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智能足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9446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08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中医智能足疗装置,包括壳体(101)、按摩筒(200)、脚底按摩部(300);其中,脚底按摩部(300)沿第四轴(305)配置有至少三个,两侧的第一轴(102)、脚底按摩部(300)沿筒体(201)的轴线对称设置,两侧的脚底按摩部(300)的第二杆(302)交错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上述自平衡车基座(100)的左右移动作为整合装置的动力源,并通过服务器、用户终端实现无线控制,可随意调节自平衡车基座(100)左右的行走距离和频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按摩筒(200)可作为自平衡车基座(100)的移动的缓冲体,从而使自平衡车基座(100)的移动的作用力更加柔和,使脚底被类似技师的大拇指按摩的感觉,并且小腿的经络也得到了按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医智能足疗装置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是分案申请。原案的专利号是201810789660.0,申请日是2018年7月17日,专利技术名称是一种中医互联网智能足疗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疗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足疗的设备。
技术介绍
足疗在中医文化中源远流长,它源于我国远古时代,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的知识积累和经验总结,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传统。中医历来就非常重视足部的保健与治疗。人体的五脏六腑在脚上都有相应的投影,连接人体脏腑的12条经脉,其中有6条起于足部,脚是足三阴之始,足三阳之终,双脚分布有60多个穴位与内外环境相通。如果能坚持睡前用热水洗脚,能刺激这些穴位,促进气血运行、调节内脏功能、舒通全身经络,从而达到祛病驱邪、益气化瘀、滋补元气的目的。现代医学认为,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脚有无数的神经末梢与大脑紧密相连,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因此,经常用热水洗脚,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具有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益气安眠的功效。目前,足底按摩尚停留在传统的手动推拿层面,然而考技师推拿成本高、无法随时推拿,因此,目前亟需一种足部推拿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随时推拿、成本低、操作简便的一种中医互联网智能足疗装置。本专利技术一种中医互联网智能足疗装置,包括自平衡车基座,其包括加速度传感器、角速度传感器、控制模块、第一电机、壳体、第一轴、平衡轮,所述壳体内设有加速度传感器、角速度传感器、控制模块、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轴,所述第一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壳体的两侧,所述第一轴与所述平衡轮固定;按摩筒,其包括筒体、第一弹簧,所述筒体的底部通过燕尾导轨与所述壳体的顶部连接,所述燕尾导轨沿所述平衡轮的运动方向设置,所述燕尾导轨的两端均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壳体固定,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筒体固定;脚底按摩部,其包括第一杆、第二杆、辊子、第二弹簧,所述第一杆的顶部通过轴承安装有辊子,所述第一杆的底部与所述第二杆的一端固定,所述第二杆的另一端通过轴承安装有辊子,所述第一杆与第二杆的固定处通过轴承与所述第四轴连接,所述第四轴的两端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筒体上,所述第一杆的中部与所述筒体的内表面之间设有第二弹簧;其中,所述脚底按摩部沿所述第四轴配置有至少三个,所述两侧的第四轴、脚底按摩部沿所述筒体的轴线对称设置,两侧的脚底按摩部的第二杆交错设置;服务器,其与所述自平衡车基座的控制模块无线连接;用户终端,其与所述服务器无线连接。本专利技术一种中医互联网智能足疗装置,其中所述筒体由两侧的两个半筒制成,所述两个半筒均通过燕尾导轨与所述壳体活动连接,所述筒体的每个半筒均设有第四轴和脚底按摩部,每个第四轴均与第一齿轮固定,所述第一齿轮配置在所述筒体的外侧,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二轴固定,所述第二轴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筒体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二轴与绳轮固定,绳轮上环绕有拉绳,所述拉绳一端与另一侧的第二轴固定。本专利技术一种中医互联网智能足疗装置,其中筒体内设有脚面按摩部,所述脚面按摩部包括第三轴、弧形杆、弧形导套、连接部、按摩球,一侧的至少三个脚底按摩部的第一杆的顶部均通过轴承安装有第三轴,所述第三轴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弧形杆的顶部,所述弧形杆的中部的外侧套装有弧形导套,所述弧形导套与通过连接部与所述筒体的内圆周面连接,所述弧形杆的底部通过轴承安装有按摩球。本专利技术一种中医互联网智能足疗装置,其中所述筒体内设有脚侧按摩部,所述脚侧按摩部包括第三轴、第三杆、第四杆、压板,一侧的至少三个脚底按摩部的第一杆的顶部均通过轴承安装有第三轴,所述第三杆的上部开设有长圆孔,所述第三轴在所述长圆孔内移动,所述第三杆的下端与所述第四杆的上端固定,所述第四杆的下端与所述压板的上端固定,所述第三杆与第四杆的固定处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筒体的内表面上。