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水体生态修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99016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的水体生态修复装置,包括主船体、增氧曝气系统、菌剂释放装置、浮游植物系统和太阳能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改变了现有水体净化设备功能单一,效果欠缺的问题,将微孔曝气增氧、微生物菌剂释放、水生植物净化等技术集成一体,达到系统的进行水体生态修复的目的,提高了水体净化效率;为全气候太阳能供电,绿色、环保、节能;本发明专利技术改变了以往人工投菌的方式,通过缓慢的菌剂释放装置可实现均匀满速的投菌,效果更佳;注重整体的观感效果,具备观赏价值,能充分融入使用环境的生态景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的水体生态修复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境治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水体生态修复装置。
技术介绍
我国湖泊水库多达2742个(>1km2),总面积91020km2。在70年代末富营养化湖泊只占27%,80年代末达61%,90年代末高达85%,2000年以后发展更为迅速。我国已成为国际上湖泊富营养化严重国家之一。富营养化,己成为我国目前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和急待解决的问题,是湖泊水库生态系统结构破坏和功能丧失的外在表现。在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早期,主要通过切断污染源的措施对湖泊进行治理。从对治理湖泊富营养化采用的不同措施所产生的结果来看,在流域大部分污染源未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采取任何治理措施取得的效果都是微小的,或只能是短期有效的,如南京玄武湖、广州的东山湖等就有过以底泥疏浚工程为治理湖泊富营养化失败的教训。国内作为“九五”、“十五”期间环境治理重点工程的云南滇池,十几年来累计投资超过百亿元,虽然点源污染源削减了,但湖泊富营养化状况仍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滇池水质仍呈恶化的趋势。即使在污染源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湖泊生态系统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恢复,日本琵琶湖的治理过程和治理效果又是一个例证。现有的恶臭水体修复技术和设备还处于功能单一、技术不系统、使用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太阳能增氧系统的优点在于能做到:“能源自给、管理自给、控制自给”,运行成本几乎为零,可以说一次投入再无电费烦恼,符合现代低碳节能减排的要求。系统利用太阳能供电,驱动水底气液混合装置搅动水体,形成纵向和横向水流。底层缺氧水体与氧气充分混合后再与表层水体进行交替,与传统机械搅动相比具有本质不同,增氧效果的明显提高。其缺点在于功能比较单一,仅仅停留在推流增氧层面,不能系统的对水体进行修复。喷射式鱼塘增氧机的优点是设备简单、使用方便、能实现快速增氧。其缺点在于:一方面需要单独提供电源驱动,使用条件受到了一定的限值,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另一方面是推流增氧,水流速度快,噪音较大。该类设备一般仅仅适用于鱼塘增氧,不适用于其它恶臭水体的治理。微孔曝气增氧机的风机和管道安装在浮船上,用户可自行安装机器,根据生产需要连接和防止微孔曝气盘,并可实现随时移动,便于维护,方便渔民捕鱼和清塘。其工作原理是在风机的带动下产生高压气体经管道输送到各个微孔曝气盘,并产生大量微细气泡从管壁溢出,形成雾化气流从水体底部向四周扩散,在扩散过程中释放氧气,可解决传统增氧机解决不了的底层溶解氧低的问题。微孔曝气增氧机一般用于养殖水体环境,可改善水体底层环境,净化水质,增加溶氧量,促进水产品生长。