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袁琳专利>正文

一种岩石山体生态修复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91888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岩石山体生态修复机构,包括托盘,所述托盘的底部均匀开设有数个通孔,所述通孔的内部放置有草籽,所述托盘的上方铺设有土层,所述土层的内部设有上水组件,所述上水组件的右侧与托盘的内壁右侧连接在一起。该岩石山体生态修复机构,通过托盘、通孔、土层、棉绳和环形管之间的配合,使得绿植种子可以直接进行发育,部分种子的根系直接插入托盘下方的土壤内部,有利于种子的发育,相对比于直接撒种子,种子发育、生根率更高,节约成本,并且通过该岩石山体生态修复机构对草籽进行保护,可以避免草籽被大风刮走,有利于岩石山体的生态修复,并且该岩石山体生态修复机构可以反复利用,节约成本,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岩石山体生态修复机构
本技术涉及生态修复
,具体为一种岩石山体生态修复机构。
技术介绍
生态修复是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使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基本建设速度较快,因实施交通、水利、电力、采石建设项目等工程建设进行山体开挖,破坏了原有植被覆盖层,导致出现了大量的裸露山体,影响美观甚至会造成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及地质灾害隐患,因此,有必要对岩石山体进行生态修复,但是由于岩石山体的土壤有限,因此绿植种子无法直接进行发育,或发育数量有限,无法从根本解决岩石山体的绿植问题,并且岩石山体的遮挡物较少,因此即便放入足量的绿植种子,大风袭来,也会将绿植种子吹走,不利于岩石山体的生态修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岩石山体生态修复机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由于岩石山体的土壤有限,因此绿植种子无法直接进行发育,或发育数量有限,无法从根本解决岩石山体的绿植问题,并且岩石山体的遮挡物较少,因此即便放入足量的绿植种子,大风袭来,也会将绿植种子吹走,不利于岩石山体的生态修复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岩石山体生态修复机构,包括托盘,所述托盘的底部均匀开设有数个通孔,所述通孔的内部放置有草籽,所述托盘的上方铺设有土层,所述土层的内部设有上水组件,所述托盘的外壁上方设有水箱,所述上水组件的左侧与水箱相连通,所述上水组件的右侧与托盘的内壁右侧连接在一起,所述托盘的底部左右两侧均设有连接件。r>优选的,数个所述通孔与托盘的底部呈均匀分布。优选的,所述水箱包括环形管、橡胶塞和圆板,所述环形管的内侧与托盘的外壁上方固接在一起,所述环形管的顶部左侧与橡胶塞的外壁过盈配合,所述橡胶塞的顶部与圆板的底部固接在一起,所述圆板的顶部固接有把手,所述环形管的内部放置有营养液。优选的,所述上水组件包括U型管、棉绳和螺纹杆,所述U型管的左端与环形管的顶部右侧相连通,所述U型管的内壁与棉绳的外壁左侧过盈配合,所述U型管的顶部连通有螺纹管,所述螺纹管的内壁与螺纹杆的外壁螺纹相连,所述螺纹杆的底部与棉绳的顶部相抵紧,所述螺纹杆的顶部固接有圆柄,所述U型管的右端位于土层的内部,所述棉绳的右端外壁固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右端固接有卡杆,所述卡杆通过卡槽与托盘的内壁右侧卡接在一起。优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插销、橡胶套和橡胶筒,所述橡胶筒的顶部通过竖槽与托盘的底部过盈配合,所述插销的外壁下方与橡胶套的内壁过盈配合。优选的,所述插销的底部呈锥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岩石山体生态修复机构,通过托盘、通孔、土层、棉绳和环形管之间的配合,使得绿植种子可以直接进行发育,部分种子的根系直接插入托盘下方的土壤内部,有利于种子的发育,相对比于直接撒种子,种子发育、生根率更高,节约成本,并且通过该岩石山体生态修复机构对草籽进行保护,可以避免草籽被大风刮走,有利于岩石山体的生态修复,并且该岩石山体生态修复机构可以反复利用,节约成本,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把手、螺纹杆和托盘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环形管、螺纹杆和棉绳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插销、卡杆和托盘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图中:1、水箱,101、环形管,102、橡胶塞,103、圆板,104、把手,105、营养液,2、上水组件,201、U型管,202、棉绳,203、螺纹管,204、螺纹杆,205、圆柄,206、套筒,207、卡杆,208、卡槽,3、连接件,301、插销,302、橡胶筒,303、竖槽,304、橡胶套,4、托盘,5、通孔,6、草籽,7、土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岩石山体生态修复机构,包括托盘4,托盘4为聚乙烯制成,托盘4的底部均匀开设有数个通孔5,通孔5的内径根据草籽6的尺寸而定,通孔5的内径上方呈锥形,可以防止草籽6通过通孔5贯穿托盘4,通孔5的内部放置有草籽6,托盘4的上方铺设有土层7,土层7内部应具有草籽6发育必须的营养物质,土层7的内部设有上水组件2,托盘4的外壁上方设有水箱1,上水组件2的左侧与水箱1相连通,上水组件2的右侧与托盘4的内壁右侧连接在一起,托盘4的底部左右两侧均设有连接件3,数个通孔5与托盘4的底部呈均匀分布。