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电镀废水前端零排放工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29911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18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混合电镀废水前端零排放工艺方法,步骤是:首先将前处理废水进入格油池,将含氰废水用两级氧化破氰,将含铬废水用还原剂使之变价还原;然后将格油池中的前处理废水、破氰的含氰废水、变价还原的含铬废水、含镍废水及含铜废水汇合到PH调节池中;再将混合电镀废水通过沉淀池沉淀,沉淀得到的液体进入上清液池,上清液池中的上清液经过自清洗过滤器后再经过膜系统得到淡水和含高浓度金属离子浓缩液;再将含高浓度金属离子浓缩液进入多效蒸发器,经高温后变成结晶盐,冷凝水导回膜系统。根据电镀废水现场处理经验,结合现有膜技术,针对性选型,使废水100%回用,达到零排放,水资源再利用,为企业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及环境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合电镀废水前端零排放工艺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废水处理的
,尤其是一种混合电镀废水前端零排放工艺方法。
技术介绍
电镀表面处理是各个生产行业中最重要的环结,促进工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然而,电镀废水中,污染物种类多、成分异常复杂,既有各种重金属离子,又有氰根离子,还有各种各样的络合物、添加剂以及大量的酸、碱、盐、有机物和悬浮物等,同时在废水中的各类污染物还会相互作用、生成更加难以降解和去除的污染物。常规膜分离系统会很快污堵,产水量降低,要频繁化学清洗,造成产水回用率越来越低,最终需更换膜元件,才能解决,使整体运行费用增高,生产企业无法接受。因此电镀废水耗水量大,污染严重,现环保要求越来越严,导致电镀工业的发展无法继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混合电镀废水前端零排放工艺方法,根据电镀废水现场处理经验,结合现有膜技术,针对性的选型,使废水100%回用,从而达到零排放,水资源再利用,为企业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混合电镀废水前端零排放工艺方法,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骤、首先将前处理废水进入格油池,将含氰废水用两级氧化破氰,将含铬废水用还原剂使之变价还原;第二步骤、然后将格油池中的前处理废水、破氰的含氰废水、变价还原的含铬废水、含镍废水以及含铜废水汇合到PH调节池中;第三步骤、再将第二步骤中的混合电镀废水通过沉淀池沉淀,沉淀得到的液体进入上清液池,上清液池中的上清液经过自清洗过滤器后再经过膜系统得到淡水和含高浓度金属离子浓缩液;第四步骤、再将含高浓度金属离子浓缩液进入多效蒸发器,经高温后变成结晶盐,冷凝水导回膜系统。进一步具体地说,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步骤中,PH调节池中加氢氧化钠,将PH值调节到5.9~6.1。进一步具体地说,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三步骤中和第四步骤中,所述膜分离系统为专用膜系统,专用膜系统包括前后依次设置的抗污染膜和海淡膜。进一步具体地说,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膜分离系统为抗污染膜和海淡膜。进一步具体地说,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清液池中的上清液经过自清洗过滤器后再经过膜分离系统得到第一层淡水,第一层淡水再经反渗透膜系统深层次脱盐得到第二层淡水。进一步具体地说,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三步骤中,混合电镀废水通过沉淀池沉淀,沉淀得到的固体物质经过压榨机得到污泥,沉淀后得到的液体直接进入上清液池。进一步具体地说,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步骤中,含氰废水进入破氰池后用两级氧化破氰,含铬废水进入破铬池后用还原剂使之变价还原。进一步具体地说,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清液池中的上清液经过自清洗过滤器后再经过膜分离系统得到第一层淡水,工作压力为28~35公斤,淡水回收率为88~92%。进一步具体地说,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层淡水再经反渗透膜系统深层次脱盐得到第二层淡水,工作压力为15~22公斤,淡水回收率为68~7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经多年和膜生产厂家实验及电镀废水处理实际现场操作经验,采用特殊工艺的膜元件可解决膜污堵的问题,具有低能耗、无相变、无污染、分离效率高、浓缩倍数高等优点,膜分离后的浓缩液经过蒸发结晶,从而实现电镀废水的零排放,本工艺也可延伸到PCB行业,推动零排放。