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内科护理用手部锻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0471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辅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神经内科护理用手部锻炼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滑动连接有按压支撑架;所述按压支撑架包括握板和与握板固接的导向柱,所述导向柱与壳体滑动连接;所述导向柱上连接有施力结构,所述壳体上连接有与施力结构相配合的强度调节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方便,可以便利的调节施力结构的强度,提高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便利性和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神经内科护理用手部锻炼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辅助
,具体涉及一种神经内科护理用手部锻炼装置。
技术介绍
康复训练是指是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消除或减轻病、伤、残者身心及社会功能障碍,增强其自立能力,改变其生活状态,使其最终重返社会、提高生活质量的过程;在康复训练的过程中,需要用到康复仪器,目前的大多数手部康复仪器较大,不方便病房内的患者使用,现有的一些康复仪器不能对施加的力进行调节,对于处于不同康复时期的患者来说手部的力量也不同,不方便患者使用,降低了患者的恢复效率,如果使用不当还会拉伤手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神经内科护理用手部锻炼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目前的康复仪器较大,不方便病房内的患者使用,现有的一些康复仪器不能对施加的力进行调节,对于处于不同康复时期的患者来说手部的力量也不同,不方便患者使用,降低了患者的恢复效率,如果使用不当还会拉伤手部这些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神经内科护理用手部锻炼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滑动连接有按压支撑架;所述按压支撑架包括握板和与握板固接的导向柱,所述导向柱与壳体滑动连接;所述导向柱上连接有施力结构,所述壳体上连接有与施力结构相配合的强度调节结构。进一步地,所述施力结构包括导向柱下端固接的拉板,所述拉板与壳体滑动连接,所述所述壳体上滑动连接有导向圆板,所述导向圆板上固接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导向圆板的一端与拉板固接;所述导向圆板与强度调节结构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强度调节结构包括导向圆板下端固接的调节柱,所述调节柱位于弹簧内,所述调节柱下端连接有调节转筒,所述调节转筒与壳体转动连接,所述调节转筒上设置有螺旋槽,所述调节柱下端固接有与螺旋槽相配合的限位销;所述调节转筒下端连接有动力传动机构。进一步地,所述动力传动机构包括螺旋筒下端固接的蜗轮,所述壳体上转动连接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上设置有与蜗轮相配合的蜗杆;所述旋转轴上固接有调节从动齿轮,所述壳体上转动连接有与调节从动齿轮相啮合的调节主动齿轮,所述调节主动齿轮上同轴固接有调节转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较小,方便存放,患者可以放在自己的口袋里,需要锻炼时随时取用。2、本技术使用方便,可以便利的调节施力结构的强度,提高了本技术的便利性和实用性。3、患者在不同时期身体的恢复状况不同,在虚弱时不能使出太大的力,本实用性可以用强度调节结构调节施力结构的大小,方便患者在身体恢复的不同时期进行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轴测图;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调节转筒和调节柱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调节转筒和蜗轮的结构示意图;1、壳体,2、按压支撑架,3、调节转盘,4、调节主动齿轮,5、调节从动齿轮,6、旋转轴,7、蜗轮,8、调节转筒,9、调节柱,10、导向圆板,11、导向柱。具体实施方式一种神经内科护理用手部锻炼装置,如图1-4所示,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上滑动连接有按压支撑架2;所述按压支撑架2包括握板和与握板固接的导向柱11,所述导向柱11与壳体1滑动连接;所述导向柱11上连接有施力结构,所述壳体1上连接有与施力结构相配合的强度调节结构。