其缺点在于功能比较单一,仅仅是曝气增氧,对于恶臭水体的处理效果不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新型的水体生态修复装置,通过整合优化现有技术的各方面优点,将微孔曝气增氧、微生物菌剂释放、水生植物净化等技术集成一体,系统的进行水体生态修复。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的水体生态修复装置,包括主船体、增氧曝气系统、菌剂释放装置、浮游植物系统和太阳能系统;所述主船体包括设备舱、主甲板、植物种植槽、保护支架和微生物菌剂释放舱,所述设备舱位于所述主船体的中部,所述设备舱在上设置有太阳能电池和鼓风设备,所述主甲板位于所述主船体的艏艉两端,所述植物种植槽位于所述主船体的四周,所述植物种植槽的底部和外侧开有若干个孔洞,所述保护支架固定在所述主船体的底部四周,所述微生物菌剂释放舱位于所述主船体的四个角部,所述微生物菌剂释放舱的上方无盖,且底部设有镂空,所述微生物菌剂释放舱外侧面设有若干个洞口;所述增氧曝气系统包括所述鼓风设备、曝气主管、管膜式曝气管、曝气主管固定卡和管膜式曝气管固定卡,所述鼓风设备安装在所述设备舱内,所述曝气主管穿过所述设备舱连接所述鼓风设备和管膜式曝气管,所述曝气主管通过所述曝气主管固定卡固定在所述设备舱的底部,所述管膜式曝气管与曝气主管连接,所述管膜式曝气管通过所述管膜式曝气管固定卡固定在设备舱的底部;所述菌剂释放装置包括菌剂释放盒、菌剂释放盒支撑架和菌剂释放盒盖,所述菌剂释放盒为管状结构,所述菌剂释放盒的内部放置有菌剂球,所述菌剂释放盒的底部和侧面分别设置有菌剂释放盒底部透水孔和菌剂释放盒侧面透水孔,所述菌剂释放盒通过所述菌剂释放盒支撑架固定在所述设备舱上;所述浮游植物系统包括浮游植物和卵石培植土,所述的卵石培植土放置在所述植物种植槽内;所述太阳能系统包括所述太阳能板和太阳能电池蓄配电系统,所述太阳能板设置在所述设备舱的顶部,所述太阳能电池蓄配电系统布置在所述设备舱的内部,所述太阳能电池蓄配电系统为所述增氧曝气系统提供电力。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菌剂释放装置设有不少于一个。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微生物菌剂释放舱设有不少于一个。综上所述,本申请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改变了现有水体净化设备功能单一,效果欠缺的问题,将微孔曝气增氧、微生物菌剂释放、水生植物净化等技术集成一体,达到系统的进行水体生态修复的目的,提高了水体净化效率;2.本专利技术为全气候太阳能供电,绿色、环保、节能;3.本专利技术改变了以往人工投菌的方式,通过缓慢的菌剂释放装置可实现均匀满速的投菌,效果更佳;4.本专利技术注重整体的观感效果,具备观赏价值,能充分融入使用环境的生态景观;5.可实现远程控制,无须人工管理。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侧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截面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截面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截面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截面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菌剂释放盒底部透水孔的结构图。图中标号:1-主船体;1-1-设备舱;1-2-主甲板;1-3-植物种植槽;1-4-保护支架;1-5-微生物菌剂释放舱;2-增氧曝气系统;2-1-鼓风设备;2-2-曝气主管;2-2-1-曝气主管固定卡;2-3-管膜式曝气管;2-3-1-管膜式曝气管固定卡;3-菌剂释放装置;3-1-菌剂释放盒;3-1-1-菌剂释放盒底部透水孔;3-1-2-菌剂释放盒侧面透水孔;3-2-菌剂释放盒支撑架;3-1-菌剂释放盒盖;4-浮游植物系统;4-1-浮游植物;4-2-卵石培植土;5-太阳能系统;5-1-太阳能板;5-2-太阳能电池蓄配电系统。