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打包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1929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自动打包膜,属于包装产品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打包膜主体和连接带,打包膜主体设置有两个及两个以上,打包膜主体包括第一打包膜、第二打包膜和第三打包膜,第二打包膜较第一打包膜和第三打包膜长,连接带设置于相邻两个打包膜主体之间,第一打包主体和第二打包主体平行间隔设置,连接带包括U形部和延伸部,U形部一条侧边与第二打包膜的左连接部粘接,U形部另一条侧边与延伸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延伸部一侧与第二打包膜的右连接部粘接固定。达到了满足大重量物品打包的抗拉伸需求的前提下保证足够的韧性,不易发生断裂,避免自动打包膜在自动打包设备内使用时意外断开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打包膜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包装产品
,具体涉及一种自动打包膜。
技术介绍
自动打包膜可方便的进行物品打包,在应用至采棉机等设备时,常见打包膜无法满足几吨甚至更多棉花产品的打包需求,通常的做法是加厚打包膜的厚度,在满足较大重量产品的打包需求时,需要将打包膜加大至很大的厚度,由此造成打包膜材料的浪费,并且打包膜厚度较大时打包膜的韧性下降,造成打包膜容易断裂,单张加厚的打包膜与相邻打包膜之间的连接位置不易断裂,导致自动打包过程中相邻打包膜之间的连接胶不易断开,容易造成卡机或打包膜自身断裂,影响打包效果。打包膜两端用于打包完成后进行封口,当打包膜厚度较大时,不便于进行封口。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打包膜,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采用加大打包膜厚度以适应较大物品打包需求而导致的使用不方便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打包膜,包括打包膜主体和连接带,所述打包膜主体设置有两个及两个以上,打包膜主体包括第一打包膜、第二打包膜和第三打包膜,所述第一打包膜和第三打包膜粘接固定于第二打包膜两侧,所述第二打包膜较第一打包膜和第三打包膜长,将第二打包膜两端长于第一打包膜和第三打包膜的部分分别命名为左连接部和右连接部;所述连接带设置于相邻两个打包膜主体之间,将两个相邻打包膜主体分别命名为第一打包主体和第二打包主体,所述第一打包主体和第二打包主体平行间隔设置,所述连接带包括U形部和延伸部,所述U形部开口朝向第一打包主体,所述U形部一条侧边与第二打包膜的左连接部粘接,U形部另一条侧边与所述延伸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延伸部一侧与所述第二打包膜的右连接部粘接固定。进一步地,各打包膜主体沿打包膜主体长度方向排布,将在打包膜排布方向的第一个打包膜主体命名为第一主体,所述第一主体的左连接部呈由背离第一主体的右连接部一端至靠近背离第一主体的右连接部一端厚度逐级增加的阶梯状。进一步地,所述打包膜主体缠绕在卷筒上做成卷产品时,所述第一主体缠绕在靠近卷筒一层。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打包膜、第二打包膜和第三打包膜之间厚度依次增大。进一步地,所述U形部与所述延伸部一体成型。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带位于所述第二打包膜靠近第三打包膜一侧,所述U形部沿垂直于U形部侧边方向上的宽度不大于第三打包膜的厚度。本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第一打包膜、第二打包膜和第三打包膜共同构成打包膜主体,第一打包膜、第二打包膜和第三打包膜之间通过强胶粘接固定,使打包膜主体在满足大重量物品打包的抗拉伸需求的前提下保证足够的韧性,不易发生断裂的情况,并且能够避免厚度过大影响打包和封口。打包膜主体之间通过连接带连接,需要将两张打包膜主体分离时,连接带可方便的从第二打包膜的左连接部脱离,断开更省力、方便。左连接部和右连接部的设计即可便于进行封口操作,又可使连接带与打包膜主体连接时不会凸出打包膜本体表面,能够有效避免自动打包膜在自动打包设备内使用时意外断开。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申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打包膜侧视图;图中:1、第一打包主体;11、第一打包膜;12、第二打包膜;121、左连接部;122、右连接部;13、第三打包膜;2、第二打包主体;3、连接带;31、U形部;32、延伸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一种自动打包膜,包括打包膜主体和连接带3,打包膜主体为产品打包的主体部件,打包膜主体设置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相邻打包膜主体之间通过连接带3进行可拆卸连接,以便于使用时将相邻打包膜主体断开。