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对焦用滚珠式透镜驱动装置、相机装置及电子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0725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26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自动对焦用滚珠式透镜驱动装置,包括:透镜支撑部、基座、VCM部以及引导滚珠部,VCM部包括永磁体、线圈和磁性体,永磁体设置至透镜支撑部的第一侧壁上,线圈设置至基座的内侧壁上并且与永磁体的设置位置相对,磁性体设置在基座的侧壁上,并且线圈位于永磁体与磁性体之间,引导滚珠部包括第一组引导滚珠和第二组引导滚珠,第一组引导滚珠和第二组引导滚珠分别位于透镜支撑部的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处,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分别为第一侧壁相交的侧壁,并且第一组引导滚珠位于第二侧壁与第一侧壁相交位置附近,第二组引导滚珠位于第三侧与第一侧壁相交位置附近。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相机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对焦用滚珠式透镜驱动装置、相机装置及电子设备
本公开涉及一种自动对焦用滚珠式透镜驱动装置、相机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对于智能手机等所使用的相机模块的性能在不断提升,但是透镜(镜头)的大口径化使得透镜质量增加。现有的通过音圈马达(VCM)驱动的方式,难以提供足够的驱动力来实现自动对焦功能。而且,现有的音圈马达驱动方式使得透镜支撑筒相对于光轴水平地被保持,因此很容易发生透镜光轴倾斜的现象,这样将造成相机模块的摄像效果很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自动对焦用滚珠式透镜驱动装置、相机装置及电子设备。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一种自动对焦用滚珠式透镜驱动装置,包括:透镜支撑部,用于容纳至少一个摄像用透镜;基座,提供用于容纳所述透镜支撑部的空间;VCM部,用于驱动所述透镜支撑部,以使得所述透镜支撑部在透镜的光轴方向移动至透镜的焦点位置;以及引导滚珠部,位于所述透镜支撑部的外侧壁与所述基座的内侧壁之间,并且用于引导所述透镜支撑部在所述光轴方向中的移动,所述VCM部包括永磁体、线圈和磁性体,所述永磁体设置至所述透镜支撑部的第一侧壁上,所述线圈设置至所述基座的内侧壁上并且与所述永磁体的设置位置相对,所述磁性体设置在所述基座的侧壁上,并且所述线圈位于所述永磁体与所述磁性体之间,所述引导滚珠部包括第一组引导滚珠和第二组引导滚珠,所述第一组引导滚珠和所述第二组引导滚珠分别位于所述透镜支撑部的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处,所述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分别为所述第一侧壁相交的侧壁,并且所述第一组引导滚珠位于第二侧壁与第一侧壁相交位置附近,所述第二组引导滚珠位于第三侧与第一侧壁相交位置附近。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通过所述永磁体和所述磁性体之间的磁性力,将所述第一组引导滚珠和第二组引导滚珠保持在所述透镜支撑部和所述基座之间。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通过所述永磁体与所述磁性体之间的磁性力,使得所述透镜支撑部受到朝向所述磁性力的作用力,并且所述作用力通过所述透镜支撑部与所述引导滚珠部之间的接触面对所述引导滚珠部施加使得所述引导滚珠部与所述基座的侧壁紧密接触的力。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在与所述光轴方向垂直的平面中,所述第一组引导滚珠和第二组引导滚珠配置在第一直线上,所述第一直线垂直于含有透镜的所述透镜支撑部的重心点与使所述透镜支撑部沿光轴方向移动的推力作用点之间的连线、且通过所述重心点与推力作用点之间的连线的中心点。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推力作用点为所述永磁体的长度方向的中间点。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永磁体的长度与所述透镜支撑部的所述第一侧壁的长度相等或大体相等。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在与所述第一组引导滚珠接触的所述基座的内侧壁处设置有支撑所述第一组引导滚珠的突起部,该突起部支撑所述第一组引导滚珠的支撑面的角度、与所述永磁体和所述磁性体之间的磁性吸引方向成45°,在与所述第二组引导滚珠接触的所述基座的内侧壁处设置有支撑所述第二组引导滚珠的突起部,该突起部支撑所述第二组引导滚珠的支撑面的角度、与所述永磁体和所述磁性体之间的磁性吸引方向成45°。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当所述线圈通电时,通过所述线圈与所述永磁体之间的磁性作用,使得所述透镜支撑部沿所述光轴方向引动,当所述线圈不通电时,通过所述永磁体和所述磁性体之间的磁性吸引,使得所述透镜支撑部返回所述透镜支撑部的初始设定位置。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磁性体上设置有带状开口部。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一种相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根据本公开的再一方面,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相机装置。附图说明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与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其中包括了这些附图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包括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的自动对焦用滚珠式透镜驱动装置的在与光轴垂直的水平面中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的自动对焦用滚珠式透镜驱动装置的右侧剖面图。