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28122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湿器。一种加湿器,包括底座和设于其上方的水箱,还包括:第一配合部,设于底座上,第一配合部的至少部分结构为透明结构;装饰灯,固定连接在底座上,设于第一配合部的下方;第二配合部,设于水箱上,第二配合部的至少部分结构为透明结构,第一配合部套设于第二配合部内,或者第二配合部套设于第一配合部内。通过底座与水箱配合连接时,第一配合部套设于第二配合部内,使得装饰灯发射的光在由第一配合部向第二配合部传播时,能够基本上均从第一配合部传播至第二配合部进而传播至水箱中,减少了光由水箱与底座之间的缝隙传播至外界,减少了漏光,提高了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湿器
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
,具体涉及一种加湿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加湿器的水箱在上,底座在下,由于水箱和底座是两个单独的零件,仅通过水箱的底面与底座的顶面平齐配合实现水箱放置在底座上,完成水箱和底座的装配,形成加湿器的整体外观,设置在底座上的装饰灯发出的光通过设置在水箱和底座上的透明灯罩传播至水箱,并通过水箱上的透明水尺传出,实现氛围灯的效果,但是该结构仅依靠水箱的底面与底座的顶面平齐配合实现装配,水箱的底面与底座的顶面之间会存在缝隙,使得装饰灯的灯光会从缝隙处漏光,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加湿器的水箱与底座装配存在漏光、影响用户体验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减小漏光、提高用户体验的加湿器。一种加湿器,包括底座和设于其上方的水箱,还包括:第一配合部,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配合部的至少部分结构为透明结构;装饰灯,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座上,设于所述第一配合部的下方;第二配合部,设于所述水箱上,所述第二配合部的至少部分结构为透明结构,所述第一配合部套设于所述第二配合部内,或者所述第二配合部套设于所述第一配合部内。所述第一配合部为凸台,所述第二配合部为凹槽;或者,所述第一配合部为凹槽,所述第二配合部为凸台。所述第一配合部的顶部设有至少一个排出口,所述排出口与所述底座的水槽相连通。所述第一配合部的顶部为透明结构。所述第二配合部的底部为透明结构。所述底座的侧面与顶面成型为L型结构。所述水箱的侧面与底面成型为L型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筋条结构,由所述底座的顶面向上延伸而出。所述筋条结构沿所述顶面的外周沿围设而成封闭结构。本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提供的加湿器,通过在底座上设置第一配合部,在水箱上设置与第一配合部配合连接的第二配合部,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的至少部分结构为透明结构,使得设于第一配合部下方的装饰灯发射的灯光能够透过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的透明部分传射至水箱内,实现氛围灯的效果,同时,由于在配合连接时,第一配合部套设于第二配合部内,或者第二配合部套设于第一配合部内,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是套设的关系,使得装饰灯发射的光在由第一配合部向第二配合部传播时,能够基本上均从第一配合部传播至第二配合部进而传播至水箱中,减少了光由水箱与底座之间的缝隙传播至外界,减少了漏光,提高了用户体验。2.本技术提供的加湿器,通过将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设置为凸台与凹槽的配合关系,使得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之间的套设关系实现的更加简单,且凹凸结构的配合既能保证了灯光在传播过程中不会从水箱与底座的接合处漏出,也能实现水箱与底座安装过程中的定位,提高装配效率。3.本技术提供的加湿器,通过在第一配合部的顶部设置至少一个排出口,使得加湿器运行过程中,底座的水槽内部的潮湿气流在第一配合部上聚集时,能够由排出口重新流入到底座的水槽内部,防止了第一配合部表面产生积水现象,影响光线的传播,以及防止水珠由底座与水箱的接合处流出到加湿器的表面,影响用户体验。4.本技术提供的加湿器,通过将第一配合部的顶部和第二配合部的底部设置为透明结构,即可实现装饰灯发射的光很好的向水箱中传播,且防止了光由侧部向外泄露,进一步提高了防漏光效果。5.本技术提供的加湿器,通过将底座的侧面与顶面设置为L型结构,水箱的侧面与底面成型为L型结构,使得底座与水箱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流纹问题,不管是将加湿器生产为什么颜色,都不会影响外观效果,提高用户体验。6.本技术提供的加湿器,通过在底座的顶面设置筋条结构,能够进一步避免光由底座与水箱之间的接合处漏出,通过将筋条结构设置为沿顶面的外周沿围设成一圈的结构,使得底座与水箱的接合处的一圈外均设有筋条结构,防止了任何一处的漏光,提高了用户体验。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凸台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水箱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加湿器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加湿器的部分放大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2-水箱;3-装饰灯;4-凸台;5-凹槽;6-排出口;7-筋条结构;8-透明水尺;9-底座的顶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加湿器,包括底座1、设于其上方的水箱2、第一配合部、装饰灯3和第二配合部。第一配合部设于底座的顶面9上,第一配合部的至少部分结构为透明结构;装饰灯3固定连接在底座1上,设于第一配合部的下方;第二配合部设于水箱2的底面上,第二配合部的至少部分结构为透明结构,第一配合部套设于第二配合部内。通过在底座1上设置第一配合部,在水箱2上设置与第一配合部配合连接的第二配合部,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的至少部分结构为透明结构,使得设于第一配合部下方的装饰灯3发射的灯光能够透过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的透明部分传射至水箱2内,实现氛围灯的效果,同时,由于在配合连接时,第一配合部套设于第二配合部内,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是套设的关系,使得装饰灯3发射的光在由第一配合部向第二配合部传播时,能够基本上均从第一配合部传播至第二配合部进而传播至水箱2中,减少了光由水箱2与底座1之间的缝隙传播至外界,减少了漏光,提高了用户体验。具体地,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配合部为凸台4,第二配合部为凹槽5。通过将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设置为凸台4与凹槽5的配合关系,使得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之间的套设关系实现的更加简单,且凹凸结构的配合既能保证了灯光在传播过程中不会从水箱2与底座1的接合处漏出,也能实现水箱2与底座1安装过程中的定位,提高装配效率。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也可以是,第二配合部套设于第一配合部内,第一配合部为凹槽,第二配合部为凸台。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也可以是,采用凹形孔代替凹槽。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配合部的顶部为透明结构,第二配合部的底部为透明结构,本实施例中的透明结构为透明材料的注塑件。通过将第一配合部的顶部和第二配合部的底部设置为透明结构,即可实现装饰灯3发射的光很好的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湿器,包括底座(1)和设于其上方的水箱(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第一配合部,设于所述底座(1)上,所述第一配合部的至少部分结构为透明结构;/n装饰灯(3),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座(1)上,设于所述第一配合部的下方;/n第二配合部,设于所述水箱(2)上,所述第二配合部的至少部分结构为透明结构,所述第一配合部套设于所述第二配合部内,或者所述第二配合部套设于所述第一配合部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湿器,包括底座(1)和设于其上方的水箱(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配合部,设于所述底座(1)上,所述第一配合部的至少部分结构为透明结构;
装饰灯(3),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座(1)上,设于所述第一配合部的下方;
第二配合部,设于所述水箱(2)上,所述第二配合部的至少部分结构为透明结构,所述第一配合部套设于所述第二配合部内,或者所述第二配合部套设于所述第一配合部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为凸台(4),所述第二配合部为凹槽(5);或者,所述第一配合部为凹槽,所述第二配合部为凸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的顶部设有至少一个排出口(6),所述排出口(6)与所述底座(1)的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志荣赖达英李国亮刘东海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