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与悬臂分体配合式装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9853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移动与悬臂分体配合式装卸装置,包括悬臂、装卸机构和带动物流货车移动的牵引机构,悬臂固定在物流货车车厢区域的外部,装卸机构安装在悬臂的末端,牵引机构设置在悬臂下方,在装卸时,牵引机构带动物流货车移动以使装卸机构伸至车厢内进行货物装卸动作、且悬臂以及装卸机构与车厢均未形成接触。该装卸装置具有成本低廉、装卸稳定可靠、包容性强、可提高装卸效率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与悬臂分体配合式装卸装置
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民爆行业产品的自动装卸车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移动与悬臂分体配合式装卸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智能化设备代替人工劳动越来越普遍并且势在必行;特别是在民爆行业,产品的装车、卸车需要人力来进行搬运,招聘的搬运工人也多是50岁上下的人,对工人的体力消耗极大,并且目前企业普遍面临招搬运工难的困境。就目前民爆行业而言,产品的装车已经有相关设备可以解决,但产品的卸车还是采用人工来进行搬运,整个行业急需要研发一款既可以实现自动装车又可以实现自动卸车的设备。行业内所有的装车设备,都需要借助车厢内侧底部的承载力进行工作,由于车厢受力后会整体晃动或下陷,导致设备运行效率不高;目前市场上,车厢内的货物装卸设备或者方法,都需要跟车厢底部接触,特别是有些设备需要从平台地面上移动到车厢内,平台地面与车厢内部底面的过渡对于设备来讲,较为困难,这就对司机的停车技术提出要求,经常需要多次停靠;装车设备占地空间大,设备沉重运动缓慢;有的装车设备需要更改运输产品的车辆,这就增加了产品的局限性,使得推广性变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成本低廉、装卸稳定可靠、包容性强、可提高装卸效率的移动与悬臂分体配合式装卸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移动与悬臂分体配合式装卸装置,包括悬臂、装卸机构和带动物流货车移动的牵引机构,所述悬臂固定在物流货车车厢区域的外部,所述装卸机构安装在悬臂的末端,所述牵引机构设置在悬臂下方,在装卸时,所述牵引机构带动物流货车移动以使装卸机构伸至车厢内进行货物装卸动作、且悬臂以及装卸机构与车厢均未形成接触。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装卸基台,所述装卸基台高于车厢底部,所述悬臂固装在装卸基台上。还包括地面基台,所述地面基台低于车厢,所述牵引机构滑装在地面基台上。所述牵引机构的两端设置有用于对物流货车限位的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台和升降驱动件,所述限位台套设在牵引机构内,所述升降驱动件内置在牵引机构内并与限位台连接。所述装卸机构包括机械手和用于夹持货物的夹具,所述机械手安装在悬臂的末端。所述夹具上设有用于吸持货物的吸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的移动与悬臂分体配合式装卸装置,在货物装车时,首先传感器确定装卸机构位置,然后牵引机构带动物流货车移动,使装卸机构伸至车厢内,当装卸机构位于指定位置后,物流货车停下,这时,由装卸机构将外部的货物进行抓取放置在车厢指定位置,当货物在车厢内码垛完成一部分后,物流货车前移一定距离,再次重复上述动作,直到完成整个装车;在货物卸车时,首先传感器确定装卸机构位置,然后牵引机构带动物流货车移动,使装卸机构伸至车厢内,当装卸机构位于指定位置后,物流货车停下,这时视觉拍照确定货物位置,引导装卸机构抓取货物后将其放置到车厢外部指定位置,依此往复直到完成整个卸车。较传统结构而言,该装置在装卸时,悬臂以及装卸机构不与车厢接触,使得装卸机构在抓取货物时,车厢不晃动,工作效率更高;由于悬臂以及装卸机构不与车厢接触,使得进入或者退出车厢时,无需考虑平台地面与车厢底部的间隙;无需考虑二者是否处于同一个水平面上,这样对于司机的停车技术便没有过多要求,包容性更强;由于本专利技术采用了悬空工作,故无需在车厢后部增加顶升机构,帮助稳住车厢,提高了装卸时的稳定性;进一步,采用牵引机构与悬臂分体配合,使得悬臂上不需要设置伸缩机构,保证了装卸机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也大大降低了设备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移动与悬臂分体配合式装卸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物流货车定位状态)。图2是本专利技术移动与悬臂分体配合式装卸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装货状态)。图3是本专利技术移动与悬臂分体配合式装卸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物流货车满载离开状态)。