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肢抬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0158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下肢抬高装置,包括支架和位于支架上的支撑本体,所述支撑本体包括用于放置下肢的第一支撑本体和位于第一支撑本体左侧的第二支撑本体,第一支撑本体的上表面设有放置槽,放置槽上设有可拆卸的散热垫,散热垫包括支撑片和位于支撑片上表面均匀分布的若干凸起,凸起包括支撑柱和位于支撑柱上的球体,支撑柱和球体均采用橡胶材质,第一支撑本体和第二支撑本体为气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第一支撑本体顶部放置槽的设置,便于下肢,放置槽上的散热垫的设置,便于天气炎热时增加患者下肢与放置槽上表面的透气性,增加患者的舒适度,第一支撑本体内加热片的设置,便于天气寒冷时给患者下肢保暖,加速血液循环,预防VTE的发生,应用范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下肢抬高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器具
,具体涉及一种下肢抬高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科学技术的进步的,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与提高;但是,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也使得人们的生存环境变的越来越激烈,如三高等社会高发性疾病随着不断增加,在不断的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家庭幸福。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提供的资料显示,全球每16秒就有1人患静脉血栓塞性疾病,对于血栓患者最重要的一项治疗护理措施,就是下肢抬高20-30㎝,可以有效促进静脉回流,减轻水肿,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同样,对于我们术后或长期住院的患者通过下肢抬高,它可以促进静脉回流,减少血栓发生,对于我们健康人群久坐久站,腿部有酸困,胀痛不适的人群,通过腿部抬高,可以减轻不适感,现有的使患者下肢抬高,一般都是在两腿间夹枕头及患肢下垫枕头,由于针头的高度不能确定,所述不能很好的为患者提供下肢抬高的高度,且枕头在天气较炎热的时候,容易使患者与枕头接触部位出现痱子等,使患者不舒服,增加后发性病变。因此,提供一种可使患者下肢抬高一定高度、且便于透气和具有加热功能的下肢抬高装置,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使患者根据实际需要使下肢抬高一定高度且便于透气的下肢抬高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下肢抬高装置,包括支架和位于支架上的支撑本体,所述支撑本体包括用于放置下肢的第一支撑本体和位于第一支撑本体左侧的第二支撑本体,第一支撑本体的上表面设有放置槽,放置槽上设有可拆卸的散热垫,散热垫包括支撑片和位于支撑片上表面均匀分布的若干凸起,凸起包括支撑柱和位于支撑柱上的球体,支撑柱和球体均采用橡胶材质,第一支撑本体和第二支撑本体为气囊。所述支撑片为气囊,球体外表面设有起防滑作用的若干凸起条纹,支撑柱的高度为3~5cm,球体的直径为1~2cm,相邻两个球体之间的距离为0.5~1cm。所述第一支撑本体前后方向的宽度为35~45cm,第一支撑本体左右方向的长度为30~40cm,第二支撑本体左右方向的长度为20~30cm,第二支撑本体前后方向的宽度与第一支撑本体前后方向的宽度相等。所述第二支撑本体的上表面为斜面,第二支撑本体的上表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25~50°,第二支撑本体的左端高度与第一支撑本体的高度相等。所述放置槽为弧形,放置槽的弧度为120°~150°。所述支架包括位于第一支撑本体和第二支撑本体下方的支撑板、位于支撑板下方的底板、与支撑板和底板连接且用于调整支撑板高度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包括第一杆体、位于第一杆体内部切沿第一杆体的长度方向移动的第二杆体,第一杆体上设有第一固定孔,第二杆体上设有若干第二固定孔,第一固定孔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杆体的长度方向垂直,第二固定孔的长度方向和第二杆体的长度方向垂直,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的尺寸相等且均为螺纹孔,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通过固定螺栓穿过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进行固定。所述第一支撑本体内设有加热片、振动器和温度传感器,加热片、振动器和温度传感器均与控制器连接。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和所述放置槽的上表面均设有起防滑作用的防滑垫;所述的放置槽底部为平整状,槽两边略高于槽底部。