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散热的集成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2790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散热的集成灶,属于厨房电器技术领域,目的在于克服现有集成灶中风箱所处环境不易散热的缺陷。集成灶包括风箱组件,风箱组件上具有进气口,进气口处设置进风组件,风箱组件内设置风机组件,风机组件具有出风口,出风口连通风道组件,风箱组件上设置散热孔,散热孔连通风箱组件内侧和外侧,风箱组件外侧的气流能够通过散热孔并进入风机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便于散热的集成灶,风机组件的运行能够使得位于风箱组件外侧、柜体内侧的气体通过散热孔进入风机组件,再进入风道组件,最终排出室外,这样柜体内的热气和燃气就能够被排出,减少或避免柜体内因积聚热气和燃气形成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散热的集成灶
本技术属于厨房电器
,涉及一种便于散热的集成灶。
技术介绍
现有的集成灶通常包括进风组件、风箱组件、风机组件和风道组件,在风机组件的作用下,油烟从进风组件进入风箱组件,再由风箱组件进入风机组件,再由风机组件将油烟吹入风道组件,油烟最终从风道组件中排出。风箱组件包裹在风机组件外侧,风箱组件和风道组件又设置在柜体中,风道组件通过排气管和外界连通,柜体内部通常是一个较为密闭的腔室,在燃气灶的作用下容易形成高温,不4利于集成在柜体内的消毒柜、蒸箱或烤箱的维护保养,且柜体内容易积聚燃气,存在爆炸、起火等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便于散热的集成灶,目的在于克服现有集成灶中风箱所处环境不易散热的缺陷。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便于散热的集成灶,包括风箱组件,所述风箱组件上具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处设置进风组件,所述风箱组件内设置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具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连通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箱组件上设置散热孔,所述散热孔连通所述风箱组件内侧和外侧,所述风箱组件外侧的气流能够通过所述散热孔并进入所述风机组件。风箱组件通常设置在柜体内,柜体形成一个较为密闭的空间,容易积聚热气和燃气,存在安全隐患,风机组件的运行,能够使得位于风箱组件外侧、柜体内侧的气体通过散热孔进入风机组件,再进入风道组件,最终排出室外,这样柜体内的热气和燃气就能够被排出,减少或避免柜体内因积聚热气和燃气形成的安全隐患。优选的,所述风箱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前板和背板,所述散热孔设置在所述前板上。风箱组件通常安装在柜体内的后部空间,柜体内的前部容易积聚较多的热气和燃气,散热孔设置在前板上更便于柜体内部空间的散热。优选的,所述风机组件包括风轮和蜗壳,所述蜗壳上具有进风通道,所述风轮设置在所述进风通道上,所述进风通道的两端具有分别朝所述前板和背板的开口,所述散热孔和所述进风通道对应设置。这样能够减少散热孔和进风通道之间的气流路径的转折,使得散热孔处能够形成更强的负压,使散热效果更好。优选的,所述散热孔和所述进风通道的周缘部对应设置。气流主要通过进风通道的周缘进入风机组件,散热孔和进风通道的周缘部对应设置能够进一步减少气流路径的转折,提高散热效果。优选的,所述散热孔至少包括两组,当所述散热孔为两组时,两组所述散热孔关于所述风轮的转轴对称设置。对称设置的散热孔使得散热效果更加均匀。优选的,所述散热孔由多个条形孔排列形成。条形孔的宽度较小,能够起到过滤作用。优选的,所述散热孔的中部相对于所述散热孔的两端部外凸设置。这样散热孔形成弧形状的结构,和进风通道的轮廓相对应,能够减少气流转折,提高散热效果。优选的,所述风箱组件外设置柜体,所述柜体的前端部设置进风孔,所述进风孔通过所述散热孔与所述出风口相连通。当柜体内的气体被风机组件抽出后,柜体外的气体能够通过进风孔进入柜体,形成气流循环,有利于更好地散热。优选的,所述柜体包括前面板,所述柜体的上端部相对于所述前面板向前凸出形成凸台,所述凸台的下表面设置进风孔。凸台的下表面为不常见位置,避免进风口影响集成灶的美观性。优选的,所述柜体的下端部设置前踢脚板,所述前踢脚板的上端和所述前面板的下端连接,所述前踢脚板位于所述前面板的后方并和所述前面板形成台阶状结构,连接所述前踢脚板和所述前面板的台阶面上具有进风孔。柜体下端部的台阶面也属于不常见部位,避免进风孔影响集成灶的美观性,配合凸台的进风孔,形成多方位进风,有利于柜体内的气体全方位流动循环,提高散热效果。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便于散热的集成灶,风机组件的运行能够使得位于风箱组件外侧、柜体内侧的气体通过散热孔进入风机组件,再进入风道组件,最终排出室外,这样柜体内的热气和燃气就能够被排出,减少或避免柜体内因积聚热气和燃气形成的安全隐患。附图说明图1为集成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柜体内部第一角度结构示意图;图3为柜体内部第二角度结构示意图;图4为风箱组件和风道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5为风箱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集成灶气流流动示意图;图7为风机组件和风箱组件装配关系第一角度结构示意图;图8为风机组件和风箱组件装配关系第二角度结构示意图。