图4是本专利技术移动与悬臂分体配合式装卸装置中限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移动与悬臂分体配合式装卸装置中装卸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移动与悬臂分体配合式装卸装置中装卸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中各标号表示:1、悬臂;2、装卸机构;21、机械手;22、夹具;23、吸盘;3、物流货车;4、牵引机构;41、限位组件;411、限位台;412、升降驱动件;5、装卸基台;6、地面基台。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至图6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移动与悬臂分体配合式装卸装置的一种实施例,包括悬臂1、装卸机构2和带动物流货车3移动的牵引机构4,悬臂1固定在物流货车3车厢区域的外部,装卸机构2安装在悬臂1的末端,牵引机构4设置在悬臂1下方,在装卸时,牵引机构4带动物流货车3移动以使装卸机构2伸至车厢内进行货物装卸动作、且悬臂1以及装卸机构2与车厢均未形成接触。在货物装车时,首先传感器确定装卸机构2位置,然后牵引机构4带动物流货车3移动,使装卸机构2伸至车厢内,当装卸机构2位于指定位置后,物流货车3停下,这时,由装卸机构2将外部的货物进行抓取放置在车厢指定位置,当货物在车厢内码垛完成一部分后,物流货车3前移一定距离,再次重复上述动作,直到完成整个装车;在货物卸车时,首先传感器确定装卸机构2位置,然后牵引机构4带动物流货车3移动,使装卸机构2伸至车厢内,当装卸机构2位于指定位置后,物流货车3停下,这时视觉拍照确定货物位置,引导装卸机构2抓取货物后将其放置到车厢外部指定位置,依此往复直到完成整个卸车。较传统结构而言,该装置在装卸时,悬臂1以及装卸机构2不与车厢接触,使得装卸机构2在抓取货物时,车厢不晃动,工作效率更高;由于悬臂1以及装卸机构2不与车厢接触,使得进入或者退出车厢时,无需考虑平台地面与车厢底部的间隙;无需考虑二者是否处于同一个水平面上,这样对于司机的停车技术便没有过多要求,包容性更强;由于本专利技术采用了悬空工作,故无需在车厢后部增加顶升机构,帮助稳住车厢,提高了装卸时的稳定性;进一步,采用牵引机构4与悬臂1分体配合,使得悬臂1上不需要设置伸缩机构,保证了装卸机构2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也大大降低了设备成本。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装卸基台5,装卸基台5高于车厢底部,悬臂1固装在装卸基台5上。该结构中,装卸基台5用于固装悬臂1,保证了悬臂1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装卸基台5高于车厢底部,使得悬臂1以及装卸机构2不与车厢接触,装卸机构2在抓取货物时,车厢不晃动,工作效率更高。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地面基台6,地面基台6低于车厢,牵引机构4滑装在地面基台6上。地面基台6用于安装牵引机构4,保证了牵引机构4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地面基台6低于车厢,保证装卸空间。本实施例中,牵引机构4的两端设置有用于对物流货车3限位的限位组件41。该前后两端限位组件41的设置,对物流货车3的轮胎进行限位,防止在装卸动作时,物流货车3发生移动,保证了装卸的安全性。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与悬臂分体配合式装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悬臂(1)、装卸机构(2)和带动物流货车(3)移动的牵引机构(4),所述悬臂(1)固定在物流货车(3)车厢区域的外部,所述装卸机构(2)安装在悬臂(1)的末端,所述牵引机构(4)设置在悬臂(1)下方,在装卸时,所述牵引机构(4)带动物流货车(3)移动以使装卸机构(2)伸至车厢内进行货物装卸动作、且悬臂(1)以及装卸机构(2)与车厢均未形成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与悬臂分体配合式装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悬臂(1)、装卸机构(2)和带动物流货车(3)移动的牵引机构(4),所述悬臂(1)固定在物流货车(3)车厢区域的外部,所述装卸机构(2)安装在悬臂(1)的末端,所述牵引机构(4)设置在悬臂(1)下方,在装卸时,所述牵引机构(4)带动物流货车(3)移动以使装卸机构(2)伸至车厢内进行货物装卸动作、且悬臂(1)以及装卸机构(2)与车厢均未形成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与悬臂分体配合式装卸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装卸基台(5),所述装卸基台(5)高于车厢底部,所述悬臂(1)固装在装卸基台(5)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与悬臂分体配合式装卸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地面基台(6),所述地面基台(6)低于车厢,所述牵引机构(4)滑装在地面基台(6)上。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华春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金能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