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灯具中灯板或灯带的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2767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灯具中灯板或灯带的安装结构,属于灯具技术领域。本安装结构中,灯具包括灯头,灯头包括上盖、下盖和散热组件,灯板或灯带嵌在散热件中且二者相固定,上盖和下盖分别与散热件相卡接固定。采用本安装结构,装配方式操作方便,安装效率高,灯板或灯带无须通过贴双面胶的方式固定在灯头上,省去贴胶工艺,降低生产成本,不用保护背胶,没有额外的包装处理工艺,也不用去除双面胶保护纸,降低后包装处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灯具中灯板或灯带的安装结构
本技术属于灯具
,涉及一种灯具中灯板或灯带的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灯具发光面一般使用侧发光和直发光模式,在侧发光灯具中,灯板或灯带安装工艺大多采用背胶工艺,即在灯板或灯带PCB背面贴上双面胶,然后再将灯板或灯带固定在散热盘上或灯头上。上述工艺的不足之处是:灯板或灯带的背胶工艺及灯板或灯带的装配工艺复杂,装配效率较低,导致工时成本与材料成本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灯具中灯板或灯带的安装结构,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灯板或灯带的安装效率和节省材料成本。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灯具中灯板或灯带的安装结构,所述灯具包括灯头,所述灯头包括上盖、下盖和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板或灯带嵌在所述散热组件中且二者相互固定,所述上盖和下盖分别与所述散热组件相卡接固定。本安装结构中,灯板或灯带通过嵌在散热件中的方式与散热组件相固定,而散热组件通过卡接的方式与上盖和下盖相固定,该装配方式操作方便,安装效率和节省材料成本,这样灯板或灯带无须通过贴双面胶的方式固定在灯头上,省去贴胶工艺,降低生产成本,不用保护背胶,没有额外的包装处理工艺,也不用去除双面胶保护纸,降低后包装处理成本。在上述的一种灯具中灯板或灯带的安装结构中,所述散热组件为金属件或塑胶件,散热组件的顶壁上具有固定灯板或灯带的第一凹槽,散热组件的底部具有向内延伸的凸沿,所述灯板或灯带的一个边沿插接在所述第一凹槽内,灯板或灯带的另一个边沿能够与所述凸沿相抵靠。第一凹槽形成第一定位结构,它在水平方向上对灯板或灯带进行水平方向定位,该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装配效率。此外凸沿对灯板或灯带起到阻挡作用,能够防止灯板或灯带从散热组件上脱落。第一凹槽的宽度是0.5-2.0mm,深度是0.5-3.0mm。在上述的一种灯具中灯板或灯带的安装结构中,所述下盖的底壁上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散热组件的凸沿位于第二凹槽内。该结构中,第二凹槽形成第二定位结构,该定位结构用于对灯板或灯带的上半部分进行水平方向定位。第二凹槽的宽度是0.5-2.0mm,深度是1.0-4.0mm。当灯具的下盖扣合到散热组件上之后,形成一个封闭的槽状结构,可以实现稳固的固定灯板或灯带。在上述的一种灯具中灯板或灯带的安装结构中,所述上盖的顶部具有第一定位柱,所述散热组件的顶壁上开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柱插接在所述第一定位孔中。该结构中,通过散热组件的第一定位孔与上盖的第一定位柱定位,能够方便的将散热组件和上盖进行组装,进一步提高装配效率。在上述的一种灯具中灯板或灯带的安装结构中,所述下盖的底部具有第二定位柱,所述散热组件的凸沿上开设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柱插接在所述第二定位孔中。该结构中,通过散热组件的第二定位孔与下盖的第二定位柱定位,能够方便的将散热组件和下盖进行组装,更好的提高装配效率。在上述的一种灯具中灯板或灯带的安装结构中,所述第二定位柱的顶部具有直倒角。该结构中,第二定位柱的横截面为五边形结构,在散热组件和下盖进行组装的过程中,第二定位柱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在上述的一种灯具中灯板或灯带的安装结构中,所述灯板或灯带由PBC材料制成,所述灯板或灯带上设置有铜箔。该结构的灯板或灯带能够使LED灯珠上的热量有效通过散热组件把热量散发出去,降低LED灯珠的工作温度,延长LED灯珠的使用寿命。在上述的一种灯具中灯板或灯带的安装结构中,所述散热组件和下盖之间依次固定有反射膜、导光板和遮光板。作为安装结构的另一种实施例,所述灯头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和下盖相卡接固定,所述上盖上固定有散热组件,所述灯板或灯带通过所述散热组件嵌在所述上盖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如下:1、采用本安装结构,装配方式操作方便,安装效率高;2、节省材料成本,灯板或灯带固定面无须贴双面胶,省去了双面胶材料成本。3、因为不用双面胶,也就更进一步地省去了保护双面胶的材料成本。4、简化生产工艺。因为不用双面胶,不用保护双面胶,就没有去除双面胶的包装保护处理工艺,节省工位,简化生产工艺;5、灯板或灯带无须贴双面胶固定,省去了将灯板或灯带粘到散热组件上的工位,节省了生产工位。此工位通常灯头生产过程中最费时费力,效率最低下的;6、简化了生产安装工艺。