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致动器及镜头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0725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SMA致动器及镜头驱动装置,SMA致动器具有驱动杆和SMA线,驱动杆具有固定端及驱动端,驱动端为悬臂状;SMA线的一端连接驱动杆的驱动端,SMA线的另一端固定设置,SMA线提供致动力带动驱动杆的驱动端相对固定端偏转。镜头驱动装置的镜头载体在安装空间中通过悬挂系统支撑,且在镜头载体的外周设有多个SMA致动器,以实现镜头载体做三维立体运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SMA致动器体型小,简化了驱动结构,使得满足产品小型化要求。用于镜头驱动装置,实现镜头聚焦工作及调节镜头在垂直光轴的方向上运动,通过调节镜头倾角的方式来实现光学防抖的功能,提升镜头的使用性能。产品结构轻小,控制简便、精准,适于推广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SMA致动器及镜头驱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驱动机构
,尤其是涉及镜头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相机模组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除了相机,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上都配备了相机模组,以方便人们随时随地拍照,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与乐趣。相机模组包括固定焦距(FF)相机模组和自动对焦(AF)相机模组,在自动对焦(AF)相机模组中,可通过镜头驱动装置(马达)驱动镜头移动,实现对焦。拍照或摄像时,镜头会因人的抖动或其他原因不能保持绝对平稳,产生一定偏移,此时摄像头的聚焦和进光量都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摄像头获取图像的质量。一般这种镜头偏转发生在垂直光轴的方向上,而自动聚焦马达只能驱动镜头在光轴方向上移动,因此无法解决此类镜头偏转导致的问题。为此,在自动聚焦马达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光学防抖致动器,驱动镜头在垂直光轴的两个方向上移动,可以补偿镜头的上述偏转,帮助摄像头获取更好的图像质量。常见的光学防抖致动器是微型音圈马达,微型音圈马达由通电线圈在磁场中产生洛伦磁力驱动镜头移动;而要实现光学防抖,需要在至少两个方向上驱动镜头,这意味着需要布置多个线圈,会给整体结构的微型化带来一定挑战;且微型音圈马达不仅结构复杂、体形较大,且实现的光学防抖行程较小,难以满足需求,降低了防抖之功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SMA致动器,尤其是适合构建镜头驱动装置,实现摄像头自动聚焦和防抖,且满足产品小型化要求。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SMA致动器,其具有:驱动杆,该驱动杆具有固定端及由固定端朝一方向伸出的驱动端,驱动端为悬臂状,SMA线,该SMA线的一端连接驱动杆的驱动端,SMA线的另一端固定设置,SMA线提供致动力带动驱动杆的驱动端相对固定端偏转。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SMA线位于驱动杆的一侧,且SMA线的轴向与驱动端伸出方向形成夹角,该夹角是锐角,致使SMA线带动驱动杆的驱动端向SMA线所在侧偏转运动。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固定端设有柔性部,该柔性部配合该驱动端偏转并提供复位动力。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驱动杆的驱动端设有凸向偏转侧的凸起部,凸起部凸出的高度高于SMA线连接驱动端的点位。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镜头驱动装置,其具有:镜头载体,该镜头载体在安装空间中通过悬挂系统支撑,在镜头载体的外周设有多个SMA致动器,以实现镜头载体在安装空间中做三维立体运动;所述SMA致动器具有:驱动杆,该驱动杆具有固定端及由固定端朝一方向伸出的驱动端,驱动端为悬臂状,SMA线,该SMA线的一端连接驱动杆的驱动端,SMA线的另一端固定设置,SMA线提供致动力带动驱动杆的驱动端相对固定端偏转,以达到驱动杆的驱动端驱动镜头载体运动。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镜头载体是立体方块形,在镜头载体的内中部设有光学通孔,该光学通孔满足镜头组装;所述镜头载体具有分布在镜头光轴方向的上侧面、下侧面,以及围绕在镜头光轴方向四周的前侧面、后侧面、左侧面及右侧面,所述上侧面上设有第一组SMA致动器,该第一组SMA致动器至少具有两个SMA致动器,第一组SMA致动器驱动镜头载体沿镜头光轴朝下侧面下方运动;所述下侧面上设有第二组SMA致动器,该第二组SMA致动器至少具有两个SMA致动器,第二组SMA致动器驱动镜头载体沿镜头光轴朝上侧面上方运动;所述前侧面上设有第三组SMA致动器,该第三组SMA致动器至少具有一个SMA致动器,第三组SMA致动器驱动镜头载体在镜头光轴垂直的平面上朝后侧面后方运动;后侧面设有第四组SMA致动器,该第四组SMA致动器至少具有一个SMA致动器,第四组SMA致动器驱动镜头载体在镜头光轴垂直的平面上朝前侧面前方运动;所述左侧面上设有第五组SMA致动器,该第五组SMA致动器至少具有一个SMA致动器,第五组SMA致动器驱动镜头载体在镜头光轴垂直的平面上朝右侧面方向运动;右侧面设有第六组SMA致动器,该第六组SMA致动器至少具有一个SMA致动器,第六组SMA致动器驱动镜头载体在镜头光轴垂直的平面上朝左侧面方向运动。