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属于康复医学安全训练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康复医学用充气球类安全训练装置,装置主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柱,底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支撑架的正面中间固定连接有转轴,转轴的外围活动连接有活动杆,活动杆的顶端中间固定连接有支座,支座的内壁活动连接有连接块,支撑架的两端活动连接有弧形杆,弧形杆通过连接柱与第一套柱以及第二套柱连接,调整弧形杆的高度,便于患者调节合适的抓取高度,提升了训练的舒适性,并且通过上述弧形杆从滑槽中升起,然后患者可以双手抓住两个弧形杆进行训练,使得患者重心更加稳定,从而患者能够更加容易的进行一些高难度的训练动作,提升了训练效果,加快了患者的恢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康复医学用充气球类安全训练装置
本实用属于康复医学安全训练装置
,具体为一种康复医学用充气球类安全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20世纪中期出现的一个新的概念。康复医学和预防医学、保健医学、临床医学并称为“四大医学”,它是一门以消除和减轻人的功能障碍,弥补和重建人的功能缺失,设法改善和提高人的各方面功能的医学学科,也就是功能障碍的预防、诊断、评估、治疗、训练和处理的医学学科,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等是现代康复医学的重要内容和手段。现有的一种康复医学用充气球类安全训练装置会出现球体重心不稳,训练效率低的情况,现有的充气球类安全训练装置会因为出现球体重心不稳,患者在使用的时候很容易发生摔倒情况,并且因为球体重心不稳,将会加强训练难度,训练效率降低,因此设备不够完善,难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所以,如何设计一种康复医学用充气球类安全训练装置,成为我们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康复医学用充气球类安全训练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重心不稳,训练效率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康复医学用充气球类安全训练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支撑架、底柱和充气球,所述装置主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柱,所述底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正面中间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围活动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顶端中间固定连接有支座,所述支座的内壁活动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顶端表面固定连接有粗弹簧,所述粗弹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保护套,所述保护套内壁嵌套连接有充气球,所述支撑架的两端活动连接有弧形杆,所述弧形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底端活动连接有第一套柱,所述第一套柱的底端活动连接有第二套柱,所述第二套柱的外围外壁活动连接有滑槽,所述第一套柱的底部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细弹簧,所述细弹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弧形块。优选的,所述底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胶体垫。优选的,所述活动杆的外围表层固定连接有防滑纹。优选的,所述保护套的外表层固定连接有竹纤维。优选的,所述保护套有一个,与支撑架、支座、连接块以及粗弹簧共同组成固定机构。优选的,所述弧形杆有两个,与连接柱、第一套柱、第二套柱以及滑槽共同组成扶手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种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种康复医学用充气球类安全训练装置,固定机构,将充气球放入保护套中,从而患者在挤压充气球的时候,充气球受力会向下挤压粗弹簧,然后紧贴支座,从而支座对充气球进行固定,且充气球始终在支座内表面活动,避免了充气球重心倾斜,球体滑动,提升了患者训练的安全性。2.该种康复医学用充气球类安全训练装置,扶手机构,便于患者调节合适的抓取高度,提升了训练的舒适性,且通过上述弧形杆从滑槽中升起,然后患者可以双手抓住两个弧形杆进行训练,重心更加稳定,从而患者能够更加容易的进行一些高难度的训练动作,提升了训练效果,加快了患者的恢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保护套与支座平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套柱与第二套柱平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保护套平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第二套柱剖视图。