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直捻机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直捻机双伺服导纱装置,包括固定块以及设置在固定块上的两个连接块和两个支撑块,两个连接块和两个支撑块均螺纹连接有螺纹杆,且螺纹杆的两端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定位块,多个定位块的侧壁均与固定块的侧壁固定连接设置,四个螺纹杆的一端均贯穿定位块的侧壁并向外延伸设置,且四个螺纹杆延伸至外部的一端均设有限位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便捷地对支撑块和连接块的位置进行调节,同时保证螺纹杆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防止其转动,便于人们的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捻机双伺服导纱装置
本技术涉及直捻机
,尤其涉及一种直捻机双伺服导纱装置。
技术介绍
直捻机是化纤行业进行丝线加捻用的一种纺织机械,直捻机由两排锭子对称安装于钢板机架上,每排锭子有多节,每节有若干个锭子,每个锭子至少包括自上而下安装的成品卷装筒、卷线辊、匀捻器、锭罐、储纱盘、锭子马达,锭罐中有内纱卷装和内纱张力器,目前,常见的直捻机仍为传统的机械齿轮箱装置实现倍捻、卷绕、纱线成型等工艺。在专利授权号为CN209128625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直捻机双伺服导纱装置,包括固定块,固定块背面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连接块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活动块,活动块的背面贯穿连接块并延伸至连接块的外部,活动块和连接块的内壁均与连接杆的表面活动连接,固定块背面顶部的两侧均通过螺栓活动连接有位于连接块底部的第一调节块,第一调节块的顶部与活动块的底部活动连接,通过设置连接块、活动块和第一调节块,能够对连接杆的位置进行调节。上述专利中的存在以下不足:在对连接块和支撑块进行调节操作时,需要拧动螺栓,然后降低调节至指定位置,最后拧紧螺栓,操作比较麻烦,工作效率比较低,不便于人们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对连接块和支撑块进行调节操作时,需要拧动螺栓,然后降低调节至指定位置,最后拧紧螺栓,操作比较麻烦,工作效率比较低,不便于人们使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直捻机双伺服导纱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直捻机双伺服导纱装置,包括固定块以及设置在固定块上的两个连接块和两个支撑块,两个所述连接块和两个支撑块均螺纹连接有螺纹杆,且螺纹杆的两端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定位块,多个所述定位块的侧壁均与固定块的侧壁固定连接设置,四个所述螺纹杆的一端均贯穿定位块的侧壁并向外延伸设置,且四个螺纹杆延伸至外部的一端均设有限位机构。优选的,每个所述限位机构均包括矩形杆、齿轮、齿圈和环形磁石,所述矩形杆的一端与螺纹杆延伸至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齿轮与矩形杆活动套接,且齿轮与齿圈相互啮合设置,所述齿圈的底部与定位块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环形磁石与矩形杆活动套设,且环形磁石与定位块的侧壁固定连接设置。优选的,每个所述矩形杆远离齿圈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块,且挡块呈圆形设置。优选的,每个所述矩形杆的杆壁均固定设有橡胶垫片,且橡胶垫片与齿轮相抵设置。优选的,所述齿轮相背离齿圈一侧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拉块,且拉块的表面开设有防滑纹。优选的,两个所述连接块和两个支撑块均活动套设有两个定位杆,且两个定位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定位块的侧壁固定连接设置。优选的,每个所述定位杆上均固定设有刻度尺,且刻度尺相背离固定块一侧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直捻机双伺服导纱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直捻机双伺服导纱装置,通过设有的固定块、螺纹杆、两个定位杆,能够便捷地对支撑块和连接块的位置进行调节,便于人们的使用。2、该直捻机双伺服导纱装置,通过设有的限位机构,能够对螺纹杆的位置进行限定,保证螺纹杆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防止其转动。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技术能够便捷地对支撑块和连接块的位置进行调节,同时保证螺纹杆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防止其转动,便于人们的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直捻机双伺服导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局部A部分的结构放大图。