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厉祖夷专利>正文

一种海绵植生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22857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海绵植生砖,包括砖体,所述砖体包括第一分体、位于所述第一分体底部的第二分体,所述第一分体的高度为所述第二分体高度的3~4倍,所述第一分体采用透水材料组成,所述第二分体采用不透水材料组成,所述砖体上设有植生孔,所述植生孔设置至少两个,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植生孔的设置,便于种植植物,第一分体和第二分体分别采用透水材料和不透水材料的设置,便于大量的雨水进入植生孔,利用土壤吸附水强的特征进行保水,达到滞水、保水、植生和雨水优先利用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绵植生砖
本技术涉及生态砖
,具体涉及一种海绵植生砖。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建设中自然土壤植被不断被建筑物及各种地面所覆盖,现有的城市道路人行道路面一般采用全硬化操作,人行道路面只能渗水和排水,无法很好的解决路面本身下雨时滞水、蓄水和用水的问题,且无法种植生态植物,与现在的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契合度不高。因此,提供一种能够具有滞水、保水功能且同时能够种植生态植物的海绵植生砖。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具有滞水和保水功能的海绵植生砖。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海绵植生砖,包括砖体,所述砖体包括第一分体、位于所述第一分体底部的第二分体,所述第一分体的高度为所述第二分体高度的3~4倍,所述第一分体采用透水材料组成,所述第二分体采用不透水材料组成,所述砖体上设有植生孔,所述植生孔设置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分体高度为所述第二分体高度的3~4倍。所述植生孔设置两个,分别为第一植生孔和第二植生孔,所述第一植生孔的左侧面与所述砖体的左侧面之间的距离为砖体总长度的1/4~1/6,所述第一植生孔的右侧面与所述第二植生孔左侧面之间的距离为砖体总长度的1/4~1/6,所述第二植生孔右侧面和所述砖体的右侧面之间的距离为砖体总长度的1/4~1/6。所述植生孔左右方向的宽度为砖体总长度的1/4~1/6,所述植生孔前后方向的长度为砖体总长度的3/5。所述砖体的边长为250~500mm,所述砖体的高度为130~260mm。所述砖体的四个角均设有弧形凹槽,所述凹槽的弧度为90°,所述凹槽的直径为所述砖体边长的0.25~0.4倍,凹槽之间的相邻直线段的长度相等,对角线长度相等。积极有益效果:本技术植生孔的设置,便于种植植物,第一分体和第二分体分别采用透水材料和不透水材料的设置,便于大量的雨水进入植生孔,利用土壤吸附水强的特征进行保水,达到滞水、保水、植生和雨水优先利用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A-A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为:砖体1、第一植生孔2、第二植生孔3、凹槽4、第一分体5、第二分体6。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海绵植生砖,包括砖体1,所述砖体1的边长为400mm,所述砖体竖直方向的高度为240mm,所述砖体1包括第一分体5、位于所述第一分体5底部的第二分体6,所述第一分体5的高度为所述第二分体6高度的3倍,第一分体5的高度为180mm,第二分体6高度为60mm,第一分体5的底部和第二分体6的顶部靠材料自身的黏结料自然凝固连接,第二分体6的底部与地面接触,所述第一分体5采用透水材料组成,透水材料为无砂混凝土、无砂透水沥青混凝土,所述第二分体6采用不透水材料组成,不透水材料为砂常态混凝土和有砂常态沥青混凝土。所述砖体1上设有植生孔,植生孔沿砖体1的高度方向设置,即植生孔的高度与砖体1的高度相同,植生孔用于填土并种植植物,所述植生孔左右方向的宽度为80mm,所述植生孔前后方向的长度为240mm,所述植生孔设置两个,分别为第一植生孔2和第二植生孔3,所述第一植生孔2的左侧面与所述砖体1的左侧面之间的距离为80mm,所述第一植生孔2的右侧面与所述第二植生孔3左侧面之间的距离为80mm,所述第二植生孔3右侧面和所述砖体1的右侧面之间的距离为80。所述砖体的四个角均设有弧形凹槽,所述凹槽的弧度为90°,所述凹槽的直径为所述砖体边长的0.25,即凹槽的直径为100mm,铺筑后可以形成任意四块砖体1的连接处是一个锚固植生多用孔。下雨时,一部分雨水直接进入植生孔供植物吸收,一部分雨水从第一分体下渗,渗至第二分体,由于第二分体不透水,故第二分体将水引至植生孔,然后利用土壤吸附水强的特性进行保水,随着降雨量加大,土壤含水量饱和后才进行排水,真正达到滞水、保水、植生和雨水优先利用的效果和目的。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植生孔可以为圆形孔或方形孔,凹槽4可为矩形或方形,第一分体5的透水材料可用无砂砖渣骨料混凝土、无砂橡胶骨料凝土,第二分体6可采用塑料、橡胶等粘贴于第一分体5的底部。本技术植生孔的设置,便于种植植物,第一分体和第二分体分别采用透水材料和不透水材料的设置,便于大量的雨水进入植生孔,利用土壤吸附水强的特征进行保水,达到滞水、保水、植生和雨水优先利用的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海绵植生砖,包括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砖体包括第一分体、位于所述第一分体底部的第二分体,所述第一分体的高度为所述第二分体高度的3~4倍,所述第一分体采用透水材料组成,所述第二分体采用不透水材料组成,所述砖体上设有植生孔,所述植生孔设置至少两个。/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绵植生砖,包括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砖体包括第一分体、位于所述第一分体底部的第二分体,所述第一分体的高度为所述第二分体高度的3~4倍,所述第一分体采用透水材料组成,所述第二分体采用不透水材料组成,所述砖体上设有植生孔,所述植生孔设置至少两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植生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体高度为所述第二分体高度的3~4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植生砖,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生孔设置两个,分别为第一植生孔和第二植生孔,所述第一植生孔的左侧面与所述砖体的左侧面之间的距离为砖体总长度的1/4~1/6,所述第一植生孔的右侧面与所述第二植生孔左侧面之间的距离为砖体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厉祖夷刘俊杰韩艳刘飞余顺海宋金龙李文龙陈功鑫张振远徐玉杰刘建伟厉从实
申请(专利权)人:厉祖夷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