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混合电镀废水前端零排放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混合电镀废水主要包括前处理废水、含氰废水、含铬废水、含镍废水以及含铜废水。见图1,一种混合电镀废水前端零排放工艺方法,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骤、首先将前处理废水进入格油池,格油池可以除去前处理废水中的油水,将含氰废水用两级氧化破氰,将含铬废水用还原剂使之变价还原;第二步骤、然后将格油池中的前处理废水、破氰的含氰废水、变价还原的含铬废水、含镍废水以及含铜废水汇合到PH调节池中;第三步骤、再将第二步骤中的混合电镀废水通过沉淀池沉淀,沉淀得到的液体进入上清液池,上清液池中的上清液经过自清洗过滤器后再经过膜系统得到淡水和含高浓度金属离子浓缩液,金属离子包括镍、铜、铬等;第四步骤、再将含高浓度金属离子浓缩液进入多效蒸发器,经高温后变成结晶盐,结晶盐委托外部结晶盐处理部门处理,冷凝水导回膜系统。所有经过膜处理后的透过液可作为工艺水回用,既节省成本,又实现废水零排放。具体地,在第二步骤中,PH调节池中加氢氧化钠,将PH值调节到5.9~6.1。在第三步骤中和第四步骤中,膜系统包括膜分离系统和反渗透膜系统。膜分离系统为专用膜系统,专用膜系统包括前后依次设置的抗污染膜和海淡膜。上清液池中的上清液经过自清洗过滤器后再经过先进的特殊膜分离系统得到第一层淡水,第一层淡水再经反渗透膜系统深层次脱盐得到第二层淡水。在第三步骤中,混合电镀废水通过沉淀池沉淀,沉淀得到的固体物质经过压榨机得到污泥,污泥委托外部污泥处理部门处理,沉淀后得到的液体直接进入上清液池。在第一步骤中,含氰废水进入破氰池后用两级氧化破氰,含铬废水进入破铬池后用还原剂使之变价还原。上清液池中的上清液经过自清洗过滤器后再经过膜分离系统得到第一层淡水,工作压力为28~35公斤,淡水回收率为88~92%。第一层淡水再经反渗透膜系统深层次脱盐得到第二层淡水,工作压力为15~22公斤,淡水回收率为68~72%,产水水质优于自来水,可供生产车间使用。混合电镀废水零排放是指电镀车间产生的所有废水的零排放,因此对这样的有电镀废水排放的工业园,是一种排放方式的改变。新建的电镀企业,包括新建的电镀工业园区就无需设置电镀废水排放口。实现清洁生产,对预防和治理水污染,促进工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实施例1:一种混合电镀废水前端零排放工艺方法,具体步骤是:第一步骤、首先将重量百分比为40%的前处理废水进入格油池,格油池可以除去前处理废水中的油水,将重量百分比为20%的含氰废水用两级氧化破氰,将重量百分比为20%的含铬废水用还原剂使之变价还原;第二步骤、然后将格油池中的前处理废水、破氰的含氰废水、变价还原的含铬废水、重量百分比为10%的含镍废水以及重量百分比为10%的含铜废水汇合到PH调节池中,PH调节池中加氢氧化钠,将PH值调节到6;第三步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合电镀废水前端零排放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n第一步骤、首先将前处理废水进入格油池,将含氰废水用两级氧化破氰,将含铬废水用还原剂使之变价还原;/n第二步骤、然后将格油池中的前处理废水、破氰的含氰废水、变价还原的含铬废水、含镍废水以及含铜废水汇合到PH调节池中;/n第三步骤、再将第二步骤中的混合电镀废水通过沉淀池沉淀,沉淀得到的液体进入上清液池,上清液池中的上清液经过自清洗过滤器后再经过膜系统得到淡水和含高浓度金属离子浓缩液;/n第四步骤、再将含高浓度金属离子浓缩液进入多效蒸发器,经高温后变成结晶盐,冷凝水导回膜系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电镀废水前端零排放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骤、首先将前处理废水进入格油池,将含氰废水用两级氧化破氰,将含铬废水用还原剂使之变价还原;
第二步骤、然后将格油池中的前处理废水、破氰的含氰废水、变价还原的含铬废水、含镍废水以及含铜废水汇合到PH调节池中;
第三步骤、再将第二步骤中的混合电镀废水通过沉淀池沉淀,沉淀得到的液体进入上清液池,上清液池中的上清液经过自清洗过滤器后再经过膜系统得到淡水和含高浓度金属离子浓缩液;
第四步骤、再将含高浓度金属离子浓缩液进入多效蒸发器,经高温后变成结晶盐,冷凝水导回膜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电镀废水前端零排放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步骤中,PH调节池中加氢氧化钠,将PH值调节到5.9~6.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电镀废水前端零排放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步骤中和第四步骤中,膜系统包括膜分离系统和反渗透膜系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混合电镀废水前端零排放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分离系统为专用膜系统,专用膜系统包括前后依次设置的抗污染膜和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智志殷冬吉桂运东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逸轩生物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