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渗透膜壳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2152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反渗透膜壳组件,反渗透膜壳组件包括至少两节沿轴向上下布置的圆柱形结构的直筒,直筒的两端均具有外翻的法兰盘,相邻的两个直筒之间以及最顶节的上端、最底节的下端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上位于中心轴线位置处的两侧板面上背向延伸有连接筒,两个连接筒上连接有轴芯,连接板内还设有L形的纯水出口,纯水出口包括竖直段和横向段,连接板上还偏心设置有连通相邻的两个直筒的连通孔,连接板的上下两侧均布置有密封槽,连接板与相邻的直筒之间密封连接,连接至同一个直筒的两端的两个连接板的其中一个上的纯水出口的竖直段朝向直筒内侧。用以解决膜壳组装不方便,占地面积大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渗透膜壳组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反渗透膜壳组件。
技术介绍
目前在反渗透水处理系统中,反渗透膜是反渗透净水的核心部分。反渗透膜壳是系统中核心压力容器之一,用来固定支撑反渗透膜。但是正是由于其为压力容器,往往会出现换膜不方便的情况,尤其在大型反渗透系统和反渗透试验装置中更容易体现出来。目前市场上所售反渗透膜壳按照规格分为1芯、2芯……直至7芯等,安装制造不灵活,现场安装无法满足更多得搭配要求,购买膜壳后无法因为临时原因改变系统反渗透膜壳内反渗透芯数。反渗透膜元件目前在更换时都是整体更换,而对于反渗透系统中,在同一膜壳内,受损最严重的往往是第一支和最后一支膜。同时,现有的各个反渗透膜壳均并排布置,且前一个膜壳的原水进口与下一个膜壳的浓水进口需要通过管道连接,这样的连接形式需要额外布置管道,而且并排布置的话整体的装置的占地面积较大,结构比较臃肿,连接复杂,而且管道连接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渗透膜壳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膜壳组装不方便,占地面积大的问题。本技术的反渗透膜壳组件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反渗透膜壳组件包括至少两节沿轴向上下布置的圆柱形结构的直筒,直筒的两端均具有外翻的法兰盘,相邻的两个直筒之间以及最顶节的上端、最底节的下端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位于中心轴线位置处的两侧板面上背向延伸有连接筒,两个连接筒中伸入至对应的直筒内的一个上连接有轴芯,连接板内还设有L形的纯水出口,纯水出口包括竖直段和横向段,竖直段的一端与其中一个连接筒连接,横向段的一端用于与纯水管连接,连接板上还偏心设置有连通相邻的两个直筒的连通孔,所述连接板的上下两侧均布置有密封槽,连接板与相邻的直筒之间密封连接,连接至同一个直筒的两端的两个连接板的其中一个上的纯水出口的竖直段朝向直筒内侧。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上位于纯水进口的竖直段一侧侧面上偏心设置有绕连接板中心延伸的弧形槽,弧形槽与所述连通孔连通。进一步的,各个直筒的纯水出口处连接有连通管。进一步的,密封槽有至少两层,沿连接板的径向间隔布置。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涉及的反渗透膜壳组件,通过至少两节直筒以及连接板的布置形式,在实际的装配过程中,需要设计几节过滤层,直接选择相应数量的直筒以及连接板的个数即可,然后自下之上顺次叠装,不需要设计额外的连接管路,让原水在各个直筒内的反渗透膜内自动实现多节的过滤,保证最终出现的纯水的质量,实现对原水的多级过滤,结构比较简单,而且上下叠装的方式避免了占地面积大的问题,而且该组件仅仅需要在原水进口以及最终的浓水出口处连接相应的管道即可,整体结构紧凑,操作便利。另外,设置连接板的通用形式,在安装拆卸以及后期的跟换维护均非常方便,通用性较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反渗透膜壳组件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A向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直筒;2-连接板;3-法兰盘;4-密封槽;5-纯水出口;6-竖直段;7-横向段;8-连通孔;9-弧形槽;10-连接筒;11-轴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反渗透膜壳组件的实施例:如图1-3所示,反渗透膜壳组件包括两节沿轴向上下布置的圆柱形结构的直筒1,直筒1的两端均具有外翻的法兰盘3,相邻的两个直筒1之间以及最顶节的上端、最底节的下端连接有连接板2,各个连接板2均与相邻的直筒1通过法兰盘3连接,从而将整体形成上下两层筒形结构。