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阻燃复合涂层面料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302393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阻燃复合涂层面料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取阻燃基布,将阻燃涂层通过整理机涂覆至所述阻燃基布表面,涂覆完成后烘干,得到高阻燃复合涂层面料。所述制备方法制得的面料,不论是基布还是涂层,均具有良好的阻燃耐高温性能,且涂层与基布之间贴合紧密形成一体,面料耐用性增强,且面料透气性好,制备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阻燃复合涂层面料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面料制备
,具体地,涉及一种高阻燃复合涂层面料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涂层面料是一种经特殊工艺处理的面料。它能使在面料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覆盖胶料,从而达到防水,防风等功能。涂层面料利用溶剂或水将所需要的涂层胶粒(有PU胶,A/C胶,PVC,PE胶)等溶解成流涎状,再以一种某种方式(圆网,刮刀或者滚筒)均匀的涂在布料上(有棉,涤纶,锦纶等基材),然后再经过烘箱内温度的固着,使在面料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覆盖胶料。涂层面料广泛应用于运动服、羽绒服防雨派克、外套、帐篷、鞋袜、窗帘、箱包以及高级防水透湿功能的滑雪衫,登山服,风衣等。还可应用于国防、航海、捕鱼、海上油井、运输等领域。对于涂层面料,公开号为CN20295261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防水涂层面料,包括:基布,设置于前述基布正面的防水涂层;前述防水涂层为具有三聚氰胺核的超支化化合物涂层;前述防水涂层的厚度为0.3-1.0mm;前述基布为涤纶织物,或者超细纤维。防水涂层含有具有三聚氰胺核的超支化化合物,既保证了面料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又保证了无甲醛残留,使用安全;基布采用涤纶织物或者超细纤维,具有吸湿速干的功效,保证了使用的舒适度。然而,该专利所提供的防水涂层面料,主要针对面料的防水性能,对于面料的阻燃性能则未提及。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阻燃复合涂层面料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制得的面料,不论是基布还是涂层,均具有良好的阻燃耐高温性能,且涂层与基布之间贴合紧密形成一体,面料耐用性增强,且面料透气性好,制备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阻燃复合涂层面料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取阻燃基布,将阻燃涂层通过整理机涂覆至所述阻燃基布表面,涂覆完成后烘干,得到高阻燃复合涂层面料;所述阻燃基布由阻燃纤维形成的纱线交织而成,所述阻燃纤维包括如下重量份的成分:聚丙烯腈碳纤维:30~40份,竹炭纤维:15~25份,甲基纤维素:10~15份,壳聚糖:5~10份,水溶性粘合剂:5~10份,硬脂酰胺:5~10份,阻燃剂:5~10份;所述阻燃涂层用阻燃涂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成分:丙烯酸聚氨酯接枝乳液:30~40份,水性丙烯酸乳液:20~30份,氮化硅:5~10份,纳米二氧化钛:15~20份,羧甲基纤维素:5~10份,钛酸酯偶联剂:1~5份,阻燃填料:5~10份,季戊四醇:10~20份,膨润土:1~5份,燃烧抑制剂:1~5份,消泡剂:1~5份,交联剂:1~5份,去离子水:80~100份。进一步地,所述阻燃填料为膨胀珍珠岩、膨胀蛭石、空心玻璃微珠、海泡石中的一种。进一步地,所述燃烧抑制剂为聚磷酸铵或氢氧化铝。进一步地,所述消泡剂为水基型脂肪酰胺表面活性剂。进一步地,步所述交联剂为封端乙腈酸酯。进一步地,所述阻燃剂为聚氯乙烯阻燃剂。进一步地,所述阻燃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按照配比将聚丙烯腈碳纤维、竹炭纤维、甲基纤维素、壳聚糖、水溶性粘合剂、硬脂酰胺以及阻燃剂加入搅拌机,在800~1000转/分的转速下搅拌15~20分钟,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熔融挤压,将充分熔融的熔体通过熔体管道输送到纺丝箱体内,纺丝箱纺丝温度180~230℃,纺丝速度1500~2000m/min,之后从喷丝头的喷孔中压出,丝束在温度为18~20℃的侧风中进行冷却凝固成丝,然后放入沸水中煮20~25min,取出烘干,即可得到所述阻燃纤维。进一步地,所述阻燃涂层用阻燃涂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按照配比将所述丙烯酸聚氨酯接枝乳液、水性丙烯酸乳液、氮化硅、纳米二氧化钛、羧甲基纤维素、钛酸酯偶联剂、阻燃填料、季戊四醇、膨润土、燃烧抑制剂、消泡剂、交联剂以及去离子水加入搅拌罐,在800~1000转/分的转速下搅拌1~2小时,静置,即得所述阻燃涂层用阻燃涂料。