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铸机扇形段辊子做新用压力承载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14745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铸机扇形段辊子做新用压力承载机构,涉及连铸机技术领域。该连铸机扇形段辊子做新用压力承载机构,包括受力板和主体,主体由两个支撑块通过转轴活动连接而组成,所述受力板底部的两侧均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橡胶筒。该连铸机扇形段辊子做新用压力承载机构,通过底座的改良,以及支撑块、橡胶筒、导向杆和加压板等部件的配合使用,在受力板受到压力时将垂直方向的作用力分为受力板相对于支撑块的压力、受力弹簧弹力的反作用力、承载螺栓的水平张力以及位移筒相对于位移槽的水平作用力,同时增设装置盖方便了受力弹簧的更换,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减少了操作平台的检修成本,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铸机扇形段辊子做新用压力承载机构
本技术涉及连铸机
,具体为一种连铸机扇形段辊子做新用压力承载机构。
技术介绍
把高温钢水连续不断地浇铸成具有一定断面形状和一定尺寸规格铸坯的生产工艺过程叫做连续铸钢,完成这一过程所需的设备叫连铸成套设备。浇钢设备、连铸机本体设备、切割区域设备、引锭杆收集及输送设备的机电液一体化构成了连续铸钢核心部位设备,习惯上称为连铸机,扇形段辊子是连铸机的组成部分之一,扇形段辊子在检修时,需要将其放置于操作平台上,为了保证操作平台的使用寿命,一般在平台底部加装压力承载机构。在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简单的缓冲结构作为压力承载机构,难以很好的将垂直方向的作用力分散为不同方向的分力,部件容易损坏且缓冲部件难以更换,降低工作效率的同时增加了操作平台的检修成本,给使用者的使用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连铸机扇形段辊子做新用压力承载机构,解决了在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简单的缓冲结构作为压力承载机构,难以很好的将垂直方向的作用力分散为不同方向的分力,部件容易损坏且缓冲部件难以更换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连铸机扇形段辊子做新用压力承载机构,包括受力板和主体,主体由两个支撑块通过转轴活动连接而组成,所述受力板底部的两侧均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橡胶筒,所述橡胶筒上贯穿设置有导向杆,所述支撑块上开设有空腔,所述导向杆的底端贯穿支撑块的空腔并固定连接有加压板,所述加压板的底部设置有受力弹簧,所述受力弹簧的底部与支撑块空腔的底部接触,所述支撑块的底部设置有底座,位于左侧的支撑块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承载板,位于右侧的支撑块的左侧设置有与第一承载板配合设置的第二承载板,所述第二承载板上贯穿设置有承载螺栓,所述第一承载板上开设有可供承载螺栓移动的移动槽。所述底座包括外框架,所述外框架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与支撑块配合设置的限制板,所述外框架内的两侧均设置有位移筒,所述位移筒通过螺栓与支撑块固定连接,所述位移筒上贯穿设置有位移杆,所述位移杆贯穿设置于外框架上,且外框架上设置有可供位移杆移动的位移槽。优选的,所述支撑块空腔的底部设置有与受力弹簧配合设置的限位块。优选的,所述支撑块的正表面设置有与支撑块的空腔配合设置的装置盖,所述装置盖打开时可以取出或放置受力弹簧。优选的,所述导向杆在受力板受不力时,与垂直线的夹角为3°,所述受力板的底部设置有施压橡胶,随着受力板上压力的增加导向杆逐渐与垂直线平行,当导向杆与垂直线平行时,承载螺栓位于移动槽的最右侧,施压橡胶的底部与两个支撑块的顶部接触,同时位移筒移动至位移槽的极限位置(最左侧或最右侧)。(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连铸机扇形段辊子做新用压力承载机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连铸机扇形段辊子做新用压力承载机构,通过底座的改良,以及支撑块、橡胶筒、导向杆和加压板等部件的配合使用,在受力板受到压力时,随着受力板上压力的增加导向杆逐渐与垂直线平行,当导向杆与垂直线平行时,承载螺栓位于移动槽的最右侧,施压橡胶的底部与两个支撑块的顶部接触,同时位移筒移动至位移槽的极限位置(最左侧或最右侧),从而将垂直方向的作用力分为受力板相对于支撑块的压力、受力弹簧弹力的反作用力、承载螺栓的水平张力以及位移筒相对于位移槽的水平作用力,同时增设装置盖方便了受力弹簧的更换,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减少了操作平台的检修成本,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受力板;2、支撑块;3、橡胶筒;4、导向杆;5、加压板;6、受力弹簧;7、底座;71、位移槽;72、位移杆;73、外框架;74、限制板;75、位移筒;8、限位块;9、装置盖;10、第一承载板;11、第二承载板;12、承载螺栓;13、移动槽;14、施压橡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连铸机扇形段辊子做新用压力承载机构,包括受力板1和主体,主体由两个支撑块2通过转轴活动连接而组成,支撑块2的正表面设置有与支撑块2的空腔配合设置的装置盖9,