本专利技术一种中医互联网智能足疗装置,其中所述筒体的前侧的内表面设有脚趾压板。本专利技术一种中医互联网智能足疗装置,包括壳体;按摩筒,其包括筒体、第一弹簧,所述筒体的底部通过燕尾导轨与所述壳体的顶部连接,所述燕尾导轨沿所述平衡轮的运动方向设置,所述燕尾导轨的两端均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壳体固定,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筒体固定;脚底按摩部,其包括第一杆、第二杆、辊子、第二弹簧,所述第一杆的顶部通过轴承安装有辊子,所述第一杆的底部与所述第二杆的一端固定,所述第二杆的另一端通过轴承安装有辊子,所述第一杆与第二杆的固定处通过轴承与所述第四轴连接,所述第四轴的两端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筒体上,所述第一杆的中部与所述筒体的内表面之间设有第二弹簧;其中,所述脚底按摩部沿所述第四轴配置有至少三个,所述两侧的第四轴、脚底按摩部沿所述筒体的轴线对称设置,两侧的脚底按摩部的第二杆交错设置。本专利技术一种中医互联网智能足疗装置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专利技术一种中医互联网智能足疗装置通过上述自平衡车基座的左右移动作为整合装置的动力源,并通过服务器、用户终端实现无线控制,可随意调节自平衡车基座左右的行走距离和频率;本专利技术的按摩筒可作为自平衡车基座的移动的缓冲体,从而使自平衡车基座的移动的作用力更加柔和;脚底按摩部通过第一杆顶部的辊子与小腿的两侧接触之后,拨动第二杆向上顶起,使脚底被类似技师的大拇指按摩的感觉,并且小腿的经络也得到了按摩。本专利技术一种中医互联网智能足疗装置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专利技术一种中医互联网智能足疗装置通过人体左右摆动小腿,可带动按摩筒内的脚底按摩部的第一杆左右摆动,从而带动第二杆、辊子来按摩脚底,并且,第一杆顶部的辊子可按摩小腿的两侧。本专利技术不光起到了按摩脚部的作用,同时,还可作为一个办公室健身器材,锻炼大腿内侧肌肉、臀部肌肉,防止办公室疾病。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中医互联网智能足疗装置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中医互联网智能足疗装置的主视示意图;图2是图1的一种变形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的左视示意图;图4是图3的一种变形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图7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7所示,参见图1,本专利技术一种中医互联网智能足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1;按摩筒200,其包括筒体201、第一弹簧202,所述筒体201的底部通过燕尾导轨203与所述壳体101的顶部连接,所述燕尾导轨沿所述平衡轮103的运动方向设置,所述燕尾导轨的两端均设有第一弹簧202,所述第一弹簧202的一端与所述壳体101固定,所述第一弹簧202的另一端与所述筒体201固定;脚底按摩部300,其包括第一杆301、第二杆302、辊子303、第二弹簧304,所述第一杆301的顶部通过轴承安装有辊子303,所述第一杆301的底部与所述第二杆302的一端固定,所述第二杆3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医智能足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101);/n按摩筒(200),其包括筒体(201)、第一弹簧(202),筒体(201)的底部通过燕尾导轨(203)与壳体(101)的顶部连接,燕尾导轨沿平衡轮(103)的运动方向设置,燕尾导轨的两端均设有第一弹簧(202),第一弹簧(202)的一端与壳体(101)固定,第一弹簧(202)的另一端与筒体(201)固定;/n脚底按摩部(300),其包括第一杆(301)、第二杆(302)、辊子(303)、第二弹簧(304),第一杆(301)的顶部通过轴承安装有辊子(303),第一杆(301)的底部与第二杆(302)的一端固定,第二杆(302)的另一端通过轴承安装有辊子(303),第一杆(301)与第二杆(302)的固定处通过轴承与第四轴(305)连接,第四轴(305)的两端通过轴承安装在筒体(201)上,第一杆(301)的中部与筒体(201)的内表面之间设有第二弹簧(304);/n其中,脚底按摩部(300)沿第四轴(305)配置有至少三个,两侧的第一轴(102)、脚底按摩部(300)沿筒体(201)的轴线对称设置,两侧的脚底按摩部(300)的第二杆(302)交错设置;/n筒体(201)由两侧的两个半筒制成,两个半筒均通过燕尾导轨(203)与壳体(101)活动连接,筒体(201)的每个半筒均设有第四轴(305)和脚底按摩部(300),每个第四轴(305)均与第一齿轮(211)固定,第一齿轮(211)配置在筒体(201)的外侧,第一齿轮(211)与第二齿轮(212)啮合,第二齿轮(212)与第二轴(213)固定,第二轴(213)通过轴承安装在筒体(201)的外表面上,第二轴(213)与绳轮(214)固定,绳轮(214)上环绕有拉绳(215),拉绳(215)一端与另一侧的第二轴(213)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医智能足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1);
按摩筒(200),其包括筒体(201)、第一弹簧(202),筒体(201)的底部通过燕尾导轨(203)与壳体(101)的顶部连接,燕尾导轨沿平衡轮(103)的运动方向设置,燕尾导轨的两端均设有第一弹簧(202),第一弹簧(202)的一端与壳体(101)固定,第一弹簧(202)的另一端与筒体(201)固定;
脚底按摩部(300),其包括第一杆(301)、第二杆(302)、辊子(303)、第二弹簧(304),第一杆(301)的顶部通过轴承安装有辊子(303),第一杆(301)的底部与第二杆(302)的一端固定,第二杆(302)的另一端通过轴承安装有辊子(303),第一杆(301)与第二杆(302)的固定处通过轴承与第四轴(305)连接,第四轴(305)的两端通过轴承安装在筒体(201)上,第一杆(3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洛必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