对于连接板2来说,在本实施例中,其为通用件,各个连接板2的结构均一致,对于其中一个连接板2来说,连接板2上位于中心轴线位置处的两侧位置均背向延伸有连接筒10,两个连接筒10的伸入至对应的直筒1内的连接筒10上固定有轴芯11,轴芯11用于连接反渗透膜,连接板2内还设有L形的纯水出口5,纯水出口5包括竖直段6和与竖直段6连通的横向段7,竖直段6的一端与其中一个连接筒10连接,横向段7的一端向外延伸以用于与纯水管连接,连接板2上还偏心设置有连通相邻的两个直筒1的连通孔8,所述连接板2的上下两侧均布置有密封槽4,密封槽4内填充有密封圈,连接板2与相邻的直筒1之间密封连接,连接至同一个直筒1的两端的两个连接板2的其中一个上的纯水出口5的竖直段6朝向直筒1内侧。在本实施例中,如图所示,原水从最上侧的连通孔8通入,浓水从最下侧的连通孔8排出,在实际装配时,最上层和中间层的连接板2的纯水出口5的竖直段6朝向下方,最下层的连接板2的纯水出口5的竖直段6朝向上方,这样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两节直筒1形成的膜壳组件,具有三个纯水出口5,这样能够更方便的收集纯水。而且,直接选择相应数量的直筒1以及连接板2的个数即可,然后自下之上顺次叠装,不需要设计额外的连接管路,让原水在各个直筒1内的反渗透膜内自动实现多节的过滤,保证最终出现的纯水的质量,实现对原水的多级过滤,结构比较简单,而且上下叠装的方式避免了占地面积大的问题,而且该组件仅仅需要在原水进口以及最终的浓水出口处连接相应的管道即可,整体结构紧凑,操作便利。另外,设置连接板2的通用形式,在安装拆卸以及后期的跟换维护均非常方便,通用性较强。另外,所述连接板2上位于纯水进口的竖直段6一侧侧面上偏心设置有绕连接板2中心延伸的弧形槽9,弧形槽9与所述连通孔8连通。这样能够将原水最大化的通入和排出,且更方便原水进入各个反渗透膜内。另外,各个直筒1的纯水出口5处连接有连通管,这样设置能够将各个纯水出口5连接在一起,能够将各个位置排出的纯水统一收集。最后,密封槽4有两层,沿连接板2的径向间隔布置,这样能够保证各个连接位置处的密封性,结构简单。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直筒1的个数可以增加更多,如3个、5个等,本领域技术人员任意选择。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不设置弧形槽。在其他实施例中,密封槽4也可以仅仅设置一圈或者更多。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反渗透膜壳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节沿轴向上下布置的圆柱形结构的直筒,直筒的两端均具有外翻的法兰盘,相邻的两个直筒之间以及最顶节的上端、最底节的下端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位于中心轴线位置处的两侧板面上背向延伸有连接筒,两个连接筒中伸入至对应的直筒内的一个上连接有轴芯,连接板内还设有L形的纯水出口,纯水出口包括竖直段和横向段,竖直段的一端与其中一个连接筒连接,横向段的一端用于与纯水管连接,连接板上还偏心设置有连通相邻的两个直筒的连通孔,所述连接板的上下两侧均布置有密封槽,连接板与相邻的直筒之间密封连接,连接至同一个直筒的两端的两个连接板的其中一个上的纯水出口的竖直段朝向直筒内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反渗透膜壳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节沿轴向上下布置的圆柱形结构的直筒,直筒的两端均具有外翻的法兰盘,相邻的两个直筒之间以及最顶节的上端、最底节的下端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位于中心轴线位置处的两侧板面上背向延伸有连接筒,两个连接筒中伸入至对应的直筒内的一个上连接有轴芯,连接板内还设有L形的纯水出口,纯水出口包括竖直段和横向段,竖直段的一端与其中一个连接筒连接,横向段的一端用于与纯水管连接,连接板上还偏心设置有连通相邻的两个直筒的连通孔,所述连接板的上下两侧均布置有密封槽,连接板与相邻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治强黄浩臣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南格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