装置盖9打开时可以取出或放置受力弹簧6,装置盖9用于方便受力弹簧6的更换,支撑块2空腔的底部设置有与受力弹簧6配合设置的限位块8,限位块8用于限制受力弹簧6的位置,受力板1底部的两侧均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橡胶筒3,橡胶筒3上贯穿设置有导向杆4,导向杆4在受力板1受不力时,与垂直线的夹角为3°,受力板1的底部设置有施压橡胶14,随着受力板1上压力的增加导向杆4逐渐与垂直线平行,当导向杆4与垂直线平行时,承载螺栓12位于移动槽13的最右侧,施压橡胶14的底部与两个支撑块2的顶部接触,同时位移筒75移动至位移槽71的极限位置(最左侧或最右侧),支撑块2上开设有空腔,导向杆4的底端贯穿支撑块2的空腔并固定连接有加压板5,加压板5的底部设置有受力弹簧6,受力弹簧6的底部与支撑块2空腔的底部接触,支撑块2的底部设置有底座7,位于左侧的支撑块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承载板10,位于右侧的支撑块2的左侧设置有与第一承载板10配合设置的第二承载板11,第二承载板11上贯穿设置有承载螺栓12,第一承载板10上开设有可供承载螺栓12移动的移动槽13。底座7包括外框架73,外框架73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与支撑块2配合设置的限制板74,外框架73内的两侧均设置有位移筒75,位移筒75通过螺栓与支撑块2固定连接,位移筒75上贯穿设置有位移杆72,位移杆72贯穿设置于外框架73上,且外框架73上设置有可供位移杆72移动的位移槽71。在受力板1受到压力时,随着受力板1上压力的增加导向杆4逐渐与垂直线平行,当导向杆4与垂直线平行时,承载螺栓12位于移动槽13的最右侧,施压橡胶14的底部与两个支撑块2的顶部接触,同时位移筒75移动至位移槽71的极限位置(最左侧或最右侧),从而将垂直方向的作用力分为受力板1相对于支撑块2的压力、受力弹簧6弹力的反作用力、承载螺栓12的水平张力以及位移筒75相对于位移槽71的水平作用力,使用者可以通过打开装置盖9对受力弹簧6进行跟换。综上所述,该连铸机扇形段辊子做新用压力承载机构,通过底座7的改良,以及支撑块2、橡胶筒3、导向杆4和加压板5等部件的配合使用,在受力板1受到压力时,随着受力板1上压力的增加导向杆4逐渐与垂直线平行,当导向杆4与垂直线平行时,承载螺栓12位于移动槽13的最右侧,施压橡胶14的底部与两个支撑块2的顶部接触,同时位移筒75移动至位移槽71的极限位置(最左侧或最右侧),从而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铸机扇形段辊子做新用压力承载机构,包括受力板(1)和主体,其特征在于:主体由两个支撑块(2)通过转轴活动连接而组成,所述受力板(1)底部的两侧均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橡胶筒(3),所述橡胶筒(3)上贯穿设置有导向杆(4),所述支撑块(2)上开设有空腔,所述导向杆(4)的底端贯穿支撑块(2)的空腔并固定连接有加压板(5),所述加压板(5)的底部设置有受力弹簧(6),所述受力弹簧(6)的底部与支撑块(2)空腔的底部接触,所述支撑块(2)的底部设置有底座(7),位于左侧的支撑块(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承载板(10),位于右侧的支撑块(2)的左侧设置有与第一承载板(10)配合设置的第二承载板(11),所述第二承载板(11)上贯穿设置有承载螺栓(12),所述第一承载板(10)上开设有可供承载螺栓(12)移动的移动槽(13);/n所述底座(7)包括外框架(73),所述外框架(73)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与支撑块(2)配合设置的限制板(74),所述外框架(73)内的两侧均设置有位移筒(75),所述位移筒(75)通过螺栓与支撑块(2)固定连接,所述位移筒(75)上贯穿设置有位移杆(72),所述位移杆(72)贯穿设置于外框架(73)上,且外框架(73)上设置有可供位移杆(72)移动的位移槽(7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铸机扇形段辊子做新用压力承载机构,包括受力板(1)和主体,其特征在于:主体由两个支撑块(2)通过转轴活动连接而组成,所述受力板(1)底部的两侧均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橡胶筒(3),所述橡胶筒(3)上贯穿设置有导向杆(4),所述支撑块(2)上开设有空腔,所述导向杆(4)的底端贯穿支撑块(2)的空腔并固定连接有加压板(5),所述加压板(5)的底部设置有受力弹簧(6),所述受力弹簧(6)的底部与支撑块(2)空腔的底部接触,所述支撑块(2)的底部设置有底座(7),位于左侧的支撑块(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承载板(10),位于右侧的支撑块(2)的左侧设置有与第一承载板(10)配合设置的第二承载板(11),所述第二承载板(11)上贯穿设置有承载螺栓(12),所述第一承载板(10)上开设有可供承载螺栓(12)移动的移动槽(13);
所述底座(7)包括外框架(73),所述外框架(73)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与支撑块(2)配合设置的限制板(74),所述外框架(73)内的两侧均设置有位移筒(75),所述位移筒(75)通过螺栓与支撑块(2)固定连接,所述位移筒(75)上贯穿设置有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雪峰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市百源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