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服装衣片空转隔针错位编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302159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服装衣片空转隔针错位编织方法,采用前针床不翻针线圈、后针床不翻针线圈和浮线针法;初始状态时,机头和导纱嘴均停在右侧位置,前后针床为线圈和浮线,采用1隔1交换位编织,横向循环。本发明专利技术织出的衣片效果会让后道工顺操作顺畅做出精致和高品质的产品。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领子螺纹(1*1螺纹、2*2螺纹、3*3螺纹)加空转组织导致的空转气泡、多量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空转下摆外张、起翘问题,提升了成衣的整体品质,变得精致、美观、得体;提高了效率30%左右,降低成本30%左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服装衣片空转隔针错位编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服装衣片空转隔针错位编织方法,属于服装生产

技术介绍
针织衣物作为以机器或手工编织的服装,由于其保暖、舒适及美观等特点收到人们的青睐。为了防止衣片底边脱散和供牵拉之用,织物首先要编织一横列起头线圈,第一横列的悬弧线称起口横列,起口横列一般以1+1罗纹的形式进行。起口后为了使织物边缘光洁、饱满,并使衣片下摆的底边有正面向反面卷曲的趋势,应编织一到三横列圆筒形纬平针线圈,俗称空转。参见图1,传统空转做法会受花型组织结构影响,导致下摆外张、起翘、领围尺寸得不到控制而变形,影响了穿着和外观效果。翻领带空转的传统做法不利于大货生产,为了控制领围尺寸会采取将空转密度加紧或者加减针的做法,密度加紧会导致机器的寿命降低、加减针的做法会导致成本上升效率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服装衣片空转隔针错位编织方法,解决领子螺纹加空转组织导致的空转气泡、多量问题,解决空转下摆外张、起翘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服装衣片空转隔针错位编织方法,使用至少具备前针床和后针床的横编织机,所述横编织机通过所述前针床和后针进行线圈移圈,横编织机设有若干编织系统,每个编织系统配置有一个纱嘴,左右以正面面对前针床为参照,Q、前针床不翻针线圈;H、后针床不翻针线圈;F、不翻针浮线;S1、第一编织系统;S2、第二编织系统;初始状态时,机头和纱嘴均停在右侧位置,前针床和后针床为线圈;该编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机头从右向左行进:S1带动导纱嘴在所述前针床编织,从右到左排针,依次编织若干针Q、编织若干针F,前针床循环编织至衣片边缘;(2)机头从左向右行进:S2带动所述导纱嘴在所述后针床编织,从左到右排针,编织若干针H、编织若干针F,后针床循环编织至衣片边缘;(3)重复步骤(1)和(2)至衣片主体编织结束;(4)衣片主体编织结束后继续进行:(41)S1带动所述导纱嘴在前针床全部编织Q针法至衣片边缘;(42)S2带动所述导纱嘴在后针床全部编织H针法至衣片边缘。作为服装衣片空转隔针错位编织方法的优选方案,步骤(4)中,对所述前针床和后针床上的线圈进行密度值放松,密度值的放松量为0.8。作为服装衣片空转隔针错位编织方法的优选方案,用于毛衣面料或衣服下摆的制作。本专利技术采用前针床不翻针线圈、后针床不翻针线圈和浮线针法;初始状态时,机头和导纱嘴均停在右侧位置,前后针床为线圈和浮线,采用1隔1交换位编织,横向循环。织出的衣片效果会让后道工顺操作顺畅做出精致和高品质的产品。本专利技术解决了领子螺纹(1*1螺纹、2*2螺纹、3*3螺纹)加空转组织导致的空转气泡、多量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了空转下摆外张、起翘问题,提升了成衣的整体品质,变得精致、美观、得体;提高了效率30%左右,降低成本30%左右。