优化了灯头组装工艺,节省灯头组装工位,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灯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灯头的爆炸图。图3是灯具的剖视图。图4是灯板或灯带安装在散热组件中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散热组件与下盖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安装结构应用于吸顶灯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安装结构应用于平板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灯头;2、灯臂;3、底座;4、上盖;5、散热组件;6、灯带;7、反射膜;8、导光板;9、遮光板;10、下盖;11、第一凹槽;12、凸沿;13、第二凹槽;14、第一定位柱;15、第二定位柱。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3所示,本安装结构中,灯具包括灯头1,灯臂2和底座3,灯头1设置在灯臂2的顶部,灯座设置在灯臂2的底部,灯头1包括上盖4、下盖10和散热件5,灯板或灯带6嵌在散热件5中且二者相固定,上盖4和下盖10分别与散热件5相卡接固定。如图2-4所示,本实施例中,散热件5呈圆盘形,散热件5的顶壁上具有呈环形的第一凹槽11,散热件5的底部具有向内延伸的凸沿12,灯板或灯带6呈环形,灯板或灯带6的一个边沿插接在第一凹槽11内,灯板或灯带6的另一个边沿能够与凸沿12相抵靠。第一凹槽11形成第一定位结构,它在径向上对灯板或灯带6进行定位,该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装配效率,此外凸沿12对灯板或灯带6起到阻挡作用,能够防止灯板或灯带6从散热件5上脱落。第一凹槽11的宽度是0.5-2.0mm,深度是0.5-3.0mm。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下盖10的底壁上开设有第二凹槽13,散热件5的凸沿12位于第二凹槽13内。该结构中,第二凹槽13形成第二定位结构,该定位结构用于对灯板或灯带6进行径向定位。第二凹槽13的宽度是0.5-2.0mm,深度是1.0-4.0mm。当灯头1的下盖10扣合到散热件5上之后,形成一个封闭的槽状结构,可以实现稳固的固定灯板或灯带6。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上盖4的顶部具有第一定位柱14,散热件5的顶壁上开设有第一定位孔,第一定位柱14插接在第一定位孔中。该结构中,通过散热件5的第一定位孔与上盖4的第一定位柱14定位,能够方便的将散热件5和上盖4进行组装,进一步提高装配效率。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下盖10的底部具有第二定位柱15,散热件5的凸沿12上开设有第二定位孔,第二定位柱15插接在第二定位孔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灯具中灯板或灯带的安装结构,所述灯具包括灯头(1),所述灯头(1)包括上盖(4)、下盖(10)和散热组件(5),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板或灯带(6)嵌在所述散热组件(5)中且二者相固定,所述上盖(4)和下盖(10)分别与所述散热组件(5)相卡接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灯具中灯板或灯带的安装结构,所述灯具包括灯头(1),所述灯头(1)包括上盖(4)、下盖(10)和散热组件(5),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板或灯带(6)嵌在所述散热组件(5)中且二者相固定,所述上盖(4)和下盖(10)分别与所述散热组件(5)相卡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灯具中灯板或灯带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5)为金属件或塑胶件,散热组件(5)的顶壁上具有固定灯板或灯带的第一凹槽(11),散热组件(5)的底部具有向内延伸的凸沿(12),所述灯板或灯带(6)的一个边沿插接在所述第一凹槽(11)内,灯板或灯带(6)的另一个边沿能够与所述凸沿(12)相抵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灯具中灯板或灯带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10)的底壁上开设有第二凹槽(13),所述散热组件(5)的凸沿(12)位于第二凹槽(13)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灯具中灯板或灯带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4)的顶部具有第一定位柱(14),所述散热组件(5)的顶壁上开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柱(14)插接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嘉毅赵永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明易智能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