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单向回缩的头皮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0357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单向回缩的头皮针装置,包括针头、针座和导管,针头与针座固定,导管穿过针座与针头连通,还包括容纳管,所述针座位于容纳管内,导管伸进容纳管后再穿过针座与针头连通;所述针座与容纳管之间设有单向回缩装置,所述单向回缩装置包括设置在容纳管内的弹簧A和两组分别位于针座左右两侧的伸缩装置,容纳管对应两伸缩装置的侧壁处还分别开设有通口,通口外覆盖有阻挡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伸缩装置和弹簧A的结合,使得针头在使用后能够快速回缩至容纳管内,避免针头在使用完毕后裸露在外刺伤医护人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单向回缩的头皮针装置
本技术涉及头皮针保护
,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单向回缩的头皮针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临床最主要的操作者,护士每天都要完成大量的注射、取血、输液等治疗工作,由于接触医疗锐器的机会多,因此发生针刺伤的概率也很高。目前临床使用最多的输液或采血头皮针为钢针,而钢针的保护帽为塑料套管,在操作时便拔除扔掉了。所以在输液或者采血完毕拔针时,针头已经没有任何的保护措施,因此常会误伤护理人员或患者,造成针刺伤,同时也带来了疾病传染的危险。中国专利文件201821217961.8提出了一种安全头皮针及输液器,其通过设置的滑动槽与针翼配合,可使得与针翼带动针头伸出和缩回。采用上述设计医护人员可以自行滑动针头的位置,但是因为头皮针一般为一次性用器件,在使用丢弃集中回收后,针头会存在意外伸出的弊端,裸露在外的针头会对清洁人员带来伤害,从而导致病细菌的传染。所以为了加强针头的保护,减少头皮针所导致的针刺伤,提出一种可单向回缩的头皮针装置是很重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提出一种可单向回缩的头皮针装置使得针头在使用后能够单向回缩,不会发生二次伸出以保证医护人员和清理人员的安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单向回缩的头皮针装置,包括针头、针座和导管,针头与针座固定,导管穿过针座与针头连通,还包括容纳管,所述针座位于容纳管内,导管伸进容纳管后再穿过针座与针头连通;所述针座与容纳管之间设有单向回缩装置,所述单向回缩装置包括设置在容纳管内的弹簧A和两组分别位于针座左右两侧的伸缩装置,容纳管对应两伸缩装置的侧壁处还分别开设有通口,通口外覆盖有阻挡片。进一步地,所述弹簧A的两端分别位于容纳管底部的上表面和针座的下表面。进一步地,每组伸缩装置均包括一个按压块和弹簧B。进一步地,所述弹簧B位于针座朝向容纳管内壁的外侧和按压块朝向针座侧壁的一侧,所述按压块的另一侧朝向容纳管的侧壁。进一步地,所述容纳管的外壁还设有针柄。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一种可单向回缩的头皮针装置,其好处是:(1)本技术在原有头皮针装置的基础上设置了容纳管,容纳管与针座采用伸缩装置和弹簧A的结合,使得针头在使用后能够快速回缩至容纳管内,避免针头在使用完毕后裸露在外刺伤医护人员。(2)本技术弹簧A的初始状态便处于最大拉伸状态,所以在回缩之后,其仅在针座的拉力下发生轻微拉伸,如此,可有效避免针头再次伸出,避免在集中回收时,对清理人员带来伤害。(3)本技术结构简单,减少了复杂的结构,且头皮针为一次性使用器件,简单的结构可有效降低整体头皮针的制作成本,减少资源浪费,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针头处于原始状态或使用状态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头皮针装置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伸缩装置的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针头使用完毕回缩后的剖视图。