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光线照射角度的照明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2768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LED灯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可调节光线照射角度的照明灯,包括LED灯本体、电源盒、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以及连接头,LED灯本体包括壳体、透光灯罩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LED灯珠和反光杯,壳体呈圆筒形设置,反光杯设置在壳体的前端部,LED灯珠设置在反光杯的前方,透光灯罩设置在壳体的前端部,连接头可拆卸的设置在壳体的外周壁上,第一支架的下端部与连接头的上端部可转动连接,第二支架的下端部与第一支架的上端部可转动连接,第二支架的上端部与电源盒的下端部可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使得LED灯可根据不同的场合需要,调节灯具的高度和光线的照射角度,且结构简单,调节操作方便快捷,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调节光线照射角度的照明灯
本技术涉及LED灯具
,特别涉及一种可调节光线照射角度的照明灯。
技术介绍
传统白炽灯(钨丝灯)耗能高、寿命短,在全球资源紧张的大环境下,已渐渐被各国政府禁止生产,随之替代产品是电子节能灯,电子节能灯虽然提高了节能效果,但由于使用了诸多污染环境的重金属元素,又有悖于环境保护的大趋势。随着LED技术的高速发展,LED照明逐渐成为新型绿色照明的不二之选。LED在发光原理、节能、环保的层面上都远远优于传统照明产品。然而,目前现有的照明灯大多采用固定安装方式,不能根据特定场合的需要调节灯具的照射角度,适应性窄,给用户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可调节光线照射角度的照明灯,旨在解决现有的照明灯采用固定安装方式,不能根据特定场合的需要调节灯具的照射角度,适应性窄,给用户带来不便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可调节光线照射角度的照明灯,包括LED灯本体、电源盒、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以及连接头,所述LED灯本体包括壳体、透光灯罩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LED灯珠和反光杯,所述壳体呈圆筒形设置,所述反光杯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前端部,所述LED灯珠设置在所述反光杯的前方,所述透光灯罩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前端部,所述连接头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周壁上,所述第一支架的下端部与所述连接头的上端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下端部与所述第一支架的上端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上端部与所述电源盒的下端部可转动连接,所述LED灯珠与所述电源盒电连接。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支架包括两平行设置的第一连接板,所述连接头呈U型设置,所述连接头包括底板和平行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两端的侧板,所述底板与所述壳体的外周壁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侧板的上端部的外侧壁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下端部的内侧壁可转动抵接,所述第一转动轴的两端分别可转动的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侧板设置,所述第一转动轴的两端分别旋有一紧固螺母,且所述紧固螺母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外侧壁抵接。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支架包括两平行设置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上端部的外侧壁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下端部的内侧壁可转动抵接,所述第二转动轴的两端分别可转动的穿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板和第一连接板设置,所述第二转动轴的两端分别旋有一紧固螺母,且所述紧固螺母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外侧壁抵接。进一步地,所述底板通过螺钉与所述壳体的外周壁可拆卸固定连接。进一步地,还包括安装座,所述第二支架的上端部与所述安装座可转动连接,所述电源盒的下端壁与所述安装座可转动连接。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三转动轴和轴套,所述第三转动轴的上端部设有外螺纹,所述电源盒的下端壁设有内螺纹孔,所述第三转动轴的上端部旋于所述内螺纹孔内设置,所述轴套嵌设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第三转动轴的下端部可转动的插设于所述轴套内设置。进一步地,还包括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套设于所述轴套的上端部设置,并随所述轴套转动,所述限位环的外周壁凸设有一沿径向方向延伸的第一限位凸起,所述内螺纹孔的下端壁的外侧凸设有一沿轴向方向延伸的第二限位凸起,所述第一限位凸起与所述第二限位凸起抵接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壳体采用导热铝板材质形成,且所述壳体的外周壁间隔的凸设有多个散热片。进一步地,所述透光灯罩采用亚克力材质形成。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连接头可拆卸的设置在壳体的外周壁上,第一支架的下端部与连接头的上端部可转动连接,第二支架的下端部与第一支架的上端部可转动连接,第二支架的上端部与电源盒的下端部可转动连接,LED灯珠与电源盒电连接,从而使得LED灯可根据不同的场合需要,调节灯具的高度和光线的照射角度,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调节操作方便快捷,实用性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可调节光线照射角度的照明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可调节光线照射角度的照明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可调节光线照射角度的照明灯另一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提出一种可调节光线照射角度的照明灯。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该可调节光线照射角度的照明灯,包括LED灯本体100、电源盒200、第一支架300、第二支架400以及连接头500,所述LED灯本体100包括壳体101、透光灯罩102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101内的LED灯珠(未图示)和反光杯(未图示),所述壳体101呈圆筒形设置,所述反光杯设置在所述壳体101的前端部,所述LED灯珠设置在所述反光杯的前方,所述透光灯罩102设置在所述壳体101的前端部,所述连接头500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壳体101的外周壁上,所述第一支架300的下端部与所述连接头500的上端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架400的下端部与所述第一支架300的上端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架400的上端部与所述电源盒200的下端部可转动连接,所述LED灯珠与所述电源盒200电连接。具体地,还包括第一转动轴600,所述第一支架300包括两平行设置的第一连接板301,所述连接头500呈U型设置,所述连接头500包括底板501和平行设置在所述底板501的两端的侧板502,所述底板501与所述壳体101的外周壁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侧板502的上端部的外侧壁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板301的下端部的内侧壁可转动抵接,所述第一转动轴600的两端分别可转动的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板301和侧板502设置,所述第一转动轴的两端分别旋有一紧固螺母700,且所述紧固螺母700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板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光线照射角度的照明灯,其特征在于,包括LED灯本体、电源盒、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以及连接头,所述LED灯本体包括壳体、透光灯罩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LED灯珠和反光杯,所述壳体呈圆筒形设置,所述反光杯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前端部,所述LED灯珠设置在所述反光杯的前方,所述透光灯罩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前端部,所述连接头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周壁上,所述第一支架的下端部与所述连接头的上端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下端部与所述第一支架的上端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上端部与所述电源盒的下端部可转动连接,所述LED灯珠与所述电源盒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光线照射角度的照明灯,其特征在于,包括LED灯本体、电源盒、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以及连接头,所述LED灯本体包括壳体、透光灯罩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LED灯珠和反光杯,所述壳体呈圆筒形设置,所述反光杯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前端部,所述LED灯珠设置在所述反光杯的前方,所述透光灯罩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前端部,所述连接头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周壁上,所述第一支架的下端部与所述连接头的上端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下端部与所述第一支架的上端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上端部与所述电源盒的下端部可转动连接,所述LED灯珠与所述电源盒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光线照射角度的照明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支架包括两平行设置的第一连接板,所述连接头呈U型设置,所述连接头包括底板和平行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两端的侧板,所述底板与所述壳体的外周壁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侧板的上端部的外侧壁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下端部的内侧壁可转动抵接,所述第一转动轴的两端分别可转动的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侧板设置,所述第一转动轴的两端分别旋有一紧固螺母,且所述紧固螺母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外侧壁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节光线照射角度的照明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支架包括两平行设置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上端部的外侧壁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下端部的内侧壁可转动抵接,所述第二转动轴的两端分别可转动的穿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板和第一连接板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咏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黄董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