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头及其电极片和颈部按摩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0417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按摩头及其电极片和颈部按摩仪,其中,电极片,用于与颈部位于颈椎骨一侧的部分贴合,电极片具有用于与颈部贴合的工作面,工作面呈弧形,并与颈部的形状匹配,工作面靠近颈椎骨的边缘为直边,当电极片贴合于颈部时,直边在上下方向上延伸。上述电极片与用户靠近颈椎骨的颈部皮肤贴合更好,可以有效避免电极片的靠近颈椎骨的边缘悬空、不与皮肤接触,从而可以有效避免产生刺痛感,按摩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按摩头及其电极片和颈部按摩仪
本技术涉及保健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按摩头及其电极片和颈部按摩仪。
技术介绍
颈部按摩仪通常包括壳体、电池及按摩头,电池设于壳体内,按摩头设于壳体上,并与电池电连接。其中,壳体包括绕颈段及两个夹臂段,两个夹臂段分别设于绕颈段的两端。按摩头通常为两个,并沿壳体的周向间隔设于绕颈段上。当颈部按摩仪佩戴于颈部时,壳体的开口朝向前方,两个按摩头位于颈部的后方,并分布于颈椎骨两侧,两个夹臂段分布于颈部的左右两侧。在理想状态下,两个按摩头(按摩头端部的电极片)及两个夹臂段均需要与颈部良好贴合。按摩头端部的电极片与颈部良好贴合,可以避免出现因按摩头与颈部悬空而导致刺痛感产生,而夹臂段与颈部良好贴合,可以避免出现因夹臂段与颈部的贴合面积过小而导致局部压力过大、产生夹紧的不适感。但传统的按摩头的电极片与颈部的贴合度有限,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按摩头的电极片,旨在增加电极片与颈部的贴合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电极片,用于与颈部位于颈椎骨一侧的部分贴合,所述电极片具有用于与所述颈部贴合的工作面,所述工作面呈弧形,并与所述颈部的形状匹配,所述工作面靠近所述颈椎骨的边缘为直边,当所述电极片贴合于所述颈部时,所述直边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工作面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的形状为类椭圆形,所述类椭圆形的一端为椭圆的尖端,另一端为位于所述椭圆的两尖端之间的直线,所述直线包括所述直边在水平面上正投影。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极片向所述工作面的背面延伸形成翻边。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翻边包括与所述直边对应的平板部,以及第一曲板部及第二曲板部,所述第一曲板部及所述第二曲板部位于所述电极片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曲板部及所述第二曲板部位于所述电极片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平板部的相对的两侧连接,所述平板部与所述第一曲板部的连接处倒圆角,所述平板部与所述第二曲板部的连接处倒圆角。本技术还提出一种按摩头,包括:上述的电极片;支撑片,位于所述电极片的所述工作面的背面,用于支撑所述电极片;以及安装座,位于所述支撑片远离所述电极片的一侧,并与所述支撑片连接,且所述电极片的所述工作面自所述安装座凸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片远离所述工作面的表面设有连杆,所述安装座开设有避让通孔,所述连杆穿设于所述避让通孔,并伸至所述安装座远离所述电极片的一侧外,所述连杆用于与颈部按摩仪的壳体连接。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远离所述支撑片的一侧内陷形成沉台,所述避让通孔位于所述沉台内,并与所述沉台连通,所述避让通孔的内壁向外内陷形成缺口。本技术还提出一种颈部按摩仪,包括:壳体;以及上述的按摩头,所述按摩头为两个,并沿所述壳体的周向间隔设于所述壳体上,且两个所述按摩头的电极片的直边相邻设置,以同时分布于所述颈椎骨的左右两侧。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壳本体及凸设于所述壳本体的内侧的凸台,所述凸台远离所述壳本体的端面开设有插孔,且所述凸台远离所述壳本体的端面设有凸块;当所述支撑片具有连杆,所述安装座具有沉台及缺口时,所述连杆插接于所述插孔内,所述凸台插接于所述沉台内,所述凸块插接于所述缺口内。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本体包括位于外侧的外壳及位于内侧的内壳,所述凸台与所述内壳一体成型,所述凸台及所述内壳的硬度小于所述外壳的硬度,所述凸块的硬度大于所述凸台的硬度。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凸台远离所述内壳的一端设有限位盘,所述限位盘的硬度大于所述凸台的硬度,所述凸块设于所述限位盘上。在一实施例中,两个所述按摩头的电极片的直边之间的间距为10-30mm。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极片的工作面所在的圆形的直径为90-140mm,两个所述按摩头的电极片的工作面位于同一个圆上。在上述按摩头及其电极片和颈部按摩仪中,电极片的工作面呈弧形,并与颈部的形状匹配,从而使得电极片能很好的与颈部贴合。而且工作面靠近颈椎骨的边缘为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直边,顺应了人体颈部的竖直圆柱状,特别是顺应了颈椎骨所处的支撑位置,使得电极片与用户靠近颈椎骨的颈部皮肤贴合更好,可以有效避免电极片的靠近颈椎骨的边缘悬空、不与皮肤接触,从而可以有效避免产生刺痛感,按摩效果更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颈部按摩仪的部分分解图;图3为图1所示的颈部按摩仪的按摩头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按摩头的分解图;图5为图4中的电极片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颈部按摩仪100壳体200按摩头102绕颈段104夹臂段210电极片212工作面2122直边214翻边210a凹槽2142平板部2144第一曲板部2146第二曲板部214a倒圆角220支撑片230安装座232避让通孔2322缺口234沉台110壳本体112外壳114内壳130凸块120凸台122插孔222连杆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极片,用于与颈部位于颈椎骨一侧的部分贴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片具有用于与所述颈部贴合的工作面,所述工作面呈弧形,并与所述颈部的形状匹配,所述工作面靠近所述颈椎骨的边缘为直边,当所述电极片贴合于所述颈部时,所述直边在上下方向上延伸。/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极片,用于与颈部位于颈椎骨一侧的部分贴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片具有用于与所述颈部贴合的工作面,所述工作面呈弧形,并与所述颈部的形状匹配,所述工作面靠近所述颈椎骨的边缘为直边,当所述电极片贴合于所述颈部时,所述直边在上下方向上延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面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的形状为类椭圆形,所述类椭圆形的一端为椭圆的尖端,另一端为位于所述椭圆的两尖端之间的直线,所述直线包括所述直边在水平面上正投影。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片向所述工作面的背面延伸形成翻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包括与所述直边对应的平板部,以及第一曲板部及第二曲板部,所述第一曲板部及所述第二曲板部位于所述电极片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曲板部及所述第二曲板部位于所述电极片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平板部的相对的两侧连接,所述平板部与所述第一曲板部的连接处倒圆角,所述平板部与所述第二曲板部的连接处倒圆角。


5.一种按摩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极片;
支撑片,位于所述电极片的所述工作面的背面,用于支撑所述电极片;以及
安装座,位于所述支撑片远离所述电极片的一侧,并与所述支撑片连接,且所述电极片的所述工作面自所述安装座凸出。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按摩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片远离所述工作面的表面设有连杆,所述安装座开设有避让通孔,所述连杆穿设于所述避让通孔,并伸至所述安装座远离所述电极片的一侧外,所述连杆用于与颈部按摩仪的壳体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杰洪湧南俞华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艾诗凯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