积极有益效果:本技术第一支撑本体顶部放置槽的设置,便于下肢,放置槽上的散热垫的设置,便于天气炎热时增加患者下肢与放置槽上表面的透气性,增加患者的舒适度,第一支撑本体内加热片的设置,便于天气寒冷时给患者下肢保暖,加速血液循环,预防VTE的发生,应用范围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1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一;图4为图1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二;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1散热垫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1凸起的机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1支撑杆的机构示意图;图中为:第一支撑本体1、第二支撑本体2、支撑板3、底板4、支撑杆5、散热垫6、温度传感器7、放置槽8、加热片9、振动器10、支撑片11、凸起12、支撑柱13、球体14、第一杆体15、第二杆体16、第一固定孔17、第二固定孔18、固定螺栓19。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7所示,一种下肢抬高装置,包括支架和位于支架上的支撑本体,所述支撑本体包括用于放置下肢的第一支撑本体1和位于第一支撑本体1左侧的第二支撑本体2,第一支撑本体1的左侧面和第二支撑本体的右侧面可通过魔术贴粘贴,魔术贴的子贴固定在第一支撑本体1的左侧面,魔术贴的母贴固定在第二支撑本体2的右侧面,使用时,将第一支撑本体1上的子贴和第二支撑本体2上的母贴对齐粘贴即可,所述第一支撑本体1前后方向的宽度为35cm,第一支撑本体1左右方向的长度为30cm,第二支撑本体2左右方向的长度为20cm,第二支撑本体2前后方向的宽度与第一支撑本体1前后方向的宽度相等,均为与病床宽度一致的94cm;所述第二支撑本体2的上表面为斜面,第二支撑本体2的上表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第二支撑本体2的上表面为斜面的设置,便于放置腿窝,使腿窝处不悬空,第二支撑本体2的左端高度与第一支撑本体1的高度相等,即第一支撑本体1的高度为35cm,第一支撑本体1的上表面设有放置槽8,所述放置槽8为弧形,放置槽8的弧度为120°,便于同时放置两条腿,或者单独放置一条腿,放置槽8上设有可拆卸的散热垫6,散热垫6的表面积大于放置槽8的表面积,一部分散热垫6位于第一支撑本体1的上表面、左侧面和第二支撑本体2的上表面,散热垫6的底部的四周设有魔术贴的子贴,第一支撑本体1的右侧面、第一支撑本体1的上表面和第二支撑本体2的上表面均设有魔术贴的母贴,当天气炎热,需要使下肢与放置槽8之间透气时,将散热垫6放置在放置槽8的表面上,通过魔术贴将散热垫6进行固定,散热垫6包括支撑片11和位于支撑片11上表面均匀分布的若干凸起12,凸起12包括支撑柱13和位于支撑柱13上的球体14,支撑柱13的底部通过粘胶剂与散热垫6的上表面粘贴,或者支撑柱13与散热垫6一体成型,支撑柱13和球体14均采用橡胶材质,第一支撑本体1和第二支撑本体2为能进行充气和放气的气囊。所述支撑片11为能进行充气和放气的气囊,球体14外表面设有起防滑作用的若干凸起条纹,支撑柱13的高度为5cm,球体14的直径为1cm,相邻两个球体14之间的距离为0.5cm,若干个球体14与下肢接触,使下肢与放置槽有一定的空隙,增加透气性,同时球体14可对下肢起到按摩的作用。所述支架包括位于第一支撑本体1和第二支撑本体2下方的支撑板3、位于支撑板3下方的底板4、与支撑板3和底板4连接且用于调整支撑板高度的支撑杆5,第一支撑本体1下表面和第二支撑本体2的下表面通过魔术贴与支撑板3上表面固定连接,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下肢抬高装置,包括支架和位于支架上的支撑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本体包括用于放置下肢的第一支撑本体和位于第一支撑本体左侧的第二支撑本体,第一支撑本体的上表面设有放置槽,放置槽上设有可拆卸的散热垫,散热垫包括支撑片和位于支撑片上表面均匀分布的若干凸起,凸起包括支撑柱和位于支撑柱上的球体,支撑柱和球体均采用橡胶材质,第一支撑本体和第二支撑本体为气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肢抬高装置,包括支架和位于支架上的支撑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本体包括用于放置下肢的第一支撑本体和位于第一支撑本体左侧的第二支撑本体,第一支撑本体的上表面设有放置槽,放置槽上设有可拆卸的散热垫,散热垫包括支撑片和位于支撑片上表面均匀分布的若干凸起,凸起包括支撑柱和位于支撑柱上的球体,支撑柱和球体均采用橡胶材质,第一支撑本体和第二支撑本体为气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肢抬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片为气囊,球体外表面设有起防滑作用的若干凸起条纹,支撑柱的高度为3~5cm,球体的直径为1~2cm,相邻两个球体之间的距离为0.5~1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肢抬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本体前后方向的宽度为35~45cm,第一支撑本体左右方向的长度为30~40cm,第二支撑本体左右方向的长度为20~30cm,第二支撑本体前后方向的宽度与第一支撑本体前后方向的宽度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肢抬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本体的上表面为斜面,第二支撑本体的上表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25~50°,第二支撑本体的左端高度与第一支撑本体的高度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艳玲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