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状覆膜结构和一种覆膜支架。该管状膜覆膜管结构包括主管体、封闭部以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支管体,所述主管体与各个所述分支管体的其中一端分别连接并连通,至少一对相邻的两个所述分支管体之间设置有所述封闭部,至少一对相邻的两个所述分支管体之间相互连接的过渡区域设置有封闭部,所述封闭部与所述主管体以及各个所述分支管体分别封闭连接,以用于防止血液自所述过渡区域渗出。该覆膜支架包括权利要求上述管状覆膜结构以及支架主体,管状覆膜结构包覆于所述支架主体的外表面。该管状膜覆膜管结构渗血量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状覆膜结构和覆膜支架
本技术涉及治疗血管内疾病的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管状覆膜结构和一种覆膜支架。
技术介绍
近年来在医疗领域,覆膜支架逐渐成为人工血管的主流产品,覆膜支架由覆膜和金属支架组成,覆膜主要起阻血作用。覆膜材料一般为聚酯、聚氨酯、聚四氟乙烯、蚕丝等,覆膜结构为平纹、斜纹、缎纹及它们的变化组织。病变血管根据病变位置的不同分为胸主血管和腹主血管,根据病变位置的特点,用于腹主血管的覆膜支架是双分支形状,决定了用于这种覆膜支架的覆膜也必须是双分支结构。目前市场上的覆膜结构通常采用两种加工方式制成,第一种是采用平面覆膜缝合成管状覆膜结构,但该覆膜结构的缝合处不但渗血,还增加了覆膜支架的释放阻力;第二种是一体成型的方式直接编织出管状覆膜结构,参见图1所示,但在主体20(较粗的管)过渡到支管21、支管22时,主体20与支管21、支管22的连接处会留下一个较大的孔洞,孔洞参见图2中的A处所示结构,这是现有的一体成型编织工艺导致的结构缺陷,这种结构缺陷造成了覆膜支架在三个管的连接处渗血量偏大,目前通常采用对孔洞进行缝合的方式进行补救,但缝合后的区域仍然会存在渗血现象。因此,无论是何种方式制成的管状覆膜结构,都无可避免地存在着三个管的连接处渗血的问题,成为本领域内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有效解决传统覆膜结构在主体和分支的过渡区存在较大渗血的问题的管状覆膜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管状覆膜结构,包括主管体、至少一个封闭部以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支管体,其中,所述主管体与各个所述分支管体的其中一端分别连接并连通,至少一对相邻的两个所述分支管体之间相互连接的过渡区域设置有所述封闭部,所述封闭部与所述主管体以及所述至少一对相邻的两个所述分支管体分别封闭连接,以用于防止血液自所述过渡区域渗出。上述“至少一对相邻的两个所述分支管体之间设置有所述封闭部”中的“相邻”是指两个分支管体之间没有设置其他的分支管体或阻隔物,不代表在具有多个分支管体的情况下选取的最靠近的分支管体;上述“所述封闭部与所述主管体以及各个所述分支管体分别封闭连接”中的“封闭连接”,是指血液在从主管体或分支管体流向封闭部时,会受到阻力,无法顺畅地流入封闭部和/或自封闭部流出,但不表示必须完全封堵血流。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封闭部呈平面结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封闭部呈单层平面结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封闭部的长度为1mm-10mm,宽度为1mm-8m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封闭部为平纹结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对相邻的两个所述分支管体之间相互连接的过渡区域均设置有所述封闭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封闭部具有第一封闭端和第二封闭端,至少一对相邻的两个所述分支管体包括第一分支管体及第二分支管体,并且所述第一分支管体及所述第二分支管体在所述第一分支管体的径向方向上通过所述封闭部间隔开,且所述主管体与所述封闭部在所述第一封闭端处相连接,至少一对相邻的两个所述分支管体在所述第二封闭端处分离开。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封闭端具有矩形边缘,所述第二封闭端具有弧形边缘,且所述弧形边缘为朝向所述第一封闭端凹陷的结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封闭部的形状为多边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个所述分支管体的内径之和等于所述主管体的内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封闭部与所述主管体、各个所述分支管体一体编织成型。本技术的管状覆膜结构不仅能够解决传统腹主覆膜支架的覆膜在主体和分支的过渡区存在较大渗血量的问题,而且也适用于其他多个分支的覆膜结构,提高覆膜结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降低了渗血量,提高了产品性能。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覆膜支架。所述一种覆膜支架包括所述的管状覆膜结构以及支架主体,所述管状覆膜结构包覆于所述支架主体的外表面。