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2365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景结构,包括内部池体以及池体内的池槽,池体内设置有进水孔和排水孔一,池体的中部设置有至少一根支撑管,支撑管连接在池槽底部,一根支撑管的顶部设置有四块分隔板,分隔板远离支撑管的一侧支撑在池体上,分隔板位于支撑管上的端部之间存在间隙,间隙内设置有喷射嘴,喷射嘴位于支撑管内;池体的外侧开设有循环池,循环池内设置有回水泵,回水泵连接喷射嘴,池体的外侧还设置有环绕池体的循环槽,循环槽的两端连接循环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的效果能够循环利用池槽内的水,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景结构
本技术涉及景观水体结构
,尤其是涉及一种水景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品质需求的提高,水景结构已成为社区环境建设的常用配套设施,水景结构为人们提供了人与自然相协调的居住环境。授权公告号为CN20324788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景观喷水池,包括溢水槽和受水池,所述溢水槽具有碗状的侧壁,所述溢水槽内设有出水装置;所述溢水槽在受水池内、且溢水槽高于受水池,所述溢水槽口上设有若干个纵水槽,即所述纵水槽在溢水槽的侧壁的上端部、且贯穿侧壁内外。作为改进,它还包括垂直向下的引水线,所述引水线的一端固定在纵水槽的底部、另一端固定在受水池底面上。上述现有技术存在下列缺陷:喷水池喷出的水无法回流重复利用,较为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水景结构,其优势在于能够循环利用池槽内的水,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的效果。本技术的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水景结构,包括内部池体以及池体内呈槽形的池槽,池体上设置有进水孔和排水孔一,池体上部设置有遮盖池槽上部的分隔层,分隔层包括数块分隔板,分隔板之间存在间隙,分隔板与池槽底部之间设置有中空的支撑管,支撑管位于分隔板之间间隙的下方,间隙内设置有喷射嘴,喷射嘴位于支撑管的上部;池体的外侧设有循环池,循环池内设置有回水泵,回水泵连接喷射嘴,同时,池体的外侧还设置有环绕池体的循环槽,循环槽的两端连通于循环池。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管支撑分隔板,分隔板遮盖池槽内的部件设施,而分隔板的上表面能够设置雕花、或是设置图案花纹以及色彩,具有一定的景观作用;池槽内设置出水的喷射嘴,当池槽内的水溢出时流至循环槽内,溢出的水自循环槽流至循环池,再由循环池内的回水泵将水输送回喷射嘴,实现本结构内水的循环使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支撑管包括依次连接的顶撑、护筒以及底座,顶撑和底座相向的两端伸入护筒内,并且护筒的两端分别螺纹连接顶撑和底座,顶撑远离护筒的一端与分隔板抵接,底座远离护筒的一端与池槽底部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管能够通过转动护筒来调节整体的高度以适应不同深度的池槽或是支撑不同高度的分隔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循环槽与池体之间设置有数级台阶,台阶设置在池体的外侧面上,最高一级的台阶自最高一级台阶的中部向池槽顶部倾斜,并且最高一级的台阶设置在池体的顶部,最高一级的台阶顶部高于池体的顶部,最低一级台阶靠近循环槽设置,并且最低一级台阶底部高于循环槽的顶部,台阶远离池槽的一端呈圆角。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最高一级的台阶能够抬高池槽可容纳水位的高度,增大池槽的蓄水能力;令溢出的水随台阶表面流向循环槽,导流池槽中溢出的水,台阶远离池槽的一侧设置成圆角,圆角能够使水沿圆角缓慢落下,防止水落下时溅起的同时具有一定的观赏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循环槽和循环池的顶部环绕池体设置有多块滤水板,滤水板遮盖循环槽和循环池,滤水板上设置有贯通滤水板的筛水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台阶上的水落至滤水板位置,水能够通过筛水孔流入循环槽内并过滤水中的杂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滤水板上沿滤水板通长方向设置有卵石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防止如树叶,扁平状的杂质封堵筛水孔,在滤水板上设置有卵石层,卵石层的表面起伏不平能够有效防止杂质堵塞卵石之间过水的空隙,卵石层也具有筛除水中大颗粒杂质的功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循环槽的底部设置有倾斜向循环池的斜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倾斜设置的循环池能够引导水流流向循环池,加快循环槽内水流向循环池。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循环槽与池槽连接的位置设置分隔循环槽与循环池的滤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件过滤循环槽流向循环池的水,进一步过滤回流的水,减少回水泵回水时受到水中杂质的磨损。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循环池的内部设置有溢水孔和排水孔二,溢水孔位于循环池的中部,排水孔二位于循环池的底部,溢水孔和排水孔二连接在一个管道系统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溢流孔能够防止雨天时循环池内的水过多而漫出至地面,排水孔二能够在对循环槽需要进行清洁或是更换池槽内的水时排出循环槽以及循环池内的水。