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专利技术,而非对该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一种新型的水体生态修复装置,包括主船体1、增氧曝气系统2、菌剂释放装置3、浮游植物系统4和太阳能系统5;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的水体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主船体(1)、增氧曝气系统(2)、菌剂释放装置(3)、浮游植物系统(4)和太阳能系统(5);/n所述主船体(1)包括设备舱(1-1)、主甲板(1-2)、植物种植槽(1-3)、保护支架(1-4)和微生物菌剂释放舱(1-5),所述设备舱(1-1)位于所述主船体(1)的中部,所述设备舱(1-1)在上设置有太阳能电池(5-2)和鼓风设备(2-1),所述主甲板(1-2)位于所述主船体(1)的艏艉两端,所述植物种植槽(1-3)位于所述主船体(1)的四周,所述植物种植槽(1-3)的底部和外侧开有若干个孔洞,所述保护支架(1-4)固定在所述主船体(1)的底部四周,所述微生物菌剂释放舱(1-5)位于所述主船体(1)的四个角部,所述微生物菌剂释放舱(1-5)的上方无盖,且底部设有镂空(1-5-1),所述微生物菌剂释放舱(1-5)外侧面设有若干个洞口(1-5-2);/n所述增氧曝气系统(2)包括所述鼓风设备(2-1)、曝气主管(2-2)、管膜式曝气管(2-3)、曝气主管固定卡(2-2-1)和管膜式曝气管固定卡(2-3-1),所述鼓风设备(2-1)安装在所述设备舱(1-1)内,所述曝气主管(2-2)穿过所述设备舱(1-1)连接所述鼓风设备(2-1)和管膜式曝气管(2-3),所述曝气主管(2-2)通过所述曝气主管固定卡(2-2-1)固定在所述设备舱(1-1)的底部,所述管膜式曝气管(2-3)与曝气主管(2-2)连接,所述管膜式曝气管(2-3)通过所述管膜式曝气管固定卡(2-3-1)固定在设备舱(1-1)的底部;/n所述菌剂释放装置(3)包括菌剂释放盒(3-1)、菌剂释放盒支撑架(3-2)和菌剂释放盒盖(3-1),所述菌剂释放盒(3-1)为管状结构,所述菌剂释放盒(3-1)的内部放置有菌剂球,所述菌剂释放盒(3-1)的底部和侧面分别设置有菌剂释放盒底部透水孔(3-1-1)和菌剂释放盒侧面透水孔(3-1-2),所述菌剂释放盒(3-1)通过所述菌剂释放盒支撑架(3-2)固定在所述设备舱(1-1)上;/n所述浮游植物系统(4)包括浮游植物(4-1)和卵石培植土(4-2),所述的卵石培植土(4-2)放置在所述植物种植槽(1-3)内;/n所述太阳能系统(5)包括所述太阳能板(5-1)和太阳能电池蓄配电系统(5-2),所述太阳能板(5-1)设置在所述设备舱(1-1)的顶部,所述太阳能电池蓄配电系统(5-2)布置在所述设备舱(1-1)的内部,所述太阳能电池蓄配电系统(5-2)为所述增氧曝气系统(2)提供电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水体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主船体(1)、增氧曝气系统(2)、菌剂释放装置(3)、浮游植物系统(4)和太阳能系统(5);
所述主船体(1)包括设备舱(1-1)、主甲板(1-2)、植物种植槽(1-3)、保护支架(1-4)和微生物菌剂释放舱(1-5),所述设备舱(1-1)位于所述主船体(1)的中部,所述设备舱(1-1)在上设置有太阳能电池(5-2)和鼓风设备(2-1),所述主甲板(1-2)位于所述主船体(1)的艏艉两端,所述植物种植槽(1-3)位于所述主船体(1)的四周,所述植物种植槽(1-3)的底部和外侧开有若干个孔洞,所述保护支架(1-4)固定在所述主船体(1)的底部四周,所述微生物菌剂释放舱(1-5)位于所述主船体(1)的四个角部,所述微生物菌剂释放舱(1-5)的上方无盖,且底部设有镂空(1-5-1),所述微生物菌剂释放舱(1-5)外侧面设有若干个洞口(1-5-2);
所述增氧曝气系统(2)包括所述鼓风设备(2-1)、曝气主管(2-2)、管膜式曝气管(2-3)、曝气主管固定卡(2-2-1)和管膜式曝气管固定卡(2-3-1),所述鼓风设备(2-1)安装在所述设备舱(1-1)内,所述曝气主管(2-2)穿过所述设备舱(1-1)连接所述鼓风设备(2-1)和管膜式曝气管(2-3),所述曝气主管(2-2)通过所述曝气主管固定卡(2-2-1)固定在所述设备舱(1-1)的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国明王铁铮传建王丹李婷婷苏波解庆平赵浩宁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联合环保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