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第一组SMA致动器和第二组SMA致动器均是有两个SMA致动器,并且形成第一组SMA致动器和第二组SMA致动器上下相对布置;所述第三组SMA致动器、第四组SMA致动器、第五组SMA致动器及第六组SMA致动器均是有一个SMA致动器,并且形成第三组SMA致动器和第四组SMA致动器前后相对布置,第五组SMA致动器和第六组SMA致动器左右相对布置;所述第一组SMA致动器、第二组SMA致动器、第三组SMA致动器、第四组SMA致动器、第五组SMA致动器及第六组SMA致动器的正投影均落在各自布置的侧面上;第一组SMA致动器的两个SMA致动器的驱动杆的驱动端伸出方向相反,所述第二组SMA致动器的两个SMA致动器的驱动杆的驱动端伸出方向相反且与第一组SMA致动器形成上下相对的驱动杆的驱动端伸出方向相反;所述第三组SMA致动器和第四组SMA致动器的驱动杆的驱动端伸出方向相反;第五组SMA致动器及第六组SMA致动器的驱动杆的驱动端伸出方向相反;所述第一组SMA致动器、第二组SMA致动器、第三组SMA致动器、第四组SMA致动器、第五组SMA致动器及第六组SMA致动器的SMA线均位于驱动杆面向镜头载体的相应侧面,且SMA线的轴向与驱动端伸出方向形成夹角,该夹角是锐角,致使SMA线带动驱动杆的驱动端向SMA线所在侧偏转运动,以形成驱动杆的驱动端驱动镜头载体运动。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固定端设有柔性部,该柔性部配合该驱动端偏转并提供复位动力。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驱动杆的驱动端设有凸向偏转侧的凸起部,凸起部凸出的高度高于SMA线连接驱动端的点位。本专利技术的SMA致动器,其具有驱动杆及SMA线,该驱动杆具有由固定端朝一方向伸出的驱动端,驱动端为悬臂状,SMA线的一端连接驱动杆的驱动端,SMA线的另一端固定设置,利用SMA(ShapeMemoryAlloys)线受热收缩的特点,获得致动功能,体型小,并有效简化了驱动结构,使得满足产品小型化要求。用于制作镜头驱动装置,在镜头载体的外周设有多个SMA致动器,以实现镜头载体在安装空间中做三维立体运动,可以实现镜头聚焦工作及调节镜头在垂直光轴的方向上运动,由此通过调节镜头倾角的方式来实现OIS(光学防抖)的功能,提升镜头的使用性能。产品结构轻巧化和小型化,并降低了制造成本,同时控制简便、精准,适于推广利用。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SMA致动器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镜头驱动装置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图2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图2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SMA致动器,其特征在于,具有:/n驱动杆(1),该驱动杆(1)具有固定端(11)及由固定端朝一方向伸出的驱动端(12),驱动端(12)为悬臂状,/nSMA线(2),该SMA线(2)的一端连接驱动杆(1)的驱动端(12),SMA线(2)的另一端固定设置,SMA线(2)提供致动力带动驱动杆(1)的驱动端(12)相对固定端偏转。/n

【技术特征摘要】
1.SMA致动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驱动杆(1),该驱动杆(1)具有固定端(11)及由固定端朝一方向伸出的驱动端(12),驱动端(12)为悬臂状,
SMA线(2),该SMA线(2)的一端连接驱动杆(1)的驱动端(12),SMA线(2)的另一端固定设置,SMA线(2)提供致动力带动驱动杆(1)的驱动端(12)相对固定端偏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MA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SMA线(2)位于驱动杆(1)的一侧,且SMA线(2)的轴向与驱动端(12)伸出方向形成夹角,该夹角是锐角,致使SMA线(2)带动驱动杆(1)的驱动端(12)向SMA线(2)所在侧偏转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MA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端(11)设有柔性部(13),该柔性部(13)配合该驱动端(12)偏转并提供复位动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SMA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1)的驱动端(12)设有凸向偏转侧的凸起部(121),凸起部(121)凸出的高度高于SMA线(2)连接驱动端(12)的点位。


5.镜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镜头载体(3),该镜头载体(3)在安装空间中通过悬挂系统支撑,在镜头载体(3)的外周设有多个SMA致动器,以实现镜头载体(3)在安装空间中做三维立体运动;
所述SMA致动器具有:
驱动杆(1),该驱动杆(1)具有固定端(11)及由固定端朝一方向伸出的驱动端(12),驱动端(12)为悬臂状,
SMA线(2),该SMA线(2)的一端连接驱动杆(1)的驱动端(12),SMA线(2)的另一端固定设置,SMA线(2)提供致动力带动驱动杆(1)的驱动端(12)相对固定端偏转,以达到驱动杆(1)的驱动端(12)驱动镜头载体(3)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镜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载体(3)是立体方块形,在镜头载体(3)的内中部设有光学通孔(31),该光学通孔(31)满足镜头组装;所述镜头载体(3)具有分布在镜头光轴方向的上侧面(32)、下侧面(33),以及围绕在镜头光轴方向四周的前侧面(34)、后侧面(35)、左侧面(36)及右侧面(37),所述上侧面(32)上设有第一组SMA致动器,该第一组SMA致动器至少具有两个SMA致动器,第一组SMA致动器驱动镜头载体(3)沿镜头光轴朝下侧面(33)下方运动;所述下侧面(33)上设有第二组SMA致动器,该第二组SMA致动器至少具有两个SMA致动器,第二组SMA致动器驱动镜头载体(3)沿镜头光轴朝上侧面(32)上方运动;所述前侧面(34)上设有第三组SMA致动器,该第三组SMA致动器至少具有一个SMA致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述伦耿新龙计树标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亚登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