水箱1包括环形管101、橡胶塞102和圆板103,环形管101的内侧与托盘4的外壁上方固接在一起,环形管101的内部用于放置营养液105,环形管101的顶部左侧与橡胶塞102的外壁过盈配合,橡胶塞102对环形管101起到封闭的作用,防止环形管101内部的营养液蒸发,且便于在环形管101的内部补充营养液,橡胶塞102的顶部与圆板103的底部固接在一起,圆板103的顶部固接有把手104,通过把手104便于使用者带动圆板103将橡胶塞102与环形管101分离,环形管101的内部放置有营养液105,营养液105为由水和其他草籽6发育必须的物质组成,具体成分视情况而定。上水组件2包括U型管201、棉绳202和螺纹杆204,U型管201的左端与环形管101的顶部右侧相连通,U型管201插入土层7的内部,可以避免棉绳202裸露在外,防止营养液105内部的水蒸发,U型管201的内壁与棉绳202的外壁左侧过盈配合,U型管201的顶部连通有螺纹管203,螺纹管203对螺纹杆204起到限位的作用,螺纹管203的内壁与螺纹杆204的外壁螺纹相连,螺纹杆204的底部与棉绳202的顶部相抵紧,螺纹杆204通过与棉绳202抵紧,对棉绳202起到固定的作用,螺纹杆204的顶部固接有圆柄205,通过圆柄205便于使用者转动螺纹杆204,U型管201的右端位于土层7的内部,棉绳202的右端外壁固接有套筒206,套筒206的右端固接有卡杆207,卡杆207和套筒206对棉绳202的右端起到固定的作用,保证棉绳202位于土层7中间位置,卡杆207通过卡槽208与托盘4的内壁右侧卡接在一起。连接件3包括插销301、橡胶套304和橡胶筒302,橡胶筒302的顶部通过竖槽303与托盘4的底部过盈配合,橡胶筒302对托盘4和插销301起到固定的作用,插销301的外壁下方与橡胶套304的内壁过盈配合,橡胶套304插入地下预先开设好的凹槽内部,橡胶套304可以增大插销301与土地之间的摩擦,插销301的底部呈锥形,锥形的设计,便于插销301插入橡胶套304的内部。在使用该岩石山体生态修复机构时,首先拉动把手104,把手104通过圆板103带动橡胶塞102与环形管101分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岩石山体生态修复机构,包括托盘(4),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4)的底部均匀开设有数个通孔(5),所述通孔(5)的内部放置有草籽(6),所述托盘(4)的上方铺设有土层(7),所述土层(7)的内部设有上水组件(2),所述托盘(4)的外壁上方设有水箱(1),所述上水组件(2)的左侧与水箱(1)相连通,所述上水组件(2)的右侧与托盘(4)的内壁右侧连接在一起,所述托盘(4)的底部左右两侧均设有连接件(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岩石山体生态修复机构,包括托盘(4),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4)的底部均匀开设有数个通孔(5),所述通孔(5)的内部放置有草籽(6),所述托盘(4)的上方铺设有土层(7),所述土层(7)的内部设有上水组件(2),所述托盘(4)的外壁上方设有水箱(1),所述上水组件(2)的左侧与水箱(1)相连通,所述上水组件(2)的右侧与托盘(4)的内壁右侧连接在一起,所述托盘(4)的底部左右两侧均设有连接件(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石山体生态修复机构,其特征在于:数个所述通孔(5)与托盘(4)的底部呈均匀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石山体生态修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1)包括环形管(101)、橡胶塞(102)和圆板(103),所述环形管(101)的内侧与托盘(4)的外壁上方固接在一起,所述环形管(101)的顶部左侧与橡胶塞(102)的外壁过盈配合,所述橡胶塞(102)的顶部与圆板(103)的底部固接在一起,所述圆板(103)的顶部固接有把手(104),所述环形管(101)的内部放置有营养液(10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石山体生态修复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琳刘铮
申请(专利权)人:袁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