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长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轻便式洒水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23176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44
一种轻便式洒水车,包括车体、水箱、洒水泵、手持洒水装置、后置洒水装置和旋转洒水装置;水箱和洒水泵均设置在车体上,洒水泵的进口连接水箱,洒水泵的出口连接手持洒水装置、后置洒水装置和旋转洒水装置;洒水泵连接车体的转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制造费用低,可靠性高且使用操作方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行驶过程中便捷灵活,不会对交通造成很大影响,且能够在自行车道上行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轻便式洒水车
本技术属于洒水车的
,特别涉及一种轻便式洒水车。
技术介绍
现有的洒水车以发动机为驱动装置将力传递给取力器,接着由取力器驱动洒水泵工作,以此来实现进水口的加水以及将储水罐中的水运输到各个喷头,以此来实现洒水车的各种功能。由于该洒水车的结构复杂,不仅使灵活性变差,还对其体积要求较大,因而在洒水的时候对交通也存在影响,此外,外界的杂质也对其存在较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轻便式洒水车,以解决上述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轻便式洒水车,包括车体、水箱、洒水泵、手持洒水装置、后置洒水装置和旋转洒水装置;水箱和洒水泵均设置在车体上,洒水泵的进口连接水箱,洒水泵的出口连接手持洒水装置、后置洒水装置和旋转洒水装置;洒水泵连接车体的转轴。进一步的,洒水泵内的叶片通过转轴在洒水泵外侧连接有带轮,车体转轴上固定设置有转轮,带轮通过同步带与转轮连接。进一步的,洒水泵有两个出口,两个出口分别连接的有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的朝向分别朝向车体的两侧;第一出水管连接后置洒水装置;第二出水管连接分管,分管连接手持洒水装置;第一出水管上设置有开关。进一步的,手持洒水装置包括软管和洒水枪;软管的一端连接分管另一端连接洒水枪。进一步的,车体尾部下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支撑架,后置洒水装置固定设置在两个支撑架之间;后置洒水装置为管状,后置洒水装置上均匀设置有若干喷头。进一步的,洒水泵设置在车厢内,车厢的两侧面对称设置有导向板,支撑架通过螺栓固定在导向板上。进一步的,旋转洒水装置包括第一旋转洒水装置和第二旋转洒水装置;第一旋转洒水装置和第二旋转洒水装置对称设置在车体两侧,第一旋转洒水装置和第二旋转洒水装置分别通过转向节与同侧的支撑架连接;第一旋转洒水装置和第二旋转洒水装置均为管状,第一旋转洒水装置和第二旋转洒水装置上均设置有若干喷头;第一出水管连接第一旋转洒水装置,分管连接第二旋转洒水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以下技术效果:1)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制造费用低,可靠性高且使用操作方便。2)本技术行驶过程中便捷灵活,不会对交通造成很大影响,且能够在自行车道上行驶。3)本技术相对于一般的洒水车,不仅可以调整洒水高度和进行多方位洒水,还增加了手动洒水装置以及可旋转洒水管,以便于公路死角的洒水。4)本技术在进行水箱注水时,不需要设置特定地点,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取水。5)本技术的车体以及洒水泵均采用电力驱动,相比于一般的洒水车更加的环保。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6中A-A线的剖视图;图3为图6中B-B线的剖视图;图4为本发洒水车主体结构的左视图;图5为本技术泵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俯视图其中,附图标记如下:1—车座;2—水箱;3—洒水泵;4—开关;5—后置洒水管;6—支撑架;7—第一出水管;8—第二出水管;9—喷头;10—分管;11—软管;12—洒水枪;13—转向装置;14—车把;15—第一旋转洒水装置;16—前车轮;17—车架;18—水箱盖;19—车箱;20—导向板;21—后车轮;22—后轮轴;23—泵进水管;28—转向架;29—车箱盖;30—带轮;31—第二旋转洒水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请参阅图1至图6,一种轻便式洒水车,包括车体、水箱2、洒水泵3、手持洒水装置、后置洒水装置5和旋转洒水装置;水箱2和洒水泵3均设置在车体上,洒水泵3的进口连接水箱2,洒水泵3的出口连接手持洒水装置、后置洒水装置5和旋转洒水装置;洒水泵3连接车体的转轴。