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回水泵连接回水管,回水管伸入池槽内部,回水管伸入池槽内部的一段上连接有直径小于回水管的喷射水管,喷射水管连接喷射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喷射水管直径小于回水管,在同一回水管上能够连接多个喷射水管,而喷射水管仍具有一定的水压使水能够在喷射嘴喷出。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支撑管支撑分隔板,分隔板遮盖池槽内的部件设施,而分隔板的上表面能够设置雕花、图案、花纹、色彩以及结合,具有一定的景观作用;池槽内设置出水的喷射嘴,当池槽内的水溢出时流至循环槽内,溢出的水自循环槽流至循环池,再由循环池内的回水泵将水输送回喷射嘴,实现本结构内水的循环使用;2、台阶能够抬高池槽可容纳水位的高度,增大池槽的蓄水能力;令溢出的水随台阶表面流向循环槽,导流池槽中溢出的水,台阶远离池槽的一侧设置成圆角,圆角能够使水沿圆角缓慢落下,防止水落下时溅起的同时具有一定的观赏作用;3、喷射水管直径小于回水管,在同一回水管上能够连接多个喷射水管,而喷射水管仍具有一定的水压使水能够在喷射嘴喷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管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过滤件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支撑件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池体;101、池壁;102、底板;2、池槽;201、排水孔一;202、进水孔;3、支撑管;301、顶撑;302、护筒;303、底座;304、垫盘;4、分隔板;5、喷射嘴;6、循环池;601、溢水孔;602、排水孔二;7、回水泵;8、回水管;9、喷射水管;10、台阶;11、循环槽;12、滤水板;1201、筛水孔;13、卵石层;14、过滤件;1401、滤网;1402、框架;15、插槽;16、抹面层;17、砖模层;18、延伸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2所示,一种水景结构,包括池体1。池体1的形状不做限定,池体1包括池壁101和底板102,池体1能够通过不同数量的池壁101组合形成规则形状或不规则的形状。池体1包括五道依次连接的池壁101以及位于池壁101底部的底板102,五道池壁101中四道池壁101依次垂直并留有缺口,剩余一道池壁101倾斜封闭缺口位置,五道连接的池壁101内部与底板102上部形成池槽2。池壁101以及底板102由混凝土一体浇筑成型,同时池壁101的外侧还设置有一体并呈U型的延伸层18,延伸层18顶部低于池槽2的底部,延伸层18内开设有循环槽11以及循环池6。池槽2形状配合池体1形状的,池体1内侧沿高度方向的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景结构,包括内部池体(1)以及池体(1)内呈槽形的池槽(2),池体(1)上设置有进水孔(202)和排水孔一(201),其特征是:所述池体(1)上部设置有遮盖池槽(2)上部的分隔层,所述分隔层包括数块分隔板(4),所述分隔板(4)之间存在间隙,所述分隔板(4)与池槽(2)底部之间设置有中空的支撑管(3),所述支撑管(3)位于分隔板(4)之间间隙的下方,间隙内设置有喷射嘴(5),所述喷射嘴(5)位于支撑管(3)的上部;/n所述池体(1)的外侧设有循环池(6),所述循环池(6)内设置有回水泵(7),所述回水泵(7)连接喷射嘴(5),所述池体(1)的外侧还设置有环绕池体(1)的循环槽(11),所述循环槽(11)的两端连通于循环池(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景结构,包括内部池体(1)以及池体(1)内呈槽形的池槽(2),池体(1)上设置有进水孔(202)和排水孔一(201),其特征是:所述池体(1)上部设置有遮盖池槽(2)上部的分隔层,所述分隔层包括数块分隔板(4),所述分隔板(4)之间存在间隙,所述分隔板(4)与池槽(2)底部之间设置有中空的支撑管(3),所述支撑管(3)位于分隔板(4)之间间隙的下方,间隙内设置有喷射嘴(5),所述喷射嘴(5)位于支撑管(3)的上部;
所述池体(1)的外侧设有循环池(6),所述循环池(6)内设置有回水泵(7),所述回水泵(7)连接喷射嘴(5),所述池体(1)的外侧还设置有环绕池体(1)的循环槽(11),所述循环槽(11)的两端连通于循环池(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景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支撑管(3)包括依次连接的顶撑(301)、护筒(302)以及底座(303),所述顶撑(301)和底座(303)相向的两端伸入护筒(302)内,并且护筒(302)的两端分别螺纹连接顶撑(301)和底座(303),所述顶撑(301)远离护筒(302)的一端与分隔板(4)抵接,所述底座(303)远离护筒(302)的一端与池槽(2)底部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景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循环槽(11)与池体(1)之间设置有数级台阶(10),所述台阶(10)设置在池体(1)的外侧面上,最高一级的台阶(10)自上表面其中部向池槽(2)顶部倾斜,并且最高一级的台阶(10)设置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美玲汤璐璐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言艺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