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中药煎煮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0266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中药煎煮锅,包括触屏温度控制器和锅体,触屏温度控制器主要由触屏模块、控制模块组成,锅体表面设置有把手,触屏温度控制设置于锅体正面靠近锅体底部的位置,锅体两侧靠近锅体顶部的位置自左往右依次连通有先煮锅体和后入锅体,锅体和先煮锅体内表面底部均设置有电加热丝,且锅体和先煮锅体内壁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先煮锅体和后入锅体与锅体的连接处设置隔热转动进料板,触屏控制模块通过控制器模块与电加热丝、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锅体外表面设置的先煮锅体和后入锅体,且先煮锅体和锅体的煎煮均由触屏温度控制器控制,可以有的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中药煎煮锅
本技术涉及中药煎煮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中药煎煮锅。
技术介绍
中药煎煮有很多注意事项,药方中每一种药材的煎煮方法都有差异,如果达不到要求便无法充分利用药物的有效成分。传统的中药煎煮过程需要人们在炉灶旁边根据药物的性质人口控制煎煮顺序、时间、火候。现有的智能触屏温度控制器主要由触屏模块、控制模块、温度传感器组成,通过温度传感器反馈控制模块进而对于加热设备进行控制,且通过触屏模块可以实现人机交汇,进而对控制的温度进行设定。结合现有技术为了解决传统中药煎煮过程的人工繁琐,实现省时、省力、省心,满足人们的中药煎煮需求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提供一种智能中药煎煮锅,可以有效的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智能中药煎煮锅,包括触屏温度控制器和锅体,触屏温度控制器主要由触屏模块、控制模块组成,锅体表面设置有把手,触屏温度控制设置于锅体正面靠近锅体底部的位置,锅体两侧靠近锅体顶部的位置自左往右依次连通有先煮锅体和后入锅体,锅体和先煮锅体内表面底部均设置有电加热丝,且锅体和先煮锅体内壁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先煮锅体和后入锅体与锅体的连接处设置隔热转动进料板,触屏控制模块通过控制器模块与电加热丝、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通过触屏控制器内的触屏控制模块实现人机交汇设定电加热丝的加热时间和温度,即触屏控制模块可以根据温度传感器反馈的信息对先煮锅体和锅体电加热丝的工作状况进行控制,其中先煮锅体内放入所需煎熬时间比较长的药材,后入锅体内放入有效成分因煎煮易挥的药材,且都通过隔热转动进料板与锅体隔开,使用时,将药材放入先煮锅体、锅体和后入锅体内,通过触屏温度控制器,控制先煮锅体定时煎煮,后转动隔热转动进料板使得先煮锅体内的药材进入锅体中然后随着锅体内的药材一起定时煎煮,锅体内的药材煎煮距离设定时间还有-分钟,转动隔热转动进料板使得后入锅体内的药材进入锅体内,最终完成煎煮,其中触屏温度控制器通过温度传感器反馈的温度进行自行调节先煮锅体和锅体内的电加热设备的工作状态,避免其内部干烧。进一步的,隔热转动进料板包括隔板,隔板通过阻尼转轴与锅体转动连接,锅体外表面位于先煮锅体远离触屏温度控制器的一侧且位于阻尼转轴的位置通过往复转动箱体连接有电动马达,且电动马达通过往复转动箱体与阻尼转轴转动连接,电动马达与触屏温度控制器电性连接,触屏温度控制器控制电动马达的工作状态,当先煮锅体煎煮设定的时间到达以后,其控制电动马达转动进而自带动阻尼转轴转动使得位于先煮锅体的隔板打开,先煮锅体内药液进入锅体,然后控制电动马达工作使得先煮锅体的隔板复位,锅体内进行煎煮,锅体内的药材煎煮距离设定时间还有-分钟时,其控制电动马达工作使得位于后入锅体的隔板打开,后入锅体内的药液进入锅体内,后入锅体的隔板复位,最终锅体完成煎煮,整个过程只需要其触屏温度控制器设定好时间,即可自动完成先煮锅体和后入锅体的药液进入锅体内,方便快捷。进一步的,往复转动箱体内壁转动连接有扇形盘,扇形盘中间位置开设有契合槽,扇形盘顶部位于契合槽两侧对称位置设置有弧度,电动马达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和传动轴连接有大转盘,大转盘正面设置有摆动柱,大转盘正面设置有小转盘,且小转盘外表面与扇形盘顶部位于契合槽两侧对称位置设置的弧度契合,阻尼转轴外表面与外扇形盘固定连接,触屏温度控制器控制电动马达大转盘逆时针旋转,使得摆动柱嵌入契合槽内,带动扇形盘转动进而通过阻尼转轴带动隔板转动使得先煮锅体和后入锅体往锅体内进料,触屏温度控制器控制电动马达工作使得大转盘顺时针转动,使得隔板复位,实现自动进料。进一步的,锅体内表面底部设置有小孔篦子架,避免药物沉积锅底,保证药物受热均匀,防止药物烧糊的现象。进一步的,锅体、先煮锅体和后入锅体均采用透明材料且其内表面均设置有水位线,明确显示该液面的液量水平。进一步的,锅体、先煮锅体和后入锅体的顶部均设置有透明锅盖,可视锅内药物煎煮情况。进一步的,先煮锅体和后入锅体底部与锅体的夹角为锐角,使得药液可依靠自身重力落入锅体内。进一步的,锅体外表面远离触屏温度控制器的一侧顶部中间位置设置鹰嘴型倒药口,方便倒药的同时由于鹰嘴型倒药口与触屏温度控制器不在同侧,避免倒药时其药液淋在触屏温度控制器上。