各打包膜主体通过连接带3连接为一个整体后可缠绕在卷筒上形成成卷产品,从而便于通过自动打包机使用。打包膜主体包括第一打包膜11、第二打包膜12和第三打包膜13,第一打包膜11、第二打包膜12和第三打包膜13均为长方形的柔性薄膜,其材质与常见打包膜材质相同,第一打包膜11、第二打包膜12和第三打包膜13相互平行设置,并且第一打包膜11和第三打包膜13分别粘接固定于第二打包膜12两侧,使第一打包膜11、第二打包膜12和第三打包膜13连接为一个整体,第一打包膜11和第二打包膜12之间、第二打包膜12和第三打包膜13之间优选为通过强胶固定,使打包膜主体的韧性更强,无需将打包膜主体厚度增加至很大即可实现大重量物品的包装。第二打包膜12较第一打包膜11和第三打包膜13长,使第二打包膜12的两端不与第一打包膜11和第三打包膜13贴合,此种设计可使在单张打包膜主体完成打包后可方便的进行封口操作。为便于描述连接带3与打包膜主体之间的连接结构,将第二打包膜12两端长于第一打包膜11和第三打包膜13的部分分别命名为左连接部121和右连接部122;将两个相邻打包膜主体分别命名为第一打包主体1和第二打包主体2。需要说明的是,在此处的第一、第二仅为便于区分,不表示先后顺序。第一打包主体1和第二打包主体2平行间隔设置,且第一打包主体1两侧面和第二打包主体2的两侧面分别共面。连接带3包括U形部31和延伸部32,U形部31由长方形膜弯折形成,U形部31位于第二打包主体2一侧,且开口朝向第一打包主体1,U形部31一条侧边与第二打包膜12的左连接部121平行贴合,并通过粘接固定,U形部31另一条侧边与延伸部32的一端固定连接,延伸部32一侧与第二打包膜12的右连接部122粘接固定。当需要断开第一打包主体1和第二打包主体2之间的连接时,可通过拉动第二打包主体2,在延伸部32的拉动下使U形部31可产生变形,进而使U形部31从第二打包主体2的左连接部121上剥离。为使U形部31的剥离更方便,U形部31采用具有较低粘结特性的合适材料,例如硅氧烷。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二打包主体2未完全脱离卷筒是,连接带3不会受到拉扯作用,因此不会在拉力作用下导致第二打包主体2提前与第一打包主体1断开连接。U形部31与延伸部32一体成型,简化连接带3生产工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打包膜,其特征在于,包括打包膜主体和连接带(3),所述打包膜主体设置有两个及两个以上,打包膜主体包括第一打包膜(11)、第二打包膜(12)和第三打包膜(13),所述第一打包膜(11)和第三打包膜(13)粘接固定于第二打包膜(12)两侧,所述第二打包膜(12)较第一打包膜(11)和第三打包膜(13)长,将第二打包膜(12)两端长于第一打包膜(11)和第三打包膜(13)的部分分别命名为左连接部(121)和右连接部(122);/n所述连接带(3)设置于相邻两个打包膜主体之间,将两个相邻打包膜主体分别命名为第一打包主体(1)和第二打包主体(2),所述第一打包主体(1)和第二打包主体(2)平行间隔设置,所述连接带(3)包括U形部(31)和延伸部(32),所述U形部(31)开口朝向第一打包主体(1),所述U形部(31)一条侧边与第二打包膜(12)的左连接部(121)粘接,U形部(31)另一条侧边与所述延伸部(3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延伸部(32)一侧与所述第二打包膜(12)的右连接部(122)粘接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打包膜,其特征在于,包括打包膜主体和连接带(3),所述打包膜主体设置有两个及两个以上,打包膜主体包括第一打包膜(11)、第二打包膜(12)和第三打包膜(13),所述第一打包膜(11)和第三打包膜(13)粘接固定于第二打包膜(12)两侧,所述第二打包膜(12)较第一打包膜(11)和第三打包膜(13)长,将第二打包膜(12)两端长于第一打包膜(11)和第三打包膜(13)的部分分别命名为左连接部(121)和右连接部(122);
所述连接带(3)设置于相邻两个打包膜主体之间,将两个相邻打包膜主体分别命名为第一打包主体(1)和第二打包主体(2),所述第一打包主体(1)和第二打包主体(2)平行间隔设置,所述连接带(3)包括U形部(31)和延伸部(32),所述U形部(31)开口朝向第一打包主体(1),所述U形部(31)一条侧边与第二打包膜(12)的左连接部(121)粘接,U形部(31)另一条侧边与所述延伸部(3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延伸部(32)一侧与所述第二打包膜(12)的右连接部(122)粘接固定。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慧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习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