图中:1、装置主体,2、支撑架,3、底柱,4、充气球,5、转轴,6、活动杆,7、胶体垫,8、弧形杆,9、连接柱,10、滑槽,11、支座,12、连接块,13、粗弹簧,14、保护套,15、防滑纹,16、第一套柱,17、第二套柱,18、竹纤维,19、弧形块,20、细弹簧,21、固定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康复医学用充气球类安全训练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支撑架2、底柱3和充气球4,装置主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柱3,底柱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架2,支撑架2的正面中间固定连接有转轴5,转轴5的外围活动连接有活动杆6,活动杆6的顶端中间固定连接有支座11,支座11的内壁活动连接有连接块12,连接块12的顶端表面固定连接有粗弹簧13,粗弹簧1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保护套14,保护套14内壁嵌套连接有充气球4,支撑架2的两端活动连接有弧形杆8,弧形杆8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柱9,连接柱9的底端活动连接有第一套柱16,第一套柱16的底端活动连接有第二套柱17,第二套柱17的外围外壁活动连接有滑槽10,第一套柱16的底部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细弹簧20,细弹簧2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弧形块19。优选的,底柱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胶体垫7,支撑架2在放置在地面的时候,通常会发生滑动,从而影响患者进行正常的恢复训练,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将胶体垫7设置在底柱3的底层,其中因为胶体垫7材质较粗糙橡胶制成,所以胶体垫7与地面之间的摩擦阻力很大,从而使得底柱3与地面之间的摩擦阻力增大,增加了支撑架2的稳定性。优选的,活动杆6的外围表层固定连接有防滑纹15,在拿取活动杆6的时候,通常会因为活动杆6表面光滑而导致装置主体1从手中滑落,砸伤患者,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将防滑纹15设置在活动杆6的外表面,其中因为防滑纹15表面粗糙,所以防滑纹15与人手部之间的摩擦阻力增大,从而患者在拿取活动杆6的时候更加稳定。优选的,保护套14的外表层固定连接有竹纤维18,患者在做恢复训练的时候,通常会产生大量的汗液流到保护套14上面,从而引起细菌的滋生,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将竹纤维18设置在保护套14的外表面,其中因为竹纤维18具有天然的抗菌抑菌的功用,所以竹纤维18能够避免汗液引起细菌的滋生,使得患者训练更加舒适度。优选的,保护套14有一个,与支撑架2、支座11、连接块12以及粗弹簧13共同组成固定机构,现有的充气球类安全训练装置会因为出现球体重心不稳,患者在使用的时候很容易发生摔倒情况,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将支座11安置在装置主体1的中心位置,然后将保护套14通过粗弹簧13与支座11进行固定,接着将充气球4放入保护套14中,从而患者在挤压充气球4的时候,充气球4受力会向下挤压粗弹簧13,然后紧贴支座11,从而支座11对充气球4进行固定,且充气球4始终在支座11内表面活动,避免了充气球4重心倾斜,球体滑动,人员受伤的情况,提升了患者训练的安全性。优选的,弧形杆8有两个,与连接柱9、第一套柱16、第二套柱17以及滑槽10共同组成扶手机构,患者在进行训练的时候,更难控制自身的重心,增加了训练难度,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将弧形杆8通过连接柱9与第一套柱16以及第二套柱17连接,患者可以通过挤压弧形块19,使得弧形块19脱离固定口21,从而可以将第一套柱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康复医学用充气球类安全训练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支撑架(2)、底柱(3)和充气球(4),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柱(3),所述底柱(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架(2),所述支撑架(2)的正面中间固定连接有转轴(5),所述转轴(5)的外围活动连接有活动杆(6),所述活动杆(6)的顶端中间固定连接有支座(11),所述支座(11)的内壁活动连接有连接块(12),所述连接块(12)的顶端表面固定连接有粗弹簧(13),所述粗弹簧(1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保护套(14),所述保护套(14)内壁嵌套连接有充气球(4),所述支撑架(2)的两端活动连接有弧形杆(8),所述弧形杆(8)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柱(9),所述连接柱(9)的底端活动连接有第一套柱(16),所述第一套柱(16)的底端活动连接有第二套柱(1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康复医学用充气球类安全训练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支撑架(2)、底柱(3)和充气球(4),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柱(3),所述底柱(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架(2),所述支撑架(2)的正面中间固定连接有转轴(5),所述转轴(5)的外围活动连接有活动杆(6),所述活动杆(6)的顶端中间固定连接有支座(11),所述支座(11)的内壁活动连接有连接块(12),所述连接块(12)的顶端表面固定连接有粗弹簧(13),所述粗弹簧(1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保护套(14),所述保护套(14)内壁嵌套连接有充气球(4),所述支撑架(2)的两端活动连接有弧形杆(8),所述弧形杆(8)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柱(9),所述连接柱(9)的底端活动连接有第一套柱(16),所述第一套柱(16)的底端活动连接有第二套柱(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康复医学用充气球类安全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套柱(17)的外围外壁活动连接有滑槽(10),所述第一套柱(16)的底部一侧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瑞香,
申请(专利权)人:秦瑞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