附图标注说明:100、进风组件;200、风箱组件;210、前板;211、散热孔;220、背板;230、顶板;300、风机组件;310、进风通道;400、风道组件;500、柜体;510、前面板;520、凸台;530、进风孔;540、踢脚板;550、台阶面。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便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述,以使本技术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成灶,如图1-3所示,集成灶包括进风组件100、风箱组件200、风机组件300、风道组件400和柜体500。其中柜体500可以是集成灶的组成部分,集成灶也可以不包括柜体500,柜体500作为集成灶的安装环境,本实施例以柜体500属于集成灶的组成部分为例。风箱组件200上具有进气口,进风组件100设置在进气口处,进风组件100的出烟口与风箱组件200的进气口对接,风机组件300设置在风箱组件200内,风机组件300具有出风口,出风口连通风道组件400。风机组件300工作时,烹饪时产生的油烟就会从进风组件100的进烟口进入进风组件100内,油烟再通过进风组件100的出烟口和风箱的进气口进入风箱组件200内,风机组件300包括风轮和蜗壳,蜗壳上具有进风通道310,风轮设置在进风通道310上,油烟通过进风通道310进入蜗壳内,蜗壳和风道组件400对接,经由风道组件400,油烟最终排出室外。如图1和图2所示,柜体500包括前面板510,柜体500的上端部相对于前面板510向前凸出形成凸台520,凸台520的下表面设置进风孔530,柜体500的下端部设置前踢脚板540,前踢脚板540的上端和前面板510的下端连接,前踢脚板540位于前面板510的后方并和前面板510形成台阶状结构,连接前踢脚板540和前面板510的台阶面550上具有进风孔530。凸台520的下表面和柜体500下端部的台阶面550都属于不常见部位,避免进风孔530影响集成灶的美观性。上下进风孔530可以同时设置,也可以择一设置,本实施例采用同时设置上下进风孔530的方案,形成多方位进风,有利于柜体500内的气体全方位流动循环,提高散热效果。如图3和图4所示,风箱组件200包括前板210、背板220、顶板230、底板和两侧板,前板210和背板220相对设置,顶板230和底板相对设置,两侧板相对设置,前板210、背板220、顶板230、底板和两侧板共同围成一个腔室,风机组件300设置在该腔室内。风箱组件200上设置散热孔211,散热孔211连通风箱组件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散热的集成灶,包括风箱组件,所述风箱组件上具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处设置进风组件,所述风箱组件内设置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具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连通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箱组件上设置散热孔,所述散热孔连通所述风箱组件内侧和外侧,所述风箱组件外侧的气流能够通过所述散热孔并进入所述风机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散热的集成灶,包括风箱组件,所述风箱组件上具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处设置进风组件,所述风箱组件内设置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具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连通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箱组件上设置散热孔,所述散热孔连通所述风箱组件内侧和外侧,所述风箱组件外侧的气流能够通过所述散热孔并进入所述风机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散热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箱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前板和背板,所述散热孔设置在所述前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散热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包括风轮和蜗壳,所述蜗壳上具有进风通道,所述风轮设置在所述进风通道上,所述进风通道的两端具有分别朝所述前板和背板的开口,所述散热孔和所述进风通道对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散热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孔和所述进风通道的周缘部对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于散热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孔至少包括两组,当所述散热孔为两组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泽春吴建峰
申请(专利权)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