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制得的面料,基布采用阻燃基布,阻燃基布由特别设计的阻燃纤维交织形成,阻燃纤维中聚丙烯腈碳纤维和竹炭纤维的组合,使得阻燃纤维在具备良好阻燃性能的同时,具备较好的透气性,阻燃涂层用阻燃涂料的特别设计,以丙烯酸聚氨酯接枝乳液和水性丙烯酸乳液为柱体,使得阻燃涂料具有良好的阻燃耐高温性能,阻燃涂层与阻燃基布之间贴合紧密形成一体,面料耐用性增强,且面料透气性好,制备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专利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高阻燃复合涂层面料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取阻燃基布,将阻燃涂层通过整理机涂覆至所述阻燃基布表面,涂覆完成后烘干,得到高阻燃复合涂层面料;所述阻燃基布由阻燃纤维形成的纱线交织而成,所述阻燃纤维包括如下重量份的成分:聚丙烯腈碳纤维:30~40份,竹炭纤维:15~25份,甲基纤维素:10~15份,壳聚糖:5~10份,水溶性粘合剂:5~10份,硬脂酰胺:5~10份,阻燃剂:5~10份;所述阻燃涂层用阻燃涂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成分:丙烯酸聚氨酯接枝乳液:30~40份,水性丙烯酸乳液:20~30份,氮化硅:5~10份,纳米二氧化钛:15~20份,羧甲基纤维素:5~10份,钛酸酯偶联剂:1~5份,阻燃填料:5~10份,季戊四醇:10~20份,膨润土:1~5份,燃烧抑制剂:1~5份,消泡剂:1~5份,交联剂:1~5份,去离子水:80~100份。进一步地,所述阻燃填料为膨胀珍珠岩、膨胀蛭石、空心玻璃微珠、海泡石中的一种。进一步地,所述燃烧抑制剂为聚磷酸铵或氢氧化铝。进一步地,所述消泡剂为水基型脂肪酰胺表面活性剂。进一步地,步所述交联剂为封端乙腈酸酯。进一步地,所述阻燃剂为聚氯乙烯阻燃剂。进一步地,所述阻燃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按照配比将聚丙烯腈碳纤维、竹炭纤维、甲基纤维素、壳聚糖、水溶性粘合剂、硬脂酰胺以及阻燃剂加入搅拌机,在800~1000转/分的转速下搅拌15~20分钟,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熔融挤压,将充分熔融的熔体通过熔体管道输送到纺丝箱体内,纺丝箱纺丝温度180~230℃,纺丝速度1500~2000m/min,之后从喷丝头的喷孔中压出,丝束在温度为18~20℃的侧风中进行冷却凝固成丝,然后放入沸水中煮20~25min,取出烘干,即可得到所述阻燃纤维。进一步地,所述阻燃涂层用阻燃涂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按照配比将所述丙烯酸聚氨酯接枝乳液、水性丙烯酸乳液、氮化硅、纳米二氧化钛、羧甲基纤维素、钛酸酯偶联剂、阻燃填料、季戊四醇、膨润土、燃烧抑制剂、消泡剂、交联剂以及去离子水加入搅拌罐,在800~1000转/分的转速下搅拌1~2小时,静置,即得所述阻燃涂层用阻燃涂料。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高阻燃复合涂层面料制备方法,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阻燃复合涂层面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取阻燃基布,将阻燃涂层通过整理机涂覆至所述阻燃基布表面,涂覆完成后烘干,得到高阻燃复合涂层面料;/n所述阻燃基布由阻燃纤维形成的纱线交织而成,所述阻燃纤维包括如下重量份的成分:聚丙烯腈碳纤维:30~40份,竹炭纤维:15~25份,甲基纤维素:10~15份,壳聚糖:5~10份,水溶性粘合剂:5~10份,硬脂酰胺:5~10份,阻燃剂:5~10份;/n所述阻燃涂层用阻燃涂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成分:/n丙烯酸聚氨酯接枝乳液:30~40份,水性丙烯酸乳液:20~30份,氮化硅:5~10份,纳米二氧化钛:15~20份,羧甲基纤维素:5~10份,钛酸酯偶联剂:1~5份,阻燃填料:5~10份,季戊四醇:10~20份,膨润土:1~5份,燃烧抑制剂:1~5份,消泡剂:1~5份,交联剂:1~5份,去离子水:80~100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阻燃复合涂层面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取阻燃基布,将阻燃涂层通过整理机涂覆至所述阻燃基布表面,涂覆完成后烘干,得到高阻燃复合涂层面料;
所述阻燃基布由阻燃纤维形成的纱线交织而成,所述阻燃纤维包括如下重量份的成分:聚丙烯腈碳纤维:30~40份,竹炭纤维:15~25份,甲基纤维素:10~15份,壳聚糖:5~10份,水溶性粘合剂:5~10份,硬脂酰胺:5~10份,阻燃剂:5~10份;
所述阻燃涂层用阻燃涂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成分:
丙烯酸聚氨酯接枝乳液:30~40份,水性丙烯酸乳液:20~30份,氮化硅:5~10份,纳米二氧化钛:15~20份,羧甲基纤维素:5~10份,钛酸酯偶联剂:1~5份,阻燃填料:5~10份,季戊四醇:10~20份,膨润土:1~5份,燃烧抑制剂:1~5份,消泡剂:1~5份,交联剂:1~5份,去离子水:80~10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阻燃复合涂层面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填料为膨胀珍珠岩、膨胀蛭石、空心玻璃微珠、海泡石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阻燃复合涂层面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抑制剂为聚磷酸铵或氢氧化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阻燃复合涂层面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泡剂为水基型脂肪酰胺表面活性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加永吴从雷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万邦特种纺织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