乳积存在出料管1内壁和纵向导流筋2的表面,造成出料管1的堵塞。具体的,对接法兰7的表面套接有密封垫圈16。本实施例中,当两个本技术冷却装置进行串联对接时,位于对接法兰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脂肪乳出料冷却装置,包括出料管(1)、散热环片(3)和隔离套管(4),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管(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五根纵向导流筋(2),所述出料管(1)的外壁交替贯穿有所述散热环片(3)和所述隔离套管(4),所述散热环片(3)的中部为碟形容纳腔(5),所述碟形容纳腔(5)中填充有相变导热材料(6),所述出料管(1)的两端固定连接有对接法兰(7),所述对接法兰(7)的边侧设置有轴向连接孔(8),所述出料管(1)的顶端通过支撑杆(9)固定安装有顶板(10),所述顶板(10)上设有安装通孔(11),所述安装通孔(11)中嵌合连接有散热风扇(12),两块所述对接法兰(7)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架板(13),两对所述支架板(13)中均贯穿固定有两根冷却水管(14),四根所述冷却水管(14)相对于所述出料管(1)的一侧均布设置有冷却喷头(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脂肪乳出料冷却装置,包括出料管(1)、散热环片(3)和隔离套管(4),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管(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五根纵向导流筋(2),所述出料管(1)的外壁交替贯穿有所述散热环片(3)和所述隔离套管(4),所述散热环片(3)的中部为碟形容纳腔(5),所述碟形容纳腔(5)中填充有相变导热材料(6),所述出料管(1)的两端固定连接有对接法兰(7),所述对接法兰(7)的边侧设置有轴向连接孔(8),所述出料管(1)的顶端通过支撑杆(9)固定安装有顶板(10),所述顶板(10)上设有安装通孔(11),所述安装通孔(11)中嵌合连接有散热风扇(12),两块所述对接法兰(7)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架板(13),两对所述支架板(13)中均贯穿固定有两根冷却水管(14),四根所述冷却水管(14)相对于所述出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龙张建其邹越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俊华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