进一步的,把手设置于触屏温度控制器同侧,且为弧形把手,方便可以单侧把手将锅体转移。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通过锅体外表面设置的先煮锅体和后入锅体,且先煮锅体和锅体的煎煮均由触屏温度控制器控制,可以有的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1)通过触屏温度控制器控制电动马达大转盘逆时针旋转,使得摆动柱嵌入契合槽内,带动扇形盘转动进而通过阻尼转轴带动隔板转动使得先煮锅体和后入锅体往锅体内进料,触屏温度控制器控制电动马达工作使得大转盘顺时针转动,使得隔板复位,实现自动进料。(2)通过控制电动马达转动进而自带动阻尼转轴转动使得位于先煮锅体的隔板打开,先煮锅体内药液进入锅体,然后控制电动马达工作使得先煮锅体的隔板复位,锅体内进行煎煮,锅体内的药材煎煮距离设定时间还有5-10分钟时,其控制电动马达工作使得位于后入锅体的隔板打开,后入锅体内的药液进入锅体内,后入锅体的隔板复位,最终锅体完成煎煮,整个过程只需要其触屏温度控制器设定好时间,即可自动完成先煮锅体和后入锅体的药液进入锅体内,方便快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往复转动箱体截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触屏温度控制器;2、锅体;3、先煮锅体;4、后入锅体;5、隔板;6、阻尼转轴;7、往复转动箱体;8、扇形盘;9、契合槽;10、大转盘;11、摆动柱;12、小转盘。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4所示,一种智能中药煎煮锅,包括触屏温度控制器1和锅体2,触屏温度控制器主要由触屏模块、控制模块组成,锅体2表面设置有把手,触屏温度控制1设置于锅体2正面靠近锅体2底部的位置,锅体2两侧靠近锅体2顶部的位置自左往右依次连通有先煮锅体3和后入锅体4,锅体2和先煮锅体3内表面底部均设置有电加热丝,且锅体2和先煮锅体3内壁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先煮锅体3和后入锅体4与锅体2的连接处设置隔热转动进料板,触屏控制模块通过控制器模块与电加热丝、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通过触屏控制器内的触屏控制模块实现人机交汇设定电加热丝的加热时间和温度,即触屏控制模块可以根据温度传感器反馈的信息对先煮锅体和锅体电加热丝的工作状况进行控制,其中先煮锅体内放入所需煎熬时间比较长的药材,后入锅体内放入有效成分因煎煮易挥的药材,且都通过隔热转动进料板与锅体隔开,使用时,将药材放入先煮锅体、锅体和后入锅体内,通过触屏温度控制器,控制先煮锅体定时煎煮,后转动隔热转动进料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中药煎煮锅,包括触屏温度控制器(1)和锅体(2),触屏温度控制器主要由触屏模块、控制模块组成,锅体(2)表面设置有把手,其特征在于:触屏温度控制器(1)设置于锅体(2)正面靠近锅体(2)底部的位置,锅体(2)两侧靠近锅体(2)顶部的位置自左往右依次连通有先煮锅体(3)和后入锅体(4),锅体(2)和先煮锅体(3)内表面底部均设置有电加热丝,且锅体(2)和先煮锅体(3)内壁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先煮锅体(3)和后入锅体(4)与锅体(2)的连接处设置隔热转动进料板,触屏控制模块通过控制器模块与电加热丝、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中药煎煮锅,包括触屏温度控制器(1)和锅体(2),触屏温度控制器主要由触屏模块、控制模块组成,锅体(2)表面设置有把手,其特征在于:触屏温度控制器(1)设置于锅体(2)正面靠近锅体(2)底部的位置,锅体(2)两侧靠近锅体(2)顶部的位置自左往右依次连通有先煮锅体(3)和后入锅体(4),锅体(2)和先煮锅体(3)内表面底部均设置有电加热丝,且锅体(2)和先煮锅体(3)内壁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先煮锅体(3)和后入锅体(4)与锅体(2)的连接处设置隔热转动进料板,触屏控制模块通过控制器模块与电加热丝、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智能中药煎煮锅,其特征在于:隔热转动进料板包括隔板(5),隔板(5)通过阻尼转轴(6)与锅体(2)转动连接,锅体(2)外表面位于先煮锅体(3)远离触屏温度控制器(1)的一侧且位于阻尼转轴(6)的位置通过往复转动箱体(7)连接有电动马达,且电动马达通过往复转动箱体(7)与阻尼转轴(6)转动连接,电动马达与触屏温度控制器(1)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智能中药煎煮锅,其特征在于:往复转动箱体(7)内壁转动连接有扇形盘(8),扇形盘(8)中间位置开设有契合槽(9),扇形盘(8)顶部位于契合槽(9)两侧对称位置设置有弧度,电动马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敏王婷单飞宇周卜凡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安徽省针灸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