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图1为传统编织方法获得的衣片效果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服装衣片空转隔针错位编织方法中字母与针法对应示意图;图3为包含本专利技术的服装衣片空转隔针错位编织方法的针法图;图4为采用包含本专利技术的编织方法获得的衣片效果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对比图1,参见图2、图3和图4,提供一种服装衣片空转隔针错位编织方法,使用至少具备前针床和后针床的横编织机,所述横编织机通过所述前针床和后针进行线圈移圈,横编织机设有第一编织系统和第二编织系统,每个编织系统配置有一个纱嘴,左右以正面面对前针床为参照,初始状态时,机头和纱嘴均停在右侧位置,前针床和后针床为线圈;该编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机头从右向左行进:第一编织系统带动导纱嘴在所述前针床编织,从右到左排针,依次编织1针前针床不翻针线圈、编织1针不翻针浮线,前针床循环编织至衣片边缘;(2)机头从左向右行进:第二编织系统带动导纱嘴在所述后针床编织,从左到右排针,编织1针后针床不翻针线圈、编织1针不翻针浮线,后针床循环编织至衣片边缘;(3)重复步骤(1)和(2)至衣片主体编织结束;(4)衣片主体编织结束后继续进行:(41)第一编织系统带动导纱嘴在前针床全部编织前针床不翻针线圈针法至衣片边缘;(42)第二编织系统带动导纱嘴在后针床全部编织后针床不翻针线圈针法至衣片边缘。具体的,步骤(4)中,对所述前针床和后针床上的线圈进行密度值放松,密度值的放松量为0.8。具体的,在编织结束前的2转(一转等于2行,结束前的2转指最后四行的编织)中,第一编织系统带动导纱嘴在前针床全织前针床不翻针线圈至衣片边缘,第二编织系统带动导纱嘴在后针床全织后针床不翻针线圈至衣片边缘,第一转前针床和后针床上的线圈需要在横编织机上放松0.8的密度值,通过单独设定区分密度段编织,使织出的衣片效果会让后道工顺操作顺畅做出精致和高品质的产品。具体的,用于毛衣面料或衣服下摆的制作。本技术方案不仅可以用在毛衣的衣片编织中,还可以用在衣服的下摆处,使衣服下摆不会往外张,整体外观版型效果美观。本专利技术采用前针床不翻针线圈、后针床不翻针线圈和浮线针法;初始状态时,机头和导纱嘴均停在右侧位置,前后针床为线圈和浮线,采用1隔1交换位编织,横向循环。机头从右向左行进:第一编织系统带动导纱嘴在所述前针床编织,从右到左排针,依次编织1针前针床不翻针线圈、编织1针不翻针浮线,前针床循环编织至衣片边缘;机头从左向右行进:第二编织系统带动导纱嘴在所述后针床编织,从左到右排针,编织1针后针床不翻针线圈、编织1针不翻针浮线,后针床循环编织至衣片边缘;重复至衣片主体编织结束;衣片主体编织结束后继续进行:第一编织系统带动导纱嘴在前针床全部编织前针床不翻针线圈针法至衣片边缘;第二编织系统带动导纱嘴在后针床全部编织后针床不翻针线圈针法至衣片边缘。本专利技术织出的衣片效果会让后道工顺操作顺畅做出精致和高品质的产品。本专利技术解决了领子螺纹(1*1螺纹、2*2螺纹、3*3螺纹)加空转组织导致的空转气泡、多量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服装衣片空转隔针错位编织方法,使用至少具备前针床和后针床的横编织机,所述横编织机通过所述前针床和后针进行线圈移圈,横编织机设有若干编织系统,每个编织系统配置有一个纱嘴,其特征在于,左右以正面面对前针床为参照,Q、前针床不翻针线圈;H、后针床不翻针线圈;F、不翻针浮线;S1、第一编织系统;S2、第二编织系统;初始状态时,机头和纱嘴均停在右侧位置,前针床和后针床为线圈;/n该编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1)机头从右向左行进:S1带动导纱嘴在所述前针床编织,从右到左排针,依次编织若干针Q、编织若干针F,前针床循环编织至衣片边缘;/n(2)机头从左向右行进:S2带动所述导纱嘴在所述后针床编织,从左到右排针,编织若干针H、编织若干针F,后针床循环编织至衣片边缘;/n(3)重复步骤(1)和(2)至衣片主体编织结束;/n(4)衣片主体编织结束后继续进行:(41)S1带动所述导纱嘴在前针床全部编织Q针法至衣片边缘;(42)S2带动所述导纱嘴在后针床全部编织H针法至衣片边缘。/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服装衣片空转隔针错位编织方法,使用至少具备前针床和后针床的横编织机,所述横编织机通过所述前针床和后针进行线圈移圈,横编织机设有若干编织系统,每个编织系统配置有一个纱嘴,其特征在于,左右以正面面对前针床为参照,Q、前针床不翻针线圈;H、后针床不翻针线圈;F、不翻针浮线;S1、第一编织系统;S2、第二编织系统;初始状态时,机头和纱嘴均停在右侧位置,前针床和后针床为线圈;
该编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机头从右向左行进:S1带动导纱嘴在所述前针床编织,从右到左排针,依次编织若干针Q、编织若干针F,前针床循环编织至衣片边缘;
(2)机头从左向右行进:S2带动所述导纱嘴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国辉郭齐梅郝婷婷万蕾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舒朗服装服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