图中:1固定块、2连接块、3支撑块、4螺纹杆、5定位块、6矩形杆、7齿轮、8齿圈、9环形磁石、10挡块、11橡胶垫片、12定位杆、13刻度尺、14拉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2,一种直捻机双伺服导纱装置,包括固定块1以及设置在固定块1上的两个连接块2和两个支撑块3,两个连接块2和两个支撑块3均螺纹连接有螺纹杆4,且螺纹杆4的两端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定位块5,多个定位块5的侧壁均与固定块1的侧壁固定连接设置,四个螺纹杆4的一端均贯穿定位块5的侧壁并向外延伸设置,且四个螺纹杆4延伸至外部的一端均设有限位机构。每个限位机构均包括矩形杆6、齿轮7、齿圈8和环形磁石9,矩形杆6的一端与螺纹杆4延伸至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齿轮7与矩形杆6活动套接,且齿轮7与齿圈8相互啮合设置,齿圈8的底部与定位块5的侧壁固定连接,环形磁石9与矩形杆6活动套设,且环形磁石9与定位块5的侧壁固定连接设置,按动齿轮7,使齿轮7与齿圈8之间啮合在一起,由于齿圈8与定位块5之间固定连接设置,从而当齿轮7与齿圈8之间相互啮合时,能够对螺纹杆4进行限定,从而保证螺纹杆4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防止其转动,再通过设有的环形磁石9,能够使齿轮7与环形磁石9之间吸附在一起,从而使提高齿轮7与齿圈8之间啮合的稳定性,防止齿轮7的脱离。每个矩形杆6远离齿圈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块10,且挡块10呈圆形设置,防止齿轮7与矩形杆6之间相互脱离。每个矩形杆6的杆壁均固定设有橡胶垫片11,且橡胶垫片11与齿轮7相抵设置,提高齿轮7与矩形杆6之间的摩擦力,进而进一步提高齿轮7在使用的稳定性。齿轮7相背离齿圈8一侧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拉块14,且拉块14的表面开设有防滑纹,能够便于拉动齿轮7移动。两个连接块2和两个支撑块3均活动套设有两个定位杆12,且两个定位杆1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定位块5的侧壁固定连接设置,能够提高支撑块3和连接块2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每个定位杆12上均固定设有刻度尺13,且刻度尺13相背离固定块1一侧设置,能够便于观看支撑块3和连接块2移动的位置,便于人们的使用。本技术中,使用时,通过设有的拉块14,拉动拉块14,使齿轮7移动,保证齿轮7与齿圈8之间的啮合消失,再通过转动齿轮7,由于齿轮7与矩形杆6活动套设,从而通过齿轮7旋转能够带动螺纹杆4旋转,再通过设有的两个定位杆12,能够对支撑块3和连接块2旋转方向的作用力进行限定,从而通过螺纹杆4旋转,能够便于对支撑块3和连接块2的位置进行调节,便于人们的使用,再通过按动齿轮7,使齿轮7与齿圈8之间啮合在一起,由于齿圈8与定位块5之间固定连接设置,从而当齿轮7与齿圈8之间相互啮合时,能够对螺纹杆4进行限定,从而保证螺纹杆4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防止其转动,再通过设有的环形磁石9,能够使齿轮7与环形磁石9之间吸附在一起,从而使提高齿轮7与齿圈8之间啮合的稳定性,防止齿轮7的脱离。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捻机双伺服导纱装置,包括固定块(1)以及设置在固定块(1)上的两个连接块(2)和两个支撑块(3),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连接块(2)和两个支撑块(3)均螺纹连接有螺纹杆(4),且螺纹杆(4)的两端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定位块(5),多个所述定位块(5)的侧壁均与固定块(1)的侧壁固定连接设置,四个所述螺纹杆(4)的一端均贯穿定位块(5)的侧壁并向外延伸设置,且四个螺纹杆(4)延伸至外部的一端均设有限位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捻机双伺服导纱装置,包括固定块(1)以及设置在固定块(1)上的两个连接块(2)和两个支撑块(3),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连接块(2)和两个支撑块(3)均螺纹连接有螺纹杆(4),且螺纹杆(4)的两端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定位块(5),多个所述定位块(5)的侧壁均与固定块(1)的侧壁固定连接设置,四个所述螺纹杆(4)的一端均贯穿定位块(5)的侧壁并向外延伸设置,且四个螺纹杆(4)延伸至外部的一端均设有限位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捻机双伺服导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限位机构均包括矩形杆(6)、齿轮(7)、齿圈(8)和环形磁石(9),所述矩形杆(6)的一端与螺纹杆(4)延伸至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齿轮(7)与矩形杆(6)活动套接,且齿轮(7)与齿圈(8)相互啮合设置,所述齿圈(8)的底部与定位块(5)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环形磁石(9)与矩形杆(6)活动套设,且环形磁石(9)与定位块(5)的侧壁固定连接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玉林,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信知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