患者在使用本技术时,用手握着本技术,用手指按压按压支撑架2的握板,握板带动导向柱11在壳体1上滑动;如果按压着太费力,患者可以用强度调节结构调节施力结构的力度再进行锻炼,防止拉伤;本技术结构巧妙,因为患者在不同时期身体的恢复状况不同,在虚弱时不能使出太大的力,本实用性可以用强度调节结构调节施力结构大小,方便患者在身体恢复的不同时期进行使用;本技术较小,方便存放,患者可以放在自己的口袋里,需要锻炼时随时取用。所述施力结构包括导向柱11下端固接的拉板,所述拉板与壳体1滑动连接,所述所述壳体1上滑动连接有导向圆板10,所述导向圆板10上固接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导向圆板10的一端与拉板固接;所述导向圆板10与强度调节结构相连接。患者用手指按压按压支撑架2,按压支撑架2的导向柱11在壳体1上滑动,导向柱11带动拉板在壳体1上滑动,拉板拉着弹簧,弹簧的另一端拉着导向圆板10,患者通过循环按动按压支撑架2对手部进行锻炼;如图2所示,为按压支撑架2的初始位置;在对施力结构进行调节时,患者可以利用强度调节结构调节拉板和导向圆板10之间的距离,弹簧的初始状态被拉长,当再对按压支撑架2进行按压时,将弹簧拉动同样的距离需要更大的力;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通过强度调节结构控制弹簧的初始状态的长度来控制施力结构的强度。所述强度调节结构包括导向圆板10下端固接的调节柱9,所述调节柱9位于弹簧内,所述调节柱9下端连接有调节转筒8,所述调节转筒8与壳体1转动连接,所述调节转筒8上设置有螺旋槽,所述调节柱9下端固接有与螺旋槽相配合的限位销;所述调节转筒8下端连接有动力传动机构。患者在对施力结构进行调节时,圆柱动力传动机构,动力传动机构带动调节转筒8转动,调节转筒8通过螺旋槽带动限位销移动,限位销带动调节柱9移动,调节柱9带动导向圆板10在壳体1上滑动,由于在初始状态下,拉板的位置不会改变,因此弹簧会被拉长;在导向板上固接有两个限位板,壳体1上设置有与限位板相配合的限位滑道,限位板和限位滑道相互配合,防止调节柱9转动,提高本实用性新型调节时的稳定性。所述动力传动机构包括螺旋筒下端固接的蜗轮7,所述壳体1上转动连接有旋转轴6,所述旋转轴6上设置有与蜗轮7相配合的蜗杆;所述旋转轴6上固接有调节从动齿轮5,所述壳体1上转动连接有与调节从动齿轮5相啮合的调节主动齿轮4,所述调节主动齿轮4上同轴固接有调节转盘3。患者在调节力度时,拨动调节转盘3,调节转盘3带动调节主动齿轮4在壳体1上转动,调节主动齿轮4带动调节从动齿轮5转动,调节从动齿轮5带动旋转轴6转动,旋转轴6带动旋转轴6上设置的两个蜗杆转动,两个蜗杆分别带动蜗杆所对应的蜗轮7转动,两个蜗轮7分别带动蜗轮7上固接的调节转筒8转动对施力结构进行调节;患者在使用时,将壳体1上有调节转盘3的一面远离手心;本技术使用方便,可以便利的调节施力结构的强度,提高了本技术的便利性和实用性。本技术的工作过程为:患者在使用本技术时,手握着壳体1,将壳体1上有调节转盘3的一面远离手心,用手指按压按压支撑架2的握板,握板带动导向柱11在壳体1上滑动;如果按压着太费力,患者可以用强度调节结构调节施力结构的力度再进行锻炼;在调节施力结构时,拨动调节转盘3,调节转盘3带动调节主动齿轮4在壳体1上转动,调节主动齿轮4带动调节从动齿轮5转动,调节从动齿轮5带动旋转轴6转动,旋转轴6带动旋转轴6上设置的两个蜗杆转动,两个蜗杆分别带动蜗杆所对应的蜗轮7转动,两个蜗轮7分别带动蜗轮7上固接的调节转筒8转动;调节转筒8通过螺旋槽带动限位销移动,限位销带动调节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神经内科护理用手部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上滑动连接有按压支撑架(2);所述按压支撑架(2)包括握板和与握板固接的导向柱(11),所述导向柱(11)与壳体(1)滑动连接;所述导向柱(11)上连接有施力结构,所述壳体(1)上连接有与施力结构相配合的强度调节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神经内科护理用手部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上滑动连接有按压支撑架(2);所述按压支撑架(2)包括握板和与握板固接的导向柱(11),所述导向柱(11)与壳体(1)滑动连接;所述导向柱(11)上连接有施力结构,所述壳体(1)上连接有与施力结构相配合的强度调节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护理用手部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结构包括导向柱(11)下端固接的拉板,所述拉板与壳体(1)滑动连接,所述壳体(1)上滑动连接有导向圆板(10),所述导向圆板(10)上固接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导向圆板(10)的一端与拉板固接;所述导向圆板(10)与强度调节结构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护理用手部锻炼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于真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