附图标记:1-针头,2-针座,3-容纳管,4-导管,5-弹簧A,6-伸缩装置,7-通口,8-按压块,9-弹簧B,10-针柄,11-开口,12-阻挡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现有的头皮针装置,一般包括针头1、针座2和导管4,针头1与针座2固定,导管4穿过针座2与针头1连通,如此以将导管4连接的外部液体传输至针头1。一般针头在未使用时,其表面设有塑料保护套,以避免针头的针尖刺伤医护人员。使用时,医护人员去掉保护套即可。但是在使用完毕后,针头无法得到二次保护,即存在医护人员在使用完毕后被裸露在外的针尖刺伤的弊端。且在将使用过后的针头丢弃后,裸露在外的尖锐针头也很有可能将清洁人员刺伤,即会发生细菌感染的弊端。所以为了保证医护人员和清理人员的安全,本申请设计了一种可单向回缩的头皮针装置,如图1-2所示,在针座2与导管4之间设计了容纳管3,即针座2位于容纳管3内,导管4伸进容纳管3后再穿过针座2与针头1连通。且容纳管3与针座2之间设有单向回缩装置,通过单向回缩装置可使得针头1在使用过后,能单向回缩至容纳管3内,避免头皮针使用完毕之后,针头1裸露在外带来安全隐患,且单向回缩保证了针头1不会在回收过程中二次伸出从而刺伤清理人员。具体地说,所述单向回缩装置包括设置在容纳管3内的弹簧A5和两组分别位于针座2左右两侧的伸缩装置6。所述弹簧A5的两端分别位于容纳管3底部的上表面和针座2的下表面,弹簧A5与容纳管3与针座2之间通过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等医用黏贴剂固定。每组伸缩装置6均包括一个按压块8和弹簧B9,针座2朝向容纳管3内壁的外侧固定有弹簧B9的一端,弹簧B9的另一端固定在按压块8朝向针座2侧壁的一侧,所述按压块8的另一侧朝向容纳管3的侧壁,如图3所示。进一步地,容纳管3对应两伸缩装置6的位置还分别开设有通口7,以容纳所述按压块8。按压块8位于通口7内,且其朝向容纳管3外壁的一端未从通口7中伸出,如此可将针座2的位置固定在容纳管3内。进一步地,为了防止头皮针在未使用的时候,按压块8会出现意外下压导致针头1回缩的弊端,在容纳管3外壁还分别设有两个阻挡片12,阻挡片12与容纳管3外壁之间通过魔术粘固定,阻挡片12采用高分子聚丙烯材料制作。具体地说,所述阻挡片12分别覆盖在左右通口7的外部,通过阻挡片12可遮挡通口7内部的按压块8,使得医护人员在使用完头皮针后,需要先取下阻挡片12,才能对通口7内的按压块8进行按压,以使得针头1回缩,如此可有效避免按压块8出现意外按下的情况。进一步地,在容纳管3的外壁还设有针柄10,便于医护人员在用针时,掌控进针角度。进一步地,容纳管3的尾部和其顶部均设有开口11以便于连接导管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单向回缩的头皮针装置,包括针头(1)、针座(2)和导管(4),针头(1)与针座(2)固定,导管(4)穿过针座(2)与针头(1)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容纳管(3),所述针座(2)位于容纳管(3)内,导管(4)伸进容纳管(3)后再穿过针座(2)与针头(1)连通;所述针座(2)与容纳管(3)之间设有单向回缩装置,所述单向回缩装置包括设置在容纳管(3)内的弹簧A(5)和两组分别位于针座(2)左右两侧的伸缩装置(6),容纳管(3)对应两伸缩装置(6)的侧壁处还分别开设有通口(7),通口(7)外覆盖有阻挡片(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单向回缩的头皮针装置,包括针头(1)、针座(2)和导管(4),针头(1)与针座(2)固定,导管(4)穿过针座(2)与针头(1)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容纳管(3),所述针座(2)位于容纳管(3)内,导管(4)伸进容纳管(3)后再穿过针座(2)与针头(1)连通;所述针座(2)与容纳管(3)之间设有单向回缩装置,所述单向回缩装置包括设置在容纳管(3)内的弹簧A(5)和两组分别位于针座(2)左右两侧的伸缩装置(6),容纳管(3)对应两伸缩装置(6)的侧壁处还分别开设有通口(7),通口(7)外覆盖有阻挡片(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单向回缩的头皮针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尚容刘丽华刘忠丽蒋媛蒋菲菲苏英王小娟张思奇杜玲芯
申请(专利权)人:绵阳市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