图3示出了图1的自动对焦用滚珠式透镜驱动装置的仰视剖面图。图4是根据现有技术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的自动对焦用滚珠式透镜驱动装置的在与光轴垂直的水平面中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的自动对焦用滚珠式透镜驱动装置动作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的磁性体的示意图。图8示出永磁体与磁性体之间吸引力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透镜驱动装置100透镜支撑部200基座300VCM部400引导滚珠部500壳体310永磁体320线圈330磁性体600柔性电路板110第一侧壁120第二侧壁130第三侧壁410第一组引导滚珠420第二组引导滚珠331带状开口部O重心点L第一直线F推力作用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公开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相关内容,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公开相关的部分。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除非另有说明,否则示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实施例将被理解为提供可以在实践中实施本公开的技术构思的一些方式的各种细节的示例性特征。因此,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在不脱离本公开的技术构思的情况下,各种实施方式/实施例的特征可以另外地组合、分离、互换和/或重新布置。在附图中使用交叉影线和/或阴影通常用于使相邻部件之间的边界变得清晰。如此,除非说明,否则交叉影线或阴影的存在与否均不传达或表示对部件的具体材料、材料性质、尺寸、比例、示出的部件之间的共性和/或部件的任何其它特性、属性、性质等的任何偏好或者要求。此外,在附图中,为了清楚和/或描述性的目的,可以夸大部件的尺寸和相对尺寸。当可以不同地实施示例性实施例时,可以以不同于所描述的顺序来执行具体的工艺顺序。例如,可以基本同时执行或者以与所描述的顺序相反的顺序执行两个连续描述的工艺。此外,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同样的部件。当一个部件被称作“在”另一部件“上”或“之上”、“连接到”或“结合到”另一部件时,该部件可以直接在所述另一部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结合到所述另一部件,或者可以存在中间部件。然而,当部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部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结合到”另一部件时,不存在中间部件。为此,术语“连接”可以指物理连接、电气连接等,并且具有或不具有中间部件。为了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对焦用滚珠式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透镜支撑部,用于容纳至少一个摄像用透镜;/n基座,提供用于容纳所述透镜支撑部的空间;/nVCM部,用于驱动所述透镜支撑部,以使得所述透镜支撑部在透镜的光轴方向移动至透镜的焦点位置;以及/n引导滚珠部,位于所述透镜支撑部的外侧壁与所述基座的内侧壁之间,并且用于引导所述透镜支撑部在所述光轴方向中的移动,/n所述VCM部包括永磁体、线圈和磁性体,所述永磁体设置至所述透镜支撑部的第一侧壁上,所述线圈设置至所述基座的内侧壁上并且与所述永磁体的设置位置相对,所述磁性体设置在所述基座的侧壁上,并且所述线圈位于所述永磁体与所述磁性体之间,/n所述引导滚珠部包括第一组引导滚珠和第二组引导滚珠,所述第一组引导滚珠和所述第二组引导滚珠分别位于所述透镜支撑部的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处,所述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分别为所述第一侧壁相交的侧壁,并且所述第一组引导滚珠位于第二侧壁与第一侧壁相交位置附近,所述第二组引导滚珠位于第三侧与第一侧壁相交位置附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对焦用滚珠式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透镜支撑部,用于容纳至少一个摄像用透镜;
基座,提供用于容纳所述透镜支撑部的空间;
VCM部,用于驱动所述透镜支撑部,以使得所述透镜支撑部在透镜的光轴方向移动至透镜的焦点位置;以及
引导滚珠部,位于所述透镜支撑部的外侧壁与所述基座的内侧壁之间,并且用于引导所述透镜支撑部在所述光轴方向中的移动,
所述VCM部包括永磁体、线圈和磁性体,所述永磁体设置至所述透镜支撑部的第一侧壁上,所述线圈设置至所述基座的内侧壁上并且与所述永磁体的设置位置相对,所述磁性体设置在所述基座的侧壁上,并且所述线圈位于所述永磁体与所述磁性体之间,
所述引导滚珠部包括第一组引导滚珠和第二组引导滚珠,所述第一组引导滚珠和所述第二组引导滚珠分别位于所述透镜支撑部的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处,所述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分别为所述第一侧壁相交的侧壁,并且所述第一组引导滚珠位于第二侧壁与第一侧壁相交位置附近,所述第二组引导滚珠位于第三侧与第一侧壁相交位置附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永磁体和所述磁性体之间的磁性力,将所述第一组引导滚珠和第二组引导滚珠保持在所述透镜支撑部和所述基座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光轴方向垂直的平面中,所述第一组引导滚珠和第二组引导滚珠配置在第一直线上,所述第一直线垂直于含有透镜的所述透镜支撑部的重心点与使所述透镜支撑部沿光轴方向移动的推力作用点之间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林涛曹宏
申请(专利权)人:睿恩光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