洒水泵3内的叶片通过转轴在洒水泵外侧连接有带轮30,车体转轴上固定设置有转轮,带轮30通过同步带与转轮连接。洒水泵3有两个出口,两个出口分别连接的有第一出水管7和第二出水管8;第一出水管7和第二出水管8的朝向分别朝向车体的两侧;第一出水管7连接后置洒水装置5;第二出水管8连接分管10,分管10连接手持洒水装置;第一出水管7上设置有开关4。手持洒水装置包括软管11和洒水枪12;软管11的一端连接分管10另一端连接洒水枪12。车体尾部下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支撑架6,后置洒水装置5固定设置在两个支撑架6之间;后置洒水装置5为管状,后置洒水装置5上均匀设置有若干喷头9。洒水泵3设置在车厢19内,车厢19的两侧面对称设置有导向板20,支撑架6通过螺栓固定在导向板20上。旋转洒水装置包括第一旋转洒水装置15和第二旋转洒水装置31;第一旋转洒水装置15和第二旋转洒水装置31对称设置在车体两侧,第一旋转洒水装置15和第二旋转洒水装置31分别通过转向节与同侧的支撑架连接;第一旋转洒水装置15和第二旋转洒水装置31均为管状,第一旋转洒水装置15和第二旋转洒水装置31上均设置有若干喷头;第一出水管7连接第一旋转洒水装置15,分管10连接第二旋转洒水装置31。如图2、图3、图4所示,一种便捷的洒水车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洒水车车体、洒水泵、连接管路。动力布置在洒水车车体上,并借助于带传动与洒水泵的动力输入轴上的带轮30相连。而洒水装置部分则是首先将水箱2固定在洒水车车架17上,接着将洒水泵3安装在车箱19内部,通过管路与水箱相连,洒水泵有两个出水口,在洒水车车箱左右两端伸出,分别为左侧出水管7和右侧出水管8,出水管7与开关9相连,出水管8与分管10相连,其中一支分管通过软管11与喷洒水枪12相连,在车的尾部,将后置洒水管5与支撑架6相连,左右支撑架分别与导向板20相连;左右支撑架通过转向装置连接了左侧可旋转洒水管15和右侧可旋转洒水管31。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如图1所示,在水箱2中注满水或者当水面达到一定高度时,由电力驱动的发动机带动洒水泵3工作,洒水泵通过泵体的进水管23可以将水箱中的水吸入后进行加压输出,由泵体左侧出水管24和泵体右侧出水管25分别输入到左侧出水管7以及右侧出水管8,左侧出水管中的水可以通过水管分别与后置洒水管5和左侧可旋转洒水管15相连,通过开关9可以控制水流量大小以及水流通断;右侧出水管中的水流入分管10之后分为三路,其中一路通过软管11与洒水枪12相连,可以进行人工洒水,另外两个接口可分别与后置洒水管和第二旋转洒水装置31相连,完成洒水过程。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技术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轻便式洒水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水箱(2)、洒水泵(3)、手持洒水装置、后置洒水装置(5)和旋转洒水装置;水箱(2)和洒水泵(3)均设置在车体上,洒水泵(3)的进口连接水箱(2),洒水泵(3)的出口连接手持洒水装置、后置洒水装置(5)和旋转洒水装置;洒水泵(3)连接车体的转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轻便式洒水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水箱(2)、洒水泵(3)、手持洒水装置、后置洒水装置(5)和旋转洒水装置;水箱(2)和洒水泵(3)均设置在车体上,洒水泵(3)的进口连接水箱(2),洒水泵(3)的出口连接手持洒水装置、后置洒水装置(5)和旋转洒水装置;洒水泵(3)连接车体的转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便式洒水车,其特征在于,洒水泵(3)内的叶片通过转轴在洒水泵外侧连接有带轮(30),车体转轴上固定设置有转轮,带轮(30)通过同步带与转轮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便式洒水车,其特征在于,洒水泵(3)有两个出口,两个出口分别连接的有第一出水管(7)和第二出水管(8);第一出水管(7)和第二出水管(8)的朝向分别朝向车体的两侧;第一出水管(7)连接后置洒水装置(5);第二出水管(8)连接分管(10),分管(10)连接手持洒水装置;第一出水管(7)上设置有开关(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轻便式洒水车,其特征在于,手持洒水装置包括软管(11)和洒水枪(12);软管(11)的一端连接分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敬东雷润德李保育
申请(专利权)人:长安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