本技术的管状覆膜结构相比传统的手工缝合或一体成型的覆膜结构,主体和分支的过渡区密封可靠,渗血量较低或几乎没有,有效避免了因现有技术中的编制工艺造成的孔洞渗血现象,且制造工艺可有效提高加工效率,无需后期的人工缝合,节约人力成本,适于广泛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管状覆膜结构的主视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管状覆膜结构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管状覆膜结构的主视图;图4为图3所示的管状覆膜结构的B位置结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管状膜覆膜管结构;100:主管体;200:第一分支管体;300:第二分支管体;400:封闭部;40a:第一封闭端;400b:第二封闭端;20:主管;21、22:支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覆膜支架。该覆膜支架包括管状覆膜结构以及支架主体,管状覆膜结构包覆于所述支架主体的外表面。参见图3所示,上述管状覆膜结构10包括主管体100、第一分支管体200、第二分支管体300以及封闭部400。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分支管体200以及第二分支管体300并列设置,主管体100的一端为血液入口端,另一端与第一分支管体200的一端以及第二分支管体300的一端分别连接并连通,第一分支管体200的另一端以及第二分支管体300的另一端为血液出口端。封闭部400与主管体100、第一分支管体200以及第二分支管体300分别相连接,进一步来说,封闭部400与主管体100、第一分支管体200以及第二分支管体300分别封闭连接,且封闭部400位于第一分支管体200以及第二分支管体300相连接的过渡区域,用于防止血液自该过渡区域渗出。较佳地,封闭部400与主管体100、第一分支管体200、第二分支管体300一体编织成型,且封闭部400呈平面结构,并且进一步优选为单层结构和/或平纹结构。单层平面结构可以提供给封闭部较好的柔韧性和可折叠性,有利于将管状覆膜结构10包覆于支架本体上,也有利于将覆膜支架装载于输送装置上,而平纹结构具有紧密度高的特点,可以进一步提供良好的防渗漏性能。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封闭部400也可以是斜纹、缎纹结构、或多层结构,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制。如图4所示,封闭部400基本上呈矩形,且具有第一封闭端400a和第二封闭端400b,第一分支管体200与第二分支管体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状覆膜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管体、至少一个封闭部以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支管体,其中,所述主管体与各个所述分支管体的其中一端分别连接并连通,至少一对相邻的两个所述分支管体之间相互连接的过渡区域设置有所述封闭部,所述封闭部与所述主管体以及所述至少一对相邻的两个所述分支管体分别封闭连接,以用于防止血液自所述过渡区域渗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状覆膜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管体、至少一个封闭部以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支管体,其中,所述主管体与各个所述分支管体的其中一端分别连接并连通,至少一对相邻的两个所述分支管体之间相互连接的过渡区域设置有所述封闭部,所述封闭部与所述主管体以及所述至少一对相邻的两个所述分支管体分别封闭连接,以用于防止血液自所述过渡区域渗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状覆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部呈平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状覆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部呈单层平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状覆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部的长度为1mm-10mm,宽度为1mm-8mm。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管状覆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部为平纹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管状覆膜结构,其特征在于,各对相邻的两个所述分支管体之间相互连接的过渡区域均设置有所述封闭部。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管状覆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晓曼,胡冰清,赵海娜,